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春蘭空調曾經是世界品牌為什麼如今卻銷聲匿跡了
如今,提到家電三巨頭,必然是想到美的、格力、海爾,這三家無疑是當下最火的家電企業,也是做的最大的三家。
曾經,中國家電業有很多優秀的企業,都創造過不少的輝煌,不過,時過境遷,大部分已經沒落消失,成為了人們的美好回憶。今天要說的三個家電品牌,也都曾是行業巨頭,不輸現在的三巨頭。他們就是科龍、長虹、春蘭。
1994年,當時已經成為世界空調七強之一的春蘭開始盲目追求多元化生產,介入冰箱、摩托車、卡車、甚至汽車等多個領域,領著奧克斯、新飛、美的等一種追隨者,拉開"家電造車"的序幕。
但最終,多元化發展的春蘭在主業空調上跌了跟頭。2005年,春蘭空調業務開始下滑,逐漸跌出行業前十名。到2008年,春蘭股份已經跌至6元。2008年停牌前,春蘭連續三年共虧損超過5億元。
如今整個研發部門也只剩5人,面對強敵,春蘭便再無翻身之地。
盲目擴張似乎已經成為了電器市場的病症,而科龍也不能倖免,曾經的豪強,到如今慘遭收購,讓人唏噓。
科龍虧損主要原因是壞賬太多,形成了財務黑洞。成本上升過快,曾經海信總裁周厚健還誇獎過科龍的毛利率高達30%,而同期海信只有7.73%。之所以這么高的毛利率,是因為潘寧堅持高品牌高價格戰略。也有規模效應的因素。但隨著潘寧的出走,科龍之前的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市場競爭就是這么殘酷,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被淘汰了自然會有新的取代。但是前人的經驗還是值得後來的企業學習。
Ⅱ 春蘭股份整體上市極高盛入主的可能性
越朦朧越好吧!
老牌家電企業春蘭股份(600854.SH,下稱「春蘭」)(行情,資訊)去年業績再次預
虧。
據春蘭27日公告,江蘇春蘭製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經初步測算,預計2006年春蘭全
年虧損1.9億元左右,具體數據將以今年4月27日披露的2006年年度報告為准。由於春
蘭2005年虧損約2595萬元,公司將因連續兩年虧損而實行退市風險警示。
至於虧損的原因,春蘭在公告中稱,為了提升市場佔有率和盈利能力,春蘭在去年
第四季度對銷售策略、政策及產品價格進行了調整,加大了對終端零售的投入,造成營
業性費用階段性上升;其次,因應收賬款余額的賬齡延長,使得計提的壞賬准備相應增
加。
開拓二三級市場成本增加
一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去年家電零售大賣場整合加快,大賣場對
家電製造企業的壓力增大,春蘭因此加大了在渠道建設上的投入,去年春蘭投入過億元
,在二三級市場新增加了5000個銷售網點,以形成多元化的銷售渠道,經營費用因而上
升。
目前,空調仍然是春蘭銷售收入中最大的一塊業務。蘇寧空調事業部部長王明祥
昨天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春蘭空調去年在蘇寧體系的銷售額增長了70%。而據
《空調銷售》雜志調查,去年春蘭空調在國內的銷量大約近百萬台,與前年差不多。
據一位接近春蘭的人士介紹,2007冷凍年開局之後(註:從2006年9月份開始),春
蘭空調加大了三四級市場的開拓力度,像江西省有50~60個縣,派了大約60個業務員,
網點的擴張,意味著成本的增加,但是9月份才投進去,不可能一下子產出就提升。而且
,春蘭空調2006冷凍年的銷量與2005冷凍年差不多,但是2006冷凍年銅價飛漲,春蘭空
調產品的漲價不能完全抵消原材料成本的漲幅。
激勵機制有待完善
上述人士還直言,春蘭空調在上世紀90年代初至2002、2003年在中國空調行業內
的品牌影響力是很大的,後來產銷量逐步下滑。這與春蘭的人員激勵機制不到位有關,
此前春蘭的MBO被喊停;另外,新產品的數量一直沒有跟上市場的節奏。
去年,春蘭在股改方案中提到,股改後春蘭將來可能引入股票期權激勵機制。不過
,廣州證券的分析師鍾楚宏認為,空調行業競爭完全白熱化,激勵機制只是因素之一。
春蘭的現狀與它的戰略定位、經營機制、成本控制、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原因都有關,
從目前情況看,春蘭還沒有真正突破發展中的瓶頸。
春蘭方面有關人士強調,春蘭空調去年並不是沒有亮色,出口增長不錯。春蘭進出
口公司總經理馮斌昨天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春蘭空調的出口去年仍有一定增
長,尤其在東歐、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開拓得非常好。
Ⅲ 春蘭公司歷史以及近些年的業績
發展歷史:春蘭的前身是連年虧損的泰州製冷機廠,該廠的空調產銷量在全國同行業幾十家企業中居倒數第二,年產值僅1000萬元。
1985年,陶建幸出任泰州冷氣機廠廠長,時工廠年產值一千萬元。1987年起逐步形成空調批量生產能力。
