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春平獲老太太70億遺產,後來患老年痴呆,他如今的生活怎樣了
說到李春平,北京人應該不陌生。李春平是北京的一個著名人物。1992年,李春平從美國回來,帶回了他美國妻子的70億財產。那時,李春平應該是中國最富有的人。李春平在北京買了一套價值8000萬元的豪宅,連房子里的馬桶都鑲了金。李春平還一口氣買了好幾輛豪車,都配了很好的車牌。五個1號盤和五個6號盤都在李春平手裡。
妻子死後,李春平把他的部分財產留給了他在美國的美國妻子的孩子,其中包括幾幅畢加索的畫。李春平帶回的資產價值約70億英鎊。
其他富人移民到其他國家,但他從美國妻子那裡帶回了70億美元到中國,並捐出了其中的大部分。回家後,李春平遵守了他的諾言。他答應妻子再也不說自己的名字,回家後再也不結婚。李春平做了這兩件事。
2. 玉珠集團 , 雞毛飛上天中的玉珠集團真的有嗎 故事原型是什麼呀 真的很喜歡殷桃演的駱玉珠 +1
頭腦靈活、敢想敢乾的駱玉珠一下子就吸粉無數
事實上駱玉珠的原型之一就是
有著敢為人先勇氣和特質的
義烏著名女企業家——周曉光
新光控股集團董事長 周曉光
從「貨郎女」,成長為「飾品女皇」
再到享譽海內外的新光控股集團的掌門人
周曉光的創業之路像一部精彩的多幕劇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傳奇人生
也折射出義烏市場的三十年變遷
如今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
面對全新的全球性經濟變革
義烏市場正經受著挑戰
周曉光也面臨著考驗
飾品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義烏小商品市場永遠都不會落伍,關鍵在於如何轉型。」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曉光坦言。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全球貿易趨向數字化,如何打造更符合時代要求的「小商品之都」,應成為義烏未來發展的方向。她還認為,應加快數字貿易規則的制定,「一個是行業標准,一個是交易規則的標准。」
但若剝絲抽繭,深層次的問題顯然不能忽視,行業標准如何統一化?很多飾品從業者都知道,隨著市場結構、交易形式等發生變化,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轉型之路迫在眉睫。
轉型,往哪裡轉?
在兩年前產業互聯網的風口吹起之前,新光就已開始對「飾品行業+互聯網」模式的探索,並搭建了全球流行飾品行業第一家致力於全鏈條供應鏈整合的網路平台——聚飾雲。而該平台的O2O體驗園區和服務園區——聚飾雲產業園則是聚飾雲產業互聯網模式的重要一環。
3. 浙江男子殺人後漂白身份成富商,娶2任貌美妻子,結果怎樣了
男子最終的結果是被警方抓捕,畢竟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雖然可以逃亡20多年,但也不可能逃出法律的制裁。在2018年12月份,該男子乘坐飛機飛往上海,在上海機場的外面警察們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該名男子一下飛機之後就被抓捕歸案。
在男子逃亡的時候,為了漂白自己的身份改名叫做邁克爾·盛,成為了一名做跨國生意的老闆,並且生意一做就是10多年,而且成為了一名非常成功的商人。在他朋友的眼裡他就是一個成功人士,不僅事業有成,還先後娶了兩任漂亮的老婆。
結語做人就要遵紀守法,才能真正的享受到生活。關注我,一起領略社會百態。
4. 他娶大39歲富婆當媳婦,獲海量遺產後回中國做慈善,後來怎樣
「錢不應當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如果一個人過高地拔高金錢在生命中的地位,過度地投入於金錢,那麼他的生活必將失去原有的色彩。從落魄潦倒到一夜暴富,李春平的人生經歷可能是生活中很多人的夢想,但為何他的一生還是過得並不幸福呢?
