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grab集團

grab集團

發布時間:2022-01-02 17:17:00

A. 中國企業投資東南亞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雖然中企在東南亞的投資目前總體順利,但海外投資不同於國內投資,深入了解所在國國情民意仍是很重要的。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已蔚為風潮。東南亞地區由於地理位置、人文環境等因素已成為中企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

投資東南亞的中企主要有基建類、普通商品類、資源加工類以及移動互聯網企業,等等。東南亞正日漸成為新興消費市場,中國消費品企業也積極參與了東南亞各國的市場競爭。例如,中國的汽車企業已經大舉進軍東南亞,跟原先佔據統治地位的日系汽車一爭高下。雖然日系汽車在當地市場深耕多年,已經在當地人心目中留下了優良的品牌形象。但中國汽車也仍有機會,例如一些中國汽車企業針對所在國消費者需求,推出改良定製款的汽車,就很受當地消費者的歡迎。不正面迎戰,而是另闢蹊徑,這也算是一種營銷手法上的創新。

雖然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的投資目前總體順利,但海外投資不同於國內投資,深入了解投資所在國的國情民意仍是很重要的。所謂入鄉問俗,入鄉隨俗,中企投資東南亞首先要關注所在國法律法規對於外國投資有哪些限制性措施。

B. 特斯拉新工廠或落密蘇里州;大眾集團一季度利潤同比大幅下跌

最近有報道表示,馬自達現在擁有一個後輪驅動汽車平台以及創馳藍天(Skyactiv-X)直列六缸發動機,為下一代馬自達6轎車車型服務。為了攤銷開發成本,新平台還需要為下一代馬自達CX-9SUV等車型提供服務。不過,該平台並不是是馬自達唯一的王牌。馬自達的目標是推出48V混合動力車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近日,據外媒報道,最近一份專利申請文件表明,馬自達還在考慮推出利用電容器驅動的輪轂電機,而此種高科技的混合動力裝置可能專為未來馬自達RX-9轎跑車設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現代旗下三品牌共同發力 預計2025年將推出23款純電車

▲現代集團副董事長鍾義成

在此次新聞發布之後,現代集團發布的第一款電動車可能是目前SUV車型的混合動力版,例如起亞索蘭托,現代圖勝或者聖達菲。到2025年,現代可能還會發布13款氣電混合動力車和兩款燃料電池汽車。

現代還計劃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在2022年之前開發出自動駕駛平台,2024年下半年推出一款功能強大的自動駕駛汽車。除此之外,現代還希望在東南亞地區發展電動網約車服務。去年,現代為該地區最大的網約車服務平台Grab提供了200輛現代科納電動車。

外媒Electrek認為,現代汽車開始談論接下來十年的電動車的發展令人欣喜。但是,經過現代近幾年大膽承諾和之後低迷的銷量,現在很難再對現代模糊的目標感到興奮了。

現代汽車宣布「2025年戰略」路線圖僅幾周時間,就已經投資了520億美元(約合3600億元人民幣)。現代集團的目標是到2025年,每年銷售56萬輛純電動車。

但是,外媒Electrek認為這樣的目標對於現代來說難以實現。因此,目前只有等待現代集團更出色的電動車。是2021年起亞Imagine?還是兩年之後市場的跨界電動SUV?亦或是2024年?

結語:現代的電動化之路,穩還是慢?

現代集團在此時宣布自己的電動車發展計劃,雖然雄心勃勃,但也有些不夠成熟。傳統汽車廠商正在進行的電動轉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技術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研發投入,同時需要針對不同國家的汽車市場開發差異化的車型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鄭義宣執掌現代汽車集團,這家韓國汽車巨頭將開啟怎樣的新篇章

文/宋雙輝

上周三(10月14日),現代汽車集團宣布任命鄭義宣為董事長,4天後迎來50歲生日的鄭義宣正式從父親鄭夢九手中接棒,成為全球第五大汽車集團的新掌門人。

但是去年開始全球多個地區出現了現代Kona純電動車起火事故,讓這款重要的電動車型前景變得不甚明朗,不久前現代汽車已經宣布全球召回7.7萬輛KonaEV,創下了全球單次電動車召回規模紀錄。

