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29家公司的基本情況,包括股權結構、內部治理結構、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介紹
可以去網易、新浪、雅虎或搜狐的股票板塊裡面的中國概念股查詢。
英文好的話,可以去看看納斯達克網站看看。
② 核高基是什麼意思
核高基就是「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元及基礎軟體產品」的簡稱。
2008年10月21日起,微軟公司對盜版Windows和Office用戶進行「黑屏」警告性提示。自該黑屏事件發生之後,我國大量的計算機用戶將目光轉移到Linux操作系統和國產Office辦公軟體上來,國產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的下載量一時間以幾倍的速度增長,國產Linux和Office的發展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據各個國產軟體廠商提供的數據,國產Linux操作系統和Office(For Linux)辦公軟體個人版的總下載量已突破百萬次。這個現象的產生足以說明在微軟打擊盜版軟體的時候,我國Linux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體的開發商已經在技術上具備了替代微軟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的能力;同時,中國用戶也已經由過去對國產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質疑的態度開始轉向逐漸接受,國產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已經成為了用戶更換操作系統的一個重要選擇。
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中國何時才能出現擁有微軟這樣技術與實力的公司?即同時為用戶提供自己的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正是由於微軟同時提供 Windows和Office這兩大基礎性軟體,才能肆無忌憚對市場進行壟斷、強制捆綁銷售。只有國產軟體廠商同時提供良好兼容性的兩大基礎軟體產品,才能使國產軟體的推廣應用不受制於人。
那麼什麼才是最佳解決方案?打造「一架式解決方案」,發展中國的系統軟體旗艦企業!即同時提供操作系統+辦公軟體這樣的「一架式」解決方案!這也是微軟的成功所在,到目前為止,在微軟公司的眾多軟體中,按銷售收入前兩位排名的是 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體,離開這兩大基礎軟體中的任何一個,微軟也就不能成為今天的微軟了。
也正是看到了這些,為了進一步擺脫對微軟的的依賴,11月11日,科技部官網正式公布了關於「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元及基礎軟體產品」科技重大專項2009年課題申報的通知。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首次執如此「巨資」組織開展基礎軟體重大專項,我國基礎軟體在經歷了將近20年的艱難發展之後,作為「十一五規劃」中的首個課題被正式推上了快速發展的特殊通道。
回顧我國基礎軟體尤其是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是一個典型的「從引進」到「自主研發」的過程,是一個中國式特有的「改革開放」過程:從我國第一代與康柏合作的COSIA操作系統,到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Linux操作系統版本發布;從技術愛好者的民間草根光碟式傳播到第一次北京市政府采購國產操作系統作為政府辦公平台;從我國政府首次針對操作系統設置「揚帆、啟航」項目到如今的「核高基」軟體重大專項,每一個層面的進展都讓我們距離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操作系統更近了一步。某種程度上,這次重大專項的巨資扶持將使中國政府擁有真正「安全、可靠、可控」的基礎軟體的目標轉變成為現實。通過這次的專項投資,我國的軟體行業將獲得更強的發展助力,中國系統軟體的「一架式解決方案」的問世也漸露端倪。
在目前國內的基礎軟體格局當中,從事Linux操作系統相關業務的企業主要包括中標軟體、中科紅旗;辦公軟體企業主要有金山、永中、中標軟體和中文2000;資料庫企業主要包括達夢、人大金倉等等。
就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廠商來說,最有潛力打造中國「微軟」的企業當屬中標軟體,其公司股權結構最清晰,是由CEC、中國軟體(直屬CEC集團)、華東計算所(直屬CETC)三家共同出資控股,此外其產品線也是目前國內最全的,包含了中標普華Linux桌面、辦公軟體、伺服器等三類本次專項扶持的產品。另外,中標軟體已經在全國各地成功實施了很多的行業應用案例,尤其是「中國建設銀行信息化」項目已經在金融行業廣泛推廣了5年之久,具有深厚的行業推廣經驗。可以說,中標軟體具備了本次軟體專項扶大扶強的一切要素,但是未來中標軟體能否成為中國「微軟」?我們拭目以待。
總體說來,中國國產軟體尤其是基礎軟體的最好時代已經來臨,無論結局是什麼,我們都期望未來不會再受類似「黑屏事件」的制約,也希望我國所有的信息化建設都能建立在「安全、可靠、可信」的國產基礎軟體平台上!
