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大荒集團的成員分布
集團成員分布黑龍江省12個地市、 61個縣市區。土地總面積543.9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2.6%,集團2004年生產總值236 1億元。總人口157 .9萬人,從業人員73,1萬人;耕地面積212. 4萬公頃,尚有可墾荒地47.6萬公頃:森林面積89 1萬公頃,木材蓄積量4,93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 5 .12%;肉牛存欄41. 895萬頭,奶牛存欄26 .73萬 頭.生豬存欄131.58萬頭,羊存欄206.29萬只,家禽735.17萬只,水面面積27.3萬公頃,地表水資源總量86.7億立方米,地表徑流56.7億立方米.可用水量37.02億立方米,地下淺層水量30億立方米,可開發量29.8億立方米。
② 北大荒集團的土地有哪些
北大荒集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地處東北亞經濟區位中心,位於我國東北部小興安嶺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屬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轄區總面積5.54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650萬畝,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下轄9個分局、113個農牧場,分布在全省12個市、74個縣(市、區)。現有總人口166萬人,其中從業人員90.7萬人。
③ 北大荒上市公司的一千多萬畝土地是公司永久使用權的嗎每年要交租嗎
法律規定編輯
土地使用權年限[1]
根據我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12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居住用地70年;
工業用地50年;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年限為50年;
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
倉儲用地50年;
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1.土地使用年限期滿可自動續期
根據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權法》中的明確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
據悉,在《物權法》出台之前,根據1994年7月5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辦理土地使用權續期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並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也就是說,根據以往的規定,辦理土地使用權續期是需要繳納一定費用的。而《物權法》出台後,雖然規定了可以自動續期,但實際上並沒有對續期的土地使用費支付標准和辦法做出明確規定。特別是2007年3月,《土地管理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開始在一定范圍內徵求意見,相比於「草案」,「徵求意見稿」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自動續期」替換了「無償自動續期」。但是,當購房者的土地使用年限到期之後,需要怎樣進行權利延期,是否需要繳納土地出讓費用,繳納多少出讓費用,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而有關業內人士認為,適當續費是最有可能的。(江門日報 傅學超)
④ 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紅衛農場29作業區土地面積
⑤ 北大荒有多大面積
北大荒,位於東經123°40′到134°40′,橫跨11個經度;從北緯40°10′到50°20′,縱貫10個緯度,總面積5.53萬平方公里。指黑龍江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與三江平原廣大荒蕪地區。她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西部是松嫩平原區。嫩江從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與松花江雙水合流。東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區。黑龍江一瀉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烏蘇里江溫和恬靜。三條水脈在平原深處幽然相會,東流到海。浩瀚的興凱湖依傍其旁,秀麗的完達山橫貫其中。平均海拔54米,萬分之一的坡降構成罕見的平坦地勢。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種的水稻、小麥、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無邊。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5%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因此,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北大荒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水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2912萬畝耕地,,以盛產小麥、大豆、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馳名全國。北大荒現有林地250萬畝、草原616萬畝、水面372 萬畝。在利用資源、保護資源、良化資源的進程中,北大荒正在呈現土變更,黑土生金;水變清,清流千里;樹變綠,綠滿青山的動人景象,成為一座綠色的寶庫。