對鄭義宣來說,眼下還有很多棘手的問題要解決,不過他改革的信念肯定不會動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現代集團翻身的機會到了嗎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年底上市的NEXO,是繼豐田Mirai之後,全球第二款累計銷量超過10000台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也是2019年位居全球氫燃料乘用車銷量排名第一的車型。今年前7個月現代起亞汽車共售出2879輛氫燃料乘用車,位居全球第一,與去年同期的1808輛相比大增59%,日本豐田和本田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

自動駕駛領域,現代汽車正在加快自動駕駛軟體技術的發展,並將L4級和L5級的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去年,現代汽車向打車平台Grab提供了200輛現代KonaElectric車型。今年10月12日,現代起亞汽車與網路Apollo舉行在線簽約儀式。現代正式宣布與網路Apollo智能車聯合作全面升級,未來現代起亞在華銷售的全部車型及進口車型都將搭載小度車載OS的能力。

雅斯頓小結

除了中國,很多國家和企業都喜歡做五年計劃。在2016年,現代汽車就曾提出過「2020年戰略」,規劃在2020年前推出26款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達到30萬輛,並且爭取在2020年達到僅次於豐田的行業第二水平。如今2020年眼看就要結束了,「2020年戰略」基本無法實現了。所以現代集團又提出了一個「2025戰略」,只是不知道這一次能不能實現呢?