③ 有沒有能製作知識網路圖、股權結構圖的軟體啊
1、網路腦圖工具,免安裝 雲存儲 易分享,舒適的體驗 豐富的功能
2、MindManager 基本描述:目前在思維導圖行列最好用的了,時間長,易用性好,尤其適合微軟系統,MAC版本有些殘缺,不太好用。 軟體介紹:這個軟體世界500強中的很多公司都在用,可以毫不懷疑的說,很強大的一個軟體,全球企業類客戶百餘萬,適用於多個平台操作。能夠將自己的思想、管理、文件整理全部可視化的展示出來。迅速提高理解能力,邏輯關聯。讓需要表達的內容更加地直觀、友好,易於保存。可以導出多種不同的文件格式,WORD、POWERPOINT、EXCEL、OUTLOOK、PROJECT和VISIO、職場人士尤其喜歡。
④ 國產基礎軟體的背景
2008年10月21日起,微軟公司對盜版Windows和Office用戶進行「黑屏」警告性提示。自該黑屏事件發生之後,我國大量的計算機用戶將目光轉移到Linux操作系統和國產Office辦公軟體上來,國產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的下載量一時間以幾倍的速度增長,國產Linux和Office的發展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據各個國產軟體廠商提供的數據,國產Linux操作系統和Office(For Linux)辦公軟體個人版的總下載量已突破百萬次。這個現象的產生足以說明在微軟打擊盜版軟體的時候,我國Linux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體的開發商已經在技術上具備了替代微軟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的能力;同時,中國用戶也已經由過去對國產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質疑的態度開始轉向逐漸接受,國產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已經成為了用戶更換操作系統的一個重要選擇。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中國何時才能出現擁有微軟這樣技術與實力的公司?即同時為用戶提供自己的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正是由於微軟同時提供 Windows和Office這兩大基礎性軟體,才能肆無忌憚對市場進行壟斷、強制捆綁銷售。只有國產軟體廠商同時提供良好兼容性的兩大基礎軟體產品,才能使國產軟體的推廣應用不受制於人。那麼什麼才是最佳解決方案?打造「一架式解決方案」,發展中國的系統軟體旗艦企業!即同時提供操作系統+辦公軟體這樣的「一架式」解決方案!這也是微軟的成功所在,到目前為止,在微軟公司的眾多軟體中,按銷售收入前兩位排名的是 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體,離開這兩大基礎軟體中的任何一個,微軟也就不能成為今天的微軟了。也正是看到了這些,為了進一步擺脫對微軟的的依賴,11月11日,科技部官網正式公布了關於「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元及基礎軟體產品」科技重大專項2009年課題申報的通知。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首次執如此「巨資」組織開展基礎軟體重大專項,我國基礎軟體在經歷了將近20年的艱難發展之後,作為「十一五規劃」中的首個課題被正式推上了快速發展的特殊通道。