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ipo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國人壽、如上港、tcl、百聯股份、中石化、寶鋼、武鋼、本鋼、鞍鋼等。
(ipo上市)是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司向證券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證券管理部門經過審查,符合發行條件,同意公司通過發行一定數量的社會公眾股的方式直接在證券市場上市。
(1)「A+H」模式。既可以同時發行A股與H股;也可以先在海外上市然後再回歸發行A股。主要適合大型國企整體ipo上市。如工行、中國人壽。
(2)「換股IPO」模式。即集團公司按一定比例與旗下上市公司公眾股東進行換股,吸收合並所屬上市子公司,同時發行新股。主要適合於快速發展時期的集團公司。如上港、tcl。
(3)「換股並購」模式。即同一實際控制人通過換股方式對旗下多個上市公司進行吸收合並,完成公司的整體上市。也稱「私有化模式」。主要適合同一集團內的資源整合、旗下有數家上市公司且經營內容重疊的控股公司。如:百聯股份、中石化。
(4)「增發收購」模式。即上市公司通過向公眾股東、或向控股股東、或向母公司定向增發,收購控股或母公司資產,從而實現集團整體上市。這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模式。主要適用於實力強大的企業集團整體上市。如:寶鋼、武鋼、本鋼、鞍鋼。
增發收購模式有三種類型:定向增發反向收購母公司資產、再融資反收購母公司資產、自有資金反向收購母公司。
❷ IPO與上市的關系
iPO即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或者說新股上市)
「IPO」是新股票上市的意思。未上市的企業,通過股票上市,可以使股票所有的創業者資產得到膨脹,當股票賣出去時,可以得到一筆收益,用來擴大再生產。
在我國證券市場上,IPO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一種形式,相對於買殼上市而言。一般的理解,IPO就是上市。其實嚴格意義上說,IPO只是股票發行,發行和上市是兩個環節。現在企業向證監會提交的申請文件也寫的是「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所以理論上存在發行後不能上市的可能。
❸ ipo上市有那幾只股票
你提出的問題看不明白?提得有問題.
ipo只要證監會通過了想上什麼股票就上什麼股票
❹ ipo重啟上市的公司是那幾家
最先上的是三金,然後就未知了,不過已經過會了的有33家,我看年內都可以處理掉。
已過會但未上市的公司
公司名稱 備注 公司名稱 備注
招商證券 發行3.585億股 募集80億元 深圳信立泰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2850萬股,占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25.11%
光大證券 發行5.2億股 募集超100億 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擬發行4000萬股流通股 占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25%
中國建築 發行120億股 募集426億元 福建南平太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擬發行3400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25.37%
河南輝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不超過1,550萬股A股 廣東精藝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IPO暗藏危機 夏草指其粉飾財務報表
蘇州禾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2100萬股,計劃募集資金超2.5億元 廣東超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擬發行2200萬股 占發行後總股本的25.6%
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亞太機電擬發行2400萬股 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4340萬股
深圳市宇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1850萬股
奇正藏葯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4100萬股
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預計發行2000萬股 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聯背後存三大疑惑 職工薪酬有蹊蹺
深圳世聯地產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3200萬股 北京久其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1530萬股,發行後的總股本為6104萬股
杭州新世紀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1350萬股 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計劃發行不超過7000萬股
上海神開石油化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4600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25.33% 家潤多商業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不超過5000萬股
浙江萬馬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擬公開發行5000萬股 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4400萬股,本次發行股票的數量占本次發行後股份總數的比例為25.07%
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5億股A股 羅萊家紡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3,510萬股A股
桂林三金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在中小板不超過4600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10.14% 珠海銀郵光電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首發將被推遲