圖|來源於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伊利里亞人的相關信息

伊利里亞人初入巴爾乾地區時,首先遭遇並與之相融的大約是佩拉斯吉人(Pelasgi)。佩拉斯吉人是古代希臘已知最早的土著居民,希羅多德、修昔底德及荷馬史詩都曾提及。據說他們在色雷斯、阿爾戈斯、哈爾基季斯和克里特島等地居住過。即使在希臘以外的「地中海沿岸地帶」 也有分布,包括小亞細亞乃至義大利。公元前第2000紀末,佩拉斯吉人被自巴爾干北部南下的希臘系統的阿卡亞人、伊奧利亞人、愛奧尼亞人相繼征服,大部同化。按照希羅多德的記載,希臘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或許從佩拉斯吉人那裡有所繼承和吸收。直至古典時代的公元前5世紀,希臘地區殘存的佩拉斯吉人仍保留自己的文化特性,使用其獨特的非希臘語言,這一點給古典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希羅多德說,希波戰爭時期,薛西斯率領波斯大軍遠征希臘的途中,在小亞細亞也還曾行經佩拉斯吉人的城市。
佩拉斯吉人的種族背景尚未確知,似乎屬於那種非印歐語系的地中海人種集團。有學者認為,他們同伊比利亞人(Iberians)、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s)等古代民族相接近。修昔底德則直接稱佩拉斯吉人「屬於第勒尼安族」(Tyrrhenian),亦即伊特拉斯坎人。從克里特文明遺留的一些壁畫中可見,其當地居民「體態纖巧,深色皮膚」,為「黑發地中海血統」,可能源自於北非。荷馬史詩里提到古代克里特島民族繁雜,其中就有「勇敢的佩拉斯吉人」。假使確如推測的那樣,佩拉斯吉人與卡里亞人(Carians)等一道參與過克里特文明的創造,那麼,其體貌特徵大概應與之相吻合。佩拉斯吉人的分布范圍尚頗寬泛,其居處於今希臘大陸和愛琴海諸島的部分,大都已與希臘人漸相融匯;而定居在位置稍北的巴爾干內陸的部分佩拉斯吉人,如前所述,則可能終為伊利里亞人所混化。
遠古伊利里亞人在向南移入巴爾乾的過程中,接觸到的另一個族群為色雷斯人(Thracians)。色雷斯人不同於佩拉斯吉人,可以肯定其所操語言屬印歐語系。關於他們的體貌特徵,史籍中未見有直接記載,但據說色雷斯人自稱其祀奉的神祇「是藍眼睛紅頭發」的。古代民族大抵是按照自己的外貌而塑造其精神偶像的,故而由此推知,色雷斯人的種族體貌特徵,應不會過分背離這種紅發碧目的典型歐羅巴形象。色雷斯人是古代巴爾乾地區又一個十分活躍的民族集團,一般認為其活動地域位置偏東,「處在摩拉瓦河流域以東,從愛琴海延伸至多瑙河的北面,」 即巴爾干半島中部至東北部一帶,另有少數色雷斯人則入居小亞細亞西北部。實際上,色雷斯人在巴爾乾的分布范圍,其西界早先也曾遠達亞得里亞海濱, 也就是說,涵蓋了今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之境。「伊利里亞人遷來較晚,他們把色雷斯人往東趕到巴爾干半島的中部地區」。
有人把伊利里亞人向東驅趕色雷斯人的時間,定在大約公元前1300年左右。但一般相信,至少在公元前1100年以前,阿克修斯河以西的土地已被伊利里亞人所佔領,此後,伊利里亞人成了這一地區歷史活動的主角。然而,色雷斯人也曾發起過反方向的攻擊。約公元前650年左右,色雷斯人偕同原居黑海北岸的游牧民族辛梅里安人(Cimmerians)侵襲巴爾干,曾大大動搖伊利里亞人的地位,促使其內部產生分裂。實際上,色雷斯人在巴爾干西部地區也還遺留下了一定的歷史性影響,其後裔仍一度居住於阿爾巴尼亞沿海的個別島嶼,色雷斯人可能與伊利里亞人毗鄰而居,「甚至在某些相鄰的地點組成了混合居民區」。由於今阿爾巴尼亞語中尚留存著某些色雷斯語詞,以致有語言學家認定「阿爾巴尼亞語是色雷斯語的子語」,還有人認為,「阿爾巴尼亞語是由伊利里亞語和色雷斯語混合而成的。」 盡管如此,總體說來,在阿爾巴尼亞民族和語言文化的形成中,伊利里亞因素仍佔主導地位;阿爾巴尼亞人的先民主要是伊利里亞人,阿爾巴尼亞語主要是由古伊利里亞語發展而來的,但不應排除其間可能確曾融入過一部分色雷斯人、色雷斯文化的成份。只是這一帶伊利里亞人同色雷斯人融合的具體時間,仍其說不一。
