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東退股是否屬於減資
股東退股屬於減資。
自然人股東減資的個人所得稅處理: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終止投資經營收回款項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第一條的規定,個人因各種原因終止投資、聯營、經營合作等行為,從被投資企業或合作項目、被投資企業的其他投資者以及合作項目的經營合作人取得股權轉讓收入、違約金、補償金、賠償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的款項等,均屬於個人所得稅應稅收入,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適用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取得的股權轉讓收入、違約金、補償金、賠償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款項合計數-原實際出資額(投入額)及相關稅費。
② 股東退股是否屬於減資個稅如何處理
股東退股屬於減資。自然人股東減資的個人所得稅處理: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終止投資經營收回款項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第一條的規定,個人因各種原因終止投資、聯營、經營合作等行為,從被投資企業或合作項目、被投資企業的其他投資者以及合作項目的經營合作人取得股權轉讓收入、違約金、補償金、賠償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的款項等,均屬於個人所得稅應稅收入,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適用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如下: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取得的股權轉讓收入、違約金、補償金、賠償金及以其他名目收回款項合計數-原實際出資額(投入額)及相關稅費。
③ 公司法對於股東退股是如何規定的,要注意什麼
股東退股有兩種方式:
一、通過股權轉讓,將股權轉讓給其他股東或者股東以外的人,實現退股的目的。
二、通過公司法規定的減資程序,減少注冊資本,實現股東退出。但是如果法律法規對注冊資本有最低限制的,則要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減資程序比較復雜,最主要的是需要對公司的債權人提供擔保,或者取得債權人豁免擔保。
④ 我是公司股東,現在要退出,請問如何清算
不可以退股,其他股東不同意對外轉讓股份的,應收購股份,清算可委託中介機構評估資產。持有股票享受股息和紅利的個人或單位。向股份公司出資認購股票的股東,既擁有一定權利,也承擔一定義務。
股東的主要權利是:參加股東會議對公司重大事項具有表決權;公司董事、監事的選舉權;分配公司盈利和享受股息權;發給股票請求權;股票過戶請求權;
無記名股票改為記名股票請求權;公司經營失敗宣告歇業和破產時的剩餘財產處理權。股東權利的大小,取決於股東所掌握的股票的種類和數量。
股東在向工商部門行使上述知情權,調取相關資料時應當向工商部門提供自己的身份證件。工商部門要求提供其他證明股東身份的材料如股東證書的,股東可以申請公司協助製作並出具。鑒於利害關系,股東不希望在查詢工商檔案資料時被公司知悉的,也可以請律師代理查詢。
隱名股東不適用證件查詢工商信息的方式。因為工商部門無法直接核實股東的真實身份。隱名股東查詢公司工商登記資料只有通過公司協助或者律師代理查詢。
⑤ 公司股東能否退股啊,退股是不是就導致公司減資的後果法條依據如何謝謝
一般公司不讓股東退股,因為股份就是投資,資本投入再生產能收回嗎,但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不健全造成目前中國部分公司允許退股,退股要求一旦提出,要經過公司董事會股東會研究,如果同意某股東退股,則按照公司章程約定的股權比例,與公司凈資產相乘求得你的股權現值,退給你,也可以將你當初投入的股金原價退給你,股本也是收入,按個人所得稅繳納20%的稅
⑥ 公司股東怎樣撤股退出公司
1、股東不能抽逃出資。只能以合法轉讓股權的形式使自己的股東資格喪失。股權轉讓的形式有兩種,一是在公司內部發生的股權轉讓,即把股權轉讓給公司內部的股東;二是向現有股東之外的其他人轉讓。向第三人轉讓股權的,必須經得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
2、一般而言,公司變更登記應由轉讓方(即原股東)向董事會或公司章程規定的公司內部組織機構申請股東變更登記,再由公司內部登記機構依《公司法》或公司章程的規定進行審核。若轉讓符合規定的,公司內部機構應當同意變更並記載於股東名冊,然後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公司變更登記。
⑦ 股東減資賬務如何處理
公司減資首先要公司董事會討論通過,提交股東大會表決通過。然後要登報公告並向公司所有債權人發書面通知,如果30天內所有債權人未提出異議,再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減資。
因公司減資的形式不同其會計分錄也有所不同。
1、所有股東按股權比例同步減資不取走增值部分
借:實收資本
貸:銀行存款
2、所有股東按股權比例同步減資並按比例同步取走增值部分
借:實收資本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銀行存款
其他應付款(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註:如果有個人股東,個人股東取走的增值部分,公司要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如果是公司股東,只要減子公司提供稅務部門開具的利潤分割單就不必再繳企業所得稅。
3、如果是個別股東退出減資,他必然要取走屬於他的增值部分。
分錄同第2種形式(包括「注」)
4、如果是無增值企業
分錄同第1種形式
5、如果是虧損企業
借:實收資本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銀行存款
⑧ 請教一個退股減資的問題
這樣的話,感覺還是不太妥當啊!2005年公司就已經將原來25人的出資退出,公司的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已經發生了變化,減少了。而且又連續幾年通過年檢,明顯涉嫌提供虛假報表材料,我覺得現在不是考慮如何變更股權減資的問題,應該先處罰!責令限期變更登記,至於股東沒法找到,是公司內部自己的事,股權轉讓協議沒法簽訂,個人認為:尤其是股東股權及減資問題,登記人員還是盡量按照公司登記程序走,不給公司想其它辦法,免得出現登記風險! 現在本人也不在登記窗口工作了,介入這方面的也不多了,以上只是個人的看法,如有不妥,請其他同仁給予樓主指點!
