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華為要干印刷了,中國印刷界是羞愧還是振奮
鑒於中國的印刷企業遲遲無法抵達印刷電子(即利用傳統的印刷技術製造電子器件與系統的科學與技術)這一片新藍海,中國的牛企華為終於坐不住了!近日,華為功能材料經理李吉貞女士在題為「柔性電子的未來應用以及工程技術挑戰」報告中,為業界揭示了華為技術在印刷電子領域的提前布局和合作理念。
1995-2007年的12年時間,中國的紙質印刷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輝煌的時期。紙質印刷的輝煌,讓印刷行業人士對紙媒將被電子媒體淘汰的警告不屑一顧,認為那不過是無知小孩高喊「狼來了」的把戲。
隨著第一代iPhone於2007年在舊金山Moscone中心發布,人類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新時代,也開啟了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從此,容量極大、內容可擦寫、方便攜帶、傳播迅速、美侖美奐、節約資源的電子媒體迅速擠占傳統紙媒的空間。
面對這一不可逆轉的趨勢,歐美日一些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高管們選擇了順應時代潮流,逐漸淡出傳統印刷領域,或轉型數字印刷,或將業務延展到外延領域。08年之後,曾擁有8700多員工、產值28億美元的曼羅蘭申請破產。日本筱原宣告破產、美國高斯慘遭賤賣。
但是,從2008年開始,中國印刷設備商掀起了一波收購潮。大簇冠華收購筱原、上海電氣收購高斯、長榮股份收購海德堡印後資產。
而且中國印刷老闆們也掀起了一波采購印刷機的狂潮。大大小小的印刷廠,憑藉銀行不設限制的貸款授信,一台、兩台、十台、幾十台(如福州千帆),象買白菜似的把價值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的印刷機擺進了工廠車間。
由於現今的年輕人已經習慣了手捧著手機,在5寸見方的屏幕上劃來劃去的閱讀方式,加上無紙化辦公、電子支付日漸流行,人類社會迅速過渡到所謂的「紙媒零接觸」時代。
彷彿一夜之間,紙質印刷的訂單枯竭了。但印刷企業以按揭方式購買的大量昂貴設備需要定期償還,為了維持現金流,印企不得不採取低價競爭的手段來爭搶訂單。
由於訂單減少,而印機猛增,印刷業產能過剩觸目驚心。萬般無奈之下,很多印企甚至採取搏命式的虧本報價,造成企業之間彼此踩踏,屍橫遍野。很多印刷企業的老闆,辛辛苦苦奮斗幾十年,短短五年之內輸了個精光。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由於中國的企業偏愛海德堡、高寶等印刷設備,來自中國的雪片般的訂單令這兩家世界一流的印機製造商失去了向數字印刷轉型的動力,導致這兩家企業在數字印刷技術上被美國、日本的企業遠遠拋在身後,痛失先發優勢。
其實,在印刷業的轉型方面,我們不是沒有可資借鑒的模版。日本的凸版印刷,從2006年開始便積極向智能包裝、IC標簽、印刷電子、食品包材、數字成像和光導發光方向轉型,現已經成功轉型。
單以主要用於製造柔性電子器件的印刷電子為例,2014年印刷電子的市場規模為11.5億美元,到2019年預計將達167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58%。未來五年,光伏、照明、顯示、智能卡片與包裝將成為印刷電子最主要的應用領域。
面對這一印刷新藍海,中國的大多數印刷企業卻已日深陷泥潭。一方面人員儲備技術儲備幾乎為零,另一方面資金鏈長期緊張,想要活下去都很艱難,何談轉型升級?
華為准備干印刷的事了,對中國的印刷界來說,聽到這則消息究竟是羞愧還是振奮,我們無從得知。
⑵ 天津長榮印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天津北辰)
做的是印刷後道設備,公司可以說是國內行業內第一了,很大。去年收購海德堡後道技術,名聲更是大造。老總是個女人。不過今年整個印刷行業都不是很景氣,所以想進去可能要點實力了啦,但只要進去了,畢竟是上市公司,福利該有的都會有。待遇嘛 看你實力了喲·~哈哈希望能幫到你ps:我也投過簡歷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