歐洲由於缺乏遠古時期的書面文物,因而從語言學角度對其居民進行歷史描述,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人們似乎可以通過對古印歐語系各分支語言之間親疏度的判定,深入探索原始民族分衍的可能性。
與其它歐洲語言相比,伊利里亞語的直接材料極為稀缺,然而這種語言的存在,終究為一事實,可由希臘語文本中殘留的某些注釋和人名地名間或得到證明。現在能夠肯定的是,伊利里亞語確屬印歐語系。譬如有人曾作了這樣的語詞對比分析,顯示公元前3世紀的伊利里亞女王托伊塔(Teuta)之名和同樣名稱的部落Teuta,與下列印歐語言的詞彙具有明顯的關聯,象古愛爾蘭語中的tūath(「人民」)、威爾士語的tud(「國家、土地」)、古蘇格蘭語的touto(「人民」)、翁布里亞語的totam(「平民百姓」)、古北歐語的pjō(「人們」)、古英語的pēod(「人們」)、古高地德語的diot(「人民」)、哥特語的piuda(「人們」)、古普魯士語的tauto(「國家、土地」)、古立陶宛語的tautà(「人民」)、拉脫維亞語的tàuta(「人民」),等等。據認為,它們全都源自印歐語的teutéhа_。
一般認為,伊利里亞人的語言已然極為古遠。它雖常被歸入原始印歐語中的K類語言(centum),但猶如古代中亞吐火羅語B一樣,「屬於一種可能比K類語言和S類語言(satem)產生明顯分離之前更早時期的印歐語言的古老形式。」 據推測,伊利里亞語可能近似於愛琴海語言或構成希臘語基礎的「佩拉斯吉語」。但就更加古遠的語言史背景來說,有人則主張將視線投向北方,指出「伊利里亞語言與波羅的海語族語言之間具有密切關系;這種關系比與希臘語和拉丁語的關系要近得多」,甚至認為今天的阿爾巴尼亞語(古伊利里亞語的唯一遺存)與芬蘭-烏戈爾語之間「在詞彙方面具有一致性」。有人還提到,源於伊利里亞語的地形學名稱也曾在蘇台德地區和東德一帶出現過。如若上述看法可以成立的話,我們不妨設想伊利里亞語言所曾經歷的大致流向:這種語言以及使用它的人群最早可能存在於接近印歐語大本營黑海北岸的東北歐一帶,與古老的波羅的語族過從頗密,互見影響;爾後似漸西移,在今東德和波希米亞一帶稍作停留,輾轉移至中歐,留存於此或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繼而再南向進入巴爾干。伊利里亞人撤離多瑙河以北地區,發生大規模南遷,其原因至今不明。有可能是受到其他外來人群、包括草原民族的壓力而致。伊利里亞人流入巴爾干,又接觸到了色雷斯人的、愛琴海的或佩拉斯吉人的語言影響。因此,伊利里亞語內包含著的種種異質因素,不過是其在不同時空條件下對外交流、多所吸納的結果。
遠古伊利里亞語的使用范圍究竟曾達到什麼程度?學術界仍歧說紛紜。根據德國語言學家漢斯·克拉赫的研究,它似乎曾廣及巴爾乾地區、義大利東南部、德國薩克森、波蘭、匈牙利,甚至小亞西部的特洛伊附近地區。但這一論點並未得到普遍認可,有人主張,克拉赫所關注的一些被認為是屬於伊利里亞語的中歐地理名稱,很可能為屬於印歐語的一種古老歐洲語言。目前比較肯定的是,伊利里亞語最為明顯的影響,基本上還是集中在巴爾干,而義大利南、北端則略見孑遺。伊利里亞語被認為最晚大約存留至公元5或6世紀。