曾經的北京首富
對於李春平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老北京人肯定知道這位曾經名噪一時的北京首富。他當時到底富有到什麼程度呢?他是國內購買勞斯萊斯的第一人,而且一出手就買了三輛頂級勞斯萊斯。不僅如此,他還為自己的豪車配上了獨一無二的黑底白字京A0800車牌。
試問如今能為自己的愛車配上這樣車牌的富人有多少?而他如此闊綽出手的時候竟還是在國內經濟普遍不發達的90年代,可見他當時的財富多麼令其他人望塵莫及。甚至就算他這樣隨意揮霍這么多年直到今天,他的名下還有39棟房子和價值6億元古董的財產,簡直令人震驚。
而李春平的出身卻並不顯貴,甚至直到中年都和大家一樣過著普通甚至落魄的生活。那他這么多的財富是從何而來呢?正如上文所說的一夜暴富,他的這些財富都繼承於一位比他年長39歲的老太太。
69歲時李春平被確診為老年痴呆,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同時他還患有糖尿病。他身邊照顧他的人極盡諂媚與欺騙,都是為了在他身上再多榨取一些金錢,可以說晚年的李春平生活得極其凄涼慘淡。
那麼財富究竟在我們生命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呢?很多人窮盡一生不擇手段地去追求金錢,然而即使如李春平這樣獲得了極致的財富,人生似乎過得也並不盡人意,甚至可以說比大多數普通的你我他都要凄慘得多。正如這句:「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折磨你。」
5. 讓名伶妻子給地產商獻唱,戀小28歲女友,老戲骨李成儒為什麼變得很荒唐
經過半年的「謙讓」,影視圈一開,各種高質量的好劇層出不窮,讓觀眾大飽口福。隨著好劇的不斷出現,參與演出的演員也異常活躍,與此同時,「演技」也成為現在的熱門話題。
由此可見,李成儒的郝亨也有點底氣了。經過幾年的風雨,他已經嘗遍了世間萬物。另外,他也是娛樂圈的老人,字里行間都有一種犀利的鋒芒。
6. 老大的幸福中飾演趙東文(趙局,老三的領導)妻子的演員叫什麼名字
哎,很多人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哈哈。。趙局的老婆是露露,演員叫 孫璐
傅處的老婆才是金巧巧演的,千完不要搞錯哦
7. 蔣百里的夫人及子女今何在
蔣百里(1882年-1938年),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學家,
1912年蔣百里在北京
與廣東李浴日、雲南楊傑同為中國軍事學巨擘,馳名海內外。
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人。以字行,晚號澹寧,筆名飛生、餘一。名字出自《周易·震卦》「震驚百里」。祖父蔣光煦(號沐公)是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建「別下齋」藏書樓一座,貯書10萬冊,刻印《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等多種書籍流傳於世。父親蔣學烺(號壺隱),因生下來缺左臂,沐公不喜歡他,送他到寺廟出家做小沙彌。長大還俗學醫,懸壺濟世,娶浙江海鹽秀才、名醫楊笛舟的獨生女楊鎮和為妻。她是賢妻良母,又通文墨,成為蔣百里的啟蒙老師。
蔣百里13歲時父親亡故,與母親相依為命。出家人不能歸族,其父未得到遺產,家庭生活困苦。其時蔣百里的叔父蔣世一延請老秀才倪勤叔給自己的孩子授業。喜歡讀書的蔣百里經常溜到書房裡去聽講,倪勤叔見他聰慧,頓生愛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對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願教百里讀書,不收『束修』(按當時的習俗,未做詩文的學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開筆的8元至12元)。」從此窮學生就從倪勤叔讀書,學習詩文。蔣百里過目不忘,除了能熟背四書五經,課余還讀《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古典小說,爬上茶館茶桌,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地講上述故事給茶客聽,被譽為「神童」。
中日甲午之戰,深深地刺激了蔣百里。15歲時他經常手捧《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讀至熱血沸騰處,放聲痛哭,淚如雨下,立誓為國效命。1898年,戊戌變法,16歲的蔣百里考中秀才。受維新思想的影響,渴望讀到新書。恰逢雙山學院購進了四大櫥經、史、子、集和時務、策論、算學、格致等書。聽到這個消息,蔣百里真如窮人得著了寶藏,請求老師早一二小時放學,讓他到雙山書院中看書。蔣百里如飢似渴地吸吮知識,以研讀文學一類為多。[2]