遵義鈦業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5500萬股,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3.42% 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的2700萬股
佛山星期六鞋業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5,500萬股 天潤曲軸股份有限公司 擬發行6000萬股
http://finance.qq.com/a/20090618/016116.htm
❺ 以前沒有上市的公司,上市都叫IPO
是的,首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都可以這么稱呼
❻ 最新ipo排隊企業有哪些 ipo待上市企業名單
一般財經網站上都有新股版塊的,裡面有詳細名單的
❼ IPO上市公司新股怎樣才能買到
IPO的一般流程 (一)網上競價發行的申購程序 新股網上競價發行的具體程序如下: 1、新股競價發行,須由主乘銷商持中國證監會的批復文件向證券交易所提出申請,經審核後組織實施。發行人至少應在競價實施前2—5個工作日在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報刊及 當地報刊上按規定要求公布招股說明書及發行公告。 2、除法律、法規明確禁止買賣股票者外,凡持有證券交易所股票賬戶的個人或者機構投資者,均可參與新股競買。尚未辦理股票賬戶的投資者可通過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 及各地登記代理機構預先辦理登記,開立股票賬戶,並在委託競價申購前在經批准開辦股票交易業務的證券營業部存入足夠的申購資金。 3、投資者在規定的競價發行日的營業時間辦理新股競價申購的委託買入,其辦法類似普通的股票委託買入辦法。申購價格不得低於公司確定的發行底價,申購量不得超過發行公告中規定的限額,且每一股票賬戶只能申報一次。 4、新股競價發行申報時,主承銷商為唯一的賣方,其申報數為新股實際發行數,賣出價格為發行底價。 5、新股競價發行的成交(即認購確定)原則為集合競價方式。即對買入申報按價格優先、同價位時間優先原則排列,當某申報買入價位以上的累計有效申購量達到申報賣出數量(即新股實際發行數)時,此價位即為發行價。當該申報價位的買入申報不能全部滿足時,按時間優先原則成交。累計有效申報數量未達到新股實際發行數量時,則所有有效申報均按發行底價成交。申報認購的余數,按主承銷商與發行人訂立的承銷協議中的規定處理。 6、電腦主機撮合成交產生實際發行價格後,即刻通過行情傳輸系統向社會公布,並即時向各證券營業部發送成交(認購)回報數據。 7、新股競價發行結束後的資金交收,納入日常清算交割系統,由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將認購款項從各證券公司的清算賬戶中劃入主承銷商的清算賬戶;同時,各證券營業部 根據成交回報列印「成交過戶交割憑單」同投資者(認購者)辦理交割手續。 8、競價發行完成後的新股股權登記由電腦主機在競價結束後自動完成,並由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以軟盤形式交與主承銷商和發行人。投資者如有疑義,可持有效證件及有關單據向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及其代理機構查詢。 9、採用新股競價發行,投資人僅按規定交付委託手續費,不必支付傭金、過戶費、印花稅等其他任何費用。 10、參與新股競價發行的證券營業部,可按實際成交(認購額)的3.5‰的比例向主承銷商收取承銷手續費,由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每日負責撥付。 (二)網上定價發行的申購程序 一、目前網上定價發行的具體處理原則為: 1、有效申購總量等於該次股票發行量時,投資者按其有效申購量認購股票。 2、當有效申購總量小於該次股票發行量時,投資者按其有效申購量認購股票後,余額部分按承銷協議辦理。 3、當有效申購總量大於該次股票發行量時,由證券交易所主機自動按每1000股確定一個申報號,連序排號,然後通過搖號抽簽,每一中簽號認購1000股。 二、新股網上定價發行具體程序如下: 1、投資者應在申購委託前把申購款全額存入與辦理該次發行的證券交易所聯網的證券營業部指定的帳戶。 2、申購當日(T+0日),投資者申購,並由證券交易所反饋受理。上網申購期內,投資者按委託買入股票的方式,以發行價格填寫委託單,一經申報,不得撤單。投資者多次申購的,除第一次申購外均視作無效申購。 每一帳戶申購委託不少於1000股,超過1000股的必須是1000股的整數倍。 每一股票帳戶申購股票數量上限為當次社會公眾股發行數量的千分之一。 3、申購資金應在(T+1日)入帳,由證券交易所的登記計算機構將申購資金凍結在申購專戶中,確因銀行結算制度而造成申購資金不能及時入帳的,須在T+1日提供通過中國人民銀行電子聯行系統匯劃的劃款憑證,並確保T+2日上午申購資金入帳。所有申購的資金一律集中凍結在指定清算銀行的申購專戶中。 4、申購日後的第二天(T+2日),證券交易所的登記計算機構應配合主承銷商和會計師事務所對申購資金進行驗資,並由會計師事務所楚劇驗資報告,以實際到位資金(包括按規定提供中國人民銀行已劃款憑證部分)作為有效申購進行連續配號。證券交易所將配號傳送至各證券交易所,並通過交易網路公布中簽號。 5、申購日後的第三天(T+3日),由主承銷商負責組織搖號抽簽,並於當日公布中簽結果。證券交易所根據抽簽結果進行清算交割和股東登記。 6、申購日後的第四天(T+4日),對未中簽部分的申購款予以解凍。
❽ A股ipo一個月能上市幾家企業
自有A股以來,A股隨著時期、大盤形勢以及政治形勢的不同,審核、發行速度不一,目前一個月大概掛牌10-15家左右
❾ 關於公司IPO上市的問題
從你的敘述來看,我覺得是好事,更詳細的要看如何談股權收購價錢,即最終你們賣掉現有公司,應獲得上市主體股權,而這個股權獲得的對價,是你們需要關注的問題。當然如果多方合並,那麼同股必須同價,你們不佔大頭的話沒必要過分關注,但你們和合作方對自己公司的估價高低是主要問題。其次,這種合並上市,需要至少運行3年,3年中的經營風險不用我多說,你們作為上市主體的股東,需要經歷3年運營,上市後1-3年的鎖定期,也就是說,現在放棄你們公司,能夠獲得的收益最大的一塊需要在4-6年以後才能變現,利潤可觀,風險也不小。
另外,你們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即成為上市主體股東後,你們對上市主體的控制權力應該不會太大,權力的消失帶來的後續問題就是利益的損失。所以,需了解合作對手,謹防假借上市名義吞並你們公司。我認為如果在對手並不熟悉的情況下,請將你們公司的商標、專利(核心技術)都從公司名下剝離後,再行合作。我對芽菜行業並不熟悉,但猜測來看,商標、專利等在這個行業應該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重要的可能是渠道,那麼請你們留住自己的渠道,以防合作不成自己不能東山再起……
上市需要關注的問題比較多,但你們如果不是大股東,有些東西不必過分關注,了解即可,如果在哪方面上述回答仍不詳實或未涉及,可以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