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旅遊業與企業集中度的關系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企業集中度比較高的地方不適於發展旅遊業,旅遊業一般情況下是自然生態比較好的地方。
Ⅱ 旅遊行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華僑城A ST張家界 西安旅遊
ST東海A 北京旅遊 峨眉山A
雲南旅遊 桂林旅遊 麗江旅遊
三特索道內 世紀游輪 宋城股份容
騰綁國際 黃山旅遊 中青旅
國旅聯合 九龍山 大連聖亞
西藏旅遊 中國國旅
Ⅲ 什麼是市場集中度
行業集中度又稱行業集中率或市場集中度是指某行業的相關市場內前N家最大的企業所佔市場份額(產值、產量、銷售額、銷售量、職工人數、資產總額等)的總和,是對整個行業的市場結構集中程度的測量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的數目和相對規模的差異,是市場勢力的重要量化指標。互聯網的行業集中度是用於反映網站、互聯網應用或網路游戲的運營情況的統計指標。
(3)旅遊業上市公司的市場集中度擴展閱讀:
傳統判斷方法的邏輯是,用前幾家企業的某一指標(銷售量或銷售額)占該行業總量的百分比表示一個企業產業集中度的大小,可以表明它在市場上的地位高低和對市場支配能力的強弱,是企業形象的一個重要標志。這種邏輯是基於傳統的大規模生產時代的市場和行業情況,由於產品間差異不明顯,因此,憑企業的銷售量或銷售額就能說明該行業的整體結構,但是在現代經濟的發展中,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Ⅳ 各行業上市公司股票龍頭企業一覽表
以下是目前國內各行業的龍頭,供大家參考。
1、食品飲料
貴州茅台(白酒)、伊利股份(牛奶)、雙匯發展(豬肉)、海天味業(醬油)、安琪酵母(酵母)、金禾實業(甜味劑)。
2、家用電器
美的集團(全線產品)、青島海爾(全線產品)、格力(空調)、老闆電器(抽油煙機)、飛科電器(剃須刀)
3、傢具製造
索菲亞(定製傢具)
4、超市零售
永輝超市(超市)
12、鋼鐵煤炭
寶鋼股份(普鋼)、方大特鋼(特鋼)、中國神華(煤炭+電力+運輸)
13、基建、房地產、建材、園林環保
萬科(房地產)、華夏幸福(園區)、中國建築(基建)、海螺水泥(水泥)、東方雨虹(防水)、偉星新材(管材)、東方園林(園林生態)、金螳螂(幕牆)
14、服裝
偉星股份(服裝輔料:紐扣與拉鏈)、歌力思(女裝品牌)、海瀾之家(男裝品牌)
15、電子信息、晶元
京東方(顯示面板)、信維通信(手機天線)、歌爾股份(聲學器件)、立訊精密(連接器)、長信科技(顯示觸控)、三安光電(LED晶元)、木林森(LED封裝)、拓邦股份(智能控制器件)、紫光國芯(晶元)
16、化工與原材料
萬華化學(化工)、中國巨石(玻璃纖維)、康得新(碳纖維)、浙江龍盛(染料)、龍蟒佰利(鈦白粉)
17、養殖
溫氏股份(生豬養殖)
18、機械加工
大族激光(激光加工工具)、先導智能(鋰電池加工工具)
19、傳媒
藍色游標(整合營銷)、分眾傳媒(電梯廣告)
20、鋰電池
天齊鋰業(鋰礦)、贛鋒鋰業(鋰化合物加工)、國軒高科(鋰電池製造)
21、高鐵、航空運輸
中國中車(軌道車輛)、中國國航(航空公司)
22、環保
三聚環保(凈化劑)、碧水源(污水處理)
23、旅遊
中國國旅(旅行社)、宋城演藝(主題公園)
24、人工智慧
科大訊飛(語音識別)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研究結果,不作為投資建議!
