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400家問題上市公司外泄

400家問題上市公司外泄

發布時間:2021-03-10 06:02:20

⑴ 哪18家上市公司被查

2014年12月19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近期對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證監會依託大數據系統,目前已對18隻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從具體的資料來看,受調查的上市企業包括中科雲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002355,股吧)、山東如意(002193,股吧)、湖南發展、鐵嶺新城(000809,股吧)、寶泰隆(601011,股吧)、寶鼎重工(002552,股吧)、元力股份(300174,股吧)、東江環保、中興商業(000715,股吧)、山東威達(002026,股吧)、寧波聯合(600051,股吧)、遠東傳動(002406,股吧)、科泰電源(300153,股吧)、新海股份(002120,股吧)、九鼎新材(002201,股吧)、珠江啤酒(002461,股吧)。當晚的央視新聞聯播也少有地報道了證監會立案一事,引起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股票操縱案中出現了以市值管理為名的新型操縱手法。張曉軍指出,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通過上市公司發布選擇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縱股價的案件。業內分析人士則指出,由於目前市值管理尚未出台頂層設計,規范邊界界定不清楚,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被扭曲,操縱股價、概念炒作等現象頻出,背後則是中小投資者面臨巨大虧損。而本次證監會「突襲」,加上新聞聯播節目的首次公開點名,其背後也代表了中央對打擊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堅決態度。

