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眾泰汽車的老闆是誰
眾泰汽車的老闆是金浙勇。金浙勇,男,1971年10月出生,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榮獲新經濟領軍人物獎、浙商社會責任大獎、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品牌影響力十大人物。
眾泰汽車董事長金浙勇全面總結了2017年的發展之路,「2017年,眾泰汽車成功實現了重組上市、與福特汽車簽署純電動汽車合資協議,並入圍央視大國品牌,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金浙勇也對眾泰汽車未來的發展做出了精準規劃,提出了新理念、新科技、新平台、新營銷、新目標的「五新」策略,為眾泰汽車參與全球汽車市場新一輪的變革與布局積蓄力量。
(1)眾泰汽車十大股東擴展閱讀
眾泰汽車發展歷程:
2003年9月15日,眾泰汽車正式注冊成立,在眾泰汽車的投資股東中,有多年主營汽車零配件的家族成員。
2004年台灣豐田特銳車型的生產線因為財務原因要出售,在眾泰之前,早已有吉利等車企關注到這條生產線,只是因為決策過程漫長沒有馬上拍板決定購買。機會稍縱即逝。眾泰高層領導親自帶領談判團隊飛赴台灣,促出了整體收購方案,經過幾輪拉鋸談判,一舉買下了這條豐田特銳的生產線。
2008年,眾泰汽車照搬特銳模式,買來夢迪博朗車型生產線。同年夢迪博朗上市;2010年,朗悅上市;2011年1月朗悅純電動汽車成為杭州首批電動計程車正式運營。
㈡ 眾泰汽車公司現狀怎麼樣
截止2021年2月,眾泰汽車公司目前處於預重整的狀態。
目前,眾泰汽車的業務已經停滯。據眾泰汽車方面的說法,該公司目前處於預重整的狀態。
眾泰汽車狀況時間進程
1、2019年以來,眾泰汽車被員工討薪,被經銷商維權、被供應商起訴。受負面消息不斷影響,眾泰汽車股價創新低。截至2021年1月15日收盤,眾泰汽車股價報1.39元。
2、2021年1月12日至今,*ST眾泰已經因為股價上漲接連四次披露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
3、2021年2月3日下午15:00時,*ST眾泰以2.04價格漲停收盤。這也是自2021年1月24日以來,*ST眾泰在12個交易日里迎來的第9個漲停。
4、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眾泰汽車還於2月1日發布了《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顯示,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財務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公司股票已於2020年6月24日起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簡稱由「眾泰汽車」變更為「*ST眾泰」。
5、分析認為眾泰汽車股價被持續推高離不開其披露的一則消息。2021年1月11日,眾泰汽車發布公告稱招募投資人有了新進展,報名截止日期內,未有意向投資人正式提交報名材料。
但在報名截止期滿後,有多家意向投資人前來就參與預重整/重整事宜進行溝通。
6、2020年12月25日、28日,一意向投資人與預重整管理人簽署了《保密協議》,另一意向投資人簽署《保密協議》、《意向協議書》。兩家意向投資人已繳納相應的保密保證金和意向保證金,並著手在繳納保證金後開展具體的盡職調查工作。
(2)眾泰汽車十大股東擴展閱讀: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021年1月14日,山東省臨沂市商務局官網發布消息稱,寶能集團旗下寶能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能汽車」)與臨沂眾泰合作項目已進入實質性洽談階段。
寶能集團高度重視在臨沂市的項目投資,將臨沂市作為戰略投資城市進行產業布局,臨沂市已成立寶能項目工作推進專班辦公室。
目前已經推動實施5大板塊9個項目,其中就包括寶能汽車與臨沂眾泰合作項目、「聯動雲」板塊共享汽車等。
㈢ 眾泰汽車是哪個公司出的
眾泰控股集團
眾泰控股集團是一家以汽車整車、發動機和變速箱等關鍵零配件的研發製造為核心業務和發展方向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現擁有浙江、湖南兩大整車生產基地和眾泰汽車、江南汽車兩大整車品牌。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生產線和整車動態性能檢測線。
㈣ 眾泰背後真正的「金主」到底什麼來頭
眾泰汽車,一個自帶流量的品牌,前期靠著「借鑒」的模式進入公眾視線 ,一時間「豪車皮尺部」也聲名鵲起,而一系列的「皮尺」操作也讓眾泰在短時間內打響了品牌知名度,同時還收獲了不俗的銷量。不過隨著其它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消費觀念的變化。眾泰開始喪失市場競爭力,下坡路明顯。
有了江南汽車的保駕護航後,這時候的眾泰才能算真正意義上掛上屬於自己的牌子。2009年,憑借從豐田買來的眾泰2008、5008、從江南汽車買的奧拓,從菲亞特買的朗悅等車型,眾泰銷量突破10萬輛,在當時可謂前途一片光明。
㈤ 眾泰汽車高層發生變動 董事長、董事和副總裁紛紛離任
日前,眾泰汽車連續發布多條關於人士變動的公告。公告顯示,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收到公司董事金浙勇、董事應建仁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應建仁基於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戰略委員會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後應建仁在公司下屬子公司仍有任職。
