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河南超創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河南超創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1-12-19 00:49:38

『壹』 河南超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外觀設計、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據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Mark Lemley教授,廣泛使用該術語「知識產權」是一個在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後出現的。

知識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並不斷完善。如今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17世紀上半葉產生了近代專利制度;一百年後產生了「專利說明書」制度;又過了一百多年後,從法院在處理侵權糾紛時的需要開始,才產生了「權利要求書」制度。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產權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到處充滿了知識產權,在商業競爭上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

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工業產權。工業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以及植物新品種權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

2017年4月24日,最高法首次發布《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2018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等重要文件。

『貳』 我們中職學生應樹立怎樣的錢財觀

錢財觀既是報酬-消費-儲蓄;
中職學生
報酬-學生自主勞動效率與頻率微小,或者無所以報酬對等呈現微小,或者無。
消費-現今信息時代學生的消費與社會工作人員不微觀區分下,宏觀無差異;
儲蓄-報酬減消費
所以,綜合來說你要提升自己的自主勞動效率和頻率相應產生更多的勞動報酬,但問題你現今只是學生因此你產生的自主勞動報酬率低。延伸報酬的升值投資,可以趨向1.專業知識進修,進入技能換取報酬計劃,2.短期工作換取微弱報酬(兼職等);消費-可以緊縮低檔次消費層面,及低頻率消費節奏;儲蓄-根據個人報報酬及消費情況作決定。

『叄』 如何幫助中職生樹立自信心

提出,力爭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在年的基礎上增加萬,達到萬,經過幾年的努力,到年,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規模大體相當。中等職業學校的年招生規模取決於初中畢業生規模、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高中階段職業教育的比例等因素。據此,有關專家預測,到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將接近萬。

今後幾年,根據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規模大體相當、協調發展的趨勢,我國及各省區相應的中等職業教育規模變化趨勢如何?與現有招生規模相比「供」與「需」的平衡度怎樣?區域之間的差異情況如何?這些問題直接關繫到對我國以及各區域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的制定和落實。

規模預測

未來幾年,中等職業學校的年招生規模取決於初中畢業生規模、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高中階段職業教育的比例等主要因素。

初中畢業生源的規模

從全國的情況看,年以後全國初中畢業生總體生源數量將緩慢回落。到年將下降至萬人左右;年進一步下降至萬人以下。其中,以東部沿海和中部地區為主的全國近一半省區未來幾年初中畢業生生源呈減少態勢。與此同時,以西部和欠發達地區為主的我國11個省區的初中畢業生生源卻呈迅猛增長勢頭。

初中畢業生升學率

一方面,從全國的總體情況看呈逐年增長的態勢。年全國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平均為58%,比年的50%增加8個百分點,年均增2.7個百分點。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今後幾年隨著各省區對人口素質要求的不斷提升和宏觀調控力度的增強,我國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的增長速度將年均保持在3個百分點左右,至年將達到73%,年進一步上升到82%。

另一方面,從各省區的情況看,升學率的差距較大。年海南、雲南、貴州等省區的初中畢業生升學率不到45%,而、上海已超過98%。根據過去發展的經驗,當升學率較低時,年均增長輻度會較大;反之,升學率愈高,增幅就愈小。具體情況基本符合以下規律:當年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在60%以下,下一年度增加3.5個百分點左右;當年在60% ̄75%之間,下一年度增加3個百分點左右;當年在75% ̄90%之間,下一年度增加1.5個百分點左右;當年在90%以上,下一年度增加不超過1個百分點。

高中階段職業教育比例

這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主要因素:一是宏觀調控措施。從全國總體情況看,在年職業與成人教育年度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實現中職和普通高中規模大體相當、協調發展的目標要求。據此,全國今後幾年的普職比例總體上將保持在1∶1的水平。這一比例要求將比年40.7%的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二是各省區的現狀水平。目前全國各省區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差異較大。年浙江、的比例已超過或接近50%,而青海、尚未超過20%。從發展態勢看,由於全國總體比例將有一個大的增加,因此今後幾年全國大部分省區的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將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比例較低的省區將會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

三是考慮到各省區非應屆生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人數等。

因此,預測今後幾年各省區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的具體情況是:達到並有可能突破50%的省區將有、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雲南和陝西;保持在40% ̄50%之間的省區有河北、山西、黑龍江、安徽、江西、湖北、海南、四川和寧夏;保持在30% ̄40%之間的省區有內蒙古、吉林、貴州、甘肅和新疆;保持在20% ̄30%之間的省區有和青海。