⑵ 怎麼知道一家上市公司它有負債

2013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已經收官,據數據統計,2013年眾上市公司的財務費用大有吞噬凈利潤之勢,數據顯示,去年2000餘家上市公司中,財務費用同比增長的佔60%,其中390餘家公司財務費用超過1億元,400餘家公司財務費用遠超凈利潤。
而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財務費用中,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佔去了很大一部分。在以收付實現製作為記帳基礎的前提條件下,所謂支出應以實際支付為標准,即資金流出,標志著現金、銀行存款的減少。
目前,在兩市公司中,有2207家公司對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明細有表述,這2207家公司的利息支出共4103.15億元,需要注意的是,這2207家公司的凈利潤僅為9451.75億元,從這兩組數據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利息支出已經佔到這些公司凈利潤的近50%。
多家公司凈利潤虧損
仍有過億利息支出
記者通過Wind數據統計發現,在已公布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的2207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公司去年利息支出超過100億元,分別為中國石油230.81億元,大唐發電118.24億元,中國中鐵112.93億元,中國建築109.82億元,而利息支出超過10億元的公司更達61家。
據中國石油2013年年報顯示,2012年公司的利息支出為181.64億元,同比增加了49.17億元,如此計算的話,利息支出費用一項同比增加了27.07%。
據中國石油2013年年報表示,利息支出之所以增加主要原因是為保障生產經營及投資建設所需資金,集團有息債務增加,同時,年報顯示中國石油去年凈利潤為1295.77億元,利息支出占凈利潤的17.81%。
數據顯示,在發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的2207家公司中,有653家利息支出費用超過凈利潤。大唐發電名列前茅,其利息支出費用比凈利潤高出82.97億元,而中國鋁業、*ST天威、*ST鳳凰等均排名靠前。
據大唐發電2013年年報顯示,去年大唐發電的利息支出為118.24億元,與2012年的118.13億元相比基本持平,而公司去年的凈利潤僅為35.27億元,其利息支出高出凈利潤近3.35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有四家ST公司的凈利潤虧損,但其利息支出卻高的出奇。*ST天威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凈利潤為-52.33億元,而其利息支出卻為4.26億元,另外,*ST鳳凰去年凈利潤為-45.14億元,公司利息支出為2.19億元;*ST二重去年凈利潤為-32.07億元,利息支出為7.6億元;*ST銳電去年凈利潤為-34.46億元,利息支出為2.64億元。有分析師稱,上述公司的凈利潤或許就是被利息支出所積壓。
製造業1467億元利息支出
成「重災區」
據記者統計,在發生財務費用利息支出的公司中,來自於製造業的有近1500餘家,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一,電力行業以及房地產行業公司數量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對此,有分析師表示,去年經濟環境因素導致的企業貸款成本上漲,上市公司財務支出大幅上漲,電力、製造等產業受成本上漲,市場環境持續疲軟等因素影響,融資規模擴大,導致相應的財務費用也隨之上漲。另外,受企業快速擴張影響,部分公司支出猛增,財務費用也隨之上漲。
從上述統計可以看出,製造業這1500餘家公司去年共產生利息支出1467.47億元,佔2207家公司利息支出總額的35.76%,同樣高居榜首。
對於上述數據,有分析師指出,製造業上市公司的利息支出最高,原因在於製造業佔用資金大,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強烈,受融資成本上升的影響也最大,另外,因為製造業受宏觀經濟影響最大,出口下滑以及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直接導致了製造業企業的經營業績下滑,為了維持企業的生產經營,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數額開始增加,利息支出也隨之增加。
另外,該分析師還表示,財務費用和利息支出的增加,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會隨之下降,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股價也會受到影響。而利息支出的增加也導致了財務費用的增加。
從財務費用來看,2013年2474家公司共發生財務費用5870.95億元,同比2012年的2834.95億元增加了近兩倍。
數據顯示,2013年財務費用最高的公司中中國石油、大唐發電、華能國際、中國石化等公司依然排名靠前,其中中國石油以218.97億元的財務費用排名第一。
虧損近億元利息支出逾6億元 黔源電力稱財務費用吞噬利潤
公司在年報中坦言,居高不下的財務費用吞噬了經營利潤,而高額的借款導致了公司負債率高企不下
■本報記者 桂小筍
對於在2013年出現虧損的許多上市公司而言,報告期內公司的利息支出顯然已成為了公司的業績「黑洞」。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2013年虧損超過10億元的18家公司中,有16家公司當期的利息支出超過1億元,其中,有3家公司當期的利息支出超過了10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有一些公司的虧損額度及利息支出數額都不及上述16家公司,但是,從兩組數據的對比中,卻可以讀出另類的味道。例如,黔源電力2013年年報的虧損額度為9910萬元,但同期公司的利息支出卻高達約6.2億元。公司在年報中坦言,居高不下的財務費用,吞噬了公司的經營利潤,而財務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即是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拖累利潤
Wind數據統計顯示,共有203家凈利潤虧損的公司披露了利息支出數額,這些公司在2013年的虧損總額約為740億元,而當期這些公司的利息支出總額約為241億元。
雖然有一些公司的利息支出與虧損額度相比,顯得「九牛一毛」,但是,其中也不乏利息支出金額與凈利潤虧損額度相比反差明顯者,黔源電力就是其中的代表。
黔源電力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2.57%,而凈利潤同比下降172.39%,虧損約9910萬元;同期,公司的利息支出有約6.2億元。
公司在年報中稱,目前發展的主要困難,與公司的財務費用居高不下有著莫大的關系:電力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電站建設具有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設備維護和技術改造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由於公司建設項目資金需求所帶來的高額銀行借貸直接導致了資產負債率高企不下,經營利潤被巨額財務費用「吞噬」。
從公司年報的財務費用明細中可以看出,其主要由利息支出組成。
ST族利息支出亦很驚人