回顧我國基礎軟體尤其是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是一個典型的「從引進」到「自主研發」的過程,是一個中國式特有的「改革開放」過程:從我國第一代與康柏合作的COSIA操作系統,到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Linux操作系統版本發布;從技術愛好者的民間草根光碟式傳播到第一次北京市政府采購國產操作系統作為政府辦公平台;從我國政府首次針對操作系統設置「揚帆、啟航」項目到如今的「核高基」軟體重大專項,每一個層面的進展都讓我們距離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操作系統更近了一步。某種程度上,這次重大專項的巨資扶持將使中國政府擁有真正「安全、可靠、可控」的基礎軟體的目標轉變成為現實。通過這次的專項投資,我國的軟體行業將獲得更強的發展助力,中國系統軟體的「一架式解決方案」的問世也漸露端倪。在目前國內的基礎軟體格局當中,從事Linux操作系統相關業務的企業主要包括中標軟體、中科紅旗;辦公軟體企業主要有金山、永中、中標軟體和中文2000;資料庫企業主要包括達夢、人大金倉等等。就操作系統和辦公軟體廠商來說,最有潛力打造中國「微軟」的企業當屬中標軟體,其公司股權結構最清晰,中國軟體(直屬CEC集團)、普華基礎軟體(CETC)兩家共同出資控股,此外其產品線也是目前國內最全的,包含了中標普華Linux桌面、辦公軟體、伺服器等三類本次專項扶持的產品。另外,中標軟體已經在全國各地成功實施了很多的行業應用案例,尤其是「中國建設銀行信息化」項目已經在金融行業廣泛推廣了5年之久,具有深厚的行業推廣經驗。可以說,中標軟體具備了本次軟體專項扶大扶強的一切要素,但是未來中標軟體能否成為中國「微軟」?我們拭目以待。總體說來,中國國產軟體尤其是基礎軟體的最好時代已經來臨,無論結局是什麼,我們都期望未來不會再受類似「黑屏事件」的制約,也希望我國所有的信息化建設都能建立在「安全、可靠、可信」的國產基礎軟體平台上!
⑤ 我國股權結構與西方國家股權結構的差異
我國的股權結構最大特點就是一股獨大,而像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股權非常分散,如微軟公司的最大股東比爾蓋茨只持有大約15%股份
⑥ 美國微軟公司股份構成
機構持股
持有者
持有份額
份額變化
變化率
變化金額
持股比例
占投資組合比例
報告日期
Vanguard Group, Inc.
386749214
6895656
1.8%
287548851
4.60%
1.3%
2014-06-30
Capital World Investors
342377933
26273093
8.3%
1095587993
4.08%
3.9%
2014-06-30
State Street Corp
313352602
2700947
0.9%
112629641
3.73%
1.4%
2014-06-30
Fidelity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Company
264933838
11071124
4.4%
461665827
3.15%
1.6%
2014-06-30
BlackRock Fund Advisors
243270409
391
1.4%
142209134
2.90%
1.5%
2014-06-30
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 LLP
132117141
-5336335
-3.9%
-222525138
1.57%
1.5%
2014-06-30
Northern Trust Investments, N.A.
106910498
-87513
-0.1%
-3649291
1.27%
1.4%
2014-06-30
Dodge & Cox
85613638
-232050
-0.3%
-9676486
1.02%
3.4%
2014-06-30
Invesco PowerShares Capital Mgmt LLC
85464936
-6712154
-7.3%
-279896835
1.02%
5.0%
2014-06-30
Valueact Capital Management, L.p.
