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嵩縣整合勘查對盤活探礦權是個創新
河南省地勘局在企業化改革中把討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邊探討邊行動。其中對嵩縣礦集區多金屬礦的分散探礦權實行整合勘查,按照企業化方向推進就是一例。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1)把相鄰而分散的探礦權加以整合。該局所屬地勘單位在這個礦集區有8個分散的探礦權,分布在兩個勘查區,面積分別為22.76平方千米和44.14平方千米。由於布局零散、單個勘查風險大、成本高,很難找到投資者。該局決定,按照礦床的相同類型或同一成礦系列,通過經濟手段,即承認原探礦權所有人的財產權,實行評估入股,把它們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勘查主體,對外尋找投資者。這個勘查主體就是新成立的河南豫礦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2)整合後的探礦權與勘查資本結合。整合後的以河南豫礦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為主體的探礦權,引起了中國五礦集團的興趣。他們願意出資接續勘查。雙方聯合成立了河南五鑫礦業開發有限公司。雙方約定:①整合勘查項目分兩個階段進行,總體設計兩年內全面完成普查—詳查工作,預計提交礦產地2~3處,提交金資源量30噸。總預算為1.8億元,首期投入400萬元。②勘查項目整合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由河南五鑫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委託河南省地勘局新組建的項目指揮部承擔。③整合勘查項目完成後形成的礦業權權益,由河南豫礦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佔有40%,中國五礦集團佔有60%。該礦業權需經過價款評估,按市場價轉入五礦集團開發。如果河南豫礦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參與開發,須按40%投入開發資金。
(3)勘查資本與勘查技術勞務結合。由河南五鑫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勘查資本的代表)組建項目部,確定勘查方案。項目部由中國五礦集團的勘查技術專家現場指導;由河南省地勘局抽調金礦勘查方面的優秀人才組織攻關,並擔任顧問;由具有本區工作經驗的高級工程師出任首席地質專家;此外,還聘請多位老專家擔任技術顧問,並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實現了地質科學技術的最佳組合。
勘查方案確定後,按照協議,由河南省地勘局組建項目指揮部組織實施。該指揮部由從河南省地勘局所屬單位抽調的地質測量、物化探、礦產地質、探礦工程、岩礦測試、經濟管理等專業人才組成。他們集中百餘台(套)的各類設備、儀器,動員施工和後勤保障人員350餘人,開動30台鑽機,實行統一生產管理、統一調度施工力量、統一質量技術標准,實現了勘查技術勞務的規模生產。
(4)礦產勘查轉入礦產開發。整合勘查的成果按預想完成之後,可以由河南五鑫礦業開發有限公司自己開采,也可以整體轉讓給中國五礦集團所屬其他公司開采。礦產勘查至此結束,轉入開采階段。這也是地質找礦的最終目的。只有轉入開采,並從礦產品銷售收入中取得收益,礦產勘查的投資才能實現資金循環,形成礦產勘查投入的長效機制。
當前,嵩縣礦產資源整合勘查方案正在進入第三階段的第一步。在整合勘查方案籌備過程和實施過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不僅批准政府在該區已出資的探礦權參與整合,而且批准政府在本區擬出資、但尚未設置的礦業權也歸並到本項目中;其次,勘查區所在地的洛陽市和嵩縣政府在勘查施工條件方面給予了全面支持。所以,可以說,「嵩縣整合勘查」是3個方面共贏:①地勘單位不僅可以從探礦權中取得股權,還從礦產勘查技術勞務承包中得到收入,並從地質找礦成果中得到獎勵,甚至分成。②礦業公司得到了最急需的要素。因為在礦業的三要素中,資本和勞動並不短缺,真正短缺的就是可供開采利用的礦產資源。③政府取得了礦產開發中全部的經濟社會效益,包括:資源效益,即新增資源量占原有資源量的比例;財富增長效益,即礦產資源凈價值由潛在收益變成現實收益;就業效應和財政稅收效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