1900年春,蔣百里18歲時,應同邑橋鎮孫氏之請,聘為塾師。不久在方雨亭縣令的介紹下,蔣百里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就讀深造,同學中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等人。1901年,方縣令、林知府、陳監院(陳仲恕)3人共同出資,送蔣百里東渡日本留學。光緒卅一年(1905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科第十三期畢業班畢業,輕松奪魁[3] ,在所有日本畢業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劍帶走[3] 。
1902年,中國留日學生已達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進,傾向革命。同年,蔣百里當選為中國留日學生大會幹事,並組織「浙江同鄉會」,又於1903年2月創辦大型綜合性、知識性雜志《浙江潮》。該雜志32開本,月刊,每期約8萬字,行銷國內,魯迅先生積極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國內讓親友閱讀,他的第一批作品《斯巴達之魂》等,即發表於《浙江潮》。身繫上海獄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詩文也在該刊登載,《獄中贈鄒容》一詩萬人爭誦。
百里將軍對日本人的軍事評價不高,但是他後半生和日本結緣不少。他是國民政府對日作戰計劃的主要設計者,他編著的《國防論》成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在這部讓蔣百里耗盡心血的千鈞之作的扉頁上,將軍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字句:「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八年抗戰的戰場上,無數百里將軍在保定軍官學校、在陸軍大學帶出來的國防軍子弟浴血沙場,成為中國軍隊高層指揮官的柱石。
蔣百里為《浙江潮》所寫的發刊詞,情文並茂,傳誦一時。他又以飛生、餘一等筆名,發表《國魂篇》、《民族主義論》等長篇論文連載,宣揚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立論獨到,條理清晰,文辭流暢,感情奔放,頗類梁啟超文筆;而他傾向革命,又不同於梁啟超的改良主義,頗受讀者注意。
1906年留學德國。武昌起義後,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 19
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1917年,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蔣百里正與梁啟超等一起去歐洲考察。次年春回國,正值國內提倡新文化,一時如風起雲涌。梁啟超深感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決心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新文化運動,蔣百里積極參與,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號稱「智囊」。他不僅出主意,更著書立說,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戰將。1923年同胡適組織新月社。 1925年任吳佩孚部總參謀長。1933年赴日考察,認為中日大戰不可避免,擬定多種國防計劃.呼籲國民政府備戰。1935年,任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1936年赴歐美考察,回國後倡議發展空軍。 1937年9月,他以蔣中正特使身份出訪意、德等國,回國後發表《日本人》及《抗戰基本觀念》,斷定日本必敗,中國必勝。1938年8月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13年6月18日凌晨5點,天剛灰亮,保定軍校校長蔣百里就召集全校兩千餘名師生緊急訓話。他身著黃呢軍服,腰掛長柄佩刀,足蹬鋥亮馬靴,站在尚武堂石階上一臉沉痛:「初到該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隨後,蔣百里掏出手槍,瞄準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開一槍。
奇人必有奇運,蔣百里竟奇跡般生還,並與養病期間看護他的日本女子佐藤屋登相好,後者最終成為百里第二任妻子,改名蔣左梅。
蔣百里此次自殺的緣由眾說紛紜,有說是憤於軍校學風浮躁,有說是向陸軍部請求撥款未果,也有說是對中國當時軍界、政界之絕望。在我看來,不論何種說法,都只能部分成立。蔣百里自殺,最大原因是他的驕傲。自殺者往往是最驕傲者,懦夫不敢也不配自殺。