趨勢

預測結果表明,從全國總體情況看,未來幾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將呈平穩增長態勢,年接近萬,至年將超過萬。

從全國各省區情況看,與年的招生情況相比,至年和年,全國各省區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大致可分成四種情形:

一是生源短缺,即未來幾年當地可供生源規模要明顯小於現有的招生規模。它們是、上海和天津。到年,這三個直轄的招生規模均保持在5 ̄7萬人以內,其中,的預測生源規模為5.6萬人,比年9.2萬的實際招生人數減少近40%,上海和天津也將分別減少25%和10%。

今後幾年,這三個直轄在面臨生源短缺的情況下,一方面要逐步擴大對外省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招生規模,如上海未來幾年每年的本地生源不足5萬人,而近2萬人的生源主要靠從外地引入;另一方面,要積極進行職業教育自身的改革,拓展職業教育功能,加強非學歷教育培訓和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等的探索。

另外,從發展趨勢看,上海、、天津的人均GDP已超過2萬元。經濟的持續不斷發展必然會對當地的職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職業教育的高移化正是適應了高新技術產業對勞動者的要求而產生和發展的。因此,提升三直轄的職業教育重心,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是大勢所趨。

二是招生人數略有增長,但是不超過目前實際招生人數的一倍,即至年增長幅度保持在0%—80%之間。這些省區包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南和重慶。從具體招生規模看,分布在5萬人以上的各個區域內。其中,招生人數在5—15萬人之間的省區有內蒙古、吉林和黑龍江;在15—25萬人之間的省區有遼寧、福建和重慶;在25—45萬人之間的省區有河北、湖南、江蘇和浙江;在45萬人以上的省區有山東。

這些省區大部分是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勢頭,必將給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帶來契機,因此只要調控好普職比例,這些省區今後幾年的中等職業教育仍有一定發展空間。尤其是福建、山東、江蘇等東部沿海省份,其人均GDP已超過或逼近1.5萬元,發展勢頭強勁。另外,這些地區在調整和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同時,有步驟地積極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和探索多種辦學模式也將成為今後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此,這些地區要積極探索和做好中、高職並舉等發展工作,為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三是招生數量增長是目前的一倍左右,即增幅在80%—%之間。這些省區包括:湖北、山西、四川和陝西。其中湖北、陝西和山西的招生規模將分別達到27.3萬、30.9萬和34.6萬人;而四川省的招生規模將突破50萬人,躍居全國之首。

四是招生增長是目前的一倍以上,即增長幅度在%以上。這些省區以我國的中、西部地區為主,它們是:安徽、江西、河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除廣東外的其餘省區均為中、西部省區。其中西部省區7個,佔一半以上。

從具體規模看,分布於各個區域內:招生規模在5萬人以下的省區有和青海;5—15萬人之間的省區是海南、寧夏和新疆;15—25萬人之間的省區是甘肅;25—45萬人之間的省區是江西、廣西、貴州和雲南;45萬人以上的省區有安徽、河南和廣東。

我國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未來幾年具有豐富的生源基礎。因此,一方面要做好當地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工作,努力擴大辦學規模和提高辦學質量;另一方面,要跨出區域范圍,積極探索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合作。生源短缺的京、津、滬等地具有教學資源、實踐條件、地理位置、專業設置等方面的優勢;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具有豐富的優質生源,因此擴大兩者之間的合作,逐步突破職業教育的地區界限,讓中、西部地區的優質生源到京、津、滬等地接受優質的職業教育,實現生源與資源的整合,優勢互補,從而達到各方的互惠互利,促進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良性循環和整體發展。
當前形勢下中職生應樹立的正確擇業觀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帶來了就業寒流,雖然最先受到侵襲的是大學生和農民工,卻也讓中職生感受到了陣陣寒意:到校園招聘的單位少了;合作的單位或減少錄取名額、或取消用人計劃……金融危機帶來了就業危機。有職教專家指出,連續多年火爆的中職畢業生就業,今年可能面臨一個轉折點!如果畢業生對國家的就業制度、社會需求了解不夠,特別是對今年的就業形勢認識不清,再缺乏對自身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必然會造成擇業時眼高手低、期望值過高,從而陷入擇業誤區。

通過問卷調查及與學生座談,筆者發現,學生在擇業觀問題上存在著諸多錯誤認識、落後觀念。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行動」。所以,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是求職活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事業成功的起點。在全球經濟尚未復甦的大背景下,作為中職生,應當樹立怎樣的擇業觀呢?