伊利里亞語沒有文字,而以在其他語種里留有的某些注釋和借詞,始得為人所知。譬如,拉丁語中的liburna(戰船)、panis(麵包)一類詞彙即源自伊利里亞語。凱爾特語也從伊利里亞語中有所借鑒,「不僅從伊利里亞人那裡借用了鐵,而且借用了這種新金屬的名稱。」 人們還注意到,伊利里亞語的地名常含有後綴成份_nt_、_st_和_on_,例如,多瑙河流域的卡爾農圖姆(Carnuntum,在今奧地利彼特羅內爾附近)、南義大利的塔倫圖姆(Tarentum,今塔蘭托)、伊斯特利亞的特吉斯特(Tergest)等,皆然;而_on_形式則為伊利里亞語和佩拉斯吉語中所共有,埃皮魯斯的著名宗教中心多多納(Dodona)、位於達爾馬提亞海岸的薩洛納(Salona,在今克羅埃西亞斯普利特附近)等名稱,即屬此類。
有關伊利里亞人的社會制度,因史料之缺,人們迄今所知甚少。據推測,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其原始公社制度已讓位於階級社會。現代阿爾巴尼亞學者認為,在阿爾迪安人(Ardiaean/Ardiaei/Ardei,一譯阿狄伊人)之中已產生了斯巴達類型的奴隸制;達達尼人也通過征服戰爭掠奪奴隸,並在其內部進行分配。但一般來看,各地伊利里亞人的社會發展尚不均衡,在此期間也還有許多「不存在奴隸制度的」部落。國家組織的出現和王權的世襲,有人主張似乎在前4世紀時已有。而阿爾巴尼亞學者則更上推到了前5世紀,一說其名原系凱爾特語地名[參閱考特蘭特·坎比:《歷史地名網路全書》(Courtlandt Canby,Encyclopedia of Historic Places),紐約,1984年版,第157頁,「卡爾農圖姆」條]。另說該地初為伊利里亞人_凱爾特人混居地。
認定此時的恩基利人、道蘭底人中間就出現王國了。目前各方比較肯定的是,公元前3世紀由阿爾迪安人建立的以斯科德拉為中心的伊利里亞王國;它曾在歷史上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後經伊利里亞戰爭和馬其頓戰爭,被羅馬所滅。
通過考古發掘,我們可大致推定當時伊利里亞人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狀況。他們從事農業生產,種植麥類、黍、蘋果、葡萄、豆類,並以畜牧業為重要財源。在今阿爾巴尼亞境內發現了許多鐵制或青銅制器具,包括鶴嘴鋤、鐮刀、手斧、錘、盾、矛、劍、刀、釘、鐐銬等,另有金、銀質耳環、指環、腰帶扣、鐲子、徽章,這些物品都顯示了伊利里亞人的手工業製作技藝。他們採掘岩鹽,在奧地利境內發現了采鹽用的木杴、鹽桶、照明的木片等。在達爾馬提亞一帶則有著開采鐵礦石的悠久傳統。伊利里亞人並開始成批生產陶器,考古發掘所見的陶制雙耳器皿,造型十分別致。伊利里亞人的手工技藝顯然受到希臘人、伊特拉斯坎人風格的影響,但就整體而言,其工藝水平尚遠不及後者,仍不免粗劣之嫌。伊利里亞人已能使用大石塊砌築城堡,在今南斯拉夫境內發現有分布廣泛的此類古城遺址文化,其代表如卡斯特利耶文化。伊利里亞族群中的一支利布尼人(Liburni / Liburnians),因其居地瀕臨亞得里亞海,曾以擅長航海、造船而名噪一時。據赫卡泰奧斯記載,利布尼人男子穿著大袖口的粗呢絨上衣,叫「芒迪埃」,其婦女則戴著一種類似纏頭巾或頭紗的「謝羅馬克特拉」。公元前9世紀,利布尼人一度成為亞得里亞海一帶海上力量的首強。他們所造艦船名為「利布納」(liburna或liburnica),有單層甲板,劃槳固定於船下,大多數氣候條件均可航行,具有抵禦風浪的良好性能,機動性亦強,易於操作,速度迅捷,足可追趕各種商船,利布尼人常常用以從事海上劫掠。羅馬時代一度橫行海上的伊利里亞海盜,最盛時擁有的戰船曾不下220艘之多。鑒於伊利里亞船的諸多長處,引得希臘人、羅馬人紛起仿製,後來羅馬海軍的主要艦種「利布尼亞」,實際上就是在「利布納」的基礎上稍加改裝而成的。由於具備了較為充分的海上交往手段和能力,伊利里亞人開始營建與外部世界的貿易聯系網路,交換常常是同地中海地區各國,首先是同腓尼基人、羅馬人和希臘城市進行的,輸出商品以鹽而出名。斯特拉博根據波西頓尼烏斯的資料,提到在伊利里亞人中存在一個人力搬運和內河運輸的組織,致力於將商品從亞得里亞海北端羅馬人建立的殖民城市阿奎萊亞一直運抵薩武斯河(今薩瓦河)與多瑙河地區。
