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投資指導:高成長性上市公司有哪些特徵(二)
首先,這些公司在上市之初的股本與資產規模並不太大,但上市後通過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資源配置功能,它們都獲得了規模與效益的同步擴張。在23家公司中,除燕京啤酒、新興鑄管在上市時總股本超過2億股外,其它總股本都在1億股左右。這說明這些公司在上市時做了較好的資產重組工作,對非盈利或不良資產進行了較大程度地剝離,為其以後能夠持續從證券市場籌資提供了條件。除長城電腦、浙江東方、石油龍昌、東北熱電尚未實施配股外,其它19家公司在上市後基本都有過一次或多次配股,配股資金的及時補充,保障了公司快速發展所需的資金。如大眾科創在上市時股本規模僅有1400萬股,營運車不足200輛,通過抓住行業擴張的有利時機,公司先後配股5次,支持了主業規模的擴大,98年底營運車輛達到1666輛,總股本增加到46018萬股,由於做到了業績增長與股本擴張的同步,其每股收益並沒有稀釋,因此始終可以很方便地從二級市場籌資。上海金陵是通訊設備製造企業,上市時股本規模僅5099萬股,但在隨後的經營中,公司利用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通過4次配股,壯大了主業規模,並不斷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使其上市7年來,保持了較強的增長速度,通過多次送股、配股,目前總股本達37403萬股,總資產為10.6億元,其中股東權益5.8億元。正是通過配股、擴張股本、壯大主業、股本擴張、配股的良性循環,這些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了證券市場的融資、資源配置功能,獲得了高速成長。 其次,這些公司的主業特徵十分鮮明,把發展主業作為獲得增長的根本推動力,而沒有出現盲目跟隨市場進行各種投資熱的情況。我們看幾家並沒有行業優勢的公司。魯北化工主營磷銨、水泥、硫酸等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上市為其快速增長帶來了機遇,募股與配股資金都投入到三大主導產品的規模擴張與技術開發上,尤其是其工藝科技含量高,即降低了成本費用,又具有環保作用,這也為其下一步進一步拓展市場提供了條件。新興鑄管所處的鋼鐵行業被稱為夕陽行業,但公司每年都取得驕人業績,主要原因就在於公司能夠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如近年來加大鑄管產品的比重,使其占總產量的比重從 96年的20%增加到98年的32%;同時公司積極加大離心球墨鑄鐵管等高新產品的研製與開發,為其後續增長提供了保證。亞泰股份是多元化經營較為成功的企業,公司沒有利用募股與配股資金盲目地進行投資,而是始終把房地產、建材、高科技電子作為三大支柱產業,並有效利用資產重組手段進行低成本擴張,上市四年來每年凈利潤增長率都在40%以上。 由於市場是可以無限細分的,沒有絕對的飽和,只要企業立足主業,不斷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同時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費用,發揮規模優勢,增強競爭力,就完全可能在主業上獲得快速成長。當然,在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上,企業要有投資風險意識,同時把握市場規律,才可能起到壯大主業的目的。這23家樣本公司獲得高成長的案例都證明了這樣的結論。最後,我們認為一個企業是不是屬於高科技企業,不能單純從其行業特徵來看,更為重要的是其產品、技術的科技含量到底有多大,由此使企業的競爭力是否得到增強,新產品、新技術的市場前景到底在哪裡。許多上市公司沒有很好地認識到這個問題,而一味地把投資生物醫葯、信息網路、電子等新興產業作為躋身高科技產業的標簽。事實上,在每個行業里,在每種產品上,都具有需要高新技術來解決的問題,一些傳統產品只要加上高新技術的科技成份,就有可能打開新的局面,使公司步入新的天空。在我們的23家高成長的公司中,既有象深科技、長城電腦、東方電子、東大阿派在計算機、通訊、信息等新興行業獲得超常發展的案例,也有特變電工、魯北化工、新興鑄管等在傳統產業經營成功的經驗。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公司之所以在傳統產業取得快速增長,關鍵還在於對高新技術的重視程度以及對高科技含量產品的開發力度。一些冠名高科技而實際經營不理想的公司狀況從方面也說明了這一道理。 另外,我們也承認企業所處行業的重要性,畢竟它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但關鍵還在於企業如何把握這樣的機遇。在全國眾多的高新技術企業中,為什麼東方電子、東大阿派獨領風騷?因為它們找到了很好的市場切入點,其產品的科技含量具有獨到的競爭優勢。在電力設備製造業中,許繼電氣、特變電工的高速增長靠的不僅僅是我國加速電網改造的良機,更重要的是它們抓住了,並根據市場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提供了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適時壯大了主業規模,增強了發展的後勁。在公用事業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城市客運公司,大眾科創的快速成長靠的是抓住了93年以來計程車行業快速擴張的時機,巴士股份抓住了城市公交改革的機遇,通過資產重組而低成本迅速得到擴張。 相關系列文章投資指導:高成長性上市公司有哪些特徵?(三)