一、就業憑競爭,上崗靠本事

從某種意義上說,場經濟體制下的「」就是「競爭上崗」。畢業生必須擺脫被動依賴、消極等待的狀況,敢於競爭,樹立「愛拼才會贏」的觀念,打破「等、靠、要」的消極就業觀,從被動的「等、靠」向主動的「找、闖」觀念轉變。在擇業中,勇敢地「推銷」自己,以自信、冷靜的態度,揚長避短的比較,主動出擊,突出介紹自己的「閃光點」和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以贏得擇業的最後勝利。如果沒有主動競爭的思想准備和積極參與應聘的行為,在面對激烈競爭的挑戰面前,就會顯得手足無措,更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順利實現就業。

二、先就業,後擇業,再發展

「先就業,圖生存;再擇業,謀發展」,這是就業觀念的一個新趨勢。當前,用人單位處在優勢地位,擁有較大的選擇權。在很大程度上,就業壓力使畢業生不能夠、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先就業,意味著先生存。中職畢業是一個人生活的開始,當務之急就是掙錢養活自己,直面生存,才是真實。

再者,從選擇的角度來說,人們不斷變換職業,無疑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中國人平均一生就業1.1次,而美國人平均一生就業6.5次。場經濟把「鐵飯碗」換成了「泥飯碗」,中國人一生只從事一種職業,並終身在一個單位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更何況年輕就是資本。對於中職生而言,人生之路剛剛開始,以後的路還很長,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就業比擇業更現實、未來比今天更重要」的觀念,抱定「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心態,求職之路、職業生涯之旅一定會越來越通暢。

三、行行可建功,處處能立業

目前,在我們國家,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工作條件和分配上的差別,但三百六十行,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當年同志對掏糞工時傳祥就曾說過:「雖然我是國家主席,你是普通工人,但只是分工不同,我們都是的勤務員,都在為服務。」

建造一座大廈,需要鋼筋水泥,也需要磚瓦木石;建設一個國家,離不開錢三強、華羅庚等學識淵博的科學泰斗,也需要像徐虎、李素麗這樣的普通勞動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成功的道路千萬條,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切社會需要的職業和勞動崗位都是平等的、光榮的,各種正當職業的勞動者,都是創造社會財富所必需的,可以說工作無高低,自食其力就是光榮,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都是成功人士。俗話說得好:「沒有沒出息的職業,只有沒出息的人。」所以,應該承認,大中專畢業生不僅什麼工作都可以做,而且什麼工作還都能夠做好。

四、一技成,天下行

據統計,我國目前生產一線的勞動者素質偏低,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十分突出。當前,我國城鎮企業共有1.4億名職工,其中技術工萬人。在技術工人中,初級工佔60%,中級工佔35%左右,高級工僅佔5%。工人技術素質低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企業的競爭力。「目前,我國的企業產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產品每年損失近億元,」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林用三曾痛心疾首地說,「沒有一流的技術工人,就生產不出一流的產品。」

反觀發達國家,他們的產業工人基本上都是技術工人,高級工佔35%,中級工佔50%,初級工佔15%。為什麼世界上生產汽車的國家那麼多,只有德國生產的汽車質量最好、工藝最精良?並不是其它國家缺少優秀的設計師,而是缺少優秀的一線員工。

當下在我國,「藝多不壓身、多一門本領多一條出路」的觀念,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青島港務局集裝箱橋吊隊隊長許振超創下了集裝箱裝卸的世界紀錄;沈陽鼓風機集團增速機車間青年技工徐強創下了大型齒輪加工四級精度的記錄。這些令國際同行刮目相看並為企業帶來巨大利潤和競爭實力的「智能藍領」,用他們的成功一再證明,一個年輕人考不上大學,並不意味著就是創造發明的「淘汰者」,當技術工人一樣有燦爛的前途,「藍領」絕不低人一等。