關於伊利里亞人的宗教和神話,今人知之甚微,僅知其與印歐語其他民族頗多相類之處,同屬一個完整的體系。印歐人起初大約系源自黑海北岸的草原民族集團,以畜牧業為主要經濟生活,很早就使用馬匹,發明了車輛。崇奉太陽和天神是草原民族的宗教特徵,人們藉助日月星辰的指引,在遼闊的草原上尋辨方向,也由此覓取超人的神力。在歐洲和印度的古老神話中,太陽都被形象地描繪成一具由馬匹拖載的大圓盤。這具太陽崇拜的象徵物,常常又被同人形的天神或世界之王聯系了起來。這大約就是印歐語諸民族中普遍存在的男性至高神,即天空之神帝奧斯,他往往是以父神(deiuos patēr)的形象顯現的。印歐語諸民族中其稱謂雖稍呈差異,但詞干皆具同源性。例如,在印度人中稱Dyaus pitar,希臘人稱Zeus pater,羅馬人稱Iupiter、Diespiter,義大利的翁布里亞人稱Iupater,而伊利里亞人則稱之為Deipaturos或Daipatūres(達帕圖瑞斯)。羅馬帝國晚期出身於伊利里亞族裔的軍人皇帝奧勒利安,曾大力倡導舉國崇奉天神暨太陽神索爾(Sol);這是他的「私奉之神」,而原本即為在多瑙河伊利里亞駐軍中享有支配地位的「最尊之神」,恐怕正是襲自其傳統的民族宗教的。從印歐語諸族中與地母或豐饒女神相關聯的名稱Ner-/Nor-來看,伊利里亞人的神名也同樣有其相似性,譬如,日耳曼人有Nerthus,義大利薩賓人有Neria、Neriena,而伊利里亞人則為Noreia,如此等等。
作為巴爾乾的一大族群,伊利里亞人內部關系龐雜,其實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和支系組成的,人們分別按照其所屬的部落名稱來稱呼自己,而希臘人、羅馬人則賦予他們以 「伊利里亞人」這一統稱。一些希臘、羅馬作家已經注意到了伊利里亞人之中存在不同分支這一事實,並試圖對他們的起源作出某種詮釋。阿庇安在他的《羅馬史》里曾提到伊利里亞人傳說中的始祖伊利里阿斯有六個兒子:恩基利阿斯、奧塔利阿斯、達達那斯、密都斯、道拉斯和培希巴斯,另有女兒巴托、達奧托、達塞羅等。阿庇安認為,他們的後裔形成了伊利里亞人的這樣一些支系:道蘭底人(Taulantii / Taulantians / Tallanii)、培希比人(Perrhaebi)、恩基利人(Enchelees / Encheleae)、奧塔利恩斯人(一譯奧塔里亞特人或安塔里亞特人,Autarienses / Autariatae / Antariatae)、達達尼人(Dardani)、巴提尼人(Partheni / Parthini)、達塞累底人(Dassaretii / Dassaritae)和達西伊人(Darsii)。我們現已獲知,恩基利人的活動中心在德林河上游、奧赫里德湖以北,其統治家族大概源於傳說中的希臘底比斯城創立者卡德摩斯和哈耳摩尼亞(戰神阿瑞斯與美神阿芙羅蒂黛之女)的後裔。奧塔利恩斯人主要居住在德里納河支流塔拉河一帶,後漸擴展。巴提尼人的地域可能以曾出過重要考古成果的帕卓克為中心。道蘭底人則分布在今阿爾巴尼亞中部馬蒂河至什昆比河流域一帶。達達尼人亦稱達達尼亞人(Dardanians),大致分布於上默西亞(約當今南斯拉夫東南部)一帶。但與荷馬史詩中提到的達達尼亞人同名,後者居住在小亞細亞西北部,似乎被說成與特洛伊人的王族同出一脈。有人甚至猜測,這個民族支系是否可能同一場來自巴爾干腹地的遠古民族遷移有關。
一說培西人為一色雷斯系統民族。