如果說,黔源電力的狀況為投資者展現了利息支出對經營利潤造成的巨大影響,那麼,對於一些已經ST的上市公司而言,平衡利息支出對利潤造成的影響,則顯得更加迫切。
數據顯示,在16家2013年業績虧損、當期利息支出卻超過1億元的上市公司里,有8家屬於ST一族。在這些公司里,利息支出對凈利潤的影響,也十分明顯。
例如,*ST新材2013年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約11.39億元,同比增長9.56%,在上一個會計年度,公司凈利潤虧損約為10.39億元。
對於報告期內業績欠佳的原因,*ST新材從產品市場價格下滑、需求不振等方面進行了解釋,在公司的主營產品明細表中可以看出,占營收大份額的幾項產品中,毛利率以負值呈現。此外,從其財管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數據可以看出,在最近的會計年度中,公司的這些費用正在不斷攀升。以財務費用中的明細為計,*ST新材2013年度利息支出約為4.5億元,上年同期則為約4.48億元。
年報稱,控股股東在財務上給了上市公司力度較大的支持:「從控股股東藍星集團取得的借款為38.88億元,由藍星集團提供擔保的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及短期借款分別為0.5億元及27.91億元,由最終控制方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提供擔保的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及短期借款分別為9.21億元及18.85億元。」公司稱,確信在2013年12月31日後的十二個月能夠清償到期債務或進行再融資。
上市房企四成凈利「上供」銀行
利息支出成房企利潤第一大「殺手」
據記者統計,142家上市房企去年的利息支出為338億元,且增速遠超房企凈利潤的增長幅度
■本報記者 王 崢
「房企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是給銀行打工的。」在被問及如何看待房企近半利潤被高負債導致的高利息吞噬時,一位開發商高層這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而從近期房企披露的年報數據上看,利息支出確實已經成為吞噬房企利潤的第一大「殺手」。
記者統計Wind提供的數據後發現,滬深兩市142家上市房企,2013年的利息支出高達338.03億元,占當年上述房企凈利潤總和的38.97%。
其中,僅龍頭萬科一家2013年的利息支出便達到了65.75億元,而萬科2013年辛苦一年獲取的凈利潤不過151.19億元。同時,首開股份、金地集團、金融街、京投銀泰、保利地產在2013年的利息支出也超過了10億元。尤其是首開股份,在2013年實現凈利潤12.89億元的情況下,其年內利息支出卻高達31.69億元,超出凈利潤的2倍還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42家房企2013年的凈利潤總額為867.48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2.44%;而利息支出則從2012年的278.84億元,上漲至338.03億元,同比增幅達21.54%。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房企在利息支出上的增幅,已遠遠超過了它們賺錢的速度。而在目前市場成交萎縮的情況下,房企的資金成本無疑會繼續加大。
實際上,相比於大型房企,中小房企的日子則更不好過。由於此前上市房企再融資被長時間叫停,且部分銀行在對房企放貸時嚴格執行「名單制」,因此很多中小房企不得的求助於高息的信託等融資方式,以至於一段時間內,信託融資的年息一度保持在20%以上,而這無疑給房企帶來的巨大的成本壓力。
而近期,有龍頭房企高層在建策沙龍上還表示,目前的信貸持續收緊,且今年銀行在房地產放貸這一塊沒有任務,因此只有好的項目才能從銀行貸出錢來。這也意味著,目前想從銀行借出大量的「便宜錢」,幾乎不太可能。
同時,上述高層還透露,一些負債率較高不好從銀行貸款的企業,「在拿地後還有一個做法,就是拿到貴的地以後,去找金主去借錢,這些錢借來,用股權抵押,有若干個項目已經到了實際拿地開發企業的真實股權降到了只佔百分之幾的地步,大量的股權實際在金主的手裡。但金主的錢好多都很貴、很高,因此這些項目能不能經得住銷售緩慢的考驗是未來一個很大的問題。」
而為了解決資金難題,不少房企借著民營銀行放開之際,也做起了自己的「銀行夢」。其中,龍頭萬科率先行動,在去年年末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認購30億港元新股,成為徽商銀行的單一大股東;A股上市房企新華聯則確認公司將在湖南地區參與發起民營銀行;恆大地產更是今年初斥資36.5億元購入華夏銀行5%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五大股東;此外,越秀集團也在2月份宣布以116.4億港元完成了對創興銀行75%已發行股本的收購。
安泰集團利息支出2.46億元成利潤黑洞
凈利虧損2.4億元大降887%
有專家表示,由於煤價不斷下跌,已經出現資金鏈破裂,債務重組的煤企,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融資環境也愈發惡化
■本報記者 李春蓮
隨著融資環境的日益險惡,利息支出逐漸成為上市公司的利潤黑洞。
根據2013年年報,安泰集團2013年凈利潤虧損2.43億元,同比減少887%,而公司的利息支出高達2.47億元。
安泰集團表示,產品微薄的毛利很難維持公司較大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財務費用的支出,最終未能實現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供過於求,產能過剩,煤炭市場將長期處於低迷狀態,煤價仍將不斷下跌,煤企盈利的空間越來越小。
有專家表示,由於煤價不斷下跌,已經出現資金鏈破裂,債務重組的煤企。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融資環境也愈發惡化,煤企在擴張的同時,應關注潛在的資金風險。
毛利率微薄
凈利虧損2.4億元
根據年報,安泰集團去年凈利潤虧損2.43億元,同比減少887%。
對此,安泰集團在年報中表示,2013年,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由於外需不振,內需不足,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及巨大的環保壓力,公司所處的焦化、鋼鐵主業整體形勢持續低迷,行業效益仍處於歷史最低位,產品毛利率微薄。
分產品來看,公司焦炭毛利率為11.94%,生鐵毛利率僅為0.78%。
面對以上諸多不利因素,盡管公司在2013年爭取以穩產、增產的運行方式來實現規模效益,但仍難以沖銷價格下行帶來的不利因素,產品微薄的毛利很難維持公司較大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以及財務費用的支出,最終未能實現盈利。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根據年報,安泰集團的應收賬款欠款主要來源於山西新泰鋼鐵有限公司,應收賬款為8.2億元,占應收賬款總額的比例為66.61%。
年報稱,報告期內,受國內外鋼鐵市場需求持續低迷,鋼材價格大幅下滑,而公司主要產品焦炭與生鐵是鋼鐵行業的上游原料性產品,受此影響,焦炭與生鐵價格也是大幅下滑。
此外,公司主要產品焦炭與化工產品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1.28億元,主要是銷量增加所致;生鐵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3.7億元,主要是鋼鐵行業持續低迷,產品銷售價格下跌影響所致;燒結礦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2.8億元,主要是銷量減少所致。
