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海爾集團分布

海爾集團分布

發布時間:2021-12-10 01:58:35

『壹』 海爾洗衣機有幾個生產基地

一,海爾洗衣機全球有15大生產基地,而國內有八個生產基地,分別是:青島、武漢、合肥、重慶、膠洲、黃島、三菱重工海爾、大連。供貨都是統一的。

二,海爾洗衣機,波輪機國內有青島,膠南,合肥,重慶,順德五個產地。

三,海爾洗衣機國外有七大基地,分別是:阿爾及利亞、突尼基、約旦、孟加拉、巴基斯坦、奈及利亞、伊朗。

『貳』 海爾在國內有好多個生產基地分別在什麼地方分別為那裡提供貨源

海爾在國內有4個生產基地,在上海。廣洲。武漢。清島。為各大商場和專賣店供貨和網上購物

『叄』 海爾集團全球網點分布

『肆』 海爾有哪些分公司

青島工業園、黃島工業園、膠南工業園、合肥工業園、重慶工業園、大連工業園、貴州海爾工業園、武漢工業園、順德工業園

『伍』 海爾集團全球網點分布

1、海外19個 全球61個 分別是歐洲3個 東歐1個 中國42個 東亞3個 東南亞5個 澳洲1個 南亞1個 中東1個 美洲3個 綜合研發中心:海外4個 全球6個 分別是歐洲1個 中國2個 東亞2個 美洲1個 製造工廠:海外17個 全球26個 分別是歐洲1個 東歐1個 中國9個 東亞1個 東南亞1個 南亞5個 中東3個 非洲4個 美洲1個 工業園區:海外3個 全球15個 分別是中國12個 南亞1個 中東1個 美洲1個 銷售網路:海外45800個 全球58800個 分別是歐洲15100個 東歐2390個 南亞2380個 中國13000個 東亞1650個 東南亞2670個 澳洲1個 南亞3560個 中東2660個 非洲2520個 美洲12260個 。
補充資料

2、海爾集團公司成立於1980年03月24日,注冊地位於青島市高科技工業園海爾路(海爾工業園內),法定代表人為張瑞敏。經營范圍包括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包含工業互聯網等);數據處理;從事數字科技、智能科技、軟體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裝備產品研發、銷售與售後服務;物流信息服務;智能家居產品及方案系統軟體技術研發與銷售;家用電器、電子產品、通訊器材、電子計算機及配件、普通機械、廚房用具、工業用機器人製造;國內商業(國家危禁專營專控商品除外)批發、零售;進出口業務(詳見外貿企業審定證書);經濟技術咨詢;技術成果的研發及轉讓;自有房屋出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海爾集團公司對外投資74家公司

3、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包含工業互聯網等);數據處理;從事數字科技、智能科技、軟體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裝備產品研發、銷售與售後服務;物流信息服務;智能家居產品及方案系統軟體技術研發與銷售;家用電器、電子產品、通訊器材、電子計算機及配件、普通機械、廚房用具、工業用機器人製造;國內商業(國家危禁專營專控商品除外)批發、零售;進出口業務(詳見外貿企業審定證書);經濟技術咨詢;技術成果的研發及轉讓;自有房屋出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陸』 海爾在青島哪些地方有分廠

海爾源於1984年的琴島-利勃海爾,當時生產電冰箱。
現在在山東(除了青島總部的企業)只有:章丘海爾、萊陽海爾。在青島郊區:平度有個冰箱廠,去年在膠南建立了電視、洗衣機、空調、微波爐廠。

『柒』 海爾集團所有的下屬子公司有多少,分別是拜求!

