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證券時報網官網處罰廣東明珠監管函內容是什麼
⑵ 華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介紹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由甘肅省人民政府組織籌建,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於2001年5月18日成立的綜合類證券經營機構。2011年,公司順利實施新一輪增資擴股,注冊資本達到215339萬元。 公司主要業務范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以及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公司擁有廣泛的客戶資源和良好的社會形象,在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杭州、無錫、烏魯木齊、合肥、西安和蘭州等主要城市設有34家經營機構,並在北京設立了投資銀行專業分公司,發起設立了華商基金管理公司,控股甘肅隴達期貨公司。公司項目遍布全國,先後成功保薦一汽集團啟明信息、北大荒、浙江龍盛、祁連山等十多家大型企業的上市與融資。經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公司設有博士後流動工作站,擁有一大批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大學本科以上人員85%,碩士以上人員26%,擁有一批經驗豐富、業務精湛的保薦代表人和專業分析師隊伍。
公司堅持「深耕甘肅,拓展全國」的發展戰略,憑借專業化的優質服務,誠信、務實、高效、敬業的團隊精神,在競爭激烈的中國證券服務業中穩步提升份額。2009年成功保薦首批創業板上市企業發行上市,成為首批保薦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的全國17家證券公司之一。公司發起設立的華商基金管理公司榮獲2010年度「金牛管理基金公司」獎項,旗下華商盛世成長基金摘得全市場2010年基金收益冠軍;公司2008-2011連續四年蟬聯「省長金融獎」,並於2010年榮獲證券時報「最佳銷售投行」獎項,大禹節水項目榮獲「最具投資價值」獎項。目前公司財務穩健,資產優良,各項財務風險監管指標持續符合中國證監會監管要求,營業收入和利潤穩定增長,具有較強的綜合競爭優勢和良好的發展潛力。 濟鋼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58年,是著名的大型國有企業,職工3.8萬人。資產總額422億元。產品以中板、中厚板、熱軋薄板、冷軋薄板為主。2007年生產鋼1212萬噸、鋼材114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09.7億元、利稅60.9億元、利潤30.1億元;出口創匯8.1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17.2億美元。濟南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濟鋼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濟鋼股份公司進入了全國上市公司最佳運營績效50強,獲中央電視台2005年度最具價值上市公司最佳投資回報獎。
⑶ 證券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經報證券日報投資股份公司簡介: www.jzmedia.com.cn
公司成立於2001年3月,由經濟日報報業集團、北京清華興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九家股東單位共同發起,注冊資本9800萬元。主要經營機構位於北辰世紀中心寫字樓(原奧運主新聞中心)。
公司以經營中國「四大證券報」之一的《證券日報》作為主要運作平台,努力打造一個證券傳媒出版集團,業務涉及報業經營、出版社、專業網站、雜志社、相關電視和廣播節目製作(適宜多媒體技術如3G的發展)、投融資咨詢、培訓等。
下屬項目簡介:
一、報刊經營事業部。《證券日報》是由經濟日報報業集團主管的全國性報紙,是中國「四大證券報」之一,是擁有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中國銀監會和國資委產權交易指定信息披露牌照的主流證券類專業媒體。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主要省市建立了20多個記者站和發行經營網路,日發行量約20萬份。經過幾年的發展,《證券日報》已經發展到可與《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並駕齊驅,共同發展,與新浪、搜狐、和訊、《經濟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等國內知名報紙網站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成為國內權威和主流的新商業媒體。《證券日報》主要經營業務包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IPO和再融資信息披露、保險公司信息披露、信託公司信息披露、商業廣告等。
二、中國資本證券網。具體詳見網址:「www.ccstock.cc」
三、論壇與活動承辦。2004年至今,公司成功主辦了五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在業內反響逐年遞增。具體詳情可見「中國資本證券網」的「中國證券市場年會」頻道。
法定代表人:陳劍夫
成立日期:2000-12-27
注冊資本:1186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北京市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1101178029420595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公司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人員規模: 100-499人
企業地址:北京市平谷區濱河工業區零號區22號房間
經營范圍:電影攝制;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批發、零售圖書、報紙、期刊、電子出版物;對證券報業、報刊、印刷、出版、文化、廣播影視業的投資管理;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承辦展覽展示;經濟信息咨詢(不含中介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培訓;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⑷ A股重要股東套現3000億是怎麼回事
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7月10日,2020年7月份A股的重要股東們已減持股數達70.08億股,已套現金額更是超過1069.6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翻了好幾倍。截止7月10日,2020年年內,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已減持股數高達225.98億股,總套現金額已超過3116.99億元,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長105%,涉及上市公司數量多達1525家。