Ⅳ 旅遊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1、探路者
2014月2月,公司以約1924萬元人民幣增持參股公司Asiatravel7.07%股份至21.22%。Asiatravel主營業務為以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屬的方式提供機票預訂、酒店預訂和景點預訂等其他綜合旅行管理服務,是集酒店、機票和旅遊景點即時預訂確認於一體的三合一在線旅遊平台。
同時,公司打造了中國旅遊行業第一個網路直達號,開發了景區手機APP和基於微信公眾平台的「峨眉山隨身導」,使峨眉山成為「輕應用」上線的全國首家5A級景區。
Ⅵ 旅遊行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華僑城A ST張家界 西安旅遊
ST東海A 北京旅遊 峨眉山A
雲南旅遊 桂林內旅遊 麗江旅遊
三特索道 世紀游輪 宋城股份
騰綁國容際 黃山旅遊 中青旅
國旅聯合 九龍山 大連聖亞
西藏旅遊 中國國旅
Ⅶ 現滬深兩市共計多少家旅遊行業上市公司
共12家,他們是:
600358 國旅聯合002306 湘鄂情601007 金陵飯店600576 萬好萬家
000428 華天酒店 600749 西藏旅遊000610 西安旅遊002159 三特索道 002059 世博股份 000613 ST東海A000069 華僑城A000721 西安飲食
600138 中青旅 600738 蘭州民百600054 黃山旅遊000524 東方賓館600258 首旅股份 000033 新都酒店000978 桂林旅遊000888 峨眉山A
002033 麗江旅遊000802 北京旅遊 600593 大連聖亞600754 錦江股份
000430 ST張家界
Ⅷ 怎樣查看某一行業上市公司所佔的市場份額
一般沒有專門的查詢途徑 有的公司在公司研報或個股評論里會寫到 比如四通股份在業內的排名和市場佔有率等
Ⅸ 如何提高旅遊業市場集中度
我國加入WTO,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必然,為我國改革開放大業又樹立了一座里程碑,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以旅遊業為例,加入WTO,全面開放我國的旅遊市場,令國內旅遊企業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對我國旅遊業所造成的影響和沖擊是不可避免的。但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行業,融勞動密集、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為一體,各個階段同時並存,又以勞動密集為基礎,所以,處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和地區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和發展餘地,參加競爭。我國旅遊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具有相當的產業規模和一定的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從總體上來看,加入WTO對我國旅遊業是利大於弊。 一、WTO時代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與挑戰 眾所周知,我國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跟其他國家的旅遊業相比,我國有初級要素和一般要素的優勢,但在高級要素和專門要素方面卻比較薄弱,難以形成後發優勢。我國許多旅遊企業在體制建設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問題,更缺乏發展戰略的指導。近年來,雖然國內旅遊業競爭空前激烈,但多數都是無序競爭,競爭的焦點一般都集中在價格上,旅遊企業不主動按市場信號行事,不遵守行業競爭規則的現象比比皆是。雖然部分旅遊企業已意識到這種現象明顯不利於我國旅遊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並著手開始改革,但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經營環境會發生巨變,競爭更加激烈。在旅行社方面,旅行社行業過去受保護一直較多,加入WTO客觀上進一步加劇客源市場處於買方市場狀況下的旅行社行業競爭,使已微利經營的旅行社行業「雪上加霜」。因此旅行社行業將出現「兩極分化」、部分旅行社可能被擠出市場。因為長期以來在旅華市場形成的外國旅行商組團、我國旅行社接團的技術分工格局,導致了我國國際旅行社企業在海外旅遊市場無法直接面對海外旅遊消費者,缺乏招攬海外最終旅遊消費者的能力。我國國際旅行社企業之所以能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生存,主要靠國家禁止外資旅行社進入的保護傘的庇護。因此,在這樣的格局中,我國旅行社幾乎沒有機會與外國旅行社在國際旅遊市場交手,更談不上擁有與外國旅行社在國際旅遊市場平等競爭的經驗。我國承諾對外開放旅行社服務市場,我國這些功能不全的旅行社企業在這些年中已逐漸遭到淘汰,比如說一些實力弱小的組團社有些已被接收為代理點、接待點,或者退出競爭。就算是一些規模比較大,體制比較完善的旅行社,也因過去比較缺乏與外國旅行社競爭的經驗,也正受著不同程度的沖擊,其市場佔有份額有所下降。 而對於旅遊飯店等行業而言,由於原本開放度比較高,加入WTO對這部分行業不會產生根本性的震動,而主要是在存量之間,在管理體制方面進行調整。旅遊飯店業將在結構、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一定沖擊。在結構上,外資的湧入,可能導致我國現有飯店結構調整,外商獨資、合資及合作飯店會增多,向其他所有制尤其是國有飯店構成攻勢,外商合營飯店的總量將會進一步擴張,增加飯店業的對外依存度。