目前是有三個:

1、海爾智家(A股上交所):

海爾智能家居是海爾集團在信息化時代推出的一個重要業務單元。

它以U-home系統為平台,採用有線與無線網路相結合的方式,把所有設備通過信息感測設備與網路連接,從而實現了「家庭小網」、「社區中網」、「世界大網」的物物互聯,並通過物聯網實現了3C產品、智能家居系統、安防系統等的智能化識別、管理以及數字媒體信息的共享。

2、海爾生物(A股科創板):

即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是青島海爾生物醫療控股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海爾集團。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10月28日,總部位於山東省青島市。

3、海爾電器(港股港交所):

海爾集團最初就是在對原青島電冰箱總廠改組的基礎上,以定向募集資金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7)海爾集團分布擴展閱讀:

海爾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戰略:

名牌戰略階段(1984年—1991年)

特徵:只乾冰箱一個產品,探索並積累了企業管理的經驗,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結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戰略階段(1992年—1998年)特徵:從一個產品向多個產品發展(1984年只有冰箱,1998年時已有幾十種產品),從白色家電進入黑色家電領域,以「吃休克魚」的方式進行資本運營,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規模做大,把企業做強。

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年—2005年)特徵:產品批量銷往全球主要經濟區域市場,有自己的海外經銷商網路與售後服務網路,Haier品牌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譽度與美譽度。

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2006年—)特徵: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運作全球范圍的品牌,從2006年開始,海爾集團繼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階段之後,進入第四個發展戰略創新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

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品牌戰略的區別是:國際化戰略階段是以中國為基地,向全世界輻射;全球化品牌戰略則是在每一個國家的市場創造本土化的海爾品牌。

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企業運營的競爭力。與分供方、客戶、用戶都實現雙贏利潤。從單一文化轉變到多元文化,實現持續發展。

『捌』 格力、美的、海爾空調銷售的地域分布與地點各有哪些

感謝您對美的空調的關注與支持!
登錄美的官方網站查詢當地服務網點專賣店:http://www.midea.com/cn/service_support/Progress_of_the_query/Service_online_query/
或者關注「美的空調」微信平台、在首頁面服務中心、點擊服務網點即可查詢當地服務網點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美的企業知道提問;在此祝您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玖』 幫我找一下海爾在各國發展的圖表最好是經濟相關