留日期間,蔣百里還參與創辦《浙江潮》,親筆撰寫發刊詞。魯迅當時同是留日熱血青年,曾向此刊物投稿。也是在此期間,蔣百里結識了戊戌後亡命日本的梁啟超,並執弟子禮。
1906年,蔣百里應清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聘為東北新軍督練公所總參議,籌建新軍。趙曾專摺奏保蔣為「特異人才,可以大用」。隨後,蔣百里被公派德國研習軍事,成為興登堡將軍(後為德國總統)下面的連長。1910年,他回國任京都禁衛軍管帶,在沈陽「以二品頂戴任用」。這一年,他不過28歲,在同齡人中卻已鋒芒畢露,聲望無兩。
武昌起義後,蔣百里潛回南方,任浙江都督府參謀長。民國成立,又調任陸軍部高等顧問,以及袁世凱的總統府軍事參議。1912年,他出任保定軍校校長,不久即上演了文初的那一幕。
1916年袁稱帝,蔣百里入川佐老同學蔡鍔討袁。袁世凱死去之後,又陪蔡鍔去日本就醫,旋即為之料理喪事。1917年回國,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開始首次撰寫軍事論著《孫子新釋》、《軍事常識》等,
蔣百里
出版後成為軍校教輔。
此後蔣百里道路一轉,竟有點兒偃武修文之意。1918年至1919年,他隨梁啟超赴歐洲考察,歸國後主持「讀書俱樂部」、「共學社」等團體。1920年,他當選浙江省議會議員,參與浙江、湖南省憲起草工作,支持「聯省自治」。又主編《改造》雜志,其影響力僅次於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期間,蔣百里寫了不少關於聯省自治與社會主義的文章。毛澤東當時也致力倡導「湖南省自治」,也許正受其影響。
1921年,蔣百里將歐洲考察的成果寫成一本《歐洲文藝復興史》,梁啟超為之作序,下筆不能自休,竟寫了5萬多字,跟原書的字數都差不多了,梁氏只好另作短序。後來梁將這篇長序改寫、充實,取名《清代學術概論》,反過來又請蔣百里作序。可算民國學術界一大佳話。
1923年,蔣百里心血來潮,又與胡適一起創辦了新月社,並同徐志摩結為至交。幾年後百里被蔣介石關進監獄,感情充沛、容易激動的志摩還背起鋪蓋,喊著要進去陪他坐牢。
如果順著這個方向發展,中國也許會多一個文人、學者、政論家,但少一個傑出的軍事學家。很顯然,蔣百里並不願意,在日本軍校與德國軍隊里得到的尚武之血,終身都在其身中流淌。我總覺得,有兩個蔣百里,一個文人的蔣百里,愛結社、寫文章、交名流;一個軍人的蔣百里,終身夢想是親手擊敗整個日本軍隊。到最後,軍人蔣百里戰勝了文人蔣百里,雖然,他依靠的只是紙上談兵。
1925年,蔣百里再度出山,任吳佩孚的總參謀長,因吳不「討奉」而辭職,去上海投孫傳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軍將領唐生智起兵「倒蔣」,翌年入獄。稍後,兩個姓蔣的同宗達成和解。1933年,他奉蔣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擬就國防計劃,以備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戰。1935年,他被聘為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翌年赴歐美考察軍事,歸後提出建設空軍的建議。中國最早關於空軍構建的思想,卻是來自陸軍出身的百里。
1937年初,蔣百里最重要軍事論著集《國防論》出版,轟動一時,扉頁題詞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遺憾的是,蔣百里無法看到自己的理論變成現實。[4]
1938年10月,他出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原由蔣中正兼),同年11月,在遷校途中,他病逝於廣西宜山,國民黨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蔣百里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里,他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只是充當高級幕僚,顛沛於諸侯。他的蓋棺定位,應該是軍事學家,而非軍事家。我們看《大公報》主筆王芸生回憶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蔣百里評傳》,都審慎地使用了「軍事學家」一詞。在「老虎總長」章士釗的輓詩里,甚至說他「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或許黃任之的輓聯相對客氣一點:「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
