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應聘中糧集團,大家對中糧的認識和看法是什麼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是立足中國的國際一流糧食企業,是全球布局、全產業鏈、擁有最大市場和發展潛力的農業及糧油食品企業,集貿易、加工、銷售、研發於一體的投資控股公司。
中糧集團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己任,致力於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糧食企業,構建具有中糧特色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目前,中糧集團資產總額5980億元,年營業收入4984億元,年經營總量近1.6億噸,全球倉儲能力3100萬噸,年加工能力9000萬噸,年港口中轉能力6500萬噸。
注意事情:
中糧非常重視培訓工作及人才的培養。始終認為,培訓是一種工作方法,是推動流程優化、組織變革和人才發展的重要工具。公司針對應屆畢業生主要安排新員工入職培訓、團隊建設、工作流程、專業技能等培訓,轉正後將視情參加崗位需要的相關技能培訓。
『貳』 中糧集團品牌戰略
「板塊化解決方案」,就中糧集團下屬各職能部門、公司機構進行了板塊化歸位,明確各自所在的品牌關系板塊和管理方法;同時,對中糧集團下屬的眾多產品業務品牌進行「統一使用中糧品牌、中糧集團背書品牌、獨立品牌」的管理格局,比如「福臨門」、「金帝」、「長城」就使用了「中糧出品」的強勢品牌背書,以知名子品牌拉動企業品牌認知,企業品牌為子品牌提供信譽支持和品質保證。
這套方案是正邦做的
『叄』 中糧戰略概述
整合資源運作
在中糧,董事長寧高寧奉行著通用電氣公司前CEO韋爾奇成長法則 「要麼第一,要麼第二,要麼你就把它整好,要麼就賣掉,要麼就關門」。 對於中糧,「國有企業、外貿企業、多元化企業以及轉型企業,」每一個都存在危險,既要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又要強調專業化的優勢,因此,寧高寧確定了企業的發展戰略,轉型為以產業、實業為根本的企業,同時搞有限相關的多元化,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如對中糧三個長城葡萄酒進行了系統整合,在終端銷售上統一,突現品牌的組合力量;如利用自身的優勢,大力發展乙醇和生物能源;並購新疆屯河、收購深寶恆、對中谷的合並、進軍保險行業等等,一系列的並購和重組都突出了中糧在資源方面的整合運作,如有些是為了拓展產品線、有些是為了控制上游原材料、有些是為了進入成長性的行業,能夠與企業的發展形成協同。為了進一步推進對中糧的整合,最近中糧油大手筆分拆,將食品飲料與農產品各行其道,其中中糧油將主攻食品與飲料業務,公司名稱也將從「中國糧油國際有限公司」改為「中國食品」。 而分拆出來的以農產品加工業務為主的「中國糧油」將在香港主板獨立掛牌。分拆完成後,中國食品的核心業務將分拆包括四大部分:一是主要從事生產、裝瓶、分銷及銷售的可口可樂飲料酒類業務;二是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長城」 和「華夏」等品牌的紅酒及白酒以及紹興酒;三是以「金帝」為主的巧克力和其他糖果產品;四是「福臨門」、「Fortune」及「四海」品牌為主的小包裝食用油業務。中國糧油的核心業務則包括生物燃料和生化業務、油籽加工、大米貿易及加工、啤酒原料、小麥加工業務等。
編輯本段發展成長戰略
綜觀中糧的業務范圍,目前主要是三大主業:食品加工與製造;糧油、食品貿易,糧油糖期貨及物流;保險、酒店、房地產開發經營,整個中糧已形成了以糧油食品加工業為主體,兼顧相關行業的發展格局。對於這些行業,則分別由四大板塊承擔:一是中糧糧油進出口公司,從事糧油、食品的貿易,主要是進出口業務,也有部分轉口業務;二是中糧國際,從事糧油食品的生產加工與製造,包括福臨門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長城葡萄酒、中糧麵粉、中糧麥芽等系列產品;三是鵬利國際,從事以凱萊酒店為代表的房地產、酒店業務,迄今已在國內開發500多萬平米的物業;四是金融板塊,包括期貨經紀、財務公司、中英人壽、中怡保險,從事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嫁接服務。對於中糧的發展成長之道,主要是:
協同多元化戰略
