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有哪些銀行倒閉了
銀行破產,其實早就有前車之鑒。
這次包商銀行破產,是繼海南發展銀行、河北肅寧尚村農信社之後,新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三家破產銀行。
從包商銀行的規模來看,來頭也不小。機構遍布全國 16 個省、市、自治區,客戶約 473.16 萬戶,曾在亞洲銀行 500 強排名第十位。
好端端的大銀行,怎麼就破產了呢?先跟大家扒一扒包商的內幕:
2017 年 5 月:包商銀行大股東違法佔款高達 1500 億元,資不抵債超乎想像
2019 年 5 月:銀保監會決定接管包商銀行
2020 年 11 月 13 日:包商銀行 65 億元「二級債」本金全額減記,對未支付的利息不再支付
2020 年 11 月 23 日:銀保監會批准包商銀行走破產程序
無風不起浪,事出有端倪。可見包商銀行的破產之路,都是有跡可循的。
銀行股東在背地裡搞陰謀,最終損害的還是老百姓的血汗錢。
因此,銀行任何違規的風險操作,都會受到銀保監會的嚴格監管。
銀行破產也不是什麼天方夜譚,只不過銀行要倒閉,得經過銀保監會的批准。在儲戶利益得到保障的情況下,進行破產結算。
辛辛苦苦去掙錢,高高興興去存錢。原來 100 個放心,可任何關於銀行的風吹草動,我們老百姓都得膽戰心驚。
比如說「行長卷錢跑路」、「銀行股東被抓」,更何況現在的是銀行破產。
那銀行破產,我的存款怎麼辦?銀行存款還安全嗎?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慌,因為我國從 2015 年就正式實施 「存款保險制度」,你存款的本金和利息都能保。
我國大陸設立的銀行,強制要求按一定比例交納存款保險;但境外金融機構(包括其他國家、港澳台地區在大陸設立的)則不受存款保險保護。
只要你存款的銀行買了存款保險,就算破產了,保險也能賠你錢,但最高賠 50 萬。
也就是說,銀行 50 萬以內的存款是很安全的。超過 50 萬就得等到破產清算後,再按相應的比例進行賠付。
像包商銀行破產後,466.77 萬個人客戶的存款得到全額賠付,由存款保險基金和央行提供。而剩下的 6.36 萬企業及同業機構客戶則需承擔 10% 的損失。
可見,包商銀行的個人存款得到了全額保障,最終還是有驚無險。
我國絕大多數銀行的存款都有保險保障,從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我國目前有 4025 家金融機構參加存款保險,佔比高達 97.43%。
參加存款保險的金融機構要在境內各網點入口處顯著位置展示存款保險標識,確保存款的老百姓方便識別。
標識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設計
但也提醒一下大家,存款保險保的是我們在銀行的存款部分,不保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
其次是,我國法律上不為儲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兜底,如果銀行破產,存款保險最多賠 50 萬元。
因此,銀行存款是安全的,也建議大額資金最好分銀行存,分散風險。對於銀行的選擇,雖然小銀行的存款利益高一些,但大銀行的安全性更勝一籌。
更多保險產品測評和科普,歡迎到深藍保官網查看。
❷ 千億東北國企出事:十億還不起,這樣的企業會面臨倒閉么
該起時間就是前幾天在各大媒體鬧得沸沸揚揚的“華晨汽車十億債券違約案”,此次通告的披露,立刻引發了圈內圈外的眾多人士的圍觀評論,更多的消息內幕也被挖了出來。華晨汽車未來走向如何,大家的觀點也莫衷一是,小編認為華晨汽車未來大概率要走向破產重組的道路。
三、華晨汽車未來的路該走向何方。
自從寶馬中國從華晨汽車贖回25%股份額協議達成後,大家都對華晨汽車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擔憂。究其原因還是華晨汽車太依靠寶馬的輸血了,根據華晨股份披露的財報,除了華晨寶馬,其他華晨系企業年年虧損,全靠華晨寶馬進行利潤補貼。華晨汽車自主品牌,在市場上不管是從品質、性價比、口碑都是愈來愈差。在雙方合作的這么多年,並沒有吸收到寶馬汽車先進的設計理念、製造水平和市場運作。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不得不恨其不爭。
華晨汽車作為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利用資本杠桿獲得了很大收益,但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快車道上掉了隊,未來經過破產重組後,能否迎頭趕上再創輝煌,都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廣大網友們,你們如何看待華晨汽車,歡迎評論區下留言。
❸ 中國有哪些知名公司破產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 2008年9月15日資產規模:6910億美元
華盛頓互助銀行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8年9月26日資產規模:3279億美元