五、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

什麼是好的工作?社會上流行的所謂好工作的標準是:待遇高,環境好,離家近,活輕松。問題是這樣的「好工作」,對求職者的要求也高:高學歷、高素質、高能力。那麼,試問自己「我具備這些素質嗎?」許多畢業生找工作時,往往首先考慮的是「我想干什麼」,很少考慮「我能幹什麼」、「我適合干什麼」、「用人單位需要什麼」。因為不懂得「人職匹配」理論,不了解各種職業對從業者都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很多學生在擇業時比較盲目,很容易陷入擇業誤區。
其實,社會上有許多職業可做,但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最適合做什麼,只有做自己最適合的工作才是最愉快的,也才是最容易做好的。對於即將畢業踏出校門的職校生,在找工作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定位,看它是不是適合自己,只要是適合自己的,理當是最好的——沒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六、不求穩固,四海為家

在場經濟體制下,一個人終身在一個單位從事一種職業的傳統就業方式已經成為過去。場經濟給用人單位帶來了危機感和緊迫感,如果經營不善,隨時都有倒閉、破產的可能。因此,過去那種一個單位、一個工種干到退休的情況,已經不現實,每個人必須隨時做好「改換門庭」、「背井離鄉」的思想准備,打破「守在家門口」不願外出打工的舊觀念,樹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擇業觀。不論所有制形式,不論城農村,不論邊疆內地,只要能發揮作用,於社會有益的職業和工種,都不妨一試身手。多種選擇、四海為家,根據自身情況,不斷變換職業的新觀念,已越來越為求職者所接受。

七、不圖享樂,艱苦創業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企業高科技含量還不高,勞動強度比較大,勞動條件比較艱苦。准備求職的畢業生,擇業時必須要有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第一線、艱苦創業的思想准備。基層工作盡管比較艱苦,工作生活條件和環境相對較差,但由於缺乏人才,急需畢業生去開拓、去創業,因而大有用武之地。據學校對畢業生成才情況的追蹤調查顯示,工作出色、成績顯著的畢業生大多出自基層,出自生產第一線,可以說,基層是畢業生成才的沃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艱苦的磨練,以及多年工作經驗和能力的積累,怎麼能夠取得驕人的成就並擔當重任呢?所以,畢業生在選擇第一份職業時,起點不一定要高,只要愛崗敬業、吃苦耐勞,不斷鑽研業務,就一定能成長為優秀的勞動者、優秀的管理者——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

『肆』 中職畢業生的就業趨勢如何中職生應樹立怎樣的擇業觀

教育部提出,力爭2005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在2004年的基礎上增加100萬,達到650萬,經過幾年的努力,到2007年,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規模大體相當。中等職業學校的年招生規模取決於初中畢業生規模、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高中階段職業教育的比例等因素。據此,有關專家預測,到2007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將接近800萬。

今後幾年,根據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規模大體相當、協調發展的趨勢,我國及各省區相應的中等職業教育規模變化趨勢如何?與現有招生規模相比「供」與「需」的平衡度怎樣?區域之間的差異情況如何?這些問題直接關繫到對我國以及各區域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的制定和落實。

規模預測

未來幾年,中等職業學校的年招生規模取決於初中畢業生規模、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高中階段職業教育的比例等主要因素。

初中畢業生源的規模

從全國的情況看,2005年以後全國初中畢業生總體生源數量將緩慢回落。到2007年將下降至2100萬人左右;2010年進一步下降至2000萬人以下。其中,以東部沿海和中部地區為主的全國近一半省區未來幾年初中畢業生生源呈減少態勢。與此同時,以西部和欠發達地區為主的我國11個省區的初中畢業生生源卻呈迅猛增長勢頭。

初中畢業生升學率

一方面,從全國的總體情況看呈逐年增長的態勢。2002年全國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平均為58%,比1999年的50%增加8個百分點,年均增2.7個百分點。從目前的發展趨勢分析,今後幾年隨著各省區對人口素質要求的不斷提升和宏觀調控力度的增強,我國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的增長速度將年均保持在3個百分點左右,至2007年將達到73%,2010年進一步上升到82%。

另一方面,從各省區的情況看,升學率的差距較大。2002年海南、雲南、貴州等省區的初中畢業生升學率不到45%,而北京、上海已超過98%。根據過去發展的經驗,當升學率較低時,年均增長輻度會較大;反之,升學率愈高,增幅就愈小。具體情況基本符合以下規律:當年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在60%以下,下一年度增加3.5個百分點左右;當年在60% ̄75%之間,下一年度增加3個百分點左右;當年在75% ̄90%之間,下一年度增加1.5個百分點左右;當年在90%以上,下一年度增加不超過1個百分點。

