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國葯一日內兩高管因個人原因辭任這件事
返回如何看待國葯一日內兩高管因個人原因辭任這件事?
國葯:國家葯物,貌似疫苗不是國葯控股研發生產的,國葯控股只是國葯集團下面其中一個上市子公司,並不參與疫苗研發,大家不要被迷惑了辭不辭職不影響追責,現在都是終身負責制,退休了都照樣處理。何況並沒有實際證據,莫要胡亂猜測。股市被大資金狂甩一路下跌,然後突然高管閃辭,不知道後面還會有什麼大新聞,出問題希望不會影響疫情控制。
⑵ 江蘇九州通醫葯有限公司去年的獎金和平時扣我的工資總共5000多到我辭職了說不給發了怎麼辦
以下信息來自
八百方商圈頻道(800pharm)
九州通創立於2000年,是目前規模僅次於國葯旗下國葯控股(下稱「國控」)和新上葯,全國排名第三的醫葯商業流通企業。由於具有全國性渠道布局,九州通也因此成為現階段在市場覆蓋上唯一能與國葯抗衡的民資葯企。
8月3日,全國a級物流企業授牌大會在長春召開,九州通被授予5a級物流企業資質,成為全國首家5a級醫葯物流企業,達到物流企業國家標準的最高等級。
8月18日,「葯業國美」九州通正式通過ipo過會。不過,圍繞著其凈利潤率只有約1%,對其成功過會的質疑聲仍然不斷。
去年,九州通銷售總額達220億元,總資產70多億元,下屬企業超過70家。由於不具備國控和新上葯的國資背景和雄厚資金支持,九州通一開始就創建了「快批、快配」的非主流商業模式,其特點是毛利率較低、費用較少、庫存周轉速度較快和賬期較短。行業內稱為「九州通模式」。
九州通初期客戶以葯品批發商、葯品零售商和小型醫院診所為主,這部分群體對價格敏感、現金周轉需求高,九州通以現款現結的策略實現了原始積累。當1999年醫葯流通領域正式向民營資本放開後,九州通幾乎將所有民營醫院都發展成為了終端客戶。
就在九州通成功過會之後,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九州通模式」雖然短時期內可在醫葯流通領域殺出一條血路。從長期看卻非常脆弱,公司利潤主要來源於廠家返利,目前凈利潤只有1%,這樣的利潤來源將其置於十分被動的局面。一旦廠家政策生變,其利潤就會失去。
⑶ 我在內江巨騰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班,上了一個多月了覺得時間太長了所以想辭職!但是工資要每月二十號才
鳳凰集團\r\n德摩叉車\r\n伊萊維克電動車\r\n正田控股\r\n匯宇制葯\r\n恆通制葯\r\n天德制葯\r\n梓潼宮葯業\r\n巨騰國際\r\n邁士通\r\n等等
⑷ 關於國葯控股董事長因個人原因辭職一事,你有何看法
工作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可以說是我們獲得資金的主要來源,所以說我們對於每一份工作都特別珍惜。然而在一些大企業肯定他們的董事長是這個企業當中的老員工,董事長肯定也不會輕易辭職。因為他對這一個企業也有了感情,所以說辭職之類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在熱點上就有國葯控股董事長因個人原因辭職這一件事情,網友們對於這一件事情都比較關注,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一系列觀點。對於國葯控股董事長因個人原因辭職這一件事情來說,我的看法就是以下所說的這一些。
⑸ 巨騰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曠工離職有工資嗎
勞動者曠工離職,是屬於惡意的離職行為,如果勞動者不回去辦理離職手續,那麼公司開除勞動者,而且不支付工資。
⑹ 國葯控股董事長、國葯股份總經理同日因個人原因辭職,這是巧合還是有預謀
我們所在的世界是非常大的,真的是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我們也許想不到,但是別人會做得到。有很多事情看起來是巧合的事情,其實仔細想起來都是非常有預謀性的,他們都有共同的目的。比如說這一次人們就會感到疑惑國葯控股董事長、國葯股份總經理同日因個人原因辭職,這是巧合還是有預謀?我覺得並不是巧合,而是預謀,畢竟世界上沒這么巧的事情,而且很重要的職務,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吧。
1:太過於恰合不正常:
在這種關涉到全國人民利益的事情上,國家應該負起自己的責任,畢竟他們背後的想法可能達成一致的時候,你們是預謀著很大的陰謀,一旦讓他們實現的話,可能對於我們老百姓的利益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傷害,尤其是國葯這樣重要的企業,他們對於社會的責任心是很大的,應該承擔起這份對於社會,對於國家的責任,還有義務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所以說這件事我覺得很重要,大家應該注意。
⑺ 國葯控股河南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公司還可以吧,畢竟是大企業,沒有什麼經驗的可以去歷練一下,至於樓上所說的吧,我覺得有點誇張,畢竟是銷售型的企業,工資和考核都是和業績掛鉤的,在業界算不上最好,但也不差,總比些小公司強很多,也正規很多。。。
⑻ 國葯控股董事長辭職,這對國葯控股有影響嗎
1月12日晚間,中投控股在香港證交所宣布,國營控股董事長李志明因個人原因辭職。公告顯示,李志明證實,他與董事會沒有意見分歧,不存在辭職有關的需要公司股東和債權人說明的事項。國葯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月,注冊資本約31.6億元。其經營范圍包括醫葯企業、中成葯、中葯飲片、化學制劑、化學原料葯、抗生素、生化葯品、生物製品等的產業投資控股、委託管理和資產重組,公開資料顯示,已上市2009年9月在香港。其中包括國葯股份和國葯共識兩家A股上市公司,共有1000多家子公司。
國葯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月8日。注冊地址,上海市黃浦區福州路221號六樓。其法定代表人為李志明。經營范圍包括一般項目,醫葯企業的產業投資控股、委託管理和資產重組,中成葯、中葯飲片、化學制劑、化學原料葯、抗生素、生化葯品、生物製品、麻醉葯品的批發,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葯物體外診斷試劑、疫苗、蛋白同化制劑、肽類激素、醫療器械經營、食品銷售管理、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醫療科技領域的技術服務,化工原料及產品、企業管理咨詢、商務咨詢、市場信息咨詢與調查、數據處理服務、電子商務、消毒產品、日用品、紡織品、針織品、醫務人員防護用品批發、勞動防護用品銷售,日用口罩銷售、體育用品、家用電器、電子產品、傢具、玩具、食用農產品、化妝品、體育用品銷售、設計、製作代理、國內外廣告發布、國內貿易、物流配送及相關咨詢服務,經營各類貨物和技術的進出口,但國家限制或禁止除技術外的貨物和技術的進出口。國葯控股有限公司在90家公司投資設立了一家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