㈡ 如何選擇高成長型上市公司
1.上市公司在同行業中具有優勢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講,一個企業在行業中規模越大,資本實力越強,其長期競爭的能力就越強。一方面,規模經濟可產生更多的邊際效益,使其在成本、價格上佔有優勢;另一方面,巨大的資本實力可以增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並使其在激烈的市場中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開拓市場。按照市場競爭的一般結果,通常是行業中最大的幾家成為行業巨人,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不是被兼並,就是被淘汰,所以行業內的前幾名具有穩定的成長性。
2.上市公司的產品優勢
一種產品的生命周期可分為開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下降期四個階段。其中成長期期末和成熟期是其利潤的最大產出期,此時投資獲利較大。而在開創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產品的市場前景又難以確定,風險較大,此時投資,一旦成功,獲利豐厚,一旦失敗,損失慘重。而下降期的產品將被新產品所替代,因此不值得投資。
3.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
保持合理的財務結構和盈利水平,具有較強的籌資能力是上市公司成長性的具體表現。其中,壓縮成本、控制開支對公司的利潤增長具有杠桿作用。
4.上市公司的決策體系及開拓精神
保證公司不斷成長的決策包括新項目的開發,新技術的應用等。公司要向前發展,就要有新項目投入運作,這是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主流因素。此外,公司的領導決策層要有開拓創新精神,不斷進取,與時俱進。
㈢ 19世界的股票市場哪些行業屬於高科技上市公司
近年來,高科技股始終是股票市場中最為熱門的板塊之一.
★ 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界定 :
☆ 界定高科技公司應當是以高科技產業論為基礎,即一般大家所熟知的微電子科學與電子信息技術、空間科學與航空航天技術、光電子科學與光機一體化技術、材料科學與新材料技術、能源科學與新能源技術、生態科學與環境保護技術、地球科學與海洋工程技術等技術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同時,根據上市公司涉及高科技行業的程度的一些特性,如高科技業務的收入比例、技術來源、科研能力與技術水平、企業的核心競爭要素等,高科技上市公司又可分為傳統型高科技上市公司和轉變型高科技上市公司兩大類。
前者主要是在特性上符合高科技類企業的主要特徵,特別是其目前的高科技業務收入的比例在整體收入中的比例較高;而後者雖然從目前來看其業務收入比重或其他特徵和傳統型高科技企業尚有一定差距,但考慮到其大股東的變化等舉措,從其發展趨勢看,向真正的高科技企業轉型的趨勢較為明顯。 ★ 傳統型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經營來看,主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東方電子、許繼電氣、中信國安、東大阿派、清華同方為代表,這些公司主要是以電力自動化控制系統、軟體、系統集成、有線網路為主導產品,所涉及的行業不僅屬於國家大力支持的產業,而且具有較高的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優勢,特別是由於市場需求旺盛,因此雖然競爭激烈,但總體處於迅速上升的周期中,保持了效益的較快增長;第二類公司是以中興通訊、大唐電信、實達電腦、方正科技、上海貝嶺為代表,這些公司以程式控制交換機、計算機硬體和電子器件產品為主,由於這些產品的發展已經渡過了最為輝煌的時期,產品的利潤率隨非常激烈的市場競爭而明顯下降,這些公司為和其他的國內外集團相抗衡,不得不投入大力資金於銷售環節,因此其效益增長勢頭明顯降低,同時,1999年由於中國電信進行機構調整,對於有關設備的采購計劃有較大的影響,也對於提供電信設備為主的上市公司帶來了影響;另外一類公司是以雲大科技、升華拜克、長春熱縮為代表,這些公司主要新型的材料或生化產品為主要產品,雖然這些產品具有相當高的科技含量和應用價值,但受到各種條件制約,市場空間不大,因此,這些公司雖然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但在近期內增長不快。
當然,無論是哪類的傳統型高科技上市公司,都面臨相當激烈的市場競爭。在市場規模已經達到相當容量以後,這種競爭使得高科技企業的利潤增長率將有較大的下降。
㈣ 低估值高成長股票有哪些
如何投資低估值成長股?
