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錢塘江為什麼會有那大的浪潮的呢
錢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有三:天時、地利和大風。
首先說天時:
潮汐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球的自轉和太陽、月亮引力的影響,引力越大,潮汐就會越大。所以在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引力增大,潮汐也就會增大。而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這天,太陽、月亮和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這時候的引潮力影響達到巔峰,這天的潮汐也就是最大的。
其次說地利:
錢塘江口形狀是一個類似喇叭樣子的,酷似一個肚子大瓶口小的瓶子,當潮水湧入錢塘江口的時候,江道突然變窄,巨浪滔天突然收窄,一定就會形成波濤洶涌的大潮。當進入錢塘江口的潮水想要退回去的時候,被河口巨大的沙坎攔住,進得去出不來,然後就會前浪受阻,後浪跟上,一浪疊一浪的壯觀場面就這么產生了。
最後說說大風:
八月十八,大風來襲,狂風卷積著大浪,大浪借風力前行,怎能不波濤洶涌呢。
以上三點造就了蔚為壯觀的錢塘江大潮,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錢塘江涌潮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塘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農歷8月18在錢塘江上檢閱水軍,以後沿習成節。除農歷8月18日前後三天觀潮節外,農歷每月初與月中皆有大潮可觀,並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在中秋佳節前後,八方賓客蜂擁而至,爭睹錢江潮的奇觀,盛況空前。
或遇年頭潮大,湧上江岸,沖傷觀潮者。文獻載《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觀錢塘潮》詩:「乍起悶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萬人退卻如兵潰,濁浪高於閱景壇。」距杭州50公里的海寧鹽官景區是觀潮最佳處。
觀賞錢塘秋潮,早在漢、魏、六朝時就已蔚成風氣,至唐、宋時,此風更盛。相傳農歷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經規定,這一天在錢塘江上校閱水師,以後相沿成習,八月十八逐漸成為觀潮節。北宋詩人潘閬的《酒泉子》中寫道: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貳』 錢塘江的主流是什麼
浙江省最大河流。發源於安徽省休寧縣六股尖,注入杭州灣。全長605千米。干支流大部分可通航,水能資源豐富。
『叄』 錢塘江的故事
錢塘江大潮的故事
古代科學落後,對這種極為壯觀的自然現象不能解釋,被認為是「海鰍之出入」、「神龍之變化」。傳說在春秋戰國時,吳國大將伍子胥因屢諫吳王殺越王勾踐,被吳王賜劍而死,並被鞭屍三百,拋入錢塘江中。伍怨魂不散,頓時化作洶涌怒濤,找吳王報仇,從此便有波濤滾滾的錢江大潮。
伍子胥驅水為濤的傳說,是因為古代人們無法解釋涌潮這一自然現象和出於對伍子胥的同情。從現代科學來看,地球上的海洋潮汐是海洋水體受到天體(主要是月亮和地球)引力作用及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而形成的一種周期性運動。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地球、太陽和月球差不多在一條直線上,太陽和月球的引力在一起,力量特強,易形成大潮。中秋前後,不但它們的位置連起來恰好接近直線 ,而且這時又是一年中地球比較接近太陽的時候,所以秋潮較大,這也是一般的自然現象
錢塘蘇小小
蘇小小者,南齊時錢塘名妓也。貌絕青樓,才空士類,當時莫不艷稱。以年少早卒,葬於西泠之塢。芳魂不歿,往往花間出現。
宋時有司馬槱者,字才仲,在洛下夢一美人搴帷而歌,問其名,曰:西陵蘇小小也。問歌何曲?曰:《黃金縷》。後五年,才仲以東坡薦舉,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異之,曰:「蘇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尋其墓拜之。是夜,夢與同寢,曰:妾願酬矣。自是幽昏三載,才仲亦卒於杭,葬小小墓側。
『肆』 關於錢塘江的資料
每逢農歷8月18日,來浙江海寧一帶觀潮的人,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這時的岸邊,人山人海,萬頭躦動,人們焦急地等待那激動人心時刻的到來。不一會兒,忽見人群騷動,只見遠處出現一條白線,由遠而近;剎那間,壁立的潮頭,像一堵高大的水牆,呼嘯席捲而來,發出雷鳴般的吼聲,震耳欲聾。這真是:「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就是天下聞名的錢塘江大潮。洶涌壯觀的錢塘潮,歷來被譽為「天下奇觀」。人們通常稱這種潮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現象,在世界許多河口處也有所見。如巴西的亞馬遜河、法國的塞納爾河等。我國的錢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壯觀的涌潮呢?
首先,這與錢塘江入海的杭州灣的形狀,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關。杭州灣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錢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劇變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縮小,大量潮水擁擠入狹淺的河道,潮頭受到阻礙,後面的潮水又急速推進,迫使潮頭陡立,發生破碎,發出轟鳴,出現驚險而壯觀的場面。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卻只是少數,錢塘潮能榮幸地列入這少數之中,又是為什麼?
