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石油公司的合並浪潮
20世紀70年代,歐佩克國家實現石油工業國有化。這使得那些大跨國石油公司失去了90%的上游資產,上、下游嚴重失調。它們急於通過企業兼並,獲得大量儲量和產量。1981—1982年,美孚等幾家公司企圖兼並較大的石油公司(大陸、馬拉松),美國政府以反壟斷為名不予支持,以致有兩家大石油公司投入到非石油公司的懷抱。但是,從1983年起,美國政府不但不幹預,反而同意更大石油公司間的兼並。這是因為,世界經濟實現了全球化,大公司的兼並形不成對世界石油市場的壟斷,而合並更有利於增強公司在世界石油市場上的競爭力。
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世界大跨國公司進行了兩輪大兼並、大改組。這些兼並,在世界石油工業乃至整個世界經濟中產生巨大反響。經過上述重組活動,石油行業的原有格局徹底改變了,多年來一直被石油界稱為「七姊妹」的世界七大石油公司演變為五巨頭:埃克森美孚、皇家荷蘭殼牌、英國石油(BP)公司、雪佛龍德士古、道達爾菲納埃爾夫。
強強聯合,實現規模化、上下游一體化,使得超大型石油公司的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強強聯合為這些超級石油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協同效益,總額每年超過100億美元,將節省的成本資本化,可以給股東創造近1000億美元的價值。BP公司通過一系列的合並收購,每年節省成本58億美元;埃克森與美孚合並後,僅2000年便節省開支46億美元;雪佛龍與德士古合並後,年削減成本20億美元。
B. 跪求英國石油公司和英國經濟關系
1909-1955 1908年,英國人William Knox D'Arcy 獲得伊朗國王批准,開始商業性地開發他在1901年於波斯灣發現的石油資源。1909年4月14日,新組建的「昂格魯-波斯石油公司」(Anglo-Persian Oil Company,APOC)投入此項開發。初時業務進展不大,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政府認識到了石油資源的重要性,開始收購該公司股權,該公司也開始向皇家海軍提供燃油。戰後,英國政府已經擁有達51%之股份,並開展在歐洲各地的業務。但公司關注焦點仍然放在波斯灣。 1931年,該公司購並了當時與其合作從事行銷的殼牌公司,改組出一家「殼牌麥克斯英國石油公司」(Shell-Mex and BP Ltd),但負責在伊朗(當時仍稱波斯)的業務的仍是APOC。殼牌公司在1975年與英國石油分家。 出於對帝國主義不滿情緒的高漲,伊朗曾在1932年戰時撤回對APOC的特許,經過一年談判,雙方協議給予伊朗更多股份和收益,該公司在灣區的業務才恢復。1936年波斯改稱伊朗,該公司亦改稱「昂格魯-伊朗石油公司」("Anglo-Iranian Oil Company",AIOC)。 二戰以後區域內的民族情緒高漲。親西方的伊朗政府在1949年曾短暫與該公司達成新協議。但1951年3月,親西方的伊朗首相 Ali Razmara 被刺殺,一個月後,伊朗國會通過議案將AIOC國有化,並推舉民族主義政治家穆沙德(Mohammed Mossadeq)為新首相。穆沙德認為,該公司是帝國主義剝削伊朗的代表,唯有國有化政策才能使伊朗人民享有應有權益。但英國政府成功地說服美國共同出面維護西方在海灣的利益,以抵制可能逐漸增加的蘇聯的影響,並聲稱穆沙德政權是親共政府。1953年8月在美國中情局協助下,一場政變推翻穆沙德,「昂格魯-伊朗石油公司」重回海灣,以40%外資股權方式在伊朗恢復業務,並正式改稱「英國石油公司」( BP )。新方案雖使該公司稍受打擊,但世界銀行協助了BP 在海灣其他國家的投資計劃,使其利潤不墜。 有英國石油公司早期商標的加油站 1960年代起,英國石油公司開始關注美國阿拉斯加和歐洲北海的油源開發。這一新創舉在1970年代實現量產,使英國石油公司能抗擊後來發生的兩次石油危機。但阿拉斯加的原住民聲稱,該公司在當地的開發是非法的掠奪。英國石油公司為拓展美國業務,1970年代又購並了美國「俄亥俄標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of Ohio)。1971年開始,在中東國家石油公司的股權已部分或全部被當地政府收歸國有,1979年伊朗發生革命,英國石油在伊朗的霸權地位才告結束。
C. 英國BP公司私募股權資金騙人嗎
呵呵,我無法直接回答該問題。提供幾個線索幫你判斷類似問題:
一、股東和管理結構。要看工商執照,關注出資人,一般騙子公司多搞很多層級,其中部分層級放在國外(起一個有BP的英文名字),反正看不出來跟BP石油的直接關系。這種情況下,就要存疑。
管理結構應該包括:管理公司(GP)+出資人(LP)。BP是出資人還是管理人?據我所知,BP本身在資產管理方面並沒有任何優勢。
現在國內很多「盜用」名企名諱的公司,比如「美林XX公司」其實跟美國的美林公司無任何關系。