金浙勇基於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戰略委員會委員、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及總裁職務,辭職後金浙勇在公司下屬子公司仍有任職。
此外,眾泰汽車董事會也於近日收到公司副總裁馬德仁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馬德仁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馬德仁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後不再擔任公司其他任何職務。
金浙勇卸任總裁後,眾泰總裁職務由連剛擔任,眾泰指出,由公司董事會提名委員會提名,聘任連剛擔任公司總裁。本次提名是在充分了解被提名人的身份、教育背景、任職經歷、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等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的,並已徵得被提名本人的同意。此外,眾泰汽車董事會臨時會議公告顯示,胡增豐、胡水櫝被提名為非獨立董事候選人。
近年來,眾泰汽車遭遇連續虧損。據公司公告顯示,眾泰汽車2019年虧損111.9億元,2020年預計再度虧損60億元-90億元,2020年末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預計為-31.81億元至-18.14億元。去年下半年開始,眾泰被浙江永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預重整,永康法院經審查後也對該預重整申請受理登記。目前,眾泰汽車母公司鐵牛集團已經被裁定破產清算,其旗下子公司也多被破產重整或清算。
㈥ 眾泰汽車公司現狀
㈦ 眾泰汽車成立多少年了
2003年9月15日,眾泰汽車正式注冊成立,在眾泰汽車的投資股東中,有多年主營汽車零配件的家族成員。經過多年發展經營,這些從事汽車零配件生產的家族企業多半已經成為北汽、昌河、江淮這類車企的零配件供應商,剛剛重組的眾泰汽車在這樣一個汽車零配件企業群的支撐下,似乎已經做好了進軍整車製造領域的准備。
㈧ 眾泰汽車控股股東鐵牛集團申請破產
車家號的網友,大家好!今天選車網為您帶來眾泰汽車的最新消息,請點擊關注選專車網,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屬汽車資訊。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很多車企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眾泰就是其中一家,前有眾泰車主投訴保修期內的車,4S店因眾泰廠家零部件斷貨無法提供質保;後有男子爬上眾泰樓頂維權。真是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選車君觀點:
今日眾泰股價並沒有受影響下挫,而是一路升至漲停板,漲幅達4.69%。這是否說明,市場期待鐵牛集團的重整,能讓眾泰擺脫退市的陰影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㈨ 眾泰汽車為什麼會瀕臨破產
由於營收利潤以及銷量出現斷崖式下降,才出現運營困難的狀況。
1、盈利
在2019年8月19日,眾泰汽車對外披露的2019半年度業績預告中,宣稱預計上半年虧損約2.7~3.2億元,下降188.67%~205.09%,而上年同期則是盈利3.05億元。
同時,將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歸咎於「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汽車行業整體景氣度不高,公司汽車銷量下降,導致公司半年度業績同比有較大幅度下降」,事實上的確汽車行業現在面臨寒冬。
但不可否認的是,整個市場環境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很多車企逆勢而上,迎來一波又一波的上漲勢頭,同時也有很多車企的業績保持與去年同等水平。
所以說,單純地將業績下滑歸因於大環境不好,顯然有失偏頗。畢竟,除了外因之外,還要看到內因。
2、產品及銷量
根據公告數據顯示,2019年前半年,眾泰汽車的銷量僅為6.49萬輛,同比下降55.3%,銷量下滑速度遠遠超過了整體車市的平均水平。
(9)眾泰汽車十大股東擴展閱讀
從2014年開始,眾泰汽車的銷量就曾經一度達到近16萬輛,伴隨著中國車市進入到SUV的爆發期,憑借眾泰T600等多款拳頭級產品,眾泰汽車的銷量一直水漲船高,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並在2016年達到歷史最高,實際銷量超過33萬輛。
但否極泰來,在經過短時間的快速上揚之後,進入到2017年後,眾泰汽車的車型銷量便開始由盛轉衰,在當年便下降到 31萬輛,次年的2018年,進一步下滑到23萬輛。而進入到2019年後,銷量表現慘烈程度絲毫沒有緩解的跡象,反而更加嚴重。
其根源,就是眾泰汽車,多年來一直以「拿來主義」為作為產品的核心開發路線,忽視了品牌良好形象的建立,在產品梯度、產品技術及研發體系管理的投入也相對較弱。
眾泰汽車在如今的汽車車市寒冬之下,仍然面臨著銷量大幅下滑、企業虧損加劇的危險,未來的發展狀況還真的不好說。
㈩ 眾泰汽車公司現狀如何
眾泰汽車2019年公布的最新的銷量數據,累計今年1-7月,眾泰汽車銷量只有8.2萬輛,較去年同期的15.9萬輛暴跌48.4%,銷量近乎腰斬。
雪上加霜的是,自國六排放標准政策實行後,眾泰汽車由於無法生產「國六」發動車,導致部分地區經銷商「無車可賣」。
眾泰汽車似乎逐漸走向邊緣化,現今狀態與當初銷量巔峰的時候顯得有點落寞。要知道,當年眾泰SR9憑借酷似保時捷卡宴的外觀「走紅」,保時捷卡宴售價約100萬,而這輛「山寨版」的售價只要10萬左右。
10萬就能買到一輛「保時捷卡宴」自然讓不少消費者心動,SR9正式上市當日已斬獲兩萬張訂單,最高峰的時候,SR9月銷量高達5000台。
但一直靠「山寨」而缺少核心技術,註定是要被其他車企趕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