到1989年,春蘭年產空調近10萬台,產銷量、利稅均躍居全國空調業之首。 1990年,春蘭製冷設備總公司成立。
1993年,春蘭空調器廠
Ⅳ 最早的中國空調公司春蘭,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聽過
對於不少有一定年紀的人來說,春蘭空調曾經的風光無限他們是深有體會的。
時間撥回到32年前,那時的春蘭集團的還叫「江蘇泰州冷氣設備廠」,一個瀕臨破產的國有小廠。曾做過技術員的陶建幸臨危受命,接下了廠長的重任並開始對公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1989年,江蘇春蘭製冷設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陶建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在他的帶領下,春蘭集團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公司所生產的「春蘭」牌空調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
然而多元化擴張戰略過快最終還是出現了顧此失彼的問題,新業務還沒能完全成熟起來,曾經的支柱產業空調業務則不斷下滑。2002年年報顯示,春蘭股份持股的江蘇春蘭摩托車有限公司、江蘇春蘭動力製造有限公司、江蘇春蘭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江蘇春蘭洗滌機械有限公司全部虧損。2005年,春蘭股份不堪重負,主營業務利潤5.15億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4.81%;凈利潤虧損2595萬元,這是春蘭股份自1994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2006年、2007年春蘭股份未能扭轉虧損局面,於2008年5月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暫停上市。
「春蘭的衰落最主要原因就在於其在最鼎盛的時期把上市公司春蘭股份拿來做房地產、摩托車、卡車、電動車等,把大量資金用在了非主營業務方面,而空調主業的開發、推廣力度明顯變小。」在劉步塵看來,春蘭集團這種不合理的擴張導致了公司不但副業沒有培育起來還拖垮了主業。
Ⅳ 春蘭股份的股票(600854)會不會被ST
春蘭股份的股票(600854)不會被ST。
簡介:
公司前身是於1989年12月泰州製冷機廠與香港鍾山有限公司組建的中外合資企業,1993年改制為公眾股份公司。1994年3月,原江蘇春蘭製冷有限公司、泰州春蘭特種空調器廠、泰州春蘭製冷設備銷售公司共同發起成立本公司。
公司經營范圍:空調等製冷產品、空調用紅外線遙控、專用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製冷壓縮機等動力機械的生產,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公司住所:江蘇省泰州市春蘭工業園區春蘭路1 號。營業執照注冊號:320000000013381。
春蘭(集團)公司是集製造、科研、投資、貿易於一體的多元化、高科技、國際化的大型現代公司,是中國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下轄42個獨立子公司,其中製造公司18家,並設有春蘭研究院、春蘭學院、博士後工作站和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
春蘭現有電器、自動車、新能源三大支柱產業,主導產品包括空調器、洗衣機、除濕機、中重型卡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高能動力鎳氫電池、摩托車發動機、空調壓縮機等。
在由傳統工業向新型工業轉變的過程中,春蘭通過深入推進「創新型矩陣式管理」, 建立采購、資金、營銷、研發和人力管理五大平台,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持續攀升。其中「混合動力客車用鎳氫電池組及其管理模塊」入選國家「863 計劃」;20—200Ah高能動力鎳氫電池通過國家鑒定,現已全面產業化;燃料電池研究也已取得階段性突破。
春蘭不僅產品銷往世界120多個國家及地區,而且實現了海外投資與海外貿易同步增長,產品輸出向技術輸出、一般技術向核心技術、國內選才向全球攬才、適應標准向自主標准、價格競爭向品牌競爭的全方位提升。
Ⅵ 春蘭股票原名是春蘭股份,為什麼變成*ST 春蘭
06年是虧損的,07年前三個季度是微利但並不意味著年報也是盈利,估計年報已經虧損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公開的財務報告看到。
Ⅶ 急急急``!!!求春蘭多元化經營的得與失!
