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爾集團內部控制和措施有哪些
內部控制措施,是指哪一方面的呢,人員管理,績效管理還是安全,還是質量呢,你能清楚描述一下嗎,我也好做對應回答呢,謝謝
㈡ 以海爾集團為例,論述內部審計主要工作。
遠東的。。。
㈢ 內部控制審計的依據有哪些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是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託,對特定基準日企業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並發表審計意見,審計內容包括企業治理結構、機構設置、企業文化、人力資源政策等內部控制環境因素,以及企業識別風險的評估程序、應對風險的具體措施和信息傳遞有效性、保證內部控制規范建設和有效運行的機制等,全面評價企業設計和運行的內部控制是否能夠合理保證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合法、真實、完整,以及用於保護資產安全的內部控制是否可靠。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包括無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三種類型。如果注冊會計師審計後認為企業內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則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如果注冊會計師認為企業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則出具否定意見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如果注冊會計師審計范圍受到限制,則應當解除業務約定或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內部審計的方法
一、假設問題存在審計求證法
審計人員帶著疑問和問題去實施審計是目前較為普遍採用的一種審計方法,也是最見成效的。
二、審前徵集審計線索法
審計線索的提供者一般情況下都是知情者,因為舞弊的最終結果是在使得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時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國家利益或是社會公眾利益,這些都會促使知情者在安全的情況通過第三者(如審計組)予以遏止的願望,而信息的不對稱性決定了審計人員對審計客體的經濟活動行為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國家審計所面對的審計客體的經濟活動行為也是多樣化的,在審計人員處於信息掌握的劣勢地位去揭示審計客體舞弊問題往往如大海撈針。
三、審計經驗判斷法
審計經驗來源於審計實踐是審計人員長期從事審計實踐積累的結果,因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持續學習專業技能能力以及接觸的審計客體和審計工作時間的差異性,使得每一個審計人員所獲取的審計經驗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因此說審計經驗具有獨有的特性。
四、追蹤資金流向審計法
按照資金的流程實施審計是審計人員最常用的審計方法之一,此方法適應於專項資金或單一資金的追蹤檢查,通過資金流轉的各個環節檢查是否存在資金流轉過程中的「跑、冒、滴、漏」行為,直到資金最終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
五、走訪調查審計法
當一個單位的管理層有預謀的從事舞弊活動事件時,單位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審計人員所接觸到的記錄經濟活動行為的載體似乎是合規合法的,此時審計人員已經很難就會計資料所記錄的事項作出符合審計目標的專業判斷,可審計直覺與審計經驗使審計人員覺察到問題遠非如此簡單,審計人員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直覺判斷,選擇走訪調查的審計方法很可能會得到令審計人員十分驚喜的審計線索或審計證據。
六、分析性復核審計法
幾乎每一個審計項目都要使用的一種方法,分析性復核顧名思義就是在面對審計客體所提供的各種資料記錄的載體上,利用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與經驗。
在審計人員收集到的相關聯的審計記錄的基礎上,利用合理的推斷、驗證、計算以及法律法規的量度,進一步核實其提供的會計記錄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通過審計人員理性的分析與復核作出具有證明力的審計結論,從而揭示出問題存在的真正根源。
七、環境因素影響審計法
環境因素影響審計法是指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作業時要要考慮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以及審計客體自身環境的影響,可能導致舞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審計判斷的一種審計方法。
也就是說審計人員要通過對審計客體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因素的作用力,作出符合審計目標和能夠收集審計證據的基本線索依據,有針對性地組織和進行審計作業。
八、抽樣審計與詳細審計結合審計法
抽樣審計是確定審計樣本的一種審計方法,是基於審計成本與審計時間的制約而考慮的。
從技術手段上看,抽樣審計潛伏著巨大的審計風險或是因樣本的確定可能導致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內在存在性;
從實現審計的目標來看,抽樣審計是在一定成本與時間的基礎上能夠相對效率的實現審計目標。
在審計實踐中,審計人員確定審計樣本是基於內控制度與重要性水平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當對某一樣本產生懷疑時,審計人員可能會擴大樣本的數量或對某一樣本的業務流程進行詳細審計。
九、實物觀察與計量審計法
此方法也是審計實踐中較為常用的一種審計方法,即通過實物的現場觀察與實際計量的手段來核實資產賬面記錄的真實性、存在性和准確性,通常使用的審計工具是各種類型的度量衡,如捲尺、電子稱等計量工具。
內部審計步驟:
1公司根據內審時機,提出內審建議,管理都代表批准後實施。
2建立審核小組
根據內審活動目的、范圍、部門、過程及內審日程安排,審核組長提出審核組名單,經管理者代表批准後建立審核小組。
3編制審核計劃
㈣ 海爾集團內部控制
你還是去海爾實習一段時間再寫吧
㈤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的是什麼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託對特定基準日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進行審計。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㈥ 公司做內部控制審計 和內部審計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有區別:
1、目標不同。內部控制是建立相互制約的管理關系,目的是改善經營管理;內部審計是對各種業務進行評價,是否合規。
2、手段不同。內部控制手段主要有環境控制、風險評估、活動控制、信息與溝通、監控等;內部審計主要手段是查證、函證、抽樣、座談、調查等。
3、關注點不同。內部控制的關注點是管理流程、制度和崗位約束、制度的有效性、關鍵崗位等;內部審計的關注點是各項指標完成情況,異常財務現象,財務規范性等。
4、對象不同。內部控制的對象是整個企業的各個環節;內部審計是相關環節和財務相關信息。
㈦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主要包括:
第一,內部控制環境,即評價以公司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和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在內的內部控制環境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影響。