高中階段職業教育比例

這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主要因素:一是政府宏觀調控措施。從全國總體情況看,教育部在2005年職業與成人教育年度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實現中職和普通高中規模大體相當、協調發展的目標要求。據此,全國今後幾年的普職比例總體上將保持在1∶1的水平。這一比例要求將比2003年40.7%的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二是各省區的現狀水平。目前全國各省區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差異較大。2003年浙江、北京的比例已超過或接近50%,而青海、西藏尚未超過20%。從發展態勢看,由於全國總體比例將有一個大的增加,因此今後幾年全國大部分省區的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將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比例較低的省區將會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

三是考慮到各省區非應屆生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人數等。

因此,預測今後幾年各省區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的具體情況是:達到並有可能突破50%的省區將有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雲南和陝西;保持在40% ̄50%之間的省區有河北、山西、黑龍江、安徽、江西、湖北、海南、四川和寧夏;保持在30% ̄40%之間的省區有內蒙古、吉林、貴州、甘肅和新疆;保持在20% ̄30%之間的省區有西藏和青海。

趨勢分析

預測結果表明,從全國總體情況看,未來幾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將呈平穩增長態勢,2007年接近800萬,至2010年將超過820萬。

從全國各省區情況看,與2002年的招生情況相比,至2007年和2010年,全國各省區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大致可分成四種情形:

一是生源短缺,即未來幾年當地可供生源規模要明顯小於現有的招生規模。它們是北京、上海和天津。到2010年,這三個直轄市的招生規模均保持在5 ̄7萬人以內,其中,北京的預測生源規模為5.6萬人,比2002年9.2萬的實際招生人數減少近40%,上海和天津也將分別減少25%和10%。

今後幾年,這三個直轄市在面臨生源短缺的情況下,一方面要逐步擴大對外省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招生規模,如上海市未來幾年每年的本地生源不足5萬人,而近2萬人的生源主要靠從外地引入;另一方面,要積極進行職業教育自身的改革,拓展職業教育功能,加強非學歷教育培訓和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等的探索。

另外,從發展趨勢看,上海、北京、天津的人均GDP已超過2萬元。經濟的持續不斷發展必然會對當地的職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職業教育的高移化正是適應了高新技術產業對勞動者的要求而產生和發展的。因此,提升三直轄市的職業教育重心,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是大勢所趨。

二是招生人數略有增長,但是不超過目前實際招生人數的一倍,即至2010年增長幅度保持在0%—80%之間。這些省區包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南和重慶。從具體招生規模看,分布在5萬人以上的各個區域內。其中,招生人數在5—15萬人之間的省區有內蒙古、吉林和黑龍江;在15—25萬人之間的省區有遼寧、福建和重慶;在25—45萬人之間的省區有河北、湖南、江蘇和浙江;在45萬人以上的省區有山東。

這些省區大部分是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勢頭,必將給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帶來契機,因此只要調控好普職比例,這些省區今後幾年的中等職業教育仍有一定發展空間。尤其是福建、山東、江蘇等東部沿海省份,其人均GDP已超過或逼近1.5萬元,發展勢頭強勁。另外,這些地區在調整和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同時,有步驟地積極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和探索多種辦學模式也將成為今後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此,這些地區要積極探索和做好中、高職並舉等發展工作,為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三是招生數量增長是目前的一倍左右,即增幅在80%—120%之間。這些省區包括:湖北、山西、四川和陝西。其中湖北、陝西和山西的招生規模將分別達到27.3萬、30.9萬和34.6萬人;而四川省的招生規模將突破50萬人,躍居全國之首。

四是招生增長是目前的一倍以上,即增長幅度在120%以上。這些省區以我國的中、西部地區為主,它們是:安徽、江西、河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除廣東外的其餘省區均為中、西部省區。其中西部省區7個,佔一半以上。

從具體規模看,分布於各個區域內:招生規模在5萬人以下的省區有西藏和青海;5—15萬人之間的省區是海南、寧夏和新疆;15—25萬人之間的省區是甘肅;25—45萬人之間的省區是江西、廣西、貴州和雲南;45萬人以上的省區有安徽、河南和廣東。