有煤炭行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煤炭和鋼鐵都是產能過剩的行業,鋼鐵公司需求不旺,虧損嚴重,焦炭公司的利潤也好不到哪去,可謂一根繩上的螞蚱,長期來看,焦炭供過於求仍是主要行情,安泰集團的業績仍舊不容樂觀。
融資環境惡化
利息支出2.47億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安泰集團凈利潤已經陷入虧損,但其利息支出高達2.47億元。
根據年報,安泰集團2013年長期借款為10.17億元,同比增加219%。對此,年報稱,主要是新增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到期歸還再續貸所致。
此外,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同比減少72%,主要是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到期歸還再辦理續貸手續後列入長期借款科目所致。
而不容忽視的是,盡管安泰集團的利息支出已經成為吞噬利潤的黑洞,但公司對資金的渴求仍舊十分強烈。
年報顯示,安泰集團2013年的總資產為76億元,總負債為47億元,負債率為62%。
安泰集團表示,全年融資環境是近幾年來最不好的一年,央行緊縮信貸規模,加之山西因債務危機問題,融資環境尤為惡化,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著資金緊張的壓力。
但是,為實現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後續各項工程項目拓展仍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為此,公司將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一方面利用好資本市場平台,充分發揮上市公司融資功能,為公司項目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加強與國內外各大金融機構的溝通和聯系,建立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
不得不提的是,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煤價不斷下跌,煤企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有煤炭專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初聯盛就是由於高估了煤炭的發展前景,不斷大規模擴張,但最終由於煤價不斷下跌,遭遇資金鏈破裂,債務重組的厄運。在煤炭下行的行情下,煤企在擴張的同時,應關注潛在的資金風險。
三大運營商共建國家鐵塔公司
中移動最受傷
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共建共享的提出也已經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因為4G而突然加速也很難說,也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報記者 馬 燕
自4月30日工信部證實,三家運營商正在研究共同組建一家通信設施公司,負責統籌建設通信鐵塔設施後,經過一個假期的發酵,這個讓業界一片沸騰的消息,已經有了多種消息和解讀。
而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此事項除了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發出的公告信息之外,並無更多進展信息,很多消息運營商也都是從媒體上看到。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其實這件事情沒有外界傳得那麼誇張。
鐵塔公司或有國家意志
針對有媒體報道要成立「國家基站公司」的消息,4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在工信部官網公開回應稱,「目前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正在研究共同組建一家通信設施公司,負責統籌建設通信鐵塔設施,進一步提高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水平」,並稱「這種模式的探索應按照市場化原則和三中全會提出的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精神進行組建設計和運營」。
綜合各方面信息來看,目前的「國家鐵塔公司」與傳說中的網業分離相去甚遠。三家運營商共同出資成立這個新「鐵塔公司」,由新公司進行4G新建基站的機房、鐵塔、站址和管道建設並維護,根據租用使用情況,向三家運營商收取租金。據知情人士透露,擬成立的「鐵塔公司」,不涉及到通信主設備。
華創證券TMT首席分析師馬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通信基礎設施服務公司的成立應該是包括國務院在內的高層充分考慮了中國電信業發展的問題所在而進行的一項改革,國資委、工信部、運營商等成為實際執行與實施主體,成立目的應該在某種程度上更多承載公共設施建設職能。
事實上,4G建設過程中,新基站的站址難找、難談、難建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4G的發展進程。有分析指出,此次要成立的國家鐵塔公司,只是由國家牽頭、三大運營商出資成立的一個促進鐵塔共建共享的舉措,目的在於加快我國4G發展進程。
對於此觀點,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共建共享的提出也已經很多年了,究竟是不是因為4G而突然加速也很難說,也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鐵塔公司或定位為微利企業
據馬軍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全球包括鐵塔在內的共建共享有多種模式:獨立第三方投資建設管理進行出租的情況;運營商資產剝離後的獨立建設管理;運營商參與合資的建設管理;運營商之間的共建共享。
據其判斷,中國通信基礎設施服務公司在國家定位下為微利性企業,後續會有系列政策支持。目前該公司承載一個對增量市場的建設維護主體,不排除條件成熟後對存量資產逐步按照難易程度也納入其中。
馬軍分析,鑒於中國通信基礎設施服務公司目前沒有明確的實施主體,其運作方向可能會有幾個可能,首先其會和原有運營商建設主體對介面的各種主體進行業務來往,相當與承擔了原有運營商網路建設的職能。其次後續最優的方案是把中國通信服務公司納入其中,成為設計和施工的具體載體,這樣在執行實施層面就具體了,當然積極邀請民營企業參股並進行業務合作是必然,但是鑒於參股比例以及實際權利行使問題,預計不太樂觀。
中移動個別員工或有情緒
對於此次鐵塔的共建共享,三大運營商也都表態正在協商。有觀點認為,加入建立鐵塔及基站合資公司,僅僅考慮基站的數量,就可以看出中國移動在政策中吃了大虧,通過這些設施的共享和共建,中國移動與聯通和電信在4G基站和鐵塔上的差別將會大幅度減少,中國移動的優勢地位將受到極大的挑戰。
對此,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不排除內部個別員工會有些情緒,畢竟一輩子辛辛苦苦在建基站,最後變成別人的了」,但該人士強調,不能只是看一時一事,長遠來看共建共享肯定是好事。
此前,《證券日報》記者在與中國移動相關人士交流時就聽其訴苦稱,現在4G基站的選址相當困難,特別是中心城區的談判難度很大。
上述人士認為,如果成立一家公司去談判,比運營商各自為戰要好得多。