可以預見的投資趨勢是,隨著外資不斷進入A股市場,投資期限的長度也在逐漸拉大。
A股與港股市場差異較多,其中一個有趣的現象便是上市公司公告良好業績後的股價表現,A股常常跳水下跌,而港股總有大漲的驚艷表現。一個恐懼,一個貪婪,又是為何?
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良好業績可能在公告前業績走漏風聲,投資者更看重的應是超出預期的部分。對於A股投資者來說,市場交易環境偏重於換手率很高的散戶市場,所以頻繁買賣追求交易價差是常見的投資思維。但是,港股市場擁有較多的機構投資者,更看重公司產品優勢和長期的業績增長預期,也就是公司市值在幾年時間里整體的增長前景,不會總在幾個月周期的定期報告披露時間里反復交易。
試想,實施高送轉這種對公司完全沒有「營養」的行為,卻常常可以推升股價,更別提走漏消息的良好業績了。許多投資者提前了解公司由於行業發展或者某個重大事項,實現了業績大幅增長,然後在公司公告業績之前已經買入股份潛伏其中,等到消息一公布,馬上兌現20、30個點的漲幅落袋走人,造成了公告日當天股價的跳水現象。
追根溯源,這其實體現了投資者對公司研究了解程度的巨大差異。對少許浮盈化為泡影的恐懼,讓投資者選擇迅速落袋為安。更進一步地說,投資者並不是相信公司產品優勢和業績發展帶來市值增長,而是相信短暫擁有的信息優勢和各種交易策略帶來所謂的收益。在不成熟的資本市場,這樣的心態是常見的和常規的,我們可以將其劃入「投機」的范疇。常有人放言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到中國來也得賠錢,就是基於A股市場種種不成熟的特徵。
筆者認為,成長性能否維持是投資高估值成長股的主要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低估值成長股所承擔的風險就會小一些。在公司兌現良好業績時拋售股份,並非明智之舉。一旦公司保持行業優勢,甚至利用自身競爭優勢提高行業的集中化水準,那麼我們將見證一個數十億元市值的小公司逐漸成長為數百億元,甚至千億元的大公司,而這在A股上市公司中已經屢見不鮮。
舉例闡述,中國製造業是具備上述特徵的典型行業。在一些製造子行業中,中國製造業企業對海外市場的大規模並購重組,已經讓其成為行業的領跑者。近些年快速發展的蘋果產業鏈行業,也有諸多A股上市公司的身影。在不知不覺中,這些不斷加強技術優勢的企業,從小不點市值逼近千億元市值,甚至上千億元市值。
在持有公司股份時,應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行業和公司發展。如此一來,沒有多少精力可以去感受恐懼或者貪婪。A股市場是不斷成熟和發展的市場,連續幾年凈利潤增長率達到百分之幾十的上市公司少說也有幾十家,但大多數人並不能從中獲取投資收益,因為他們的投資決策主要來自於股價的波動,而不是公司自身優劣勢的變化。
一個可以預見的投資趨勢是,隨著外資資金不斷進入A股市場,投資期限的長度也在逐漸拉大。3年甚至5年的投資周期將慢慢被投資者所接受,對公司研發、技術等各種核心優勢的考量將成為投資者最關心的因素。很多上市公司對外資機構成為股東持歡迎態度,放低短期利益考核的比重,才有可能迎來公司長久的壯大和強盛。
㈤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利潤高增長
滬深兩市上市公司超過70%的凈利潤增長真實性如何,其中有沒有虛增的成分?不可否認,近年來上市公司利潤的增長,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結果。但也要看到,與成熟市場相比,我國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中有一部分是虛增。 □范桂汕 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企業利潤也跟著水漲船高。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利潤的增長主要是真實的增長,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結果。但是也要看到,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與成熟市場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國上市公司目前的利潤增長中有一部分是虛增,這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股指上揚所帶來的上市公司利潤的大幅度增長,不能代表企業本身持續盈利能力的增強。