但就總體而言,影響不會太大,原因有三:一是飯店業的大門已基本打開,進入者的增加不會過多過快,飯店業現有的開放程度與我方就加入WTO所做承諾無太大差別;二是外商對我國飯店業的投資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已出現,目前已是數量多、分布廣,國內的飯店業基本適應了外來競爭,不會產生太多的恐慌 ;三是旅遊飯店業的管理在對外開放的過程已基本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管理體系。因此就這方面的影響而言,酒店業所到的沖擊還是較旅行社小。 其次,由於外方的客源網路優勢與管理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客源和支付渠道,進而影響行業發展,造成國內旅遊利潤的流失。特別是對我國旅遊市場三大板塊,即國內旅遊和入境、出境旅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目前看來,雖未完全打破現有入境組團的市場格局,但隨著這些年的逐步對外開放,已經出現了一些有實力的外國旅行社,通過設立控股或獨資旅行社,並與國內航空公司及國內擁有股份的飯店、商場、餐廳聯手經營的方式,實現入境接待「一條龍」服務,以獨攬旅遊、接待全程利潤。其巨大的網路優勢,已開始移植到中國旅遊市場並鋪展開來。此外,我國旅行社業受地方保護主義和眼前利益的驅動,幾乎都是單體經營。國外的旅行社乘我國目前旅行社分立的弱勢,挾客源和財力優勢,正採取各個擊破的蠶食策略,爭搶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利潤的最大份額。不僅將打破現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分掉中方旅行社的部分利益,甚至將組織遊客到外國人在華經營的場所消費,賺取消費鏈上的絕大部分利潤,造成國內旅遊利潤的再度流失。 再次,外商旅遊企業必然要從降低勞動成本的需要考慮經營運作的本土化,會借其高薪等利益誘導機制,廣攬人才。在擁有客源和管理優勢的前提下,形成人才優勢,其集合優勢更為突出,並最終通過效益優勢得以體現,在一定時期內造成我方旅遊企業專業人才的流失。正所謂事業興旺,人才為本。這些年來不少的外資飯店管理集團的挺進、合資獨資旅行社的涌現、國內旅遊集團化進程的加快等,使得我國旅遊人才資源本來就緊缺的矛盾會更加突出,人才已逐漸成為制約旅遊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而目前旅遊業最為緊缺的人才包括市場促銷、旅遊規劃與開發、會展旅遊、度假管理、人力資源開發、項目管理、資本運作等。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人才爭奪已越來越激烈。而人才流動隨著全球經濟化,體制性、政策性、技術性的障礙在大幅度減少,國際人才市場已經形成,因此人才爭奪變得越來越合法,越來越容易。一方面外資企業以高待遇、培訓、個人發展等優厚條件,以多種方式搶奪人才,我國傳統的企業工資制度有一個基本特徵,這就是每天生產100個單位的人和生產200個單位的人都拿150個單位的工資。高素質的人拿走的比帶來的少得多,而低素質的人拿走的比帶來的多得多,以此維持了企業的收支平衡,所以在經濟學上稱之為「強制混同均衡」。即使到了今天,有不少企業招聘人才時,仍然是只問價格,不問能力。而外商企業用人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優質優價」。他們招聘人才首先考慮的是你能創造出多少價值,然後才考慮付給你多少工資。因此出現了更多的跨國公司與我國企業爭奪高素質的人才。我國企業以往擁有的真正優勢實質上僅僅是對高質量的人才支付低價格的酬金,即所謂的「價廉物美」。加入WTO以後,這種優勢已逐漸消失了,因為「價廉物美」的人才將不會再有了。這無疑令人才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但無論面臨的挑戰是多麼的嚴峻,我國加入WTO是促進我國經濟,特別是旅遊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因為它會給我國的旅遊業帶來許多寶貴的、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這是毋容置疑的。 二、WTO時代我國旅遊業的競爭策略 「入世」後由於中國與世貿簽署國之間互惠帶來的出入境方便性的提高和大量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增加了來華國際旅遊客源和商務客源,有利於做大入境旅遊市場的「蛋糕」,有利於中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增強了我國各行業特別是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意識,這對於我國今後進一步擴大開放、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在未來很長時間里將會起重要作用。旅遊行業如果不能順應形勢,增強改革開放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不能按照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來規劃我們旅遊業的未來發展,不能按照世貿組織規則來規范我們的政府行為和企業行為,我們就會在這個時代大潮中落伍,不但不能抓住良好的發展機遇,而且會坐失發展良機,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正是基於這個分析,我認為我國旅遊行業應該採取的對策,主要應從三個方面去考慮: (一)心態及理念上的轉變 首先,我們就應該樹立一個開放創新的理念。我國加入WTO,迫使了我國沿海地區乃至全國面臨一次新的開放觀念的創新浪潮,只有不斷調整自身的心態,不斷進行開放觀念的創新,以開放創新的姿態來順應我國加入WTO的歷史潮流。一方面我國的企業學習外國先進旅遊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管理部門也建立一種營造開放環境,優化投資環境的意識,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資開發主體和經營主體,加快我國旅遊業的建設速度。 