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巴黎銀行集團"英文表達
BNP - 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
用英文是National Bank of Paris
全稱為
BNP Paribas Group
⑵ 法國巴黎銀行的里程碑
1958年香港(英國)分行成立
1998年收購百富勤集團,成為其在亞洲區(日本除外)的證券及融資業務旗艦
2005年遷入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2006年統一證券經紀和企業融資兩項業務的品牌
1860年上海辦事處成立
1949年停止中國業務
1980年重開中國業務,在北京開設代表處
1992年上海巴黎國際銀行於上海成立
1993年天津分行開業
1995年廣州分行開業
1996年成都代表處成立
1997年北京分行開業
1997年上海分行開業
2003年法國巴黎(中國)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申萬巴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成為法國巴黎銀行在國內的合營資產管理公司
2004年上海交易室開幕2004年批准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2005年收購南京市商業銀行19.2%股權
2006年法國巴黎私人銀行上海辦事處正式開業
2008年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完成了改制計劃
2008年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總部遷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1981年台北市代表處成立
1984年台北分行開業
1991年高雄市分行開業
2000年百利達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法銀巴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台灣開幕
2005年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部在台灣正式開幕
2007年法國巴黎銀行台灣財富管理部成立以高雄為基地的團隊,作為銀行設於台灣的第二旗艦單位
2007年美西銀行台北代表處正式開幕
⑶ 法國巴黎銀行怎麼樣
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法國巴黎銀行位列44位。2018年12月,巴黎銀行入圍2018世界品牌500強。英為財情數據顯示,其市場已超過500億歐元。
法國巴黎銀行在全球85個國家和地區擁有700多個辦事處,20.5萬名雇員中有2.8萬名從事國際銀行業務,為100家國際大型企業中的80多家提供服務;法國巴黎銀行在全球范圍從事出口信貸方面的業務。現今,法國巴黎銀行在中國已經建成最大的外國銀行網路之一,在北京、廣州、上海、深圳和天津擁有5個營業分之機構,在上海建立合資銀行上海巴黎銀行(IBPS),在蘇州設立一個代表處,在香港和澳門則設置分支銀行,在大連和成都亦有兩個代表處。
⑷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上海市注冊資本:486634.7906萬人民幣法定代表:PAULYANG(楊伯豪)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上海市工商局注冊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100號上海環球金融中心201室、25層及2610室
法定代表人:PAUL YANG(楊伯豪)
成立時間:1992-10-13
注冊資本:486634.790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00040002394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世紀大道100號上海環球金融中心25層、2610室
⑸ 1649年英格蘭銀行成立,可是為什麼說後來法國巴黎銀行的倒閉對他產生很大影響
首先糾正一下,英格蘭銀行成立於1694年,而不是1649年。
其次,對英格蘭銀行產生重大影響的應該是「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而「密西西比泡沫事件」也是通過南海公司泡沫事件間接影響英格蘭銀行的。
南海公司成立於1711年,當時牛淖伯爵成立了南海公司,由那個時代的一些商人給予經濟支持(這個公司的正式全稱是「促進大不列頗商人在南海及美洲其他地區漁業發展管39公司」)。公司得到1000萬英鎊的英國國債支持,年息確保6%,並且壟斷和拉丁美洲的貿易往來。
公司成立不久,有關它生意上的極高的、難以置信的盈利能力的傳言四起,當時英國商品可以和秘魯及墨西哥的金銀直接進行以貸易貸交易,而秘魯和墨西哥的金礦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實際情況是,西班牙殖民當局每年只允許一輪英國船隻停靠,以四分之一的利潤和5%的貨物作抵押。在股票交易所,南海公司股票的表現平平淡談,價格經常是每個月只有兩三個點的波動。
1717年,英格蘭國王建議國債可以再次「私有化」。國家的兩個最大金融機構英格蘭銀行和南海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經過國會的熱烈討論,最後表決允許南海公司更多的負債經營,其年息為5%。
但是,1719年發生在法國的一件事對這個英國公司產生了重大影響,一個極其聰明的叫做約翰•羅的人,在巴黎成立了一家名為「西方協會」的公司,從事北美密西西比州的拓殖開發和往來貿易。對該公司的投機炒作使得它的股價很快從1719年8月9日的466法郎因升到12月2日的l705法郎。買家除了法國人外,還有瘋狂的外國人,以至於英國公使請求女王陛下的政府採取措施禁止英國資金流人法國證券交易所的「密西西比泡沫」。密西西比泡沫於1719年12月2日見頂,隨後的崩盤引發大量資金迴流英國,尋找下一個操作目標。