74236642
2951112
4.1%
123061372
0.88%
22.9%
2014-06-30
PRIMECAP Management Company
63897236
-294495
-0.5%
-12280443
0.76%
2.9%
2014-06-30
Government Pension Fund of Norway - Global
57991286
2199247
3.9%
57092452
0.69%
0.3%
2011-12-31
Geode Capital Management, LLC
57742430
-107680
-0.2%
-4487673
0.69%
1.6%
2014-06-30
J.P. Morgan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
56018308
1019597
1.8%
42517205
0.67%
1.1%
2014-06-30
Mellon Capital Management Corporation
55726821
1960463
3.6%
81751292
0.66%
1.6%
2014-06-30
共同基金持股
持有者
持有份額
份額變化
變化率
變化金額
持股比例
占投資組合比例
報告日期
Vanguard Total Stock Mkt Idx
120772099
1376654
1.1%
62541391
1.44%
1.5%
2014-08-31
VA CollegeAmerica Washington Mutual
87171800
2100000
2.5%
87570000
1.04%
5.0%
2014-06-30
SPDR® S&P 500 ETF
85067181
856550
1.0%
39880968
1.01%
2.2%
2014-09-23
PowerShares QQQ
82150773
-1744720
-2.1%
-82106523
0.98%
8.6%
2014-09-22
Vanguard Five Hundred Index Fund
77855668
699189
0.9%
31764156
0.93%
1.9%
2014-08-31
Vanguard Institutional Index Fund
76966271
441900
0.6%
20075517
0.92%
1.9%
2014-08-31
VA CollegeAmerica American Balanced
60883000
4598000
8.2%
191736600
0.72%
3.5%
2014-06-30
VA CollegeAmerica Income Fund of America
60846100
4105000
7.2%
171178500
0.72%
2.8%
2014-06-30
VA CollegeAmerica Fundamental Investors
55390000
3755000
7.3%
156583500
0.66%
3.4%
2014-06-30
Dodge & Cox Stock Fund
50892700
--
--
--
0.61%
3.6%
2014-06-30
Fidelity® Contrafund® Fund
41630488
1649600
4.1%
71196736
0.50%
1.7%
2014-07-31
VA CollegeAmerica Growth Fund of America
40917600
5322600
14.9%
221952420
0.49%
1.2%
2014-06-30
Vanguard PrimeCap Fund
39156600
152923
0.4%
6376889
0.47%
3.8%
2014-06-30
CREF Stock
35492878
-271586
-0.8%
-11721652
0.42%
1.2%
2014-07-31
Vanguard Wellington
33743680
-1363940
-3.9%
-56876298
0.40%
1.6%
2014-06-30
⑦ 如何認識"一股獨大"問題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一股獨大」一般指在上市公司股本結構中,某個股東能夠絕對控制公司運作。包括:占據51%以上的絕對控股份額;不佔絕對控股地位,只是相對於其它股東股權比例高(Shleifer & Vishny界定為20%),但其它股東持股分散,而且聯合困難,使該股東仍然可以控制公司運作。
