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GDP與工業總產值是不同范疇的概念,一個產業的產值既佔GDP比重又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是不是錯了
舉例中的陶瓷產業佔GDP的8%,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應該更正為陶瓷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這種常識性錯誤要麼是當地政府為突出某產業的地位而故意這么寫的,要麼就是非工業主管部門的人寫材料時撓頭撓出來的。
不過,現在地區政府公布的數據調度的部分太多,水分太大,中央的數據略好點,用來做經濟研究根本就得不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意見,要了解實際情況還是要自己做調查問卷,政府內部的一些調研報告反映的情況也比較可靠,但也不可全信。
Ⅱ GDP和總產值的區別
GDP即各產業的增加值,是從總產值裡面出來的。先有總產值才會產生增加值。總產值是各產品的銷售總量,只有銷售出去才能為工人發工資、企業有利潤、企業才能上激稅、企業產生折舊等,這些便構成了增加值。
Ⅲ 2018年國有企業總產值佔GDP的百分之多少
中國國有企業表面上佔gdp比重逐漸下降,已至4成左右。但這是只是表面上的形式改變,國企從未退出市場,表面上吸納民營資本,但實質控制企業的還是政府,這可能只是讓壟斷的形式更為復雜,而非減少壟斷。
Ⅳ 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怎麼計算
股市總市值/GDP數值嘛,這有什麼難算的。 查市值去兩交易所網站,查GDP去國家統計局網站。
Ⅳ 我國股票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多少是合理的
巴菲特提出一個判斷市場估值高低的原則: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場投資機會和風險度。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率在70%~80%之間,則買入股票長期而言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報酬
由於美國和英國大量的國外上市企業,他們股票總市值佔GDP高位常常在150%以上,屬於高位區域。所以當比率在70%~80%之間,就是低谷區域了。大致相當於高位的一半的位置。
目前我們3000點的位置,大概這個比值是70%,是不是就低估了呢?
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的股票市場不僅沒國外企業,國內的許多優秀企業都跑到國外上市去了。2000年這個比值最高只有48%;05年最低的時候這個比值只有17.7,07年最高有127%;08年最低的時候又降到43%,今年6月15日的時候,比值又變成110%。發生這個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國家核心的企業多數已經上市了在這幾年中。
按照最近目前最高值與最低值的對比來看,最高值與最低值應該在0.4-0.5的樣子,考慮到從前兩年開始,又有一批股票上市,我們把比值提高一些,大概在0.45-0.55,或者0.5-0.6。所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論,在中國的具體情況這個比值應該是45%~60%之間,取中位數,同樣也是對比美國,大概就是gdp的一半的位置50%的樣子吧。對應的點位是2400點的位置。
Ⅵ 關於GDP和產值的關系
某地區某產業今年的產值10億元實際就是總產值,GDP即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增加值,要扣除生產中的中間價值,或者說成本。旅遊綜合收入也是一樣的,要扣除服務成本(中間價值)才能計入GDP的。
Ⅶ 我國民營經濟總量已佔到GDP的50%以上。說明什麼
就是說明我們國家相當發展很快、 但是GDP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50%在發展中國家也就一樣的水平
想想美國早就人均一輛車、 你再給一輛也沒差
但中國沒有車, 那給一輛車、就能把速度提高很多
所以用GDP判斷經濟沒太多用
Ⅷ 中國上市公司佔全部企業的比例是多少其產值又佔gdp的多少呢
問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問題設定的讓人無法回答;
全部企業是一直變動的,私營的有工商登記的不計其數;上市企業達到證監會發審委投行財務標準的產值和私營混營合資央企國企產值無法一起統計。
Ⅸ 生產總值和總產值的區別是什麼
生產總值:
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
(英語:Gross Domestic Proct,英語簡稱GDP;亦稱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是一個領土面積內的經濟情況的度量。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
國民生產總值
gross national proct(簡稱gnp)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
總產值:
統計學名詞,時期指標(月、季、年),是指物質生產部門的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總和,反映物質生產部門生產經營活動的價值成果。換句話說,總產值就是勞動成果的價值量表現,是生產單位、生產部門、地區或整個國民經濟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產品的價值。綜合反映一定范圍內的生產總規模的指標。
Ⅹ 2014年中國國有企業總產值佔全國gdp的比重
中國國有企業表面上佔GDP比重逐漸下降,已至4成左右。但這是只是表面上的形式改變,國企從未退出市場,表面上吸納民營資本,但實質控制企業的還是政府,這可能只是讓壟斷的形式更為復雜,而非減少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