關於他的女兒:1941年,蔣英從德國柏林音樂大學畢業後,轉入瑞士盧塞恩音樂學院研究生班深造,掌握了大量德國、法國藝術歌曲、傳唱劇、受難曲、彌撒等室內音樂作品,對古典、浪漫時期及近現代歌劇作品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生活艱苦,她經常在地鐵買個麵包充飢。她有個堅定的信念:「我不能丟中國人的臉!一定要把西方音樂學到手!」, 1946年,蔣英結束了在歐洲長達10年的求學生涯,回到了祖國。她已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在蘭心大劇院開了首場獨唱音樂會,受到了觀眾的贊賞。
在日本軍校期間,蔣百里、蔡鍔、張孝准被稱為「中國三傑」,日後也都成為非凡人物。三人生年差不多,死的也都較早。蔡鍔1916年死於日本,年僅34;張孝淮1925年死於飲酒過量,年僅44;蔣百
蔣百里作品
里死於1938年,享年56,是「三傑」中活得最長的,但也只能算中壽。若天假以年,「三傑」最後的結局會怎樣?蔣百里又會不會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真正指揮戰役,甚至勝出?這是有趣的問題,然而歷史不允許假設。
黃炎培先生的輓聯雲:
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
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邵力子先生的輓聯雲:
合萬語為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
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張宗祥挽蔣百里先生詩:
宵夜病急難求葯,地僻醫遲未處方。
如此人才如此死,旅魂凄絕鶴山傍。
章士釗挽蔣百里先生詩:
文節先生宜水東,千年又致蔣山佣。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
名近士元身得老,論同景略遇終窮。知君最是梁夫子,苦憶端州笑語融。
《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評蔣百里,說:「百里先生是中國有數的軍事學家,他未曾典兵,而他的學生多是典兵大將;他的軍事著作雖不算多,而片語隻字都可作兵學經典~~百里先生的淹博宏通,實是一位罕有的學者。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人,多是文學修養很好的人。百里先生如果典兵,便是典型的儒將風流。」[5]
1938年將軍病逝後就地斂葬,1947年其好友陳儀等協助遷葬,起棺時竟然屍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楨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眾人泣不成聲。將軍遺骸火化後遷葬西湖。蔣百里將軍的夫人,日本籍的左梅女士也是一位奇女,自22歲嫁給蔣百里將軍就斷絕了和日本的聯系。抗戰中她和中國女性一樣為中國傷兵治療裹創,不辭勞苦。將軍去世後,在誤解和懷疑中撫養五個子女,皆以中國文化傳統為教育,不習日語一字,獲得了中國人的普遍尊敬。
8. 湖南特種兵出身,自稱中國第一「悍匪」,跨三國娶了5個老婆,後來怎樣
1969年的時候,鄧文斌出生在湖南省祁東縣。他的父母就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一心呵護著他健康長大。
此時的鄧文斌已經獲得了巨額的財富,同時也成了全國通緝犯。之後他遊走於東南亞各國,不僅在國內有個老婆,並且在緬甸和越南都買了房子,還分別娶了兩個老婆。
由於當時的偵查科技比較落後,一直無法把鄧文斌捉拿歸案。鄧文斌也鑽了法律的空子,今天呆在中國,明天就去了越南,後天又在緬甸溜達,日子過得非常滋潤。直到2002年的時候,鄧文斌的得力干將被抓,一五一十地說出了鄧文斌的罪行和藏身之處。
一個月後,鄧文斌才在雲南邊境落網。起初的時候鄧文斌還威脅警察,可是警察不為所動,最後鄧文斌還是承認了自己的罪行,還希望用金錢來免除死罪。但他手上有26條人命,惡貫滿盈,難逃法律的嚴懲。
9. 跟美國女人結婚分得巨額財產的中國男人是誰
李春平,他不是以商起家,卻擁有億萬資產,其龐大的財富來自一個好萊塢女星的饋贈。
1979年9月的一天對30歲的李春平來說是一個轉折點。
一個美國老太看到他,主動走了過來,問他這邊有沒有人坐。這位名叫麗斯(化名)的好萊塢女星就這樣走進了李春平的生活。麗斯後來告訴他,自己做了一個夢,夢里有人指引說,她的情人在中國,而那天在北京飯店看到了李春平,便認定了這個人就是他。
1980年,麗斯以母子關系的名義把李春平帶到了美國,而他的真實身份是麗斯的男伴。陪伴麗斯10多年後,臨終前的麗斯告訴李春平,她90%的財產將由他繼承。
麗斯身份始終是個謎李春平口中的麗斯結過兩次婚,兩任丈夫都給了她巨額財產,而且早年的收藏使其財富大大增值。李春平說,自己都不清楚麗斯給他留下的遺產到底有多少,只知道是個天文數字。他還說自己曾答應麗斯,永遠不會公開她的照片、真實姓名和她在美國的情況。