二、管理人。PE公司的關鍵是管理人和團隊,出資人幾乎沒有意義。所以更多要關注管理團隊的經驗和資金實力。
三、程序和資金託管。在管理費、託管等「真金白銀」方面要注意,盡量不要接受啥也不幹也收管理費的條件,也不接受沒有大銀行託管的資金撥付。比如要求把錢直接打給信託(尤其是海外)或者管理公司帳號的,不要接受。
D. 求英國石油公司BP2010年年報
http://www.bp.com/extendedsectiongenericarticle.do?categoryId=9039692&contentId=7072683
這里就有啦 親 不過是英文的 相信你應該沒問題
E. 英國石油公司的公司歷史
BP(正式英文全稱:BP p.l.c.。前稱:British Petroleum(英國石油),後BP簡稱成為正式名稱),是世界最大私營石油公司之一(即國際石油七姊妹之一),也是世界前十大私營企業集團之一。 BP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之一。由前英國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實多等公司整合重組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團公司之一。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天然氣銷售和發電;油品零售和運輸;以及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和銷售。此外,公司在太陽能發電方面的業務也在不斷壯大。BP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公司當前的資產市值約為2000億美元,擁有愈百萬股東,在職員工有85900人 。約翰·布朗全球實力商業領袖 --《財富》2003年八月期專題報道譯文《財富》2003年八月期載文報道,在美國之外最有影響力的25位商業領袖之中,英國BPCEO 約翰·布朗(John Browne)名列榜首。但是殼牌的Phil Was僅僅是繼承了一個龐大的公司,而約翰·布朗則是在1998年合並阿莫科(Amoco)和2000年收購阿科(Arco)之後成功地把BP打造成一個超級企業。BP公司的CEO同時揮師俄羅斯,創建了對所有西方投資者來說最大的合資公司, 從而展示了實力。55歲的約翰·布朗,因為其聘用員工的做法而備受女性群體的尊敬與喜愛,同時由於倡導和推進綠色環保方面的努力,使其比同行更受歡迎。
自1973年在華拓展業務以來,BP在一系列商業項目中累計投資超過40億美元,積極參與了中國的經濟建設。迄今BP是中國最大的海上天然氣生產企業,中國第一家液化天然氣(LNG)的唯一外方合作夥伴,石化領域最大的外資投資企業,中國最大的液化石油氣(LPG)進口和營銷企業,唯一參與航空燃油服務的外方合作夥伴,等。主要的合資企業有:向海南和香港供氣的崖城天然氣田,BP廣東液化天然氣站線項目,上海賽科,寧波華東BP液化石油氣有限公司, 珠海PTA, 重慶揚子乙醯,藍天航空燃油服務公司等。
F. 英國bp石油公司將何去何從
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導致的漏油事件已演變成美國最大的環境和生態災難。這一事件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美國能源安全戰略引起多方猜測。 從大方向上看,美國總體能源安全戰略不太可能受到大的影響。但美國總統奧巴馬所推動的「總量限制和排放交易」的減排改革方向,以及正在參議院審議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均可能受到影響。 20世紀末以來,隨著溫室效應加劇,減少碳排放、保護環境、尋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全球范圍傳播開來,美國能源安全戰略也作出了相應調整。 為充實美國21世紀能源安全戰略目標,奧巴馬上任一年多來作出多項政策調整。在國際上,他承諾美國將減少傳統化石能源消費,確保美國的碳排放量到2020年和2050年分別減少17%和83%(以2005年為基礎)。在國內,他積極倡導開發清潔可再生能源。 為此,奧巴馬推動聯邦上訴法院凍結了布希政府2008年提出的取消美國近海油氣開采禁令。他還積極倡導「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機制。根據這一機制,美國發電、煉油、煉鋼等工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配額將逐步減少,超額排放需要購買排放權,這等於對有關行業大幅度加征能源稅。 1 1 這些最新能源安全戰略目標,集中體現在奧巴馬政府全力推動、目前正在參議院審議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又稱《氣候法案》)中。 但奧巴馬的這些新政在國內遭到石油工業及許多共和黨議員、甚至部分民主黨議員的強烈批評。