其次,我們應該完全接受市場競爭的理念。旅遊行業對外開放後,外國旅遊企業的湧入,分割我國旅遊業的收益,加劇我國旅遊市場的競爭態勢,使本已處於惡性削價競爭的我國旅遊企業尤其是旅行社雪上加霜。相當數量的旅行社將面臨生存危機。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適者生存。不適應市場的變化而作出調整,結果只有被淘汰。但我們不能將在WTO競爭過程中的這些企業的衰落和倒閉完全歸咎於跨國公司或我國加入WTO,只要中國搞市場經濟,市場競爭的結果必然是淘汰掉不合格的企業。只有競爭,才有創新;只有競爭,才有發展和效率。 (二)我國旅遊業在體制上的轉變 首先,我們必須熟悉WTO規則,做到知己知彼。而各級旅遊部門也必須加速對國際旅遊企業運行方式和管理方法的研究及專業人才的培養,普遍要求廣大幹部職工學習掌握世貿規則的同時,各級旅遊局還要注意培養一批熟悉我國旅遊行業情況和法律法規、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掌握世貿組織規則、了解其他國家商業法規和技術標准、最好還要精通外語的專門人才或綜合型人才,起碼各級旅遊局的政策法規、行業管理和外事管理部門要有這樣的人才,這樣,才能在平時幫助領導把好政策法規研究和出台的關口,搞好對外發布工作,並在一旦發生涉外糾紛時能應付訴訟,打好官司。 其次,要加速企業制度的調整,明晰產權關系,建立以激勵機制和效益評估制度改革為中心的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活力,以全面提高其競爭力。同時加速旅遊行業戰略調整,抓好指導和推進旅遊企業改革的工作,包括改組、改制、改造和加強管理。要搞好調查研究,總結一些旅遊企業這些年通過改組、改制、改造,改變落後面貌、贏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典型經驗,在全行業加以推廣。要鼓勵各種所有制進軍旅遊業,對民營企業興辦旅行社,要研究取消限制障礙。要鼓勵有實力、有信用的大旅行社收購和兼並小旅行社,推動旅遊企業重組,盡快形成實力雄厚的旅遊企業集團,逐步實現集團化和網路化。 再次,我國旅遊管理部門必須逐漸轉變其政府職能,加速旅遊行業管理的建設,為旅遊市場全面開放後各類旅遊企業的公平競爭創造有利的環境。政府的工作重點應放在進一步規范旅遊業的市場「游戲」規則,營造公平公開的旅遊市場環境,依法維護旅遊市場的競爭秩序,懂得利用行業協會或商會解決WTO爭端。從入世以來的經驗所得,政府管理經濟社會的方式方法也要轉變。把政府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權和投資決策權交給企業,把社會可以自我調節和管理的職能交給協會等社會中介組織。在維護我國長遠和根本利益的基礎上,使有關政策更加符合國際慣例,擴大旅遊業利用外資規模。因為在WTO體制下,商會和行業協會不僅可承擔許多國際貿易活動中必須但又不宜或難以由政府和企業直接承擔的事務,而且在國家間的貿易爭端和糾紛中,可以發揮一種緩沖功能,幫助企業和政府利用WTO規則和爭端解決機制,維護企業和國家的利益。這從客觀上要求進一步加強商會和行業協會的職能,充分發揮其承擔政府與企業溝通的中介作用。 (三)我國旅遊企業所採取的的具體企業競爭策略 首先,是在打造我國旅遊企業自身的品牌方面。在國際社會中,名牌的多少是一個國家產品競爭力的象徵,也是一國經濟優勢和綜合實力的體現。現代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品牌經濟」,就是以名牌產品去導向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名牌產品和企業集團的規模聯動和對市場的輻射,不僅可以以其自身的優勢促進企業的優化組合,而且還能有效地帶動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整體發展。我國旅遊企業必須圍繞品牌市場佔有的最大化來尋求產銷網路的最佳區域和最有效途徑,使我國旅遊業能在「跳躍式」發展中壯大起來。可見,品牌戰略的實質,就是構建以名牌產品、名牌企業體系為基礎的產業鏈,以名牌的規模效益增加國家的經濟優勢和競爭能力。因此,我們可以說品牌就是競爭力,就是市場。競爭導向營銷的經典競爭策略正是品牌競爭,迅速從簡單的資源要素競爭轉入品牌經營戰略是當今旅遊業界的重要任務。當然這一切必須是建立在我國旅遊企業為客人提供的優質旅遊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之上的,因為產品是市場營銷的基礎,旅遊產品開發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知識、人力、資金等推進要素,挖掘資源潛力,高起點、高品位、高水平地開發和組合設計旅遊產品,創造出內容豐富、獨具特色、質量上乘、競爭力強的旅遊精品,為實施名牌戰略奠定基礎。使我國的旅遊企業通過品牌提高質量,贏得市場。 其次,在旅遊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策略方面。我國是一個「人才大國」(人才基數很大),又是一個「人才小國」(專業人才僅占從業人員比例的5.5%,不及發達國家的l/4)。特別是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性人才如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高新技術人才、高層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金融保險人才嚴重短缺。同樣,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力資源求大於供、人才資源供不應求的狀況也很嚴重,一些專業人才非常短缺。我們必須把實施人才戰略作為旅遊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加大旅遊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迅速提高人才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養、開發、吸引、使用的科學機制。