錢塘江涌潮
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涌潮的產生還與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關,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勢均力敵,就有利於涌潮的產生,如果兩者的速度相差很遠,雖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還有,河口能形成涌潮,與它處的位置潮差大小有關。由於杭州灣在東海的西岸,而東海的潮差,西岸比東岸大。太平洋的潮波由東北進入東海之後,在南下的過程中,受到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兩岸潮差大於東岸。
杭州灣處在太平洋潮波東來直沖的地方,又是東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獨厚。所以,各種原因湊在一起,促成了錢塘江涌潮。
『伍』 錢塘江的歷史
文化淵源
錢塘江是吳越分野之地,其中杭州位於錢塘江南北兩岸,可稱「吳越並載之」。有相關證據表明,位於錢塘江南岸的杭州蕭山,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吳越文化是錢塘江文化的根基和母體。吳越文化「海納百川、兼容並蓄,聰慧機敏、靈動睿智,經世致用、務實求真,敢為人先、超越自我」的特徵為錢塘江文化的發展打下深刻烙印。錢塘江文化先天秉承了吳越文化的氣質。
在錢塘江流域廣大的區域內還分布著良渚文化、南宋文化、西湖文化等多個區域文化。他們千姿百態,具有明顯山水地域色彩,極富文化特色。作為玉文化的代表的良渚文化歷史悠遠,其「祥和、圖騰」的特點,為其增添了厚重而朴實的色調。
南宋文化中的「世俗化、市井化」特色,與江河渡頭結合,便有了如七堡茶館、筧橋老街的風韻;西湖文化「精緻、和諧」的特徵也融進了錢塘江文化,誕生了《富春山居圖》這樣的巨作;運河咿呀的搖擼聲與放排人的山歌共鳴。
這些無不對錢塘江文化起著有益的補充和借鑒。錢塘江文化繼承了良渚文化和南宋文化的特色,在與西湖文化和運河文化的共融中又有著自身的創新和發展,同時更具「大氣、開放」的特質。
錢塘江流域名人薈萃,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錢塘江流域涌現出科學家王充、文學家王國維、歷史人物孫權、陳碩真、當代畫家葉淺予、作家郁達夫、革命文藝家夏衍等。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盡顯錢塘江山水的魅力。歷代無數名人游歷錢塘江山水,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文。
弄潮兒一詞,本是宋代錢塘江漲潮時,對「浮潮頭而戲弄」者的昵稱。弄潮兒指的就是朝夕與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戲水的少年人。錢江潮聞名天下,弄潮兒勇搏激流、拼搏進取的精神逐步演化出 「弄潮兒」精神。「競奔不息,永立潮頭」正是這種精神構成了錢塘江文化的精髓和靈魂。
(5)錢塘江的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錢塘江是中國浙江省第一大河,發源於安徽省黃山,流經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其流域是越國和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占省域面積的一半以上。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72萬千瓦特。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
錢塘江其正源(北源)新安江出自安徽省徽州地區休寧縣青芝埭尖,進入浙江後經過淳安縣,在建德市梅城鎮會合錢塘江的南源蘭江。南源蘭江各段分別稱為馬金溪、常山港、衢江、蘭江。兩江匯合後稱富春江,又流經桐廬縣、富陽區至杭州市區,杭州以下始稱錢塘江,此後為蕭山區、海寧市、上虞區等的界河,在海鹽縣與慈溪市之間注入杭州灣。曹娥江被認為是錢塘江最後一個大支流。
錢塘江的主要支流有蘭江-衢江、分水江、浦陽江及曹娥江等。
『陸』 錢塘江的資料
錢塘江,古稱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羅剎江",一般浙江富陽段稱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稱為錢塘江。錢塘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因流經古錢塘縣(今杭州)而得名,是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兩浙路的命名來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時的省名來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長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馬金溪起算,河長522.22千米。自源頭起,流經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積55058平方公里,經杭州灣注入東海。
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柒』 錢塘江的大潮為什麼那麼有名
因為世界上類似錢塘潮的只有三條河流。
地形必須是入海口比較低,而海水一旦漲潮,因為江里的水排不出去,
所以就造成海水頂著江水往逆著往上走,
因此就有了潮水高於江水的局面,就形成了錢塘潮。
『捌』 錢塘江真正的源頭在哪裡
錢塘江真正的源頭在懷玉山主峰六股尖。20世紀80年代浙江省組織了一支科考隊,對新安江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考察,確定錢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頭位於安徽省休寧縣海拔l600多米的懷玉山主峰六股尖。
2010年9月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發布了《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關於啟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長度、流域面積、主要湖泊面積數據的公告》。在該公告中錢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長588.73 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馬金溪起算,河長522.22 公里。
(8)錢塘江的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兩浙路的命名來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時的省名來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長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馬金溪起算,河長522.22千米。自源頭起,流經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積55058平方公里,經杭州灣注入東海。
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玖』 作者怎樣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從修辭手法上說 一般為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 表現手法: 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