⑶ A股市場哪幾家上市公司具有壟斷性

長江電力,對三峽水電站的壟斷。其他的水電站是對當地的水利資回源的壟斷。但是普通的電答力股不是。以後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上市了,他們也是壟斷的。

大秦鐵路,對這條鐵路的壟斷。其他的公路股也有地區壟斷的性質。

中國聯通,電信壟斷。移動沒有內地上市,就只有現在他一個了。

貴州茅台,對這個品牌的壟斷。國酒級別,其他酒沒法替代。

白雲機場,對這個機場業務的壟斷。其他機場股也是。

北海港,對這個港的港務的壟斷。其他港口股也是。

大眾公用,城市公用事業的壟斷。其他的供燃供熱股也是。

山東黃金,對金礦開採的壟斷。其他礦股也是。

。。。。。。不知我指的壟斷是不是你指的壟斷。現在真正做到100%的壟斷其實不多,相對壟斷的除了我講的這些還有其他。上面寫到的「其他**股」,你在股票軟體的同一板塊里找,就OK了。

⑷ 最近世界范圍內內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有哪些請給出一些知名上市公司的案例,最好是近幾年的。

1.多元化投資
(1)三九集團的財務危機
從1992年開始,三九企業集團在短短幾年時間里,通過收購兼並企業,形成醫葯、汽車、食品、酒業、飯店、農業,房產等幾大產業並舉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醫葯(000999)發出公告:因工商銀行要求提前償還3.74億元的貸款,目前公司大股東三九葯業及三九集團(三九葯業是三九集團的全資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權已被司法機關凍結。至此,整個三九集團的財務危機全面爆發。
截至危機爆發之前,三九企業集團約有400多家公司,實行五級公司管理體系,其三級以下的財務管理已嚴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債權銀行貸款已從98億升至107億,而遍布全國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貸款和貸款擔保約在60億至70億之間,兩者合計,整個三九系貸款和貸款擔保余額約為180億元。
三九集團總裁趙新先曾在債務風波發生後對外表示,「你們(銀行)都給我錢,使我頭腦發熱,我盲目上項目。」
案例簡評:三九集團財務危機的爆發可以歸納為幾個主要原因:(1)集團財務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資(非主業/非相關性投資)擴張的戰略失誤;(3)集團過度投資引起的過度負債。另外,從我國國有上市公司的發展環境來看,中國金融體制對國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資、快速膨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華源集團的信用危機
華源集團成立於1992年,在總裁周玉成的帶領下華源集團13年間總資產猛增到567億元,資產翻了404倍,旗下擁有8家上市公司;集團業務跳出紡織產業,拓展至農業機械、醫葯等全新領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企大系」。進入21世紀以來,華源更以「大生命產業」示人,躍居為中國最大的醫葯集團。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銀行對華源一筆1.8億元貸款到期;此筆貸款是當年華源為收購上葯集團而貸,因年初財政部檢查事件,加之銀行信貸整體收緊,作為華源最大貸款行之一的上海銀行擔心華源無力還貸,遂加緊催收貸款;從而引發了華源集團的信用危機。
國資委指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對華源集團做清產核資工作,清理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華源集團合並財務報表的凈資產25億元,銀行負債高達251.14億元(其中子公司為209.86億元,母公司為41.28億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合計高達73.36億元,即這些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幾乎已被掏空。據財政部2005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報披露:中國華源集團財務管理混亂,內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屬子公司為達到融資和完成考核指標等目的,大量採用虛計收入、少計費用、不良資產巨額掛賬等手段蓄意進行會計造假,導致報表虛盈實虧,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案例簡評:華源集團13年來高度依賴銀行貸款支撐,在其日益陌生的產業領域,不斷 「並購-重組-上市-整合」,實則是有並購無重組、有上市無整合。華源集團長期以來以短貸長投支撐其快速擴張,最終引發整個集團資金鏈的斷裂。
華源集團事件的核心原因: (1)過度投資引發過度負債,投資項目收益率低、負債率高,說明華源集團戰略決策的失誤;(2)並購無重組、上市無整合,說明華源集團的投資管理控制失效;(3)華源集團下屬公司因融資和業績壓力而財務造假,應當是受到管理層的驅使。
(3)澳柯瑪大股東資金佔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瑪(600336.SH)發布重大事項公告:公司接到青島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青島澳柯瑪集團公司佔用上市公司資金處置事項的決定》,青島市人民政府將採取措施化解澳柯瑪集團面臨的困難。至此,澳柯瑪危機事件公開化。
澳柯瑪危機的最直接導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瑪集團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億元資金。澳柯瑪集團利用大股東優勢,佔用上市子公司的資金,用於非關聯性多元化投資(包括家用電器、鋰電池、電動自行車、海洋生物、房地產、金融投資等),投資決策失誤造成巨大損失。資金鏈斷裂、巨額債務、高層變動、投資失誤、多元化困局等眾多因素,使得澳柯瑪形勢異常危急。