關於麗斯,有兩個流傳的版本。版本一是說這個麗斯就是美國好萊塢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在1979—1980年並沒有過奧黛麗·赫本到中國的相關報道或官方記錄。赫本是在1993年去世的,而根據李春平的講述,麗斯死亡的時間應該在1990—1991年,從時間上看並不相符。李春平也曾間接地否認了麗斯就是奧黛麗·赫本的說法,他表示,在好萊塢並不一定是超級影星才有那麼多錢。版本二是說,麗斯是李春平杜撰出來的一個人,為了填補他10年的空白,有人猜測,這10年間李春平很可能從事了一些不願告人的事。但無論如何,麗斯到底是誰,只有李春平自己知道了
雖然一夜之間有了豪華別墅、房地產公司,李春平卻懷念他愛吃的炸醬面、饅頭和六必居醬菜,以及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1991年,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的李春平回到北京。在傳聞中,人們知道位於長安街賽特商場旁邊的華僑村有個男人擁有3輛勞斯萊斯,這個男人就是李春平。他位於高級公寓最高兩層的房子超過1500平方米,總價值高達8000萬元人民幣,由英國著名女設計師安傑勒庫克設計,她的風格一度是中東王室和石油富豪們的最愛。「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美國那邊的資產沒法算。」李春平公開說。李春平回來當年就向北京市密雲縣遭受泥石流災害的災民捐款20萬元人民幣。從 1991年開始,他已經捐獻了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平均下來每天超過了一萬五。李春平說「捐了500」的時候,指的是500萬的意思。目前,他有個正式的官方頭銜—北京市慈善協會副會長。今年,他還被中國紅十字會授予慈善家稱號。他僱傭了20多個人,除了8個司機、4個保鏢、4個秘書,還有一些別的 「身邊工作人員」
慈善形象:李春平部分捐贈記錄·1991年,向北京市密雲縣遭受洪災的災民捐款20萬元人民幣;
·1998年,在抗洪賑災義演晚會現場,捐款210萬元人民幣;
·2003年,在《萬眾一心抗「非典」直播節目》上,現場捐贈300萬元人民幣;
·2004年,在「愛與我同在」大型義演活動中,捐款500萬元,並被北京市慈善協會授予「慈善家」稱號;
·2005年,為東南亞海嘯捐款150萬元;
·2005年,向北京市低保老人捐贈500萬元,設立低保救助基金;
·2006年5月8日,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被中國紅十字會授予「慈善家」稱號。
新京報:當初你為什麼會想去美國?
李春平(以下簡稱李):當時為了一個女孩,和人家打了架,被勞教3年。那時候的社會和現在不一樣,工作靠分配,到哪都要看履歷。一個人如果勞教了,就沒法再找工作了。為了不拖累家裡人,我單獨生活,沒有收入,找不到工作,基本上走投無路。在那種情況下,只有出國這一條路可走。
新京報:想通過結識外國人出國的辦法順利嗎?
李:一開始也有很多曲折。第一個認識的外國人還是個間諜,說可以幫我出國,但要我給他弄一些資料什麼的,把我嚇壞了。後來就遇到那個美國老太太。
新京報:認識那位好萊塢女影星後,你馬上決定跟她走?
李:不是。她比我大38歲,以我當時的觀念,很難接受。
新京報:是什麼促使你下定決心?
李:我記得,有一次,一個鄰居12歲的小女孩在門口遇見我,跟我打招呼說:「李叔叔好!」她母親當著我的面給了她一耳光,把她拉回家,訓她說:「你怎麼跟勞改犯說話?」這件事對我沖擊很大,在國內活得沒有尊嚴,我這才決定去美國。
當時也不是直接答應了老太太。我還認識過一對好心的英國夫婦,在他們幫助下,我去了英國,在那裡打工。後來,我被計程車撞了,司機停也沒停就開走了。到了醫院,醫生一看我是個窮人,就隨便給包了包,也沒檢查。一氣之下,我拄著雙拐又飛回來了。回到甘家口8號院,知道美國老太太不斷打聽我的消息,一直等著我,我這才決定跟她去美國。
新京報:去美國前,你知道這位女影星有巨額財富嗎?
李:去之前,我並不知道她有多少錢。當時,我就是想去美國找回做人的自尊,找份工作,也沒想到後來能成為億萬富翁……這可能就是命吧。
新京報:現在對當初這個決定怎麼看?
李:如果當時我有工作,我絕對不走。
「我們沒結婚,是母子關系」
新京報:這個好萊塢女影星到底是誰?
李:有人猜是赫本,有人猜是嘉寶,還有人說是個女教師,其實都不是。大家別再猜了,我答應過她,不把她的名字說出來。難道捐錢還做錯了嗎?現在我只想把發生過的事實告訴大家。
新京報:但也有人質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李:是的,網上有人說李春平就是漂亮的鴨子,他的故事都是編出來的。當初如果我不是貧困潦倒,我不會去北京飯店,不會想認識外國人。這種故事誰會去編造?
又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新京報:在美國的那段生活怎樣?
李:在美國12年,每天就是陪著老太太,去一些地方玩,或者待在家裡,學英語,學管理。每年回國一個月,很單純。
新京報:你愛她嗎?你們關系究竟怎樣?
