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義亭鎮的經濟發展
2006年,我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6億元,是2001年12億元的3倍,國內生產總值9.4億元,是2001年3.98億元的2.36倍,財政稅收7997萬元,是2001年880萬元的9.1倍,農民人均收入達到6157元,是2001年4480元的1.37倍。
工業經濟高速增長,主體經濟地位顯著凸現。五年來,鎮政府堅持實施「強工興鎮」發展戰略,大力引進新項目、新技術和新產業。工業功能區開發進一步加快,在完成姑塘工業區、黃林山工業區一期開發的基礎上,加快黃林山二期的掃尾和姑塘工業功能區二期的開發。加速了工業功能區的產業集聚,基本形成了化妝品、飾品、紙業等特色支柱產業,工業功能區已經成為我鎮外資集中區、產業集聚區、經濟增長區和實現義亭騰飛發展的強大支撐平台,工業經濟保持了健康快速的發展。2006年,全鎮共實現工業總產值35億元,同比增長40%;新增工業固定資產1.8億元;規模企業由原來的31家增加到了40 家。同時,鎮政府積極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2006年重點扶持技改企業26家,技改總投入2.1億元。
農業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特色效益農業持續發展。我鎮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義烏紅糖節」,提高了義烏紅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建立了一大批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稻米、蔬菜、畜禽、糖果蔗、花卉苗木為主導的六大農業產業鏈。培育了華統集團、義寶農庄、佳旺中豬場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其中華統集團公司「華統牌」冷鮮豬肉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目前,我鎮共建成並經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8個,其中省級18個,市級10個,農業部級無公害農產品9個,綠色食品2個,有機食品2個。努力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農具,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土地整理暨標准農田建設大力展開,五年來全鎮共完成標准農田建設2.6萬畝,新增有效耕地3500畝,進一步挖掘了土地開發潛力。
市場帶百村成效明顯,農民增收渠道繼續拓寬。2006年全鎮完成加工貨值6356萬元,實現加工收入824萬元,同比增長32.6%和25.4%,從事加工人員4210人,經紀人82戶,加工大戶42戶。據不完全統計,加工人員平均收入超過3600元,僅此一項,全鎮人均可增收760餘元。
2、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城鎮綜合功能進一步增強。
城鎮基礎建設不斷完善。五年來完成了一大批市、鎮重點工程,極大地改善了我鎮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加強了鎮區建設,共投資570萬元完成鎮前街、重陽街、車站路的排水、路面等配套工程,投資260萬元完成鎮區亮化工程,投資500萬元完成銅溪改造。2004年投資1000萬元新建了義亭鎮綜合市場。2006年投資120萬元新建標准垃圾中轉站一座。加強了路網建設,近年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四海大道,投資4600萬元建成了上佛路義亭段,投資2600多萬元改造了楊橫線義亭段、東黃線、義亭至畈田朱段砂石路面。目前,我鎮已擁有稠義路、四海大道、五洲大道、上佛路等交通主幹道,穿境而過的甬金高速也已建成通車,我鎮作為義西南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進一步顯現。大力實施康莊工程,五年來累計投資1000多萬元,共修建了19條道路里程32公里,交通網路四通八達,實現村村通公路,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新農村建設亮點紛呈。從2003年開始全鎮共有43個村開展了以村內道路硬化、自來水改造、綠化潔化、湖塘溝渠整治、穿衣戴帽等為主要內容的村莊環境整治工作。累計總投資3814萬元,啟動了工程建設項目二百多個,新增村內道路硬化面積15萬平方米,進村主幹道16公里,治理村內池塘40口25萬平方米,整治溝渠3萬米,整治赤膊房120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3.5萬平方米。雅文樓、早溪塘被評為省級全面建設小康示範村,雅文樓、古亭塘、吳村、早溪塘、田塘被評為金華市級全面建設小康示範村,王阡一村、白塘、下店被評為義烏市城鄉一體化工作特色村。另外,完成了陳家舊村改造第一、二期,陳店、梘疇舊村改造一期也已開工建設。
生態鎮建設全面推進。五年來,根據我鎮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現狀,鎮政府因地制宜,大力推進省級生態鎮的創建工作。近年來,我鎮開展了環境整治、鎮區三亂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重點污染企業整治、生態村創建等工作,全鎮環境衛生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先後獲得了「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浙江省生態鎮」、「浙江省衛生鎮」等榮譽稱號,全鎮20個村還被評為了義烏市級生態村。同時,2006年開展了農村衛生保潔、城鄉垃圾清運市場化運作和銅溪保潔專人承包養護等特色創建工作,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