海爾集團的跨國發展戰略
1.產品出口與海外投資狀況
可以說,即使在企業發展的初期階段,作為十分具有超前意識的企業家,張瑞敏就在為企業向國際市場發展,進行准備工作。在他到青島電冰箱總廠僅4年後,當產品在國內小有名氣之時,他便將企業發展的視野擴大到海外。出口創匯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國際上創造馳名品牌。
(l)出口經營狀況
從1986年青島電冰箱總廠第一次出口產品並取得3O0萬美元出口額這一不俗戰績算起,海爾集團的出口額逐年增加。盡管從1997年起爆發了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國企業出口受阻,但真正類似海爾產品這樣的高附加值的產品受影響並不大,而且由於海爾集團出口的重點是在歐美,因此,它的出口繼續保持增長勢頭。1998年,海爾出口創匯達到7675萬美元,比1997年增長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種為冰箱、洗衣機、冷櫃等。
在出口地區的分布上,基本上,歐美國家佔6O%,日本佔20%,東南亞佔16%,其他地區佔4%,共計87個國家(地區)。出口到歐美國家的以冰箱、空調為主,其中在美國18O升以下冰箱市場份額中,海爾冰箱佔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爾集團的海外經銷商共有49家,經銷網點11004多個。
(2)海外投資狀況
海爾集團從1995年起,就著手在海外投資建廠。經過洽淡和協商,終於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達建立了海爾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產電冰箱為主的合資生產企業—一海爾莎保羅(印度尼西亞)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它標志著海爾集團的國際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之後,1997年6月,菲律賓海爾LKG電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馬來西亞海爾工業(亞細亞)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爾空調生產廠成立;1999年2月,海爾中東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這些不過是海爾集團海外投資事業的「牛刀小試」,而其企業國際化的真正重心則是在美國,在美國進行投資建廠。這一計劃1999年將進人戰略性的實施與發展階段,即在波士頓建設設計中心,在紐約建設營銷中心,在南卡羅萊那州建設製造中心。
2.跨國發展戰略的成因
促成海爾集團積極向海外發展跨國經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因素。
在國內市場中,由於家電行業的迅速發展,國內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價格戰在各種家電領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海爾集團盡管作為國內家電知名品牌的生產廠家,在國內市場上占據明顯優勢,但它認為,正是由於有了較高市場份額,才是積極向外擴張發展跨國經營的最好時機與充要條件,內在動力已經具備。
在國際市場中,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每個國家國內企業都受到了來自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外部經濟力量的競爭與沖擊。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主宰著國際市場的發展,發展中國的企業能否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幸分一懷羹」,是它們努力拓展生存空間的重要出路。海爾集團不甘心自己僅僅是中國的名牌生產企業,還希望主動打入國際市場,將海爾產品在國外
叫響,從國外同類產品的著名品牌中,搶得一塊國際市場份額。而且,張瑞敏還認為,打人國際市場,不能僅僅依靠發展出口,還必須發展海外直接投資,在國外,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建立自己的產品的設計、生產和營銷三位一體化網路,從而迴避國際市場波動造成的影響和風險。1991年,海爾在首次在國外(阿聯酋)注冊商標,緊接著,1992年4月,海爾獲得IRO9001質量體系認證,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個通過此項認證的企業,這些都為張瑞敏實現其在國際市場中創造馳名商標的設想打下了重要基礎。
作為決策者來說,張瑞敏將企業發展進行戰略轉變是經過深累熟慮的,事實證明這一轉變也是正確的。在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中國的外貿出口受到嚴重沖擊,但是海爾集團的出口創匯卻比1997年增長了36%。同時,在國內企業因出口受阻而紛紛尋求新的海外發展出路時,海爾集團的海外投資則早己向縱深發展了。它在美國的三位一體(即設計、生產和營銷)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充分體現了張瑞敏及其部屬的超前意識,為海爾艦隊的今後航向指明了新的坐標。
3.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的指導方針與實施手段
(1)「先難後易」原則
發展中國家企業的跨國經營發展模式,通常是先向同類型的發展中國家進行出口或投資,最後在將發展目標逐步轉向發達國家。海爾集團一反這一定式,它的策略是:將海外發展的目標定位於執世界經濟發展之牛耳的發達國家,一旦在發達國家站穩腳跟,便可以以易如反掌之勢進入並佔領發展中國家市場。
例如,海爾冰箱首先是成功地打人德國市場,而在歐盟國家中,德國市場是最難進人的。如今海爾在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中,將海外投資的絕大部分力量放在美國。美國是世界上最為復雜、發展難度極大的市場。但是,海爾人認為,這里的機遇也是極大的,根據主客觀因素,成功的概率也很高。在這里的成功,比較起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失敗(盡管目前尚未發生),無疑,前者則是至關全局的。而且,在美國的經驗具有提綱摯領的重要意義。
因此,進入和開發發達國家家電市場,是企業海外發展戰略至關重要的一步棋,它對於海爾集團始終把握世界家電生產的發展潮流,對於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競爭力,對於實現「海爾的國際化與國際化的海爾」的發展戰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一新的發展模式,也為我國企業海外投資事業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
(2)「高起點」原則
在張瑞敏看來,海爾集團在國際化過程中,僅僅處於初級階段。同世界50O強相比,海爾集團遠非國際化大公司,但是,起步晚,不一定起點就低。海爾集團要在各個方面都要按照最高的國際標准去做。這就是他的「高起點」原則。例如,他要求所有事業部(指生產的各個部門)都必須有產品出口,因為,他認為,國際市場是檢驗產品質量、檢驗本部門各方面工作是否有問題的試金石。通過國際市場的信息反饋,迫使企業改進管理。

閱讀全文

與海爾集團分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盛融小額貸款公司旗下 瀏覽:102
藍箭電子股票 瀏覽:436
歐元匯率什麼時候低 瀏覽:662
淘寶貸款1000利息 瀏覽:145
金融機構沒有將某一具有可疑 瀏覽:75
wind每日信託 瀏覽:90
合肥長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867
農行理財產品待清算 瀏覽:319
杠桿利用二力平衡 瀏覽:823
保費杠桿率高 瀏覽:436
公司虧損小股東不出資 瀏覽:689
安逸花匯率 瀏覽:866
集中量常有指標 瀏覽:985
idc融資方式國外 瀏覽:345
證券公司融資案例 瀏覽:365
股東大會罷免董事 瀏覽:418
購買基金公司理財如何做賬 瀏覽:549
恆大集團2月8日 瀏覽:492
全球證券交易所成交量 瀏覽:927
銀行從業理財計算題系數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