關於春蘭以及春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陶建幸本人的各種傳聞,已經在媒體上傳播了整整兩個月。
事情緣於春蘭製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600854.SH,下簡稱"*ST春蘭")今年1月18日發布的<暫停上市風險提示公告>。
該公告稱"預計公司2007年度仍將發生重大虧損"。按相關規定,因連續3年虧損,上海證交所將從*ST春蘭2007年報披露日(2008年4月26日)起,對其股票實施停牌。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春蘭的轉折是多元化惹的禍。2008年3月18日下午,春蘭集團新聞處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書面材料,則正面回應了外界的質疑。該材料如是表述:"投資方向多極化是春蘭集團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許多人士考察了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後,均認為春蘭集團投資多極化的戰略是正確的。"
對於各媒體的采訪要求,春蘭集團新聞處以"上海證監局多次來人來電,要求我們在4月26日前不得違規披露信息"為由婉拒,並稱給本報記者的材料,可回答媒體對春蘭多元化戰略的質疑。
堅持多元化
春蘭集團在給記者的書面材料中撇清了上市公司與大股東的關系:春蘭股份只是春蘭集團的一個部分,春蘭集團僅持有它21%的股權,雖然春蘭股份持續虧損,但春蘭集團運行良好,因此股份公司的虧損對集團的影響極其有限。
記者在泰州采訪時發現,春蘭的生產經營依然有條不紊。春蘭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馮斌忙得不可開交,"我們的出口形勢不錯,今天南歐來了一個大客戶。"
針對高盛將介入重組的傳聞,*ST春蘭3月18日發布了澄清公告稱,經大股東回函明確表示,大股東沒有與任何機構或企事業單位關於重組事宜有過接觸。但如果不重組,*ST春蘭或有退市危機。
根據證監會出台最新的退市辦法,公司連續3年虧損,其股票即暫停上市。暫停上市後第一個半年度如果公司實現盈利,可以按照辦法規定的程序申請恢復上市。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它的摩托車、汽車、高能動力電池、電子信息、大規模集成電路等產業沒有形成經濟規模,卻拖累了空調主業的發展。"
但春蘭對多元化顯然痴情不改。其書面材料表示:"春蘭股份產品單一,但春蘭集團卻擁有除空調外的動力機械、汽車、新能源以及貿易、投資、科研、賓館和房地產等眾多企業、產品與項目,尤其以高能動力鎳氫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在完成商業化生產布局後,發展迅速,基本實現了目標效益。"
春蘭還透露了它在科研方面的一項重要進展:由集團在美國矽谷投資興建的葯物研究中心,聚集了130多位生物學、葯理學、化學、基因工程學等領域的專家,正夜以繼日地從事著世界前沿生物技術??人體基因修復技術的攻關,目前這項技術已累計申請了3000多項專利,並取得突破性進展。而這個項目與春蘭現在從事的所有產業無關。
戰線過長?
春蘭的盛況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彼時,春蘭不但是中國空調業的龍頭老大,也是被國家有關部門多次表彰的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在從1985年至1998年的13年間,春蘭集團總資產的年均遞增率高達90.3%,陶建幸本人也因此當選為中共第15屆和16屆中央候補委員。
要將春蘭建成"世界著名的多元化公司"是陶建幸多年夢想,對多元化項目他精心篩選,並進行了長期准備。
早在1996年11月29日,陶建幸就向出席泰州市工業經濟工作會議的代表們透露,春蘭正在研究並准備實施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項目,其中包括汽車、0.5微米的大規模集成電路、40英寸的等離子平板顯示器以及汽車和摩托車使用的高能電池。"我們已經向市委、市政府,也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報告,准備投資150億上汽車,……如果項目最後真正動工,那就不是300億了,而是准備向千億沖刺。"
雖然此前春蘭在股票市場有較高斬獲,但上述幾個緊跟國際一流水平的大項目,每一個都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無一不需要巨額投入。僅依靠春蘭一個企業的資金和人才,顯然力不能及。
此外,一些客觀因素也給春蘭的多元化帶來一些干擾。