⑨ 股東的退出方式有哪些
股東的退出方式有:
1、股權轉讓
應該說是最便捷的退出方式,如果受讓方是公司股東,那麼可以直接轉讓。如果是公司股東以外的第三方,則需要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在同等條件下,公司股東還擁有優先購買權。因為公司法規定,公司其他股東如果不同意轉讓給別人,就需要自己購買,所以,只要有人肯作為受讓方,股權轉讓在法律上就沒有障礙。
2、公司減資
通過公司減資來實現股東退出,其實質是公司回購了退出股東的出資。也就是說,公司以其減少的注冊資本購買了股東的出資從而實現了股東的退出。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不需要另行籌集股權的購買款,但是前提是需要公司其他股東的同意以及配合,因為,公司減資至少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股東同意,同時,公司減資的程序比較復雜,需要編制資產負債表、財產清單、公告與債權人協商債務償還或擔保事宜等等,周期也比較長。所以比較適合於公司其他股東配合而且公司自身沒有或沒有較多債務的情形。
3、要求公司回購
要求公司以合理價格回購股東所持有的股份需要滿足公司法所規定的條件,公司法第7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價格收購其股權:(1)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2)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三)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
要求公司回購股權是需要滿足的條件十分嚴格,而且,即便滿足上述條件,如果與公司在收購價格上談不攏,還要向法院起訴,因而不到不得已,一般不要以此種方式退出。
4、解散公司
公司解散的情形分幾種,依據公司法,有章程規定的經營期限屆滿、股東會決議解散、被責令關閉而解散。因而,一般通過解散而退出應該採用股東會決議的方式來解散公司,也就是需要公司法規定的足夠表決權的股東支持解散公司的提議,公司一經解散,那麼公司所有股東也就全部退出了。是最為干凈利索的一種退出方式,當然,程序比較復雜,需要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5、破產清算退出
《破產法》第2條規定:「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依據《破產法》第7條的規定,可提出破產申請的主體有:債權人、債務人、依法負有清算責任人。因此,只要公司符合破產的條件,即使有的股東聯系不上,或股東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有權提出破產申請的主體均可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啟動破產程序。
破產程序要得以順利進行,妥善解決職工安置問題確保穩定是關鍵,政府最擔心的是破產企業的職工能否順利安置,特別是不能影響社會穩定。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對股東退股進行不同的分類。從股東退股所依據的意思表示來劃分,股東退股可以劃分為以下兩類:
其一,協商退出。這種退股是以股東共同意思表示為依據的退出。根據共同意思的形成時間,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公司成立伊始訂立的合同或者章程中事先規定好股東退股的情形,例如章程中可以約定公司連續三年虧損,股東可以提出退股。另一種情形是在公司運作的過程中,一方股東提出退股,其餘股東表示同意的退出。協商退出的基本理論是合同變更理論。公司在成立之前,所有的發起人就成立公司事宜形成合意,關於公司的經營范圍、公司的注冊資本、公司的治理機構等均在公司設立合同中體現出來。
股東提出退股,就等於是變更合同,因此,全體股東一致同意某一股東退股就等於變更合同。公司章程關於股東退股的記載不僅約束全體股東而且對公司具有約束力。對於公司章程的性質,世界各國存在兩種主要的觀點,即以英美為代表的契約說和以德日為代表的大陸法系的自治法說。契約說認為,章程的約束力在於社員的自由意思,章程制定後,成為社員或機關認可章程的內容,與公司建立關系,但如果想脫離其約束,隨時可以退出或轉讓出資份額(股份),因此,章程具有契約性質,被視為「公司合同」。而自治法說則認為,章程不僅約束制定章程的設立者或者發起人,而且當然也約束公司機關及新加入公司組織者,因此,具有自治法規的性質。但無論將其定位為自治法規還是私人契約,上述兩種觀點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公司章程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現。既然章程是自治的意思體現,股東提出退出公司實質上就是自治意思的變更。
其二,單方退股。單方退股是指股東不能、不願或者不適合繼續參加公司的經營,而退出公司的方式。根據股東單方退出的緣由,單方退股可分為三大類。第一,股東不能參加公司經營。造成股東客觀上不能參加公司的原因很多,例如股東常年患病、死亡、喬遷國外、股東的股份被強製法律執行等。第二,股東不願參加公司經營。對於這種情況,法律應當加以限制,凡是不願參加公司經營即允許退出的做法肯定不科學,否則,無原則無限制的退出不僅會損害債權人的利益,而且會損害公司的利益,甚至會導致公司解體。具體到立法技術上,可以採用定義加列舉的方式來確定。例如,可以把以下幾種情況考慮進來:
(1)公司經營風險加大,超出其投資可以承受的預期。
(2)股東投資目的落空。股東投資於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獲取利潤回報,如果長期未獲取投資回報,則應當允許股東退出。新《公司法》第7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淆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3)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新《公司法》第75條第1款第2項就是這種情況。
(4)當公司合並或分立時。公司合並或分立可能會侵害個別股東的利益,也可能是提出退股的股東無法或者不願意與其他股東建立新的人合關系。第三,股東不適合參加公司經營。這種情況是指由於某些特殊情況的出現,股東不適於在公司繼續呆下去,而提出退股。例如,當公司股東之間矛盾重重公司失去人合性時,當公司經營或表決長期陷入僵局時,當小股東遭遇大股東欺壓時,當股東由於離婚而面臨財產分割時。
退股是法律賦予股東的一項權利,有權利必有救濟,沒有救濟的權利等於沒有權利。為保證股東真正享有退股的權利,新《公司法》規定了訴訟救濟的方式。新《公司法》第75條第2款規定:「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