中糧從進出口貿易商轉型進入實業化發展階段以來,目前所從事的主要行業有:食品製造業、房地產業、酒店業、金融業、保險業、生物能源等,這些業務之間都是一種協同關系,如根據公司的戰略定位及各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對公司現有業務及集團相關業務進行評估和檢討,通過內部成長和外部擴張的方式獲取長期成長動力,對公司內部進行資源整合,包括品牌、渠道、研發、生產、物流、采購以及組織架構等。如在食用油方面,已形成市場的主導,從自主福臨門到控股魯花,到開發高端的滋采,形成了系列化品牌,有效形成了品牌區隔;如重組中谷,加強了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優勢;進軍生物能源,既利用了自身的優勢,又有國家對能源戰略的支持,其發展空間巨大;利用資本進入保險和地產,通過強大的資本實力來整合產業,多元化投資,專業化經營,產生了較好的協調效應。如在房產行業,中糧在收購深寶恆完成以後,把優質房地產開發業務注入深寶恆;並利用深寶恆現有土地資源,在寶安區以租賃廠房或其他合適形式,設立糧油食品、包裝等產品的生產加工基地,把深寶恆發展成為集物流、倉儲、貿易、采購、地產物業為一體的上市公司。
集團化戰略
從目前中糧對所屬五大業務群及下屬公司的管理模式上看,整個中糧都在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都是採取控股和收購等方式,利用資本杠桿來整合產業,進而形成具有協同效益的價值鏈和供應鏈整體。當然,在集團化戰略過程中,中糧的集團文化、集團核心競爭能力、集團的統一形象等還沒有效形成,雖然旗下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都獲得了較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集團品牌形象還有待完善。
編輯本段中糧集團遠景
「既不能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里,但也要強調專業化的優勢」,對於中糧的未來發展,需要打造中糧資本以外的核心競爭能力,因為中糧作為國內糧油行業龍頭企業,其行業競爭力並不強,業務發展也不夠穩定。競爭手段較少,競爭重點主要局限於產能、布局上,而缺乏對供應鏈各環節管理、人才、產品、品牌、技術、資源等要素的完整整合,贏利模式、供應鏈競爭、公司治理與管理系統、企業文化模式等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可能是中糧目前最大的隱痛。 隨著進一步的放開市場和來自國外的競爭,中糧集團應該進一步打「組合拳」,培育自己的「芯」,進而在日益國際化的市場格局中不斷健康成長。實施行業聚焦,產品聚焦,並不斷創新,走「行業一體化」和「市場多元化」的道路;跨地域經營,合理集中與分散資源,提升與建立管控能力和系統,引導內部人力資源發展,追求穩定投資回報;規范化經營,集約化整合,系統化流程,規范化制度,確保優勢競爭地位。 正如董桓所言,中糧的核心能力塑造既要內斂,即以企業戰略定位為基礎,以專業化發展為手段,從中糧現有的品牌、人才、市場網路等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切入,帶動企業知識庫、創新機制、管理、文化、資源、技術、服務等其他核心資源整合,建立獨立的研發系統、有效的管理平台、系統化的公司治理和管控體系、先進適用的企業文化,提高集團管理運作能力和創新吸收能力,發揮「沃爾瑪」式效應。又要外展,即以核心競爭力為目標,通過市場手段來獲得企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術源或掌握核心技術源的人才;與具有互補優勢的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或並購具有某種比較優勢的企業和團體。中糧現在的並購整合和未來可能的國際化不過是外展的一種手段和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中糧要警惕外展時所帶來的種種危機和巨大風險,只有當有了足夠強大的整合能力、糾錯能力和平衡能力,才能確保外展成功。
『肆』 中糧集團現在的形勢
他們旗下產品多,還有地產,深圳地產不是很不錯嘛,應該發展還行吧
『伍』 想應聘中糧集團,求大家對中糧的認識和看法
大型央企,世界500強,尤其在寧高寧總十多年的精心帶領下,中糧集團身上體現了多種特質:央企的特質、市場化的特質、糧油食品行業的特質等。具體到福臨門大廈,則裡面工作的多數是各事業部的總部人員,要麼是集團的資深領導、老員工,要麼是高學歷、畢業不久的精英
這里的工作流程基本很清楚,工作模塊切分較細,各種規章制度相當繁多,身處其中,一般情況下你所承擔的職責、工作內容都較為狹窄、細致,按部就班,循著流程,基本不會出什麼大問題,偶爾有一些小創新,也未為不可。不過如果你想做什麼大的創新,或者做一些涉及面較廣、牽涉部門較多的事情,則難度會有幾何倍數的增加。整體上工作難度中等,工作強度一般,朝九晚五,或五點半,不打卡不考勤,領導非常人性化,如果家中有事兒遲到早退,都很方便,不會揪著這些事情不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婚後生育的女性,會更加的喜歡在這里工作,也更適合在這里工作。