華盛頓互助銀行曾是全美第六大銀行。去年,由於客戶擔心其可能會資不抵債,在短短10天內取出160億美元存款。監管部門查封了控股公司的銀行資產,以1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摩根大通。
通用汽車
申請破產保護日期:2009年6月資產規模:910億美元
通用汽車申請破產是美國商業史上最大的工業公司尋求破產保護。破產重組後的新公司將繼續經營雪佛蘭、凱迪拉克、別克和GMC品牌。其餘表現不佳的品牌龐蒂克、土星、悍馬、薩博和歐寶可能會出售或倒閉。美國政府將持有新公司大約72.5%的股權。 悍馬已經賣給中國騰中了/ 歐寶 本來是賣給歐洲與俄羅斯的,可後來美國政府准備扶持歐寶,今天我又看到新聞 通用主席還是希望歐洲援助30億美元。
克萊斯勒
克萊斯勒今年4月進入破產保護程序,該公司當時是美國破產保護申請史上最大的製造商。克萊斯勒重組之後正在與義大利汽車製造商菲亞特合作。兩年前,克萊斯勒賣給了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瑟伯羅斯資本管理公司,在此之前的近十年間為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賓士所有。
美林公司
美國銀行以440億美元收購美林公司
房立美和房地美被美國政府接管
❹ 安徽元一地產宣布破產清算,股東們的權益如何得到保障
在元一地產申請破產清算之後,股東的權益也會進入清算環節。
對於股東來說,當一家公司申請破產時,股東的權益肯定會受到損害,因為股東的資產價值會迅速貶值。如果股東想進一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股東需要充分遵守破產清算的具體流程,同時也需要核對自己的債務和投資問題,盡量把自己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一、元一地產正式宣布破產清算。
現在的房地產行業不太景氣,很多小型房地產開發商已經申請破產,元一地產正是其中之一。對於這些小型開發商來說,因為這些開發商本身的資金規模並不大,所以在應對風險的時候也會受到更大的影響。元一地產是一家存在20多年的知名企業了,申請破產確實非常可惜。
❺ 馬雲面臨破產是真的嗎
肯定是謠言啊,都不用去查詢信息就可以確定是謠言。要知道馬雲是有阿里巴巴股份的,雖然現在不管阿里巴巴的事了,但他還有支付寶,雖然因為之前螞蟻集團的事,導致阿里巴巴的股票大跌,但隨隨便便的拿出幾個億的資金,馬雲還是能做到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馬雲破布破產跟咱們普通人有什麼關系?就像那句話說的,只有時代的馬雲,沒有馬雲的時代,不管他破產是真還是假,對咱們普通人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與其關心他的事,不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想辦法多賺點錢比什麼都強。要知道馬雲不是傻子,他的公司也不會破產,哪怕是破產了,他也會給自己留後路的,起碼後半生肯定是過的非常瀟灑的,至於其他的實錘證據,還是留給其他人解密去吧。
❻ 合肥元一地產破產,導致破產的原因是什麼
針對合肥元一地產破產,導致破產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我認為導致許多房地產開發公司直接破產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房地產公司運作核心在於資本運作,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利用銀行金融或財務杠桿原理,達到「四兩撥千斤」效果,資本運作關鍵在於手中有多少票票,能玩地產項目。比如:一個地產項目開發費用預算8億元,一期開發需要預算資金2億元,那至少地產公司要有1個億資金才能玩,不管這資金是民間借,或銀行貸款或自有,如果沒有這個資金想玩地產項目,那很危險。而許多事實告訴我們,資金鏈斷裂是導致絕大多數地產公司破產根本性原因。
第四、回到本題合肥元一地產公司破產事件,曾經叱吒風雲在安徽開發過多個經典豪宅的房企,也經受不起經濟大洗禮。據人民法院公告網破產公告顯示,安徽元一房地產發展公司於2021年8月17日被法院裁定破產。元一集團創建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香港,後來進入大陸投資地產,十多年,開發項目主要分遍江浙一帶、長三角地區,開發規模330萬平方米,投資涉及普通住宅、商業地產及文旅等多個領域。根據我分析判斷,該公司最大問題可能在於,一心想做大,想一口吃個大胖子,可能該公司前期項目開發較成功,有一點自我膨脹,頭腦一發熱,盲目實施「多元化經營」,導致多個項目需要資金跟不上,導致資金鏈斷裂破產。對於企業來說,最大問題就在於在企業自身資金面有限情況下,實施「多元化經營」這是最要命,全國多少企業就是因為盲目實施多元化經營而導致破產。海航集團破產就是活生例子。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個老闆或同一團隊不可能什麼行業都擅長做。
❼ 河南鹿邑志元集團估計要倒閉了,安徽所有連鎖店今年著一一次關門。
志元食品倒閉了是真的?老闆拋棄了私生女,撫養費一年多沒有給了。不倒閉才怪,報應呀,報應呀。包養和報應是一個詞語!