李:她很愛我。坦誠地講,我對她沒有愛情,只有報恩之心。剛跟她在一起時,我就跟她講得很清楚,你讓我有飯吃,有份工作,我會報恩的。你活一天,我就照顧你一天。實際上,我們一直沒結婚,是母子關系。
新京報:她為什麼會把90%的遺產給你?
李:最後幾年她病了,把所有傭人都辭退掉,只讓我在她身邊伺候她。每天我給她端屎端尿擦身體,推她散步,那段時間特別辛苦,一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後來她臨去世前說:「我對不起你,我把一個年輕男孩子留在身邊這么久,我快樂,你卻不快樂。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來天堂見我時還是單身,我會很高興的。」最後我才知道,她把財產都留給我了。
「我沒有違法,不是在洗黑錢」
新京報:對於你捐款的動機,社會上有很多猜測。你怎麼看?
李:我沒什麼動機,就是想報效祖國。曾經有恩於我的人,都不接受我的報恩。
我只能把這份恩情回饋給社會。
我捐款的事,有什麼可非議的呢?有什麼動機呢?
我有這么多錢,拿出來幫助別人,是很自然的事。我從網上看到很多傳言,有人說我是一隻漂亮的鴨子,好萊塢情人的故事是編造的,說我是在洗黑錢,那麼多錢都是靠走私文物獲得的,讓我非常生氣。我沒做違法亂紀的事,我不是在洗黑錢,我只想讓貧苦的人過得好一點。
新京報:可是承德「11·28」特大盜竊走私文物案,你被牽扯其中。
李:他們把文物賣給我了,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是贓物。後來,我向公安機關講清楚了,有媒體進行不實報道,我和他們打官司,法院兩次都判他們輸。我是清白的,我只是喜歡收藏文物而已。
新京報:關於你的傳奇經歷,一直眾說紛紜。但你十幾年來一直對此保持沉默。為什麼這次忽然要出這本書呢?
李:十幾年來北京民間傳說有很多版本,我本來想就讓它去吧。可是最近兩年,對我的指責和議論很多。我本想做好事,最後怎麼會成這樣?我本來是坦坦盪盪的一個人,沒什麼不可以告訴大家的,所以才決定出這本書。
新京報:這本書為什麼要以懺悔為名?
李:並不是我自己需要懺悔,我沒什麼可懺悔的。所謂「懺悔無門」,實際上是通過我的經歷,以及我曾經的迷茫和現在的清醒,向世人發警報:如果一味地追求財富,那是否將「懺悔無門」。
新京報:據作者介紹,這本書是文學傳記,事實成分有多大?
李:這本書中90%基本吻合我的經歷,但人名都是化名。
新京報:你了解這本書的銷售情況嗎?
李:這本書現在很熱銷,排行榜的第一名。書一出來,很多人都來找我,包括一些非常著名的導演、編劇,有人說要拍電視劇,有人說要再出書。我都拒絕了,我想過隱居的生活。說實話,我沒想到這次會引起這么大反響。但我想就到此為止,說一次就夠了,說那麼多有什麼用呢?
一味地宣揚錢財,滿足一些人的獵奇心理,沒有必要。
「希望能把一半家產捐出去」
新京報:你現在的生活狀態怎樣?
李:每天吃完早飯去游泳,然後開始接待各地來的人。每天都有很多人等在我家門外,要求我幫助。甚至有人天天等我,被秘書擋了很多次還是不走,一定要見到我本人。他們說需要錢,我都會給,也會砍砍價。比如,他說需要5萬塊,我就說,給你3萬行不行?行?ok,給你。
新京報:目前你還有什麼經營活動嗎?
李:因為我有17年的糖尿病,又有心臟病、頸椎病,所以回國後我沒有做任何工作。我剛回國時身體就不太好,美國老太太最後病重期間,我伺候她把身體熬垮了。
剛回國3個月,我就惡心吃不下飯,一直到2000年,我每年要住2次院。我的頸椎病也很嚴重,走路、游泳時,都可能隨時昏倒。
新京報:你一生中失去那麼多,也得到那麼多,那麼什麼是你覺得最珍貴的?
李:失去的才是最珍貴的。我現在想有個家,想有個孩子。但能不能找到一位賢妻良母,我心裡沒數。我最羨慕夫妻倆帶著個孩子這樣的歡樂家庭。
新京報:據說你身邊有20多名工作人員?