隨著ST猴王、ST幸福、大慶聯誼、濟南輕騎、春都、棱光實業等上市公司控股大股東利用關聯交易,拖欠上市公司巨額資金,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現象觸目驚心,上市公司國有股或國有法人股「一股獨大」的現象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普遍認為,「一股獨大」導致第一大股東幾乎完全支配了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形成一言堂,日常經營中一手遮天,產生造假、不分配、肆意侵吞上市公司資產等漠視投資者利益的行為。「一股獨大」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平衡、不徹底、不完善的主要根源,也是我國證券市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諸多弊端的源頭。
不少學者和人士對此憂心忡忡,有些人士舉證說,「在西方更為成熟的證券市場,很多大公司都是無人控股的,股權結構相當分散。西方國家的控股股東一般是相對控股,持股比例一般也不超過30%。」「美國上市公司最大的股東也不過擁有1%的股份,如果有誰擁有某一家上市公司1%的股票,就已經是大股東了,而且是相當大的大股東,大股東欺負小股東這種現象很少存在。」甚至說「美國公司之所以為全球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群體的一大因素,在於他們的股權結構具有足夠引起股東之間權力均衡的高度分散化所形成的合理的股權結構。」「企業上市後,股權結構仍然維持一股獨大狀態,會引發一系列影響企業優質、快速發展的問題。」
此外,隨著民營背景上市公司不斷增多,民營企業創始人「一股獨大」現象日益突出。2001年2月以來,已有4家家族持股高達50%~70%的企業上市。康美葯業家族持股66.38%,以2001年6月13日收盤價計算,市值20多億元;廣東榕泰67.19%,市值37億元;用友軟體大股東王文京直接持股比例為55.2%,市值40多億元,間接持股比例為75%;太太葯業大股東朱保國及其家族持股比例高達74.18%,市值82億元;潘廣通父子也持有天通股份24.9%的股份……。人們驚嘆這些創始人的「一夜暴富」。未來創業板上市公司中,類似的家族或民營創始人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將大量出現。由於亞洲金融危機,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所產生的公司治理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不少人士因此認為,民企上市公司「一股獨大」所引起的後果在某種意義上可能比國企上市公司更為嚴重。甚至提出「在通過資本市場選擇並扶植民營上市企業時,在審核中盡量挑選那些已順利完成民營企業發展初級階段,私人或家族控股比例不超過20%的民營公司。」
有人認為,股權結構優化是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前提條件。特別是近期Claessens、Djankov等1999年的一項關於亞洲地區家族通過復雜的金字塔股權結構控制上市公司、剝削小股東的大樣本實證研究報告受到國內證券監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在中國,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中國上市公司國有股「一股獨大」已經給中國上市公司脆弱的治理結構帶來種種弊端和負面影響,成為公司治理結構改革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限制一股獨大,提倡減持國有股,使投資主體多元化和公司股權分散化,打破國有股或民營股一股獨大格局的呼聲甚高。
國外上市公司一股獨大鳳毛麟角?一股獨大是否公司治理有效的天敵,或者說完善公司治理是否一定要強制股權多元化?能夠找到合理的股權結構嗎?
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
1.一股獨大並非中國特有
考察國外成熟股票市場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變化可以看到:一股獨大並非中國特有。上市後,風險投資短期內出售股份套現退出,導致股權分散,更凸現創始人一股獨大。例如,微軟上市時,蓋茨持股45%,另一位創始人Allen持股15%,蓋茨一股獨大。一般來說,企業上市後的相當長時期內,創始人在公司股權結構中所佔的比例都相當高。Hoderness和Sheehan(1988)發現,美國依然有相當多的上市公司最大股東持股份比例超過51%。Djankov、Mcliesh 等2001年對全球97個國家傳媒產業公司股權結構研究表明,在西方出版、傳媒上市公司中,家族仍然絕對控股。