澳柯瑪症結並非僅僅是多元化投資下資金問題,關鍵問題還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魯群生近17年的家長式管理模式。魯群生在特定環境中創業成功,然而在擴張中缺乏應有的風險意識,澳柯瑪近親繁殖任用領導現象是企業對市場缺乏應有的敏感度。
案例簡評:擴張幾乎是每個企業追求的目標。而同在青島的三家家電集團(都是上市公司)卻有不同的選擇:海爾的擴張基於品牌戰略;海信的擴張基於技術突圍;而澳柯瑪的擴張卻選擇了不相關多元化道路。
「發散型的多元化擴張,不但沒有讓澳柯瑪做大作強,發而使其一盤散沙」。澳柯瑪集團大額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用於其非相關多元化投資;然後頻頻發生的投資失敗和管理不善,致使資金鏈斷裂,也把集團風險也轉嫁給上市公司。應當說,造成澳柯瑪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層投資決策失誤、投資監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綜合因素造成的。
2.金融工具投機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機
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航油)是中國航油集團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掛牌企業。中航油於2004年由於石油衍生品交易導致5.54億美元的虧損;被迫於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請債務重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評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風險委員會,還曾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編制了公司的《風險管理手冊》和《財務管理手冊》;風險管理手冊明確規定,損失超過500萬美元,必須報告董事會。
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中航油自2003年開始做油品套期保值業務。但總裁陳久霖擅自擴大業務范圍,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一直未向中國航油集團公司報告,中國航油集團公司也沒有發現。陳久霖一直獨立於中國航油集團公司班子的領導之外,集團公司派出的財務經理兩次被換,集團公司卻沒有約束辦法。
陳久霖和日本三井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和新加坡麥戈利銀行等在期貨交易場外,簽訂了合同。陳久霖買了「看跌」期權,賭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沒想到國際油價一路攀升。中航油從事石油期權交易從最初的200萬桶發展到出事時的5200萬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時造成賬面實際損失和潛在損失總計約5.54億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華永道發布了有關中航油巨額虧損的最終調查報告。報告認為以下因素單獨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權投機交易上受到損失:(1)後來被證明從2003年3季度開始的對油價走勢錯誤的判斷;(2)不想在2004年披露損失;(3)沒有按照行業標准對期權倉位進行估值;(4)沒有正確的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上記錄期權組合的價值;(5)缺乏針對期權交易的適當的及嚴格的風險管理規定;(6)公司管理層有意違反本應該遵守的風險管理規定;(7)整個董事會,尤其是審計委員會,就公司投機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職責。
案例簡評: 中航油從事場外石油期權投機是我國政府明令禁止的。國務院1998年8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取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允許進行套期保值,不得進行投機交易。」1999年6月,以國務院令發布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禁止不通過期貨交易所的場外期貨交易。」第四十八條規定:「國有企業從事期貨交易,限於從事套期保值業務,期貨交易總量應當與其同期現貨交易量總量相適應。」2001年10月,證監會發布《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制度指導意見》,第二條規定:「獲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進行投機交易。」
對從事金融衍生業務操作來看,中航油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還只是個新手;直接與國際大型基金進行對壘,無疑「以卵擊石」。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現在「管理層凌駕」,導致監控機制的失效;直接抵觸了內部控制的經營合規性目標和報告可靠性目標。其違規之處有三點:一是做了國家明令禁止不許做的事;二是場外交易;三是超過了現貨交易總量。 其報告不可靠表現在:從事期權場外交易沒有在財務報告上披露,也沒有直接向母公司匯報。
(2)南方航空的委託理財