7月10日,連續狂飆突進的A股,終於冷靜下來了:上證指數低開低走,大跌近2%失守3400點,A股六大重要指數中,僅創業板錄得上漲,但整體走勢也不盡如人意,全天上演沖高回落,小幅收漲0.74%。
(4)證券時報股東擴展閱讀
有人套現離場,有人跑步入場
而與A股重要股東們瘋狂減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個人投資者、杠桿資金正在跑步入場。7月以來,個人投資者的入市熱情不斷被刺激,各家券商的線上開戶都出現了擁擠、排隊的罕見景象。
據證券時報報道,7月6日,北方某頭部券商開戶數量大約是上周日均開戶量的2倍,加上周末累積的需求,6日當天新增開戶數約為上周的3到4倍。行情繼續如火如荼,市場中有人直言,感覺恍如2015年的大牛市,更有投資者表示「滿倉加杠桿,再不進場就來不及了」。
另外,場內的杠桿資金正在大舉加倉。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到7月9日收盤,A股的融資總余額突破1.2萬億,達到12846.76億元,較上周五增加1179.11億元,創出A股史上單周增量的新高。
⑸ 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信息披露媒體有哪些(全的)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平面媒體主要是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一些專業報刊,如《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中國改革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和《證券市場周刊——(紅藍)》等證券類報刊。
1999 年起,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全文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和巨潮資訊網發布。當前,上市公司的臨時報告也可以在這兩個網站找到。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指定報刊和網站,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六條: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依法披露信息,應當將公告文稿和相關備查文件報送證券交易所登記,並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媒體發布。
信息披露義務人在公司網站及其他媒體發布信息的時間不得先於指定媒體,不得以新聞發布或者答記者問等任何形式代替應當履行的報告、公告義務,不得以定期報告形式代替應當履行的臨時報告義務。
(5)證券時報股東擴展閱讀:
1、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上市公司應當在最先發生的以下任一時點,及時履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義務:
(一)董事會或者監事會就該重大事件形成決議時;
(二)有關各方就該重大事件簽署意向書或者協議時;
(三)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知悉該重大事件發生並報告時。
2、在前款規定的時點之前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披露相關事項的現狀、可能影響事件進展的風險因素:
(一)該重大事件難以保密;
(二)該重大事件已經泄露或者市場出現傳聞;
(三)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出現異常交易情況。
⑹ 如何看待股權分置改革對價 證券時報
在開始討論之前,首先必須明確一個假定:假定騰訊眾創空間股權分置改革將在短時間內完成。改革前,流通股具有流動性溢價,因此流通股的價格一定高於非流通股的價格。計算公司總市值時,應該分頭計算流通市值和非流通市值:流通市值是流通股價和流通股數的乘積;非流通市值時非流通股價和非流通股數的乘積。原來用流通股價乘以總股本得到總市值的計算方法是不合適的。改革後,不再區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屆時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等於全流通股價和總股本的乘積。
既然改革前後總市值不變,則全流通股價必定低於改革前的流通股價、高於改革前的非流通股價,介於兩者之間。如果流通股東、非流通東的股數都維持不變,則流通股東的市值必定下降,同時非流通股東的市值必定上升,且流通股東市值下降的金額一定等於非流通股東市值上升的金額,實際上是財富的轉移。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非流通股東必須支付一定的對價(如送股),作為取得流通權的成本。於是改革後流通股價格下降,但是股數增多,有可能兩相彌補;非流通股東股價上升,但股數減少,也有可能兩相彌補。以紫江企業為案例,對價支付不增加總股本,僅僅在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之間轉移一定股數,兩邊同時加、減。可見,支付對價的股數不影響全流通股價,隻影響兩邊市值的增減。顯然,根據支付對價的股數的多寡,改革前後比較就有可能出現三種結果:
第一種,支付對價的股數正好在平衡點上,正好彌補全流通價格變動帶來的影響,於是改革後流通股東的市值不變,非流通股東的市值也不變。這種情況可以稱為中性,意思是對價在全流通改革中純粹是一個必要的技術性調整,實質上不帶來任何市值的流動,流通股東既沒有得到補償,也沒有進一步吃虧;
第二種,支付對價的股數超過了平衡點,流通股東市值增加,非流通股東市值減少,且流通股東市值增加的數額完全等於流通股東市值減少的數額。在這種情況下,流通股東才真正得到了補償,而且補償的金額等於超過平衡點的對價股數乘以原非流通股價;
第三種,倘若支付對價的股數低於平衡點,則流通股東市值減少,非流通股東市值增加,且非流通股東市值增加的數額完全等於流通股東市值減少的數額。在這種情況下,流通股東不但沒有得到任何補償,反而繼續向非流通股東輸送市值,輸送的金額就是不足平衡點的對價股數乘以非流通股價。
總之,對價並不如表面所見,並不是流通股東將要得到的價值,只是「毛收入」,扣減中性部分後如果還有剩餘才是「凈收入」,而只有「凈收入」才有意義。
⑺ 根據證監會有關規定,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在公開披露前,不得上報所屬集團公司或者控股股東等實際控制人。
從立法本原上看,該說法是不錯的,因為如果提前報送給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難免內不造成內幕交易或信容息泄露的後果。只是具體表述不太准確。
關於上市公司日常信息披露的監管,主要是交易所的職責,其規則,也主要由交易所制定。在上交所《上市規則》的「第二章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有以下規定:
「上市公司和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同時向所有投資者公開披露重大信息,確保所有投資者可以平等地獲取同一信息,不得向單個或部分投資者透露或泄漏。
公司向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第三方報送文件涉及未公開重大信息,應當及時向本所報告,並依照本所相關規定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