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樂視老闆是誰
賈躍亭,樂視控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他致力於構建「平台+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系統,不斷改變人們的互聯網生活方式,打造高品質樂迷生活圈。他創辦的樂視網,是中國唯一的大型全內資民族互聯網企業,是全球首家IPO上市視頻網站。他創辦的樂視致新,是全球首家推出自有品牌智能電視的互聯網公司,領導推出的樂視盒子、超級電視等產品,以互聯網模式顛覆了整個電視產業。他創辦的樂視影業,是互聯網時代的電影投資、製作、發行公司,以大數據為基礎的O2O市場模式,使其成為中國電影行業最具商業價值的電影公司,市場份額位列五大民營電影公司前三位。目前,他正在將獨創的「樂視生態」模式,復制到全球,不斷引領和推動產業革命。2014年12月,在歷經半年的國外考察後,樂視網創始人兼CEO賈躍亭終於順利歸國,身患重症卻仍在病房接待證券投資機構,樂視網股票復牌之後迅速漲停。
Ⅱ 樂視公司倒閉了嗎
沒有。
2018年1月25日,樂視網在公告中將自己的LOGO更換,由樂視變為Le。
樂視 成立於2004年,創始人賈躍亭,樂視致力打造基於視頻產業、內容產業和智能終端的平台+內容+終端+應用完整生態系統,被業界稱為樂視模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上公布的信息,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和樂視移動智能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2017年9月7日被天津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兩家公司涉案未履行的金額超過一億元,均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失信被執行人將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府扶持、融資信貸、市場准入、資質認定等方面受到信用懲戒。
2019年2月公司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目前公司資金極度緊張,公司短期無法獲得現金支持,因資金缺乏導致的公司經營困境並不能有效解除。公司存在因資金匱乏而無法及時按協議約定支付費用,進而造成違約的風險。
(2)樂視控股是上市公司嗎擴展閱讀:
樂視主要問題
1、樂視手機的差異化王牌在於打通與視頻內容的聯系,而最大的風險也正在於此。小屏的手機和大屏電視是兩種形態完全不同的產品,要在手機上復制超級電視模式的成功絕非易事。
2、供應鏈上話語權不強,生產線依舊需要磨合。硬體產業中生產過程中的復雜性和連續性一向正是其行業壁壘所在,樂視作為新進場的玩家面臨的挑戰自然不小。
Ⅲ 樂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
樂視集團(Letv)是賈躍亭於2004年11月創辦的影視平台、終端、應用產業公司,致力打造基於視頻產業和智能終端的「平台+內容+終端+應用」完整生態系統——「樂視模式」。
樂視垂直產業鏈整合業務涵蓋互聯網視頻、影視製作與發行、智能終端、應用市場、電子商務、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等;
旗下公司包括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移動、樂視影業、樂視體育、網酒網、樂視控股等。2015年5月,與迪信通宣布正式達成戰略合作;
2016年1月5日,宣布與法拉第未來達成戰略合作;2016年4月,樂視體育宣布完成B輪80億融資;2017年5月,2017世界級中國互聯網品牌榜單發布,樂視排名第17。
Ⅳ 樂視控股是一個龐氏騙局嗎
今天在脈脈的匿名圈充滿了樂視的發工資的消息,確實,就在今天樂視的7月份工資和八月份的工資都到位了,樂視今天收到了香港到的一筆打款,樂視控股活了。至於供應商的資金,樂視的賈躍亭也在盡力的去解決。之前,不知道哪位投融圈的人物說賈躍亭是龐氏騙局,估計這時候的臉應該打的啪啪響吧!
在小編眼裡永遠堅信,樂視和易到是打不倒的小強。最後,祝福樂視和易到,加油!
Ⅳ 賈躍亭的樂視到底有多缺錢
在平靜了兩個月後,樂視的新聞再次卷土重來。這次主題依然是缺錢,但對象卻由外部人變成了曾經的「兄弟」,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
可以說,樂視控股旗下每個項目都做不到自我覆蓋,在「蒙眼狂奔」的過程中,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
Ⅵ 樂視是中國企業嗎
樂視是中國的企業,成立於2004年,創始人賈躍亭
Ⅶ 樂視控股是一個龐氏騙局嗎
第一樂視控股就算上市也不是這兩三年的事,第二樂視控股就算上市也不會去美國,中國市 第一樂視控股就算上市也不是這兩三年的事,第二樂視控股就算上市也...8133
Ⅷ 樂視控股
不錯的管理層。可以逢低吸納。
Ⅸ 樂視公司簡介一下
樂視成立於2004年,創始人賈躍亭,樂視致力打造基於視頻產業、內容產業和智能終端的「平台+內容+終端+應用」完整生態系統,被業界稱為「樂視模式」。
樂視垂直產業鏈整合業務涵蓋互聯網視頻、影視製作與發行、智能終端、大屏應用市場、電子商務、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等;旗下公司包括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網酒網、樂視控股、樂視投資管理、樂視移動智能等。
2014年樂視全生態業務總收入接近100億元。2014年12月,賈躍亭宣布樂視「SEE計劃」,即是打造超級汽車以及汽車互聯網電動生態系統。2015年4月14日在北京舉行樂視超級手機發布會,以生態模式進軍手機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