住在亞得里亞海沿岸的一個伊利里亞部落阿爾巴尼人(Albani) 相聯系。還有在今阿爾巴尼亞德林河中上游一帶生活的切利多尼人(Chelidonii/Chelidones,或在今庫克斯一帶)、塞薩雷蒂人(Sesarethii),在其西北方、靠近海岸的阿布里人(Abri) ,以今克羅埃西亞薩武斯河流域錫什亞(今錫薩克)為中心的科拉皮亞尼人(Colapiani/Colapani),曾於公元1世紀時率先發起反羅馬大起義的布留西人(Breuci),居住在潘諾尼亞一帶的阿曼提尼人(Amantini)、阿扎里人(Azali),達爾馬提亞的道爾西人(Daorsi/Daorizi,在內雷特瓦河一帶)、迪提翁內人(Ditiones,分布於迪納拉山脈兩側),今克羅埃西亞境內的安迪澤特人(Andizetes,居於薩格勒布以南)、科爾納卡特人(Cornacates,位於斯拉沃尼亞東部),今斯洛維尼亞境內的卡塔利人(Catari,在盧布爾雅那附近),今黑山境內的多克利特人(Docleatae,位於鐵托格勒一帶),波斯納河流域的瓦爾代人(Vardaei,今波斯尼亞境內),以及梅澤亞人(Maezaeans / Maezaei)、阿利亞內人(Arrianes)、塞勒蓋利人(Celegeri)、達伏西人(Daversi)、德萊默斯泰人(Deraemestae)、丟里人(Deuri)、丁達利人(Dindari)、埃拉維斯契人(Eravisci)、格拉拜人(Grabaei)、雅西人(Iasi / Jasi)、梅爾庫曼人(Melcumani)、歐塞里亞特人(Oseriates / Osseriates)、佩雷斯泰人(Perestae / Penestae)、普里萊人(Plearaei)、薩爾迪提人(Sardeaties)、希爾塔里人(Scirtari)、塞雷伊坦人(Seleiitani)、西庫洛特人(Siculotae)、索爾托內人(Soirtones)等等。今阿爾巴尼亞南部奧斯河(今奧蘇姆河)以北的比利昂內人(Bylliones) 、潘諾尼亞西南部的拉托比奇人(Latobici)、居住於馬其頓北部的布利吉人(Brygi / Bryges),也常常被稱作伊利里亞人。
以上各支大致構成了伊利里亞人的主體部分。他們所集中居住的巴爾干西部地區,也就因此而獲名,有希臘人所稱的「伊利里斯(Illyris)」和後來羅馬人的「伊利里庫姆(Illyricum)」。
除此而外,隨著伊利里亞人的向外游移、擴滲,在巴爾乾的同其他族群相交錯落的地域內,也還居住著一些頗堪注意的族團,或為伊利里亞人與主體部分離析的某些支系,或為同周邊其他族群存有一定程度混化的混合型群落,象南義大利的由梅薩皮人、雅皮吉人(Iapyges / Yapigi)、薩倫蒂尼人(Salentini)等組成的阿普利亞族群,東北義大利阿爾卑斯山麓的威尼蒂人,可能與之存有某種親緣關系的雷蒂人(Raeti),背景復雜、歧說紛紜的山區卡爾尼人(Carni)、塔烏里斯契人(Taurisci),活躍在多瑙河流域的潘諾尼亞人,與其或為同族異名的培奧尼亞人(Paeones或Paeonians),以及背景駁雜的埃皮魯斯地區的居民,等等,都是需要逐一梳理,細致研究的。伊利里亞人與地中海世界的其他居民、尤其是希臘、羅馬古典社會之間,還曾有過大量的交往,互見濡染,評判不一。限於篇幅,筆者都將另文再述,此處不贅。
希臘人所謂的伊利里斯,只是指與埃皮魯斯、馬其頓及亞得里亞海南部沿岸希臘諸殖民城邦直接毗鄰的地區,即今阿爾巴尼亞奧蘇姆河之北的北部和中部一帶。羅馬人的伊利里庫姆則范圍較大,還包括今南斯拉夫大部分地區在內。
即使在進入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時期以後,歐洲仍出現過無數次規模不等的民族遷徙活動,許多人群相繼捲入其間,在不同的地域印下了自己的文化足跡。同那些有過長途跋涉經歷的族群相比,伊利里亞人縱橫馳騁的范圍則相對比較有限。如前所述,除在遠古某個我們尚無法確定的時期,伊利里亞人的先祖或曾加入過那場從東歐內陸印歐人祖居地開始的朝西的大遷移之外,一俟進入巴爾干西部定居地後,他們的位置卻較為穩定。倘若不考慮其向北意和南意就近延伸的部分的話,伊利里亞人的主體部分則基本上沒有出現過長距離移動和分裂的現象,他們作為巴爾干西部主人的地位也長期得以維持。直至古典文明崛起之後,特別是公元前3-2世紀以來,在羅馬人勢不可擋的擴張潮流沖刷下,伊利里亞人相對獨立的古遠文化及其活動區域才不斷遭致侵蝕,不同程度地經歷了羅馬化的改造,他們也就在這一過程中,匆匆步入新的歷史途程。