⑥ 目前,北大荒耕地面積( )多萬畝
這里的面積大約應該是在50萬畝左右,那麼這是正常的一種狀況,因為它的面積是非常大。
⑦ 北大荒有土地嗎
北大荒當然有土地了。
北大荒,舊指中國黑龍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廣大荒蕪地區。大部分地區土地肥沃,部分為低濕沼澤地,生長季較短,但可以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需注意低溫冷害。20世紀50~70年代曾組織復員轉業軍人、農民、知識青年進行了大規模的墾殖,創建了一大批國營農場,已建成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商品糧基地,北大荒已變為北大倉。
⑧ 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的自然資源
黑龍江墾區位於東經123°40′-134°40′和北緯°10′-50°21′之間,總面積5.43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2.2%。分布在黑龍江省12個地(市)69個縣(市、區),橫跨小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
黑龍江墾區現有土地總面積5.4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海南省的1.65倍),其中耕地3100多萬畝(相當於浙江省的1.29倍),林地1305萬畝,草原549萬畝,水面411萬畝。墾區位居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帶之一,主要土壤分布為棕壤、白漿土、黑土、草甸土、沼澤土,其中黑土和草甸土佔耕地面積的50%。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5%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
墾區所處地域屬中、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乾燥而漫長,夏季濕潤而短促,春秋氣溫變化很大。墾區降水較充沛,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年平均氣溫在-0.9-4℃之間。無霜期平均為120天。全年日照時數為2400-2900小時。
墾區的河流分屬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三大水系,流經墾區匯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條,河流入境水量3000億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儲量豐富,可利用量29.8億立方米。天然水域出產聞名全國的鱘鰉魚、馬哈魚、興凱湖大白魚等,還盛產東北銀鯽、鯉魚、鯰魚和「三花五羅」等名貴魚類。近年來,鱘鰉魚、興凱湖大白魚人工繁殖馴化技術獲得成功。淡水養殖發展前景廣闊。
墾區山地和丘陵地帶森林密布,森林面積達80.5萬公頃,其中天然林3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4.6%,林木蓄積量2622萬立方米,成為北大荒的「綠色銀行」和保障農業穩產高產的「綠色屏障」。依託森林還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有人參、黨參、五味子、刺五加、生麻等130多種名貴中草葯;有猴頭、木耳、蘑菇、薇菜、蕨菜等真菌及植物類產品;有鹿、狍、貂、麝鼠、山雞等名貴動物。人工種植和馴化養殖有可觀經濟效益。
墾區煤炭、黃金、石灰石、瑪瑙等礦產資源儲量可觀,品位居高。目前已探明煤炭儲量1.5億噸,遠景儲量2.48億噸;探明黃金儲量15.4噸,遠景儲量58.7噸;石灰石儲量在數十億噸以上,為發展礦產採掘、加工提供了有利條件。
墾區獨有的六大省級風景區引人矚目。位於興凱湖的八五一零農場、位於三江平原腹地的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完達山腳下的蛤蟆通水庫、位於勝利農場境內的喀爾喀山、位於寧安農場附近的鏡泊湖和尾山農場附近的五大連池,還有錦河農場的闖關東影視文化基地。景色秀麗,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是旅遊、療養、科學考察的理想之地。
墾區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具有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和外向型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墾區地處東北亞大通道,有38個農場坐落於中俄邊境線,具有發展邊境貿易的地緣優勢。
⑨ 北大荒集團是歸屬中糧管嗎
不歸!直屬於農業部農墾局,中糧只負責北大荒農業中的部分糧庫,糧庫大部分為農業部管理。
北大荒集團
網路名片
LOGO北大荒集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地處東北亞經濟區位中心,位於我國東北部小興安嶺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屬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轄區總面積5.54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650萬畝,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下轄9個分局、113個農牧場,分布在全省12個市、74個縣(市、區)。現有總人口166萬人,其中從業人員90.7萬人。