股權分散是一個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往往上市後數十年,經過不斷增發新股和並購交易,才會出現創始人家族股權比例低和股權分散的格局,例如,蓋茨至今還持有微軟23.7%股份。隨著股票市場公司控制功能有效性的提高,包括收購控制權的職業投資者和金融技術,例如,LBO,過度分散股權結構會重新增加集中度,呈現集中、分散和集中的循環。
2.股權結構的法律意義與價值驅動意義
需要區別股權結構的法律意義與企業價值驅動意義。股權結構的法律意義表現為表決權分配,從企業價值驅動意義角度看,上市公司股東包括實業經營-價值創造型股東和價值評估型股東,前者對公司價值驅動貢獻甚大。實際上,西方資本市場投資者希望價值驅動力量強的創始人持絕對控股地位,甚至在合約中設定價值驅動型股東持股比例的低限,限制創始人減持股份。例如,美林證券在投資深圳太太葯業公司時,在合約中要求創始人朱保國家族的控股比例不能低於50%。
股權結構價值驅動意義上的分散是公司在產品市場競爭、資本市場評價和控制權市場環境下,為保持和增強競爭優勢,實現持續經營而進行的一種市場化選擇和商業運作手段,很難也不應該人為規定股權結構。例如,著名房地產開發商萬科深感土地儲備對房地產商持續發展和競爭的重要性,為獲得戰略資源,主動選擇華潤,替換和改組大股東結構。樂凱與富士和柯達的合資談判,旨在引入具有R&D能力的股東,因為樂凱屬於技術開發支持競爭優勢的企業,目前最稀缺的不僅僅是股權資金,更重要的是研發能力。上市融資並不能迅速有效地增強研發能力。股權結構合理化說法含糊,實踐中不存在法律和價值驅動意義上的最優或合理的股權比例結構。股權多元化既不是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的目的,也不是公司治理有效的手段或必要前提。公司很少純粹為了完善公司治理而進行股權多元化。
3.股權多元化與公司治理
主張股權多元化者假設多元化股權能夠形成股東民主主義,有助於對公司管理層和大股東進行制衡,減少和防止管理層浪費自由現金流的管理決策行為。但實際上,多元化股權結構中的機構投資者本身存在治理問題。近年來的實證研究表明,價值評估型的金融資本大股東,例如,機構投資者並不是天然的公司治理積極參與者,搭便車現象使單一外部股東缺乏公司治理積極性。他們自身也會進行參與治理的成本和效益分析,在流動變現-用腳投票和積極參與治理-用手投票之間存在機會主義決擇。例如,日本和德國銀行在非金融上市公司中持股和積極參與治理的模式曾被認為是有效的治理模式。但Prowse(1995)等學者研究表明,日本和德國的銀行對所投資的上市公司關注並不多,公司治理作用並不象以往實證研究結果所說的那樣顯著。國內不少上市公司前10名股東為證券投資基金,但在近年來發生的幾起控制權並購案,例如勝利股份、方正科技等,證券投資基金旗幟並不鮮明。
西方股票市場恰恰認為股權結構分散導致公司內部治理和控制系統失效,產生的管理層內部人控制問題(Jensen[1989]),即形成強管理人、弱股東的格局 (Roe[1994])。因此,除了增強管理層激勵外,主張將上市公司股權集中於少數股東,形成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增強大股東積極參與公司治理、限制管理層私人利益行為的經濟動力,解決外部分散的股東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激勵和能力不足問題。
4.股權結構與經營業績和企業價值的相關分析問題
目前,有若干分析報告試圖通過統計分析說明國有股比重大對經營業績會計指標的負面影響。但迄今為止,國際上公司財務學術界關於股權結構對經營業績和企業價值的影響並無明確一致的實證結果。例如,Demsets 和 Lehn (1985)發現,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經營業績財務指標(ROE)並無顯著相關關系。McConnell和Servaes(1990)發現,公司價值與股權結構之間具有非線性的函數關系。在控股股東控股比例小於40%時,公司托賓Q值隨控股比例的增大而增大;當控股比例達到40%-50%時,公司托賓Q值開始下降。簡單的統計回歸分析結果難以斷定國有股一股獨大對經營業績的負面效果。實際上,另有不同樣本的實證研究結果得出了不同的結果,即第一大股東國有或法人性質及其持股比例與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和企業價值的關系並不顯著。