李:現在我有8個司機,5個阿姨,4個護士,4個保鏢。主要是身體原因需要這樣,另外人數多,是因為我不希望他們太累。我的保姆小珍,從最開始一個月只有3塊錢工錢起,跟了我二十年。
後來我送她一套價值70萬的房子。
新京報:以後有什麼打算?
李:現在的我,只想做慈善,到自己死的時候,能把一半的家產捐出去。
-人物簡歷
李春平
出生於1949年,曾當過9年兵,退伍後到北影廠工作。28歲時,因為和人打架,被開除黨籍和廠籍,勞教3年。此後,他住在甘家口8號院,生活一度窮困潦倒,還患上肝炎。
1980年,一位年屆花甲的好萊塢女影星遇到李春平,並對他一見鍾情。隨後,李春平以「兒子情人」的身份赴美,與該影星共同生活近12年後,女影星去世,將所有財產贈送給他。1991年,李春平回到北京。15年來,他以平均每天1.5萬元的速度,向社會各界捐贈現金5000多萬元人民幣。
目前,李春平擔任北京市慈善協會副會長。今年,他還被中國紅十字會授予慈善家稱號。
給李春平巨額財產的到底是哪位好萊塢明星呢
1、此女是出生在美國的美國人!而且是出生在德克薩斯!
2、此女是30~40年代的明星!
3、此女去世時的年齡是79歲以上!
4、此女離婚2次,而且所嫁之人肯定是富豪!
5、此女沒有留下子孫後代!
6、此女的長相是大眼睛,黑頭發,個頭不高!估計在155~165cm之間,肯定不到170cm!
7、此女逝世時間:1990年1月~2月底!
誰是麗斯
在這個傳奇中,人們感興趣的不是李春平發了多少財,怎麼發的財,而是這位女明星的身份。網上有很多人紛紛推測是奧黛麗·赫本,這也讓赫本迷出離憤怒。一個天使般的女人,怎麼可以用錢來買男人?
我們可以大致猜測一下麗斯有可能是誰,麗斯需要具備的幾個要素是:好萊塢大明星、死於1990年、結過兩次婚、死因是癌症、當時在紐約、死時至少有七十歲以上。
奧黛麗·赫本:赫本迷們盡可放心,她大多數條件都不吻合。赫本是1993年在瑞士去世。她在1981年遇上了心愛的人,但不是李春平,而是勞勃·華特斯。因為致力於聯合國親善大使的事業,她並沒有生活在紐約。而且赫本只比李春平大20歲。惟一相同的是,她死於癌症——結腸癌。
凱瑟琳·赫本:一直單身的她深居簡出,在斯賓塞·屈賽去世後沒聽說和哪個男人在一起過,但她是死於2003年,她一生只結過一次婚。
瑪琳·黛德麗:著名的一代妖姬和男裝美人,她倒是死於九十年代初,年齡也對得上,可惜也不在紐約。
蓓蒂·戴維斯:她死於1989年,倒是在時間上比較接近,不過她有兒子,如果把大部分遺產給外人,會引起糾紛,媒體不可能不報道。
葛麗泰·嘉寶:我一度非常懷疑是嘉寶,她有那麼多項條件都吻合。從1949年之後,她從未在公眾面前出現過,和她交往的人非常有限,包括男人,也不了解她的私生活。她恰好死於1990年,一直在紐約生活,在紐約家中去世,也比李春平年齡大出三十歲以上。因為她過於神秘,外界一度認為她是同性戀,這也讓人有理由推測,她比較有可能做出出人意料的事。她喜歡畫,收藏有許多名畫。條件不符合的是:她並非死於癌症,而是腎病;她一生從未結過婚,當然談不上離婚和繼承前夫財產了。
麗塔·海華斯:男人們最愛的十大電影中總會有《肖申克的救贖》,主人公安迪在獄中的精神支柱就是海華斯的海報,她的美艷遠遠超過她的演藝成就。還有她的傳奇婚姻,曾與她共同生活五年的丈夫奧森·威爾斯是史上最偉大電影《公民凱恩》的導演、主演兼編劇,所以海華斯有可能分得一大筆財產,她正是死在紐約,只是那是1987年。
巴巴拉·斯坦維克:還記得比利·懷德〔雙重保險〕里那個與保險員一起謀害自己丈夫的狠毒女人嗎,她的壞女人形象連同那部經典電影一直被保留了下來。她正是在1990年去世,不是紐約,而加利福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