分析企業財務報表就會發現,不少上市公司為了業績增長,在兼顧主營業務的同時,將資本逐漸傾斜於投資活動,這已經是某些上市公司股價上漲的潛規則。根據兩家交易所披露的數據,前三季度滬市上市公司和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分別獲得投資收益1651億元和159.36億元(相當於凈利潤總額的三成以上)。由此看來,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每股收益大幅提升,季報所反映出的上市公司內在盈利增長的能力不得不打個折扣。 第二、由於中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有待完善,而且中國沒有實施資源開採的付費制度,政府不得不在某些環節上對資源的價格有所控制,導致了目前自然資源的價格存在扭曲,這使得上市公司的利潤有一些虛增。總體來說,中國企業利用自然資源的成本要比國際上的企業資源成本低一些,資源的耗費要大一些。因此,在當前上市公司的高利潤中有一塊是由於資源價格較低產生的。 第三、上市公司環境保護的費用沒有支付或支付了少部分,破壞環境的代價沒有體現出來,這會使上市公司的利潤有一些虛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盡量減少環境污染。除了設立行業進入的環境門檻外,各級政府必須對各類企業徵收足額的污染費,作為治理環境的資金。而我國的現實情況是,企業在環保方面應該付的很多費用都沒有付。 第四、上市公司沒有支付足額的社會保障費用。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還很低,這是中國發展階段較低的表現。但是勞動力成本再低,在制度上也要保證有社會保障的支出,而中國的很多企業沒有支付這筆成本或者沒有付足這一成本。上市公司中有許多經營礦產開采、房地產開發、道路建設等業務,這些行業的大部分工作是由農民工來做的,而大部分農民工只拿相應的工資,相關企業並沒有支付社會保障費用。 第五、國企不分紅,虛增了一部分利潤。由於中國處於轉型期,為了減輕國企的負擔,中國政府不從國企分紅。在特殊的歷史階段,這種做法可以存在。但在目前的條件下,上市國企利潤大增,它們沒有理由不向國家分紅。不分紅,則相當於國家給了上市國企很多的補貼。現在,國企不分紅的局面有望被打破,最近出台的相關政策要求國企向國家分紅,上市國企也不例外。 第六、中國的金融企業還享受著國家「保護」的貸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額,這也使上市金融公司的利潤有虛增的成分。 目前,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上市公司利潤不斷增加,但隱藏在火紅景象背後的問題值得關注。如果在制度上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中國企業就很難真正具有國際水平的競爭力 。可喜的是,我國政府開始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並在資源、環保、社會保障及國企分紅等一系列方面積極推動改革。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企業成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才能使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㈥ 我國目前證券市場整體規模 上市公司數量 證券公司數量,股票數量和市值這些數據從哪裡可以查到
去下載個股票行情軟體就行了,我自己用東方財富通(不是廣告,確實好用)
㈦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整體規模、上市公司數量、證券公司數量,股票數量和市值這些最新的數據誰能提供一下
目前我國滬深A股現有共2463家上市公司,滬深B股現共有106家(來自現實股票交易軟體行情系統2013-5-24統計);證券公司現共有114家(來自證券業協會2013-1-16公告)
截止到2013年4月底的交易所統計數據:現在滬深兩市總市值共22.8萬億元,兩市流通總市值18.1萬億元;
滬市總市值15.3萬億元,流通市值13萬億元;深市總市值7.5萬億,流通市值5.1萬億元。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㈧ 怎樣在上市公司中尋找有業績高增長潛力的公司(未來3年內)
很簡單,看業績預告,在其中選,剔除上年業績低的,主營業務外一次性收入的。再看未來業績增長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