2000年8月11日,中國顯示器生產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由春蘭和台灣劍度公司各投資30億元的TFT-LCD(液晶顯示器)項目合資意向書簽字儀式在上海舉行。劍度是國際著名的高科技企業,它在TFT-LCD方面的多項技術處於世界前沿。據知情者回憶,為了規避台灣當局的限制,確保項目合作成功,當時劍度特意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公司,採取迂迴的方式與春蘭合作。但盡管劍度小心翼翼,它與春蘭的合資仍被"害怕技術外泄"的台灣當局發現並被緊急叫停,春蘭進軍平板顯示器的宏偉計劃不得不束之高閣。
難言之隱
春蘭在汽車項目上更有難言之隱。1997年11月,春蘭以7.2億元收購了南京東風汽車公司,兼並了南京東風專用車廠,組建了南京春蘭汽車有限公司。1999年,春蘭自己生產的轎車在展會上公開亮相,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春蘭涉足汽車領域的時間幾乎與奇瑞、吉利同步,但它希望獲得國家有關部門"准生證"的努力卻一次次付諸東流。
2003年,百般無奈的春蘭企圖通過與國內轎車企業的合資、合作,曲線進入轎車領域。當時曾有媒體撰文:"牽手雲雀,春蘭欲圓汽車夢",披露了春蘭可能與貴州雲雀汽車公司重組的消息。然而,雙方的談判沒有結出碩果,據知情者說,"兩家的條件談不攏"。
在轎車項目上遭遇重挫的春蘭將全部力量投入到中卡和重卡項目。2003年底,陶建幸曾向本報記者坦承,春蘭投資卡車,一方面是因為這個領域競爭不激烈,投資強度不大;另一方面,外國品牌基本沒介入。"天賜良機,為何不幹?"陶說。
但春蘭卡車近兩年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春蘭重卡的銷量未進入行業前三,春蘭中卡與行業前兩名仍相距甚遠。
事實上,春蘭在卡車項目上本可以取得成功。陶建幸為春蘭卡車設計的發展路徑是通過合資發展重卡。2001年10月22日,出席廣交會的陶建幸曾向記者透露:"重型卡車我們正跟外國公司在談合作。"據記者了解,當時與春蘭接觸的外國汽車公司既有歐洲企業,也有日本企業。
經過一系列考察、接觸與談判,春蘭最終與日本日野公司走到了一起,雙方同意各投入50%的股份,組建一家年產6萬輛重卡的合資企業,生產當前國際市場仍暢銷的25噸以上重卡。資料顯示,去年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中國重汽的重卡產量也不過4萬輛。
"日野一直想進入中國市場,但國家不允許外商獨資,因此它不得不尋找合資夥伴,與我們一拍即合。"2003年9月30日,春蘭的一位幹部曾告訴記者,"這個合資項目已報發改委,正等待審批。"
泰州市政府的一位幹部近日也回憶說:"為這個項目我們市領導專程到日本去過,並為它預留了一塊土地"。
一切似乎萬事俱備:為了與這個項目配套,日野與上海一家企業共同投資的發動機項目已經動工;在泰州,春蘭與日野成立了合資項目聯合工作組;在北京,春蘭駐京辦的幹部將合資項目的進展情況不止一次向國家有關部門做了匯報。
但始料不及的是,直到2005年,春蘭與日野的合資項目也沒有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同年,日野正式從泰州撤離。記者此次采訪時獲知,泰州市政府為這個項目預留的位於春蘭工業園邊上的近千畝土地至今仍在嗷嗷待哺。
Ⅷ 春蘭股份600854股票市值還沒有它的凈資產高,股票還往下跌,可不可以介入
因為公司預計06年度大幅虧損1.9億元左右啊!!!!!!!!!
05年才虧損2595萬元,等年報公布就要戴ST的帽子了,永遠別忘了股票業績是根本!
Ⅸ 現在的春蘭股份評論
誰說的啊?春蘭今年沒虧錢。
真要擔心退市風險的是那些ST和*ST股,而不是春蘭。
Ⅹ 現在停產的空調有幾個
現在停產的空調,最有名的就是華寶了。此外,空調有很多特點,如以下幾種:
第一、普通空調,使用人數最多,銷量最好的空調,也就在2000多一點,比如小米米家的1.5P的空調,這是最劃算的,但是需要專業人員安裝,室外,有室外機,室內有掛機。需要打孔安裝。固定位置,固定房間。對有移動需求的人員,這種空調,並不能滿足。
第二、但是,這種空調相對本文文討論的空調來講,雜訊是最小的,耗電是最少的。總之,除了是固定的,需要專業人員安裝,它都是最好的。
第三、當然,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今後,想搬走時,這種空調,同樣需要專業人員來移機。一般300元左右,但是還有一個問題,移機,需要拆管子,一定會泄漏一些冷媒,又稱製冷劑。一定會漏,只是漏多漏少的問題。
第四、移動空調,又有稱便攜空調,其實,並不便攜,幾十斤重,一般是靠推,來移動的。
第五、製冷效果,沒有分體空調好,雜訊比分體空調大。但價格卻和分體空調一樣,甚至更貴,而且沒有變頻,能效標識,也沒有,就是說,能耗也高。
第六、幾乎全是缺點,但是,對於經常搬家或其他原因,還是有很多人選擇移動空調。
第七、為什麼製冷效果比分體空調差?
因為移動空調是把外機和掛機,整體裝在一個殼里,我們知道,外機是在製冷,也在排熱氣,所以移動空調都有一個大管子,接在窗戶上,向外面排熱氣。那肯定會從室內抽氣出去,就像廚房的抽油煙機一樣,室內風製冷的空氣,就有一部分被抽出去了,一邊在製冷,一邊在向外抽冷氣,肯定效果就不好了。冷氣出去了,就會從門窗縫隙,吸進一些外面的熱空氣。製冷效果當然不好,不過,換過來想,倒是有一些新鮮空氣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