目錄
北大荒集團簡介
發展簡史
集團規模
成員分布
經營范圍
產品與服務
發展前景
優勢
合作領域北大荒集團 簡介
發展簡史
集團規模
成員分布
經營范圍
產品與服務
發展前景
優勢
合作領域
展開 編輯本段北大荒集團
簡介
北大荒集團的前身是黑龍江農墾系統,創立於1947年。經過三代人半個世紀的艱苦奮斗,在昔日人跡罕少的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中國耕地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國有農場群,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是全國農業類最大的上市公司 年產糧食總量約佔全國百分之4
發展簡史
1998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組建北大荒農墾集團,並列入全國120家大型企業集團試點行列(詳見北大荒信息港:www.chinabdh.com)
集團規模
集團總公司設在哈爾濱市,下屬9個分公司,104個農牧場,1,136家工商運建服企業,18家科研開發機構,4所普通高等學校,3所成人高等學校,2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38所普通中學,140所小學,126家醫院,90個衛生防疫站,70個婦幼保健站,71座電視轉播台,111個有線電視台,1個日報社。集團總人口157.9 萬人,各業從業人員77.2萬人,其中農業42.2萬人,工業11.2 萬人,商飲服務業11.O萬人。
成員分布
集團成員分布黑龍江省12個地市、 61個縣市區。土地總面積543.9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2.6%,集團2004年生產總值236 1億元。總人口157 .9萬人,從業人員73,1萬人;耕地面積212. 4萬公頃,尚有可墾荒地47.6萬公頃:森林面積89 1萬公頃,木材蓄積量4,93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 5 .12%;肉牛存欄41. 895頭,奶牛存欄26 .73 頭.生豬存欄131.58萬頭,羊存欄206.29萬只,家禽735.17萬只,水面面積27.3萬公頃,地表水資源總量86.7億立方米,地表徑流56.7億立方米.可用水量37.02億立方米,地下淺層水量30億立方米,可開發量29.8億立方米。
經營范圍
集團以糧食生產為主,一、二、三產業綜合經營。現有經營性總資產274.4億元,其中所有者權益51.8 億元。 1998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1.0億元(現價),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2.6 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8 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5.6 億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為58.6%、16.2%、 25.2%;創利潤總額2.88億元,上繳稅金6.O億元。 集團農業基礎設施雄厚,技術裝備先進。現有水工建築物5.1 萬座,江河堤壩2606公里,水庫120座,排灌站134座,機電井 3.7萬眼,干支渠總長近6萬公里,具備了抵禦五年一遇洪澇災害的能力。現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05.6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3 萬台,大型聯合收獲機7190台,農用飛機25架,各種汽車1.6萬輛,種子加工廠46個,糧食處理中心167座,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95%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3%。目前,北大荒集團糧食生產能力已穩定在850萬噸以上,商品率85%。肉蛋奶生產能力分別達到10、2.4、28.6萬噸。
產品與服務
集團工業已具備比較雄厚的發展實力。現已形成農產品加工、 食品、農機、化肥、醫葯、建材製造和原煤、黃金采選、汽車配件、汽車零部件等工業體系,各類規模的工業企業及生產單位已達到651個。糧食、糖料、鮮奶年加工能力分別達到330、120、40萬噸。完達山奶粉、北大荒白酒等產品已成為國內名牌產品。
發展前景
北大荒集團跨世紀的發展思路和戰略目標是:以國內外市場 需求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最大化。精心實施「田園+督桌」——農業產業化戰略,爭取用10 年左右時間把北大荒集團建設成為具有強大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在全省、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起示範作用,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大型現代化農業企業集團。 主要農產品有糧食、油料、甜菜、水果,肉類、牛奶、水產品。 2004年 進出口總額2.1億美元。 農用飛機30架,飛機場54處,糧食處理中心1 98座,種子加工廠59個,汽車19.21 0台。農用大中型拖拉機24.1 51台 長途通信線路29萬公里。
編輯本段優勢