我國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未來幾年具有豐富的生源基礎。因此,一方面要做好當地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工作,努力擴大辦學規模和提高辦學質量;另一方面,要跨出區域范圍,積極探索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合作。生源短缺的京、津、滬等地具有教學資源、實踐條件、地理位置、專業設置等方面的優勢;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具有豐富的優質生源,因此擴大兩者之間的合作,逐步突破職業教育的地區界限,讓中、西部地區的優質生源到京、津、滬等地接受優質的職業教育,實現生源與資源的整合,優勢互補,從而達到各方的互惠互利,促進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良性循環和整體發展。
當前形勢下中職生應樹立的正確擇業觀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帶來了就業寒流,雖然最先受到侵襲的是大學生和農民工,卻也讓中職生感受到了陣陣寒意:到校園招聘的單位少了;長期合作的單位或減少錄取名額、或取消用人計劃……金融危機帶來了就業危機。有職教專家指出,連續多年火爆的中職畢業生就業,今年可能面臨一個轉折點!如果畢業生對國家的就業制度、社會需求了解不夠,特別是對今年的就業形勢認識不清,再缺乏對自身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必然會造成擇業時眼高手低、期望值過高,從而陷入擇業誤區。

通過問卷調查及與學生座談,筆者發現,學生在擇業觀問題上存在著諸多錯誤認識、落後觀念。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行動」。所以,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是求職活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事業成功的起點。在全球經濟尚未復甦的大背景下,作為中職生,應當樹立怎樣的擇業觀呢?

一、就業憑競爭,上崗靠本事

從某種意義上說,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自主擇業」就是「競爭上崗」。畢業生必須擺脫被動依賴、消極等待的狀況,敢於競爭,樹立「愛拼才會贏」的觀念,打破「等、靠、要」的消極就業觀,從被動的「等、靠」向主動的「找、闖」觀念轉變。在擇業中,勇敢地「推銷」自己,以自信、冷靜的態度,揚長避短的比較,主動出擊,突出介紹自己的「閃光點」和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以贏得擇業的最後勝利。如果沒有主動競爭的思想准備和積極參與應聘的行為,在面對激烈競爭的挑戰面前,就會顯得手足無措,更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順利實現就業。

二、先就業,後擇業,再發展

「先就業,圖生存;再擇業,謀發展」,這是就業觀念的一個新趨勢。當前,用人單位處在優勢地位,擁有較大的選擇權。在很大程度上,就業壓力使畢業生不能夠、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先就業,意味著先生存。中職畢業是一個人獨立生活的開始,當務之急就是掙錢養活自己,直面生存,才是真實。

再者,從選擇的角度來說,人們不斷變換職業,無疑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中國人平均一生就業1.1次,而美國人平均一生就業6.5次。市場經濟把「鐵飯碗」換成了「泥飯碗」,中國人一生只從事一種職業,並終身在一個單位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更何況年輕就是資本。對於中職生而言,人生之路剛剛開始,以後的路還很長,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就業比擇業更現實、未來比今天更重要」的觀念,抱定「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心態,求職之路、職業生涯之旅一定會越來越通暢。

三、行行可建功,處處能立業

目前,在我們國家,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工作條件和分配上的差別,但三百六十行,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當年劉少奇同志對掏糞工時傳祥就曾說過:「雖然我是國家主席,你是普通工人,但只是分工不同,我們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都在為人民服務。」

建造一座大廈,需要鋼筋水泥,也需要磚瓦木石;建設一個國家,離不開錢三強、華羅庚等學識淵博的科學泰斗,也需要像徐虎、李素麗這樣的普通勞動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成功的道路千萬條,條條大路通羅馬。一切社會需要的職業和勞動崗位都是平等的、光榮的,各種正當職業的勞動者,都是創造社會財富所必需的,可以說工作無高低,自食其力就是光榮,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都是成功人士。俗話說得好:「沒有沒出息的職業,只有沒出息的人。」所以,應該承認,大中專畢業生不僅什麼工作都可以做,而且什麼工作還都能夠做好。

四、一技成,天下行

據統計,我國目前生產一線的勞動者素質偏低,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十分突出。當前,我國城鎮企業共有1.4億名職工,其中技術工7000萬人。在技術工人中,初級工佔60%,中級工佔35%左右,高級工僅佔5%。工人技術素質低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企業的競爭力。「目前,我國的企業產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產品每年損失近2000億元,」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林用三曾痛心疾首地說,「沒有一流的技術工人,就生產不出一流的產品。」