例如,朱武祥 張帆(2000)對1994-1996年期間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217家A股公司的研究表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低對上市前1年到上市後4年期間的總資產利息稅前收益率、凈資產稅前收益率和主營業務利潤率等業績指標中位數變化差異影響並不顯著。另外,朱武祥 宋勇(2001)以家電行業上市公司為樣本,發現家電行業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企業價值並無顯著關系。從個案角度看,不同股權集中度結構均有優質和劣質上市公司。例如,家電行業國有股控股、法人股控股、流通股比例超過非流通股的三類股權集中度結構中,分別有四川長虹、青島海爾、奧美的等名牌優質企業,也分別有ST黃河科技、ST雙鹿電器和第一家退市的水仙電器等劣質企業。不少股權分散,不是國有股一股獨大的上市公司,例如,鄭百文第一大股東只有14%,但公司治理問題並不比一股獨大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好。此外,國有控股的境外上市公司同樣一股獨大,但其投資、關聯交易和紅利分配行為比國內A股公司規范得多。
上證所研究中心2000年上市公司治理調查報告顯示,國內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特徵相似,普遍是關鍵人控制模式,關鍵人往往是控股股東代表、公司最高級管理人員,大權獨攬。法人治理結構基本上有名無實,形同虛設。而且,國內上市公司多元、分散發起人股權結構的形成機制並非國外商業性選擇,而是原企業迎合股份有限公司設立要求,將客戶、供應商和下屬關聯企業拉入股份公司,甚至強制加盟,形成名義上多元、分散的法人持股結構,實際上為第1大股東控制的控股結構。例如,勝利股份1999年末10大股東中,除兩家投資基金外,其他大股東都直接或間接為勝利體系成員。因此,盡管勝利股份第一大股東持股僅為24%,但實際上「勝利體系」所控制的股權要遠遠高於此比例。因此,僅僅以上市公司名義上的股權比例來說明股權結構與經營業績的相關關系是不可靠的。
與股權分散一樣,「一股獨大」確實存在弊端,也能使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系統失效。Shleifer和Vishny(1997)認為,「當大股東(不管是價值創造者股東,還是價值評估型的金融資本投資者)股權比例超過某一點,基本上能夠充分控制公司決策時,大股東可能更傾向利用企業獲取外部少數股東不能分享的私人利益。」實證研究表明,不管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或者轉軌經濟國家,一旦上市公司大股東處於絕對控股地位,他們可以通過其它途徑獲取內部私人收益,例如,支付特殊紅利,進行關聯交易,或者通過合理利用會計准則的缺陷進行利潤管理,獲得內部控制利益,從而剝削中小股東。這表明一股獨大或股權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與股權分散一樣,都容易導致內部人控制,具有較高的社會成本。
政策意義
一股獨大本身並不是公司治理問題嚴重的惡源,股權分散和多元化並不能有效解決一股獨大引起的公司治理問題,同時會產生其它問題,例如,形成股權分散條件下的內部人控制格局,降低了大股東對公司價值驅動的激勵,增加了股東協調成本。不能因目前上市公司出現的大股東不規范甚至惡意行為而矯枉過正,簡單人為地強制股權分散或多元化打破一股獨大。關鍵是通過完善上市公司行為規范的法制硬約束環境,以及形成強大的對上市公司大股東、董事會和管理層及其相關中介機構行為公開評價和迅速採取行動的外部監控和威懾環境。包括:
1. 加強對上市公司及其相關中介機構行為規范的法律制度硬環境建設,增強監管的有效性。
例如,針對國內企業上市重組時不可避免的關聯交易格局設置規則。包括信息披露、對上市公司及中介機構的監管、公開評價和追究懲罰制度,增加大股東和管理層行為的透明度,形成上市公司大股東、中介機構守規行為的職業操守氛圍。針對一股獨大已經和可能形成的損害外部股東利益的行為,制定明確的行為規則。例如,由於國有企業資產存量特徵,上市重組後,關聯交易難以避免。可以通過界定關聯程度(嚴重關聯、輕度關聯與一般關聯),分別採用不同規則來處理。例如,隨著獨立董事制度的實施,由獨立董事進行重大交易的程序監督。要求關聯交易價格按市場價格披露,資產置換估價由獨立董事聘請有資格的評估事務所來評估。對於大股東可能作出的對自己有利的投資或融資行為,可以通過提高對某些特定投資項目表決權的有效比例來規避,比如表決要徵得流通股一半以上股東同意,而不是簡單採取大股東迴避制度,形成讓小股東決定大股東命運的情形。針對上市公司隨意改變募集資金投向等行為,業內人士提出募集資金專戶管理的對策。