密西西比事件給英國南海公司股票持有者提供丁一個絕妙機會,他們現在願意接受英國的全部債務。1720年1月22日,英國下議院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考慮這個建議。盡管有很多警告的聲音,但2月2日下議院還是通過了上交國會的議案。該議案建議進一步推進南海公司的資本化,投資者對此歡欣鼓舞,幾天時間股價升至176英鎊,這其中還有法國資本的貢獻。當議案還在辯論之中時,新的傳言又開始流行,公司的利潤好得不得了,股價進一步漲到317英鎊。1720年4月7日,議案最終獲得通過.但是,第二天,投資者獲利回吐,股價從307英鎊下跌到278英鎊。
即使在這個價格水平上,公司的創始人和合夥人仍然能夠獲得投資收益,這個收益以那個時代的標准來衡量是巨大的,更何況這是一個事實上已經停止活動的公司。但是,這更加刺激了他們的胃口,4月12日,新的傳言又開始出現,要以每股300英鎊的價格發行100萬英鎊的新股。這次新股發行經過兩次公開認購.幾天後股價漲到340英鎊。公司隨即宣布,無論新老股票,每股都可獲得10%的紅利,而母公司將以每股400英鎊的價格再發行l00萬英鎊的新股。這次同樣獲得超額認購,但公司自身還是處在停頓狀態。
在1717一1720年間,南海公司泡沫大大刺激了創業精神,股票市場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越來越多的股票提供新的「概念股發行」。有很多類似「西方協會」和「南海公司」的公司,什麼都不幹,僅僅出售計劃、概念和希望。這些公司在登記成立時完全沒有實際業務,由所計劃的業務領域的新手管理。人們搶購股票,價格直線上升。股票投機不僅僅是富人的游戲:所有人都加人進來.無論男女老幼。這些公司很快獲得流行的名稱「泡沫」,因為公司的創立者在股票上市幾天或幾周內就賣出他們持有的股份,以牟取暴利。剩下可憐的投資者套牢在高高的價位上,而公司名存實亡。
盡管政府努力抑制泡沫.但新的泡沫每天還在產生,投機活動持續升溫。1720年5月28日,南海公司——這個最早最大的泡沫——的股價達到550英鎊。這個價格已經超出入們的想像,6月份價格超過700英鎊,這段時間股價變化特別神經,大起大落。6月3日中午,價格跌到650英鎊,下午又漲回750英鎊。很多大的投資者利用這個夏天的高價位賣出股票,轉而將獲得的利潤投入到其他各行各業.包括土地、商品、房地產及其他股票。但是,另外一些買進南海公司股票的投資者,這其中包括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在南海公司股票早期價格上升階段,他就賣出所有股票,獲利5000英鎊。但是,在盛夏期間,他又買了回來,這筆交易使他虧損了20000英鎊。
6月初,南海公司股價再創新高,經過一陣短暫的令人眩暈的變化,1720年6月24口,南海公司股價達到每股1050英鎊。只有極少數人明白,離投資者逃頂的時間已經不遠了。那些明白人是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局成員,他們利用這個夏天高高在上的股價成功甩綽自己手中的股票。到了8月初,公司的真相已經開始在普通投資者而前敗露,股價逐級盤跌。
8月31日,公司管理層宣布將連續12年每年支付50%的紅利。這將完全傷空公司,但是這並沒有減輕投資者與日俱增的緊張和不安。9月1日,股價繼續下跌。兩天後,股價跌到750英鎊.崩盤由此開始。股價在這個月的剩餘交易日飛沉直下,9月24日,南海公司銀行宣布破產,股價開始加速下跌。該月的最後一天,股價為150英鎊.一個月內下跌了85%。
8月初,當人們知道公司董事會主席以及其它一些董事已經賣掉了自己原本持有的南海公司股票的時候,投資者開始不滿並變得警覺。整個8月份,公司股價一直在走下坡路,到9月2日時,股票的價格只有700英鎊,而且繼續下滑。
9月12日,在秘書長克拉格先生的撮合下,南海公司董事和英格蘭銀行的董事召開了幾次會議。由此而來的傳言宣稱英格蘭銀行願意為南海公司融通600萬英鎊的債務。這個傳言使得南海的股票上漲到670英鎊,但是就在當天的下午,一切的傳言被證實為空穴來風,股票價格應聲而落,並一直跌到了400英鎊每股。事態的發展引來了恐慌,人們希望英格蘭銀行能夠為南海公司提供一些幫助以緩解這次危機。英格蘭銀行非常不願意惹禍上身,但是在公眾眾口一詞的要求下,不得不被迫進場試圖挽救大局。經過雙方的協商,英格蘭銀行同意為支持公共信用預購300萬南海公司的債券。然而這樣的努力仍然未能夠挽救南海公司。人們對南海公司的債務缺乏信心,南海公司的股票繼續滑落,甚至引發了大量的銀行擠兌的現象。英格蘭銀行抵住了擠兌風暴的沖擊,但南海公司卻遭受了致命的打擊,股票價格跌落到了150英鎊,幾經動盪後跌到了135英鎊。英格蘭銀行在恢復公眾的信心,阻止毀滅性的潮流方面也已經無能為力了。
南海泡沫事件令股民猝不及防,成千上萬的股民慘遭重創甚至傾家盪產,在這次事件中損失慘重的科學家牛頓驚嘆道:「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如此瘋狂」。
為了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輝格派領導人羅勃特·沃波爾授命於危難之間,擔任財政大臣,並在他的倡導下議會通過了「泡沫法案」(Bubble Act),即「取締投機行為和詐騙團體法」,該法案對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提出了許多限制條件,從而也窒息了英國股份公司的發展。
⑹ 上海巴黎國際銀行的法國巴黎銀行
法國巴黎銀行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全球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獲標准普爾評為全球三大銀行之一。集團業務遍及全球逾85個國家,於企業及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及服務,以及零售銀行三方面均穩占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