第二,風險評估,即分析企業風險控制目的設置的合理性,評價開展風險評估范疇的全面性、風險評估結果的有效性和風險應對策略的科學性。
第三,控制活動,即評價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設置的內部控制措施的科學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
第四,內部控制信息和溝通,即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相關信息在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的科學性,分析信息技術在內部控制信息和溝通中所發揮作用的情況,判斷企業在反舞弊工作重點領域相關工作機制的有效性。
第五,內部監督制度,即分析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其他內部機構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許可權情況,判斷企業實施內部監督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學性,評價內部控制監督制度的有效性。
㈧ 如何進行內部控制的審計
公司內部審計其實是公司最後最重要的一道關口,防範錯弊,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中,對企業的長治久安是功不可沒的。這就決定了審計絕不是查查賬就可以了,還應該通過與被審單位溝通,持職業懷疑的態度關注企業的業務流程,梳理流程,總結風險點,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公司其他部門可能各部門說各部門的好,但審計應該做企業的第三隻眼,站在相對獨立的角度去看問題,敢於向高管問責。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董事長重視審計,並賦予審計應有的權利。經營方面的損失。
一般來說現代內審有以下幾個作用:
(1)風險評估及預防風險評估是指內部審計對風險的識別及評價和評估相應措施應對風險的過程和方式。風險預防是指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各方面經濟活動的檢查監督,找出薄弱環節,盡早提前發出警報,起到風險的預警作用,再進行風險控制。內部審計通過將風險評價和風險預防做為審計工作的重點,經常而及時地了解企業各方面的狀況,發現企業存在或是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建立健全風險評價機制,幫助企業高層注意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2)監督與再控制企業由於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業務日趨復雜等使得企業高層很難直接控制各方面的經濟活動。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層需要專門的監控機構對企業的以上情況進行監督與評價,達到其控制企業的目的。內部審計不僅要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控制,還要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進行評價,並提出改進以後工作績效的建議。
(3)咨詢職能隨著市場風險變得越來越復雜,集團下屬企業自身判斷能力是不足,以及企業各部門業務專業知識的狹窄,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工作和咨詢活動,它在企業中承擔著咨詢的職能。內部審計能針對企業中存在的不合理事項進行制止,預防出現更大的管理漏洞和經營方面的損失。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㈨ 海爾集團的內部控制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在短短18年的時間里創造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國內到海外的卓著業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壯大成為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的跨國企業。2002年,海爾集團實現全球營業額723億元,是84年創業時的2萬多倍;海外營業額實現10億美元。
十八年來,海爾產品從1984年的一個型號的冰箱產品發展到目前已擁有包括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86大門類13000多個規格品種的產品群;海爾產品以高質量和個性化設計贏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國內市場,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四大主導產品的市場份額均達到30%左右.
←航拍海爾大樓
海爾集團堅持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目前,海爾已建立起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設計網路、製造網路、營銷與服務網路。現有設計中心18個,工業園10個(其中國外2個,分別位於美國和巴基斯坦;國內8個,其中5個在青島,合肥、大連、武漢各有一個,海外工廠13個)。營銷網點58800個,服務網點11976個。海爾產品已進入歐洲15家大連鎖店的12家、美國10家大連鎖店的9家。在美國、歐洲初步實現了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目標。其中國外最大的工業園在美國南卡州,2000年3月,美國本土生產的海爾冰箱已經進入美國消費者的家庭。美國AHAM統計結果顯示,在美國230—280升容積段冰箱市場,海爾冰箱佔35%的市場份額。隨著海爾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海爾與國際著名企業之間也從競爭向多邊競合關系發展,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別與日本三洋公司和台灣聲寶集團建立競合關系,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雙贏發展。2002年3月4日,海爾在美國紐約中城百老匯購買原格林尼治銀行大廈這座標志性建築作為北美的總部,此舉標志著海爾的三位一體本土化戰略又上升到新的階段,說明海爾已經在美國樹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2年,海爾海外十三個工廠全線運營。
海爾在海外美譽日漸擴大:據全球權威消費市場調查與分析機構EUROMONITOR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海爾集團目前在全球白色電器製造商中排名第五,海爾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場佔有率排序中躍居第一。1999年12月7日,英國《金融時報》評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業家」,張瑞敏榮居第26位。2002年12月26日出版的美國《遠東經濟評論》公布亞太最佳企業排名,海爾位居中國最佳企業第一名。2003年1月,英國《金融時報》發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業名單,海爾雄居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第一名。2003年2月14日,在中國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感動中國2002年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中,張瑞敏成為惟一獲此殊榮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