同時,這裡面也有很多的老員工,跟隨跟隨打拚多年,學歷可能不佳(在其同齡人中可能算是好學校了),知識技能精力已經顯著下降,沉澱積累的經驗尚可,但是更多的顯得暮氣沉沉,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集團仍然允許著這部分人的存在,發著還算可以的工資,各項管理覆蓋也是略有傾斜。這可能就是央企的一大特點吧,無法定論好壞,只能看你是站在誰的利益角度判斷。
『陸』 中糧集團的倉庫文員對公司的發展制度企業文化有什麼好的建議怎麼寫
『柒』 中糧集團 優劣勢
中糧集團於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集貿易、實業、金融、信息、服務和科研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在農產品、食品、酒店、地產等眾多領域具有業務發展。目前中糧集團下設中糧糧油、中國糧油、中國食品、地產酒店、中國土畜、中糧屯河、中糧包裝、中糧發展、金融等9大業務板塊;擁有中國食品(HK 0506)、中糧控股(HK 0606)、蒙牛乳業(HK2319)、中糧包裝(HK 0906)4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糧屯河(600737)、中糧地產(000031)和豐原生化(000930)3家內地上市公司;推出的產品包括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製品、家佳康肉製品等,商業物業包括亞龍灣度假區、凱萊酒店等。
『捌』 如何看待中糧集團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企業不是事業單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國家保護的情況下他可以高速發展,如果國家的保護傘消失了該怎麼班。
『玖』 如何提高中糧集團產品競爭力
這個問題太大了。需要給出一定與中糧集團相關的數據才能作分析。說「加大企業競爭力,就是需要更好的管理團隊,以品質與成本優勢進行進出口……」等等之類沒用的話給你個答案也沒有什麼意義。
『拾』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COFCO)成立於1949年,經過多年的努力,從最初的糧油食品貿易公司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農產品、食品領域多元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致力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建設全服務鏈的城市綜合體,利用不斷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人類提供營養健康的食品、高品質的生活空間及生活服務,貢獻於民眾生活的富足和社會的繁榮穩定。
中糧從糧油食品貿易、加工起步,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至種植養殖、物流儲運、食品原料加工、生物質能源、品牌食品生產銷售以及地產酒店、金融服務等領域,在各個環節上打造核心競爭能力,為利益相關者創造最大化價值,並以此回報全體客戶、股東和員工。
通過日益完善的產業鏈條,中糧形成了諸多品牌產品與服務組合: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番茄製品、家佳康肉製品、香雪麵粉、五穀道場方便麵、悅活果汁、蒙牛乳製品、大悅城Shopping Mall、亞龍灣度假區、雪蓮羊絨、中茶茶葉、金融保險等。這些品牌與服務鑄就了中糧高品質、高品位的市場聲譽。
作為投資控股企業,中糧旗下擁有中國食品(00506,HK)、中糧控股(00606,HK)、蒙牛乳業(02319,HK)、中糧包裝(00906,HK)四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糧屯河(600737,SH)、中糧地產(000031,SZ)和中糧生化(000930,SZ)三家內地上市公司。
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態勢,中糧不斷加強與全球業務夥伴在農產品、糧油食品、番茄果蔬、飲料、酒業、糖業、飼料、肉食以及生物質能源、地產酒店、金融等領域的廣泛合作。憑借其良好的經營業績,中糧持續名列美國《財富》雜志全球企業500強,居中國食品工業百強之首。
2014年11月26日,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整體並入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將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華孚貿易發展集團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