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松原地名的來歷
松原是一個年輕的城市,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地級市,位於吉林省中西部地處哈爾濱、長春、大慶三角地帶。松嫩平原南端,坐落在美麗的松花江畔。入選2009中國魅力中小城市200強(排名第29位),2009中國東北十大魅力城市(排名第六)。2007年度評選為國家園林城市。入選"2006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潛力的中國城市"(排名第19位)。與包頭、呼和浩特、鄂爾多斯一起被稱為「中國北方經濟增長四小龍」。
松原市位於吉林省中西部,地處北溫帶,介於東經123°6′至126°11′,北緯4359′至45°32′之間。全境東西長240公里,南北寬172.4公里,幅員面積22034平方公里,占吉林省面積的12%。東、南與長春市]四平市為鄰,西部與]白城市、內蒙古自治區接壤。
20世紀初,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著名的建國方略中曾構想在松嫩兩江交匯處設立一個「東鎮」,作為東北樞紐城。「東鎮」就是今日的松原。2009年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城市(全國僅三個城市:吉林松原,山東濰坊,陝西寶雞)。如今松原正在實施「五城聯創」目標,即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國家衛生城」、「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和「全國文明城」。
松原市 面積20159平方千米,人口281萬人(2004年)。
寧江區面積1269平方千米,人口52萬。郵政編碼138000。
扶余縣面積4464平方千米,人口77萬。郵政編碼131203。縣人民政府駐三岔河鎮。
長嶺縣面積5787平方千米,人口64萬。郵政編碼131500。縣人民政府駐長嶺鎮。
乾安縣面積3522平方千米,人口30萬。郵政編碼131400。縣人民政府駐乾安鎮。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面積5117平方千米,人口58萬。郵政編碼1311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前郭爾羅斯鎮。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2010年,吉林省松原市的「[b]滿族新城戲[/b]」,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戲劇項目類別,序號17。
松原市意即松花江、嫩江平原上的新興城市。
1992年6月6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2]60號):(1)撤銷扶余市,設立松原市(地級),松原市人民政府駐扶余區松花江南岸沿江路。(2)設立松原市扶余區,松原市扶余區的行政區域是:原扶余市的行政區域;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color=#0000ff]前郭鎮[/color]的團結、繁榮、建設、原江、松江、鐵西、民主街道辦事處;勝利街道辦事處的勝安、勝民、勝合、勝慶、勝豐5個居委會員會;育才街道辦事處的民景、民建兩個居委會員會;毛都站鎮;鎮郊鄉的賀爾其勒村、西郊村、單家圍子村、於家圍子村、孫喜窩堡村、郭新窩堡村、倪家窯村、後瓦房村、卡拉房子;前瓦房村的郭爾羅斯大街以南至孫喜窩堡村界,凱旋街以東至吉拉吐鄉界部分;達里巴鄉的努很格勒和額莫勒村,區人民政府駐文化街。(3)松原市轄扶余區和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乾安縣、長嶺縣。
1995年7月20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扶余縣,轄扶余區的部分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三岔河鎮;松原市扶余區更名為寧江區。
扶余縣 黑龍江省原轄縣。扶余歷史悠久,早在西漢初期,這里便建立了我國東北地區第一個地方民族政權部落車家——扶余國,開創了北疆歷史文化的先河。後幾經變遷,1995年7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縣制,縣政府駐地東移至三岔河鎮,扶余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位於松花江幹流南岸,北以松花江與肇源縣分界。今吉林省松原市。扶餘一帶,清代,屬吉林將軍伯都訥副都統轄地,副都統駐伯都訥城。伯都訥城是清初「邊外」(柳條邊)七大軍事重鎮之一。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設立伯都訥站,是寧古塔將軍境內西部通往齊齊哈爾城的重要通道。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在伯都訥驛站南20里處建新城,名伯都訥新城(今扶余鎮),添設伯都訥副都統專城駐防。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設置伯都訥廳,駐伯都訥新城,同時設分防巡檢一員,駐孤榆樹屯(今榆樹市),隸屬伯都訥廳。1906年2月15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伯都訥廳升改新城府,駐新城,與伯都訥副都統同城;孤榆樹屯巡檢改設榆樹縣,由新城府領。翌年4月,裁將軍,改隸吉林行省西北路道。1909年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批准,裁撤伯都訥副都統。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3月,改為新城縣。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1914年2月,因與河北、山東等省新城縣重名,奉令改稱扶余縣。同年6月,西北路道改稱濱江道,隸屬濱江道。1929年2月,廢止道制,由吉林省直轄。東北淪陷後,隸屬吉林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吉江行政區,1946年5月劃歸嫩江省管轄。1949年5月,劃歸吉林省管轄。1956年隸屬公主嶺專區,1958年10月改隸白城專區。1987年11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扶余縣,設立扶余市(縣級)。1992年6月6日,撤銷扶余市,設立松原市(地級)。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松原市總人口2766036人。其中:寧江區 538469人、前郭爾羅斯自治縣 567246人、長嶺縣 625830人、乾安縣 300745人、扶余縣 733746人。
2003年,松原市下轄扶余縣、前郭縣、長嶺縣、乾安縣和寧江區4縣1區,設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查干湖旅遊經濟開發區3個省級開發區,設太平川、郭爾羅斯、長山、水字、陶賴昭、蔡家溝、雅達虹等7個市級工業園區。有105個鄉(鎮),43個國營農林牧漁場,13個市區街道辦事處,1101個行政村,面積2.2萬平方千米。總人口為279.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0.3萬人,鄉村人口99.1萬人。
❷ 松原地名的來歷
五代南唐保大九年 (951) 升松源鎮置,屬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松溪縣東北舊縣。北宋開寶八年 (975) 改名松溪縣,並移今治。
1992年6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扶余市,設立松原市(地級),設立松原市扶余區。
1995年7月20日,國務院批准:設立扶余縣,轄扶余區的部分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三岔河鎮。松原市扶余區更名為松原市寧江區。
201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扶余縣,重新設立扶余市(縣級)。重新設立的扶余市由吉林省直轄,松原市代管。
(2)300745十大股東擴展閱讀
松原市是1992年成立的地級市,幅員面積2.2萬平方公里,有漢、滿、蒙、回等40個民族。
截至2019年,下轄寧江區、扶余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長嶺縣、乾安縣和2個國家級開發區(松原經濟技術開發區、松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4個省級開發區(查干湖旅遊經濟開發區、哈達山生態農業旅遊示範區、松原石油化學工業循環經濟園區、前郭經濟開發區),全市共有78個鄉(鎮)、1123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