❽ 中國哪些企業破產了
中華網
三鹿奶粉。
PPG
愛日租
億唐
博客中國
8848
FM365
飯否
Chinaren等。
中國的《破產法》是不完整的破產法,不是民怨沸騰的企業,不會破產。
有些民營企業無法繼續經營,想破產,結果破產費用比繼續經營的虧損還要高,結果民營的老闆只有一個選擇:跑路。
有些國營企業無法繼續經營,想破產,結果破產費用比繼續經營的虧損還要高,結果國營的老闆(即政府)只有一個選擇:繼續用納稅人的錢補貼國企,讓它繼續經營。
三鹿奶粉是一個特例,破產費用比繼續經營的虧損要低,所以就成功破產了。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2-12/110055555.html
自中國有企業名稱以來,每當一批批企業倒下,看到一個個企業家倒下,讓很多企業及企業家毛骨悚然。為何中國很少有百年企業的存在?為何那麼多企業會很快倒下去?專家經過長期觀察與研究後指出,每個企業破產倒閉,都離不開以下三個主要原因:
之一、與政府關系出現茅盾,沒有把政府官員維持好。很多企業經營到一定時期,企業家就開始頭腦發燒,目無政府,亂言、無理、不守商業與政府規矩!還有的因取得一些成績,對政府官員不理不睬。殊不知企業是在國家的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下生存發展的,觸犯底線就會惹火燒身,得罪政府官員你就寸步難行!
之二、很多企業做大後,企業家就目中無人,以財壓人,高傲自滿,胡作非為,引起社會不滿,這個時候必然就會栽跟頭。殊不知企業是在社會大眾的認可和支持下才可以不斷向前的,無視社會就是無視衣食父母,可我們多年以來看到很多首富及一些企業家最終走到了人生的低谷。
之三、內患,說「內患猛於虎」一點都不為過!內患永遠是企業經營中最致命的創傷,多數企業都是在內環中耗死的。一種情況是找對象不合適。很多企業家在發展到一定時間盲目擴展,吸收股東,由於找到的合作或共事對象不合適,從而引起企業震盪,國美就是典型例子,內亂引起。第二種情況是內亂引起的,一般是情情、親情、長期隨從的合作戰友,在長期發展中因慾望增加,不能滿足時,就會出現內部分裂,從而導致了企業政局不穩,效益下滑最終使企業走向衰竭!輕者企業走向衰亡,重者把自己搭上。
綜上所述,中國企業是在一個特殊的環境中發展壯大起來,失敗也是在一個特殊環境中走向失敗。企業要立於不敗之地是一個很難的過程,但要避免這些原因在自己身上發生,就得好好深思,好好反省,借鑒前車之鑒,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論與外界關繫上,或內部關繫上,注意方方面面的問題,盡量少走彎路,少出差錯。如果不能得到認真思考及對待上三個方面的問題,就會引火燒身,使自己辛苦打拚的基業付諸東流,最後宣告破產、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