另外,特別需要加強對中介機構的公開評價和行為結果公布,使中介機構重視聲譽和品牌。國有控股的境外上市公司在並購、關聯交易等行為方面之所以相對規范,與關注聲譽的著名會計、法律中介機構盡職有關。
2.對家族或民營企業,改變公司業務重組規則。
西方家族企業上市時,股權結構比較簡單。例如,微軟公司的控股股東並不是微軟集團,戴爾的控股股東也不是戴爾集團,而是蓋茨和戴爾本人。亞洲地區的家族或民營企業往往業務多元化,容易形成家族集團控股、金字塔或相互持股循環的復雜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因此,國內民營企業上市重組時,盡可能要求形成簡單的股權關系和結構,規避循環、多層的復雜股權關系,而不是簡單地限制家族股份比例。
3. 增強股票市場對上市公司治理質量的專業化評價能力和水平
眾所周知,在日益發達和競爭的傳媒業,傳媒刊載的評價顯著影響公眾對人物、事件的評價觀點。競爭性的商業化、專業化的職業咨詢評價機構不斷推出的業績、公司戰略和公司治理質量評價方法、專著和業界的咨詢實踐成果,通過權威媒體公布對上市公司治理產生評價影響。1995年,公司治理職業投資家Monks通過評估,認為Sears公司的業務戰略使股東價值貶值,應該重組。但他採用表決權徵集方式收購Sears公司股東表決權失敗。為此,Monks在《華爾街日報》整版刊登其對Sears公司董事會成員的評價結果,列出那些他稱為非業績資產的董事名單。Sears公司董事會深感難堪,產生巨大社會公眾評價壓力,最後接受了Monks提出的業務重組和董事會改革建議。
因此,不管什麼樣的股權結構,均應置身於股票市場評價之中。包括投資分析人士的投資分析、新聞媒體對大股東不當行為的詳細和深入報導,使上市公司在產品市場競爭和資本市場評價壓力中從企業價值驅動角度設計和動態選擇股權結構。
⑧ 有誰知道微軟的股權結構
你好哦樓主~
很高興看到你的問題。
但是又很遺憾到現在還沒有人回答你的問題。也可能你現在已經在別的地方找到了答案,那就得恭喜你啦。
對於你的問題我愛莫能助!
可能是你問的問題有些專業了,或者別人沒有遇到或者接觸過你的問題,所以幫不了你。建議你去問題的相關論壇去求助,那裡的人通常比較多,也會比較熱心,能快點幫你解決問題。
最後祝您全家幸福健康快樂每一天!
⑨ 在微軟並購諾基亞之前,諾基亞具有最大投票權的股東是誰,股權結構...
隨著1993年芬蘭公司的所有許可權制的解除,諾基亞的股權結構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趨勢,那就是國內股權在大量減少:1992年公司還有大約80%的國內股權,但是到1993年已經銳減為10%。到2001年底,外國投資者持有90.67%的股票,其中有超過50%的股東在美國。到2003年底,芬蘭籍股東持有諾基亞公司10.82%的股權,外籍股東則持有89.18%。芬蘭籍股東中又分為5類:公司、金融與保險機構、非營利組織、政府機構和家庭,它們分別持有諾基亞股份的2.68%、0.71%、2.15%、1.09%和4.19%(如表2-1所示)。這種廣泛持有、寬泛的股權結構對於支撐諾基亞的業務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諾基亞前十大股東一覽表
不包括提名登記股和諾基亞公司持有的股票股票總數量所有股票百分比 投票權力百分比
Ilmarinen Mutual Pension Insurance Company15 807 989
0.400.41
Svenska Litteratursallskapet i Finland rf 14 220
0000.360.37
Varma Mutual Pension Insurance
Company
11 257 9460.280.29
Sigrid Jus巐ius Foundation 10 000 0000.250.26
不包括提名登記股和諾基亞公司持有的股票股票總數量所有股票百分比投票權力百分比
BNP Arbitrage 8 074 8890.200.21
The State Pension Fund 5 700 0000.140.15
The Social Insurance Institution of
Finland
4 288 8960.110.11
Mutual Insurance Company Pension
Fennia
3 850 0000.100.10
The Finnish Cultural Foundation 3 551 1000.090.09
The Finnish Innovation Fund (Sitra) 2 785 4240.070.07
註:截至2007年12月31日,諾基亞公司持有諾基亞股份136 687 253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