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文化
天道酬勤,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本立道生。
「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謝、厚報的意思,「勤」即勤奮、敬業的意思,即「天意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有耕耘就會有收獲,我們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實自己,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就會有一個更加美好而光明的明天。
誠信善良、恪守道德是每一位中植人必須具備的品質。天道酬勤,勤則不匱。
腳踏實地、執著勤奮的精神,是中植集團發展的根基。
中植人矢志不渝,在用智慧和汗水書寫歷史篇章的同時,也成就了中植集團深厚的文化底蘊。她支撐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激勵著每一位中植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並以最大的熱忱回饋社會。
㈡ 去中植集團怎麼走
是那個中植企業集團嗎?
怎麼走要看你從哪裡走了,我只能告訴你中植企業集團的具體地址,在北京市東四環中路39號華業國際中心A座12層,10層。北邊是紅領巾橋,南邊是慈雲寺橋,緊靠漢庭連鎖酒店,樓下有個家樂福超市。
㈢ 中植集團公司是什麼時間成立的
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95年4月
㈣ 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社會責任
2014年9月18日,中植集團與北京大學在北大臨湖軒簽署捐贈協議,宣布中植集團正式捐資支持北京大學開展國家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研究,該中心將致力於加強一流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產學研的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於國家戰略需要。
2014年10月20日,中植集團捐助北京大學成立北京大學國家金融研究中心,該中心旨在以國際一流水平的學術研究,實現金融理論的中國實踐。
2015年4月10日,中植集團與復旦大學簽署戰略合作與捐贈儀式暨成立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襄助復旦大學開展大數據科學與技術領域學科建設、師資建設、人才培養與研究應用。
2015年5月11日,中植集團捐助南開大學成立國家新材料研究院。該研究院將國家需要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宗旨,不僅旨在研發新材料,更重要的是培養一批創新新材料的人才。
㈤ 中植集團這么龐大的公司有沒有為社會做過什麼
這是當然,在解直錕的帶領下,在濃厚企業文化的熏陶之下,中植集團顯示出了極高的極富社會責任感。比如,中植集團在2014年的時候捐資支持了北京大學國家金融研究中心,推動中國金融理論的實踐;在2015年的時候也捐助南開大學去成立國家新材料研究院,培養新人才。不僅如此,在今年年初的抗擊疫情過程中,中植集團更是展現了社會擔當,為武漢捐款捐物,全力支援武漢。
㈥ 中植集團在中國的商業系統中到底有多厲害
中植系不是一家簡單的公司,公司的業務涵蓋金融/投資和礦產等多個產業,持有近20家上市公司,總計資產超過了萬億元。中植集團強大在不只是一個板塊或是一家公司實力好,而是企業之間都在互幫互助,有很好的合作關系。
㈦ 中植集團作為大唐財富的主要股東實力怎樣
中植企業集團創建於1995年,是中國領先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累計為國家納稅超330億元,其中北京地區累計納稅超35億元,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超10萬個。集團還累計出資超10億元贊助了北京大學等八所知名院校等等,如此可見,中植集團是個有實力、有擔當、有責任感的民營企業。
㈧ 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書記是誰
我只知道任中植集團董事長是毛阿敏的老公
㈨ 中植集團到底是怎麼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的
1995年的時候在黑龍江成立了黑龍江中植企業集團公司,那時候主要做木材;後來97年主營變成了造紙材經營和房產開發;99年的時候公司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中植企業集團;2001年進入金融行業,也開始發展水利開發和公路投資之類的項目;03年打造出了房地產開發的品牌優勢,與此同時公路投資也成效顯著,開創了民營企業投資高速公路的先河;08年構建了集團的盈利模式等等。
㈩ 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95年,成立黑龍江中植企業集團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主要經營范圍為木材、木製半成品。
1997年,公司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主導產業發展為造紙材經營與房產開發。
1999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工作,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成立中植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2001年,公司控股哈爾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進入金融產業領域。同時著力發展公路投資業、水利開發業、房地產開發業。
2003年,房地產開發形成品牌優勢,業務遍及北京、上海、昆明、哈爾濱、雙鴨山、阿城、合肥、濰坊等城市,投資建設焦溫高速公路,開創民營企業投資高速公路的先河。
2006年,實施組織架構變革,形成董事局領導下的風險管理委員會、財務中心、行政文化中心、資產管理中心的總部管控體系。
2008年,基礎產業收縮與金融投資戰略布局共同推進,以金融投資業務為核心、以礦業等資源類投資項目為切入點,構建資本市場的運營模式以及集團的盈利模式。
2009年,形成投資、並購、資產管理和產業基金等業務板塊,實施九級合夥人制度,事業發展清晰,定位於類金融投資控股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