●經濟綜合實力強。現有資產總額500多億元 , 全口徑年銷售收入已達268億元 農 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5.593元。 ●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土地總面積為543.9萬公頃。擁有212.4萬公頃耕地.人均佔有 耕地面積20.2畝,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6.4倍。 ●農業基礎設施完善。農田水利設施配套 大江大河防洪能力為20年一遇標准,人工 林總面積達到57.5萬公頃,已經實現農田林網化。糧食處理工廠化,種子加工產業化。 ●農業生態環境優良。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開發時間短,工業污染少,生態環境好。有些企業已通過歐盟ECOCERT、BCS 日本JAS OMK JONA,美國OCIA,DIVT的有機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已近百萬畝。 ●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農業裝備水平在全國領先,農機總動力已這401.3萬千瓦。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大馬力拖拉機。收獲機、農用飛機 衛星定位系統,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高達92%。 ●農業科技貢獻率高。擁有16個科研院所,3所高等院校。9個技術推廣中心,105 個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2% 農業科技貢獻串達到65% 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個百分點。 ●土地規模經營效率高。家庭農場土地規模經營面積超過55%,糧食直接成本低 勞動生產率水平高。人均生產糧食5.936公斤 農業職均生產糧食3萬公斤,其中高油高產大豆等許多作物單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農業產業化程度高。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迅速崛起。九三油脂 、完達山乳業,北大荒米業、北大荒豐緣麥業等5家企業(集團)跨入國家級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行列。年糧食加工能力達到日800多萬噸,年處理鮮奶能力達到51萬噸,培育了」北大荒「,」 完達山「 等一批知名品牌。
⑩ 北大荒集團的9個分公司在哪
艱苦奮斗
艱苦奮斗是北大荒精神的核心價值觀。
歷史上的北大荒曾環境惡劣,所有的封建王朝和侵略者們只能成為荒原的匆匆過客,只有當共產黨領導的以轉復軍人為主體的農墾戰士,高舉起艱苦奮斗的旗幟向這里英勇進軍的時候,才使這片沉睡千年的荒原,第一次綻露出欣慰的笑容。
1947年,正是共和國誕生前最困難、最艱苦的時期,按照毛澤東同志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一批從延安來到東北的軍隊幹部率部挺進莽莽荒原,播下了北大荒農墾事業的第一顆火種。
1955年,在王震將軍親自指揮下,鐵道兵9個師近2萬名官兵,分別從福建、廣東、四川等省開赴北大荒;1958年,又有10萬官兵進軍北大荒;從1963年到1976年,先後有54萬知識青年奔赴北大荒———他們都為墾區的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勇於開拓
如果說開墾荒原,建房築路,是北大荒第一次開發的話,那麼,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則是北大荒的第二次開發,它依靠的仍然是勇於開拓的精神。
1978年,當改革浪潮席捲全國大地的時候,北大荒人率先選擇了改革之路,以敢於否定、善於揚棄、奮發進取的開拓精神,毅然向「大鍋飯」、「鐵飯碗」告別,開始興辦「四到戶、兩自理」的家庭農場。
1984年到1996年,墾區先後興辦了20多萬個家庭農場,他們先後引進韓國大和、香港宣威等國際知名企業,累計引資46.8億元。目前,墾區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和經濟技術合作關系,主要農畜產品已出口世界24個國家和地區。近5年來,墾區已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16億美元,其中2006年達到5.5億美元。顧全大局
顧全大局成為北大荒人基本行為准則。開發北大荒,黨和國家一開始就定位在糧食生產上,因此,60年來,北大荒人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始終把糧食生產放在首位,服從服務於全黨全國這一大局。
長期以來,由於農業是比較效益低、自然風險大的弱質產業,農產品的價格一直很低。許多地區開始棄耕棄糧,國家糧食機動調出量出現明顯的缺口,在國家最需要糧食生產的時候,北大荒人勇敢地站了出來,1996年,墾區提前4年實現了上交50億公斤商品糧的目標!
2006年墾區糧食總產達到226億斤,為國家提供的商品糧超過200億斤,商品率近90%。墾區用占黑龍江省五分之一的土地,生產出了佔全省三分之一的糧食,其中商品量佔到全省的二分之一,占省際間可調配糧食的四分之一。無私奉獻
無私奉獻是北大荒精神最高的精神境界。在北大荒有一個雁窩島,那是八五三農場的一個分場。島上那3座墓碑,向人們講述著北大荒人一代代前赴後繼創業的悲壯故事。
第一個是1958年轉業軍人羅海榮,他在一次水上運油途中犧牲,終年只有26歲。為了照顧英雄的妻子,組織上把她送回四川老家,17年後,羅海榮的兒子又萬里北上,來到雁窩島,繼承他父親的事業。
第二個是1959年的山東支邊青年張德信,為了搶修機車,被寶清河水吞沒,當時他年僅22歲。
第三個是1969年從寧波下鄉的女知青陳越玖,她來到北大荒後不幸身患癌症。1975年4月2日,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向黨組織提出了唯一的請求是把骨灰送回雁窩島。去世時,她年僅24歲。
60年過去了,無論是戰爭的硝煙、災害的侵襲、內亂的沖擊,都難以撼倒共產黨人的光榮旗幟,都無法扼殺北大荒人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