他們認為在經濟衰退形勢下,政府應當允許開采更多近海油氣資源,以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復甦。他們甚至揚言,奧巴馬若不作出妥協,他推動的《氣候法案》就很難得到參議院批准成為法律。 無奈之下,奧巴馬被迫暫時擱置「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機制,並於今年3月31日宣布,允許在東岸離弗吉尼亞州海岸線50英里的一片海域開採油氣資源,以期換取部分共和黨議員支持《氣候法案》。 但是,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演變成美國最大環境生態災難後,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奧巴馬再次被迫收回成命,宣布凍結弗吉尼亞州近海石油開采計劃,聯邦政府6個月內不再發放新的鑽井許可證,墨西哥灣現有的33個深海油井勘探活動,以及阿拉斯加近海兩處原定進行石油勘測項目全部暫停。 2 2 分析家們認為,如果墨西哥灣海漏油事件的負面影響持續下去,奧巴馬的「暫停」禁令有可能被無限期延長下去。而這可能導致奧巴馬「進退維谷」:對禁止近海採油本來就不滿的共和黨議員有可能在參議院阻撓《氣候法案》通過,石油工業界則有可能更堅決地抵制「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機制;而國內外環保人士則有可能更加猛烈地批評奧巴馬「應對危機不力」。 不過,從長遠來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美國完善其能源安全戰略目標,反而可能是件好事。歷史的經驗一再表明,代表不同利益的各派政治力量在宣洩完激情之後,會進入冷靜反思階段,並在此基礎上達成新的共識。而新共識可能令美國朝著進一步減少對化石能源依賴的方向加速前進,催生出更多清潔可再生能源。
滿意請採納
G. 滴滴出行與英國石油巨頭BP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們可以擁有更多的資金盡心研發
H. 英國石油公司的業務范圍
BP國際化工公司在乙烯、聚乙烯和醋酸的工藝技術和生產方面有專長。乙烯、聚乙烯生產能力各占整個西歐的10%,居歐洲第二位。擁有用氣相法生產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線型聚乙烯的新工藝。醋酸生產能力占整個歐洲的32%。BP國際石油公司在潤滑油加氫精製、餾分油加氫精製、加氫裂化、石蠟加氫精製、催化脫蠟、異構化等方面擁有專利技術。
BP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公司至2010年資產市值約為2000億美元,擁有愈百萬股東。BP近十一萬員工遍布全世界,在百餘個國家擁有生產和經營活動。2003年,BP在《財富》雜志的全球500強中排前五名,名列歐洲500強之首。
I. 英國石油公司(BP)的成立
1909年,英國石油公司由威廉·諾克斯·達西創立,最初的名字為Ang1o Persian石油公司,1954年改稱英國石油公司,1998年與阿莫科合並,2000年收購阿科,總部設在英國倫敦。英國石油公司是目前世界第四大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的跨國石油公司,業務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范圍包括油氣勘探及開采、煉油和營銷、石油化學品三個主要領域,還涉及金融、太陽能等其他方面。
J. BP與石油有什麼關系呢
- -!!BP..英國石油公司...賣石油的...
BP由前英國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實多等公司整合重組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團公司之一。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天然氣銷售和發電;油品零售和運輸;以及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和銷售。此外,公司在太陽能發電方面的業務也在不斷壯大。 BP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公司目前的資產市值約為2000億美元,擁有愈百萬股東。BP近十一萬員工遍布全世界,在百餘個國家擁有生產和經營活動。2003年,BP在《財富》雜志的全球500強中排前五名,名列歐洲500強之首。
主營業務: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天然氣銷售和發電;油品零售和運輸;以及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