反觀發達國家,他們的產業工人基本上都是技術工人,高級工佔35%,中級工佔50%,初級工佔15%。為什麼世界上生產汽車的國家那麼多,只有德國生產的汽車質量最好、工藝最精良?並不是其它國家缺少優秀的設計師,而是缺少優秀的一線員工。

當下在我國,「藝多不壓身、多一門本領多一條出路」的觀念,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青島港務局集裝箱橋吊隊隊長許振超創下了集裝箱裝卸的世界紀錄;沈陽鼓風機集團增速機車間青年技工徐強創下了大型齒輪加工四級精度的記錄。這些令國際同行刮目相看並為企業帶來巨大利潤和競爭實力的「智能藍領」,用他們的成功一再證明,一個年輕人考不上大學,並不意味著就是創造發明的「淘汰者」,當技術工人一樣有燦爛的前途,「藍領」絕不低人一等。

五、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

什麼是好的工作?社會上流行的所謂好工作的標準是:待遇高,環境好,離家近,活輕松。問題是這樣的「好工作」,對求職者的要求也高:高學歷、高素質、高能力。那麼,試問自己「我具備這些素質嗎?」許多畢業生找工作時,往往首先考慮的是「我想干什麼」,很少考慮「我能幹什麼」、「我適合干什麼」、「用人單位需要我干什麼」。因為不懂得「人職匹配」理論,不了解各種職業對從業者都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很多學生在擇業時比較盲目,很容易陷入擇業誤區。
其實,社會上有許多職業可做,但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最適合做什麼,只有做自己最適合的工作才是最愉快的,也才是最容易做好的。對於即將畢業踏出校門的職校生,在找工作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定位,看它是不是適合自己,只要是適合自己的,理當是最好的——沒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六、不求穩固,四海為家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一個人終身在一個單位從事一種職業的傳統就業方式已經成為過去。市場經濟給用人單位帶來了危機感和緊迫感,如果經營不善,隨時都有倒閉、破產的可能。因此,過去那種一個單位、一個工種干到退休的情況,已經不現實,每個人必須隨時做好「改換門庭」、「背井離鄉」的思想准備,打破「守在家門口」不願外出打工的舊觀念,樹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擇業觀。不論所有制形式,不論城市農村,不論邊疆內地,只要能發揮作用,於社會有益的職業和工種,都不妨一試身手。多種選擇、四海為家,根據自身情況,不斷變換職業的新觀念,已越來越為求職者所接受。

七、不圖享樂,艱苦創業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企業高科技含量還不高,勞動強度比較大,勞動條件比較艱苦。准備求職的畢業生,擇業時必須要有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第一線、艱苦創業的思想准備。基層工作盡管比較艱苦,工作生活條件和環境相對較差,但由於缺乏人才,急需畢業生去開拓、去創業,因而大有用武之地。據學校對畢業生成才情況的追蹤調查顯示,工作出色、成績顯著的畢業生大多出自基層,出自生產第一線,可以說,基層是畢業生成才的沃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艱苦的磨練,以及多年工作經驗和能力的積累,怎麼能夠取得驕人的成就並擔當重任呢?所以,畢業生在選擇第一份職業時,起點不一定要高,只要愛崗敬業、吃苦耐勞,不斷鑽研業務,就一定能成長為優秀的勞動者、優秀的管理者——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

閱讀全文

與河南超創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0倍杠桿是什麼意思 瀏覽:381
中訊證券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434
杭州金融公司都有哪些 瀏覽:31
貨幣證券屬於商品證券 瀏覽:728
港元兌加元今日匯率 瀏覽:622
理財產品募集期封閉期 瀏覽:515
太平洋業務員傭金有多少錢 瀏覽:186
融資500萬出讓5股份 瀏覽:909
08中股票 瀏覽:367
什麼理財產品最好 瀏覽:103
中國銀行理財手機上怎麼買 瀏覽:73
創業板再融資放開 瀏覽:438
股票上市首日價 瀏覽:400
杠桿中阻力的作用點 瀏覽:700
出口貨物收匯申報錄入金融機構代碼 瀏覽:342
融資杠桿比例計算 瀏覽:977
外國金融機構 瀏覽:63
期貨杠桿是怎麼計算的 瀏覽:370
江蘇金融服務外包 瀏覽:762
介紹客戶到銀行理財有抽成嗎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