因為面對外商旅遊企業借其高薪等利益誘導機制,形成人才優勢的情況下,新一輪的人才大戰已經打響了,人才競爭更趨激烈。因此,我們首先應該確立正確的人才戰略思想,加入 WTO、伴隨經濟全球化,我們所面對的就是人才流動的國際化以及無國界,人才的國內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是必然趨勢。國際化的人才交流市場與人才交流將出現,並成為一種主要形式。超越國界、行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必然要求人才資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人才的價值(價格)就不僅僅是在一個區域市場來體現,它更多的是要按照國際市場的要求來看待人才價值,要以全球的視野來選拔人才,看待人才的流動。 再次,要抓好旅遊人才建設工程,提倡平等競爭,而且要體現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即契約化的用人機制、市場化的工資機制、社會化的服務機制。企業更要注重人才競爭市場化。市場化,一方面要求競爭雙方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這就是要平等競爭,即市場准入平等、環境平等、規則平等、過程平等、結果平等。另外,要體現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即契約化的用人機制、市場化的工資機制、社會化的服務機制。這就向那些「官員化」的經理人,靠關系、沒本事的人敲響了警鍾。不進則退,不行就下,這就是市場的法則。平等競爭,向所有的人提供了同等的條件、同等的機遇,在同一起跑線上展示自己。 最後,要改進人才培養的機制,強調開發,以往的人事管理是傳統的人事管理,強調「管」,就是圍繞著具體的人員招聘、工資、培訓等具體工作轉。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強調開發,注重從戰略目標的層面,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全面而系統地考慮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和人才發展戰略。在傳統的人事管理中,人事管理機構往往處於企業較低層次的地位,工作停留在招人、管人的具體事務上。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生產力的關鍵要素越來越多地依賴於腦力,人力已成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性資源。因此,旅遊企業甚至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在研究本企業、本地區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時,應同步或適度超前考慮未來五年、十年的人力配置,從戰略的角度來研究人力資源的開發、培養和使用,使企業的人力資源成為企業真正的核心資源,而不是讓人力資源被動地反應,甚至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總而言之,旅遊人才戰略的核心是要解決吸引人、使用人、留住人三個關鍵環節。
Ⅹ 旅遊類上市公司有哪些
1,西安曲江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西安曲江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是在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領導下,由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於2004年7月投資設立的大型文化旅遊企業集團。
2,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6年11月18日,由黃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原黃山旅遊發展總公司)以其所屬十家企業的經營性資產作為出資獨家發起,向境內外投資者募集股份而設立,先後發行8000萬B股和4000萬A股,是一家既發A股又發B股的旅遊上市公司。
3,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即華僑城集團,總部位於深圳,成立於1985年11月11日,是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國有中央企業。作為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
4,世紀游輪公司
世紀游輪公司,主要從事涉外豪華游輪運營和旅行社業務。其中涉外豪華游輪運營是指以長江的旅遊資源為依託,以豪華游輪為載體,向旅客提供集5星級酒店住宿、餐飲、觀光旅遊、購物和輪船客運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服務。
5,騰邦國際商業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騰邦國際商業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1998年04月2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鍾百勝,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經營國際、國內航線或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航空客運銷售代理業務(危險品除外);酒店訂房服務;會務策劃;經濟信息咨詢(不含限制項目);旅遊資訊、旅遊產品及旅遊工藝品的購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