南方航空集團公司2004年7月間曝出的巨額委託理財投資損失;隨後,國家審計署廣州特派辦對南方航空實施了專項審計;廣東證監局也在2005年10月對南方航空股份公司進行了檢查。2004年績效考核的179家中央企業中,南航集團由於重大財務違紀事件,從B級降至了C級。2006年4月底,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5財年巨虧17.94億元人民幣;公司將其歸結為航空燃油價格持續暴漲,以及近年收購北方航空、新疆航空兩家公司導致的費用攀升;但這顯然難以說服市場。
南方航空集團屬於國有大型企業,在銀行貸款方面具備良好的信譽憑證,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從每個商業銀行獲得10至20億元的貸款。用銀行的錢來進行投資理財,確實是賺錢的商機。南航集團從2001年就開始進行委託理財業務;與南航集團有過委託理財業務的有漢唐證券、中關村證券、世紀證券。南航集團調集巨額資金乃至賬外資金進行委託理財,其中僅流向深圳世紀證券公司的委託理財資金即達12億元。
南航給世紀證券的委託理財資金基本上被世紀證券用於重倉持有南航集團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2003年7月25日上市,當時因「非典」的影響,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於3.88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價最低的。世紀證券在此低位入貨,3個月不到,南方航空從4.2元上漲到6.8元,升幅超過60%,世紀證券也獲得了豐厚的賬面利潤。但隨後,在油價不斷攀升的壓力下,航空股開始萎靡不振,世紀證券因此損失慘重。從世紀證券賬面上看,南航委託理財的12億資產已經無法償還。也正是由於對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債務壓力,世紀證券被迫走上重組之路。世紀證券無力歸還南航集團12億元委託理財中的7.15億元,南航集團無奈只得將其實行債轉股。
2005年8月,南航集團副總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發、南航集團財務部部長的陳利明因涉嫌違法,先後被司法機關依法逮捕;2006年3月二人被廣東省反貪局移交廣州市檢察院起訴。2006年10月16日,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原財務部部長陳利民因涉嫌挪用、貪污、受賄等罪,接受廣州市中級法院公開庭審。據檢察機關偵查證實,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陳利民利用經辦委託理財的職務便利,採用先辦事,後請示或不請示;只籠統匯報理財收益,不匯報合作對象或隱瞞不報等方式,大肆超范圍地開展委託理財業務,已侵吞集團部分理財收益,收受回扣;超許可權地從銀行貸款供個人、朋友注冊公司、經營所用;收受漢唐證券、世紀證券、姚壯文賄賂近5400萬元,挪用公款近12億元,貪污公款1200多萬元。
案例簡評:南航集團的委託理財業務,實際上是南航集團用自己的錢,藉助於證券公司進行操作自己的股票。從法律法規方面來說,不論是國有資金入股市炒股,還是利用自有資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從內部控制的角度說,南航集團幾十億的委託理財業務集中於公司2-3個人的運作,企業決策層、黨委、內部審計監管沒有跟上,雖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層縱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說是對重大投資監控不到位;個人收受賄賂、挪用和貪污公款,反映了關鍵人員的道德敗壞和企業基本內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層凌駕等問題。另外,中國的金融體制也為這種現象提供了便利。
(3)國儲局的銅期貨投機
2005年11月13日開始外電紛紛披露,中國國儲局一名交易員劉其兵在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市場上通過倫敦金屬交易所場內會員SEMPRA,在每噸3000多美元的價位附近拋空,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這批頭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9月中旬以來,銅價每噸上漲約600多美元,這些空單無疑已經造成巨額虧損,而該交易員劉其兵則神秘失蹤。國儲局的交易對手包括斯邁爾金屬公司、瑞福期貨、倫敦標准銀行、巴克萊銀行、曼氏集團、AMT、薩頓公司、以及一家總部在法國里昂的基金公司。
國儲局選擇了部分交割,即向倫敦交易所交付5萬噸現貨銅,其餘15萬噸的空單展期到遠期。市場人士指出,國儲目前以3.7億元左右的虧損,換得了短期的風平浪靜;但是與國際基金的對決還將繼續,最後的結局還沒有出現,不排除基金再度逼倉的局面出現。
在國儲銅事件上,同樣是普通的調節中心的交易員,一邊為中心做交易,一邊為自己建立了多達20萬噸的頭寸,嚴重被套且長時間沒人發現;另外,交易行為由原來的兩個崗位變成由劉其兵一個人操控。
案例簡評:國家物資儲備是國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戰略後備力量,是保障國家軍事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實上,當國儲局從負責國家戰略物資儲備調節向投機賺錢的方向轉變時,它就已經開始背離其固有的職責。
同中航油期權投機案一樣,同樣是小角色、新手的國儲局,與國際基金大諤對壘,顯然不是其的對手。
吳其兵進行投機性銅期貨操作,顯然有悖於國家相關法規規定的限於套期保值業務。對於重大的期貨業務交易由一個人操控,嚴重違反了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不相容職務分離);另外,一起跟進的與公司業務相當的「老鼠倉」,說明關鍵交易員存在嚴重的道德敗壞。