G. 誰是GRABE William Otto

GRABE William Otto先生,於二零一二年二月八日獲委任為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於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三日獲委任為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獨立董事。在此之前,彼自二零零五年五月十七日為聯想集團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Grabe先生目前為以下上市公司的董事:Gartner Inc.(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Compuware Corporation、Covisint Corporation及QTS Realty Trust, Inc.(皆於納斯達克上市)。Grabe先生為General Atlantic LLC的顧問董事。彼曾出任General Atlantic LLC的董事總經理,並自一九九二年起已加入General Atlantic Group。在此之前,Grabe先生為IBM的副總裁及企業主管。

H. 五六年前,如果 Grab滿足於做一個呆在馬來西亞的MyTeksi ,結果會怎樣

將會得不到資金,然後沒有競爭優勢,在同類的打擊競爭中走向破產。當初Grab得到了軟銀集團巨額的資金支持,這是家喻戶曉的事實。正是在軟銀的支持之下,本周一,Grab與Uber共同宣布,後者已經同意將旗下東南亞業務拋售給前者,以此換取在新整合業務中27.5%的股權。隨著這一交易的塵埃落定,Grab也由此宣告成為與Uber競爭的贏家。與此同時,這一交易也表明了Grab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炳耀(Anthony Tan)堅守本地化服務需求和與現有計程車運營商合作而非對抗的理念取得了成功。

Grab遷移到新加坡,如今,卻將業務拓展到包括印度尼西亞、越南以及菲律賓在內的眾多東南亞市場。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Grab當前的估值約為60億美元,並由此成為東南亞市場估值最高的初創型企業。

I. 滴滴、軟銀是否向東南亞打車應用GrabTaxi投資了20億美元

知情人士稱,總部位於新加坡的GrabTaxi將最多從軟銀集團、滴滴出行手中籌集20億美元資金。這筆交易可能將在接下來幾周完成,對GrabTaxi的估值超過50億美元,這將使得GrabTaxi成為東南亞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

GrabTaxi創建於2012年,已在7個國家的65個城市投入運營。「我們不會對任何市場傳聞或推測置評,」GrabTaxi發言人稱。

軟銀、滴滴發言人不予置評。

J. 求盜走達芬奇高清DVD下載網址,不要中文的,有字幕就OK

鏈接:

提取碼:c30f

《盜走達芬奇》是由尤利斯·馬休斯基執導,羅伯特·維凱威茲、米塞斯洛·戈拉伯卡、波利斯·席克主演的犯罪喜劇電影,於2008年1月11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大盜舒瑪找人繪制了一幅以假亂真的仿製品,企圖神不知鬼不覺地盜走達芬奇名畫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grab集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70億理財上海銀行張揚路店 瀏覽:547
平安銀行代理貴金屬收費 瀏覽:222
許昌市融資的獎勵機制 瀏覽:571
上海期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66
貸款的住址證明 瀏覽:251
中融外包股票 瀏覽:265
期貨買入後可以持倉到交割那天嗎 瀏覽:748
期貨中標准化合同金額 瀏覽:788
股票和國家 瀏覽:782
玖富集團南山 瀏覽:649
匯率傳導機制理論 瀏覽:14
上海嘉銀金融服務有限公司6 瀏覽:428
買了理財產品可中途撤銷嗎 瀏覽:14
泰率轉人民幣匯率 瀏覽:988
期貨就是對沖 瀏覽:141
銀監會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 瀏覽:885
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什麼銀行 瀏覽:406
貸款一萬急用 瀏覽:28
融資理財工作總結 瀏覽:54
國企賣股份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