⑸ 汽車超人在北京同時下線400多家門店 單方面解約 法律在上市公司面前沒有用嗎

任何合同都是可以解約的,只要當事雙方協商同意解約就可以。法律有規定禁止合同解約嘛?典典養車法律沒有用的提問有點偷換概念噢

⑹ 一家上市公司經常被調研,能說明什麼問題

看你有沒有工作經驗啊,你去了能做什麼啊。這是家互聯網公司,做飛信的,去那會增長一些技能,但是國企更輕鬆些,看你吧

⑺ 寫論文失,我研究的是上市公司A股的數據,可是它有400多家。然後我少研究一點。這個要怎麼選取出來。

可以分行業來研究,這會少些。
也可以研究上證50指數的成分股,只有50家。
若對您的思路有幫助,請點擊採納,謝謝!

⑻ 已有12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抓,牽連的77萬股民該何去何從

我覺得這個股民只能認栽,在還這12家股票還沒有暴跌的情況下趕緊拋出所有股票,免得受到更大的傷害。因為這場風波肯定會給他們股票帶來很大的波動。

我認為股票市場更加的情緒化。一個上市公司如果不是公司整體業務有問題,那麼其實一個人被抓並不會導致公司經濟大幅受挫,畢竟公司運營是靠著各層級人員一同完成的。但是股票市場卻因為這些人被抓迅速消失幾百億。

我們都是散戶小股民,小股民在購買股票時更多的是感性投入,遇到問題大家都選擇了拋售也就出現了股市浮動,為了減少損失,目前情況股民還是要慎重投入,同時切記不要貪心,時刻記住"投資需謹慎"!

⑼ 2011年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例,急!

1月5日,遼寧新興佳向美國紐約州法院提交訴狀,起訴納斯達克交易所違反了其規章及其法定訴訟程序,導致該公司聲譽受到不可挽回的損害並使公司市值縮水2.2億美元。

此事件起源於2011年1月13日,納斯達克市場向新興佳發出退市警告,表示該集團未能及時向納斯達克市場提交有關2010年12月完成的財務重組相關情況。這造成遼寧新興佳股價從每股9美元最終跌至不到70美分。當時,新興佳表示,已經及時提供了所有必要的信息。

在起訴書中,新興佳方面表示,公司通過反向收購在美國上市而受到了納斯達克交易所管理人士的不公對待,同時「程序上有缺陷是武斷與任意地調查,並且匆忙作出決定的」, 「公然帶有歧視性」,目標就是摘牌中國公司。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分析此事稱,按照當前公布的事件起因來看,納斯達克對於新興佳的處罰過程不是非常透明,處罰依據較為模糊,且存在處罰過重的嫌疑,如果新興佳能夠充分地向法官說明上述事實,那麼案件訴訟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在訴訟進行的過程中,新興佳可能被貼上不遵守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法律法規的中國公司群體中一員的標簽,這將非常不利於法官做出公正裁決。

中國企業

在美上市遇難題

此事件的起因是中國企業在美上市所採用的反向收購的方式。反向收購又稱買殼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股東通過收購一家殼公司的股份控制該公司,再由該公司反向收購非上市公司的資產和業務,使之成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而原非上市公司的股東一般可以獲得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權,從而達到間接上市的目的。

李勝茂認為,美國證券市場是以完全披露信息為基礎的,如果新興佳通過反向收購方式上市僅是為了規避上市時的信息披露義務,那麼其就很有可能存在納斯達克指控的違規行為;如果僅是將這種行為當做一種正常的上市途徑,那麼違規的可能性就較小。

新興佳只是大約400家通過反向收購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中的一員。美國證監會2011年6月警告投資者購買通過反向收購上市的公司的股票,稱它們可能有「欺詐及其他弊病」的傾向,並稱「調查發現數十家中國在美上市公司存在會計問題」。

這種曲線上市路線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避免首次公開發行時證券交易所的嚴格審核。此事件也表明中國在美上市企業必須要嚴格遵守美國證券交易市場的法律法規。李勝茂分析,這對今後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路徑將會產生一定影響。

閱讀全文

與400家問題上市公司外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證券交易所人員名單 瀏覽:728
天使輪是什麼方式融資 瀏覽:172
銀行收外匯所用僱傭合同模板英文版 瀏覽:217
珠江集團朱孟依 瀏覽:647
人民幣60年代匯率 瀏覽:639
上海天凱金融集團 瀏覽:666
指數基金就是股票基金么 瀏覽:844
中國美臣金融服務集團招聘 瀏覽:343
大淘客聯盟有傭金嗎 瀏覽:959
黃金期貨實時行情圖 瀏覽:20
買理財產品還是基金劃算 瀏覽:5
廣永期貨總經理 瀏覽:560
4月21日元匯率對人民幣 瀏覽:567
招行定期理財屬於基金嗎 瀏覽:567
美卡幣交易 瀏覽:591
商品期貨保證金多少會強平 瀏覽:234
自動交易助手授權文件生成器 瀏覽:579
人民銀行貸款計算方式 瀏覽:495
理財子公司如何籌建 瀏覽:766
中國銀行11月1日中間匯率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