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楊格鎖的安全級別高不高
經過不知道多少次的測試,才推出的產品,所以安全上放一百個心。
『貳』 瀏陽花炮的特點
瀏陽花炮包括鞭炮和煙花,歷史可追溯至唐宋。鞭炮原名「編炮」,意為編結起來的爆竹。生產爆竹的原料是瀏陽就地取材的土紙、土硝、硫磺、炭末、紅白泥土等。傳說爆竹的發明者為唐代的李畋,今瀏陽麻石小街田家巷,尚存宋代所建的「祖師廟」,被奉為鞭爆業的祖師。
一、瀏陽花炮發展歷程:
1、發明階段(隋末唐初——1127年):
花炮起源的最初動因,為了驅邪逐鬼,驅除非典。1400多年前,瀏陽大瑤人李畋(生於公元601年農歷4月18日,卒於公元690年農歷12月18日),於公元621年農歷9月18日發明了鞭炮。現瀏陽大瑤鎮有李畋公園和李畋墓。據《中國實業志》記載,花炮「始於唐,盛於宋,發源於瀏陽」。(銷往陝西、江西等地)
2、分散階段(1127年——1949年):
南宋(1127年—1279年)時正式出現煙花,並有了一掛一掛的鞭炮。此後,盡管戰爭頻繁,但花炮生產這一傳統產業一直在瀏陽保留下來。
元朝(1206年—1368年)大部分時間處於戰亂時期,花炮生產停滯不前。(火葯傳到歐洲。)
明朝(1368年—1644年)後期,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私人作坊比較盛行,瀏陽花炮有了較快發展。並為以後的大規模生產打下了基礎。(開始銷往國外。)
清嘉慶(1796——1820年)初年,瀏陽花炮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東鄉、南鄉、西鄉農閑時從事花炮生產製造的達20餘萬人,縣城的生產作坊超過300餘家,工人達2500餘人,年產量在14萬箱之上(一箱有20萬響)。
同治年間(1862——1874年),瀏陽花炮形成大行業,南鄉的大瑤鋪、金剛頭、澄潭江、文家市、楊花及縣城的南市街一帶,80%的民戶從事花炮生產,素有「十家九爆」的美譽,生產工人達5000餘人,年產量保持在25萬箱左右。從此,瀏陽花炮不斷發展,「製造益精,聲譽遠播」。
從光緒年間(1875——1908年)至民國初年,瀏陽花炮成為湖南的名特產品,是湖南花炮的代表和驕傲。
3 、集中階段(1949——1996年):
解放後,瀏陽花炮產業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創建花炮廠,實現了從分散到較為集中的工廠轉變,產品也由單一的鞭炮類向煙花鞭炮兩大類並舉。比較出名的有城關出口花炮廠、縣出口花炮廠等,由花炮工藝美術大師曾培敢發明的花炮產品「大地花開」上市以來,幾十年長盛不衰。瀏陽花炮開始走出國門,響遍全球。
60年代初,瀏陽花炮加快與全國各省市的聯系,到1983年底,瀏陽縣供銷社與國內25個省市、自治區的273家花炮經營公司建立了經常性的業務聯系。同時,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瀏陽花炮外貿也有了飛速發展,到1985年,瀏陽花炮出口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銷售量較大的主要有:美國、德國、日本、瑞士和挪威。瀏陽出口花炮所佔份額一直為世界第一位,而且逐年上升。
4、整改階段(1997—2003年)
產權置換(1997-1998年,稱為花炮一次革命):1997年開始全面推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行資產置換,在全行業大力發展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取得了明顯成效。1987年全縣生產花炮183、6萬箱,產值2、13億元。到2003年,全市花炮生產總值達25.62億元。
工廠化改造(1998-2003年,稱為花炮二次革命):從1998年開始,瀏陽開始了現代化、標准化工廠改造。在全市花炮工作大會上提出了「更新觀念,精心部署,強化措施,加快發展,掀起瀏陽花炮現代工業革命的熱潮。」召開企業「三改」工作現場會,統一了企業根除作坊式生產的認識,從而推動了全市「三改」的深入開展。到2003年,全市800多家企業進行了廠房改造,投入擴建、改建資金6億多元,擴大用地1000多萬平方米,新建廠房棟。瀏陽花炮現代工業革命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5、提升階段(2004年——)
集團化、規模化運作:從2003年金生煙花集團成立以來,2004年先後有東信、光遠飛鷹、福祥、文華山、萬樂、吉騰、河口等7家花炮集團成立。2005年,達滸藝術焰火燃放集團和官渡煙花集團成立,形成十大集團。為瀏陽花炮集團化、規模化運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推進花炮「三大革命」(環保革命、工藝革命、材料革命),加快機械化改造工作大會:2005年4月,中共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李億龍率團考察南京理工大學時明確提出了瀏陽花炮實行環保、材料、工藝三大革命的要求。11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瀏陽城區歐陽予倩大劇院召開「推進花炮『三大革命』,加快機械化改造工作大會」(又稱瀏陽花炮第三次革命)。這是一次花炮生產史上劃時代的一次會議,也是花炮發展的新的里程碑,將大力推動瀏陽花炮向前發展。
國際化: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瀏陽花炮的銷售已遍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焰火燃放也紛紛走出國門,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近年來,瀏陽花炮出口額一直穩居全國前茅,占總出口量的60%以上。
國內地區經營權買斷:2005年主要有遼寧本溪、湖北襄樊、山西晉南地區、河南原陽、山西太原市、晉中市、湖北武漢。
省際公司的成立:2005年8月,瀏陽市首家省際公司在武昌掛牌成立,首次實現了瀏陽花炮產業的品牌輸出,拉開了瀏陽花炮成立省際公司的序幕。
二、瀏陽花炮的現狀:
1 、瀏陽現有花炮企業866家,引線廠90家,軍工硝、黑火葯廠63家,器材廠11家。有市內花炮經營公司58家,在瀏陽收購出口花炮的經營公司174家,市外駐瀏辦事處22家。
2、2003年花炮產銷突破26億元,行業創稅3.74 億元;2004年花炮產銷32.06億元,行業創稅 4.70億元;2005年產銷37.52億元,創稅6.36億元。
3、技術人員:現有全國工藝美術大師2名,工程師121名,高級工程師16名,助理工程師611名,技術員1832名。
4、瀏陽花炮品種達14類,計4000多個產品系列。
5、國際煙花協會(IFA):成立於2003年10月30日,由中國、美國、德國、英國、荷蘭、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義大利、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煙花界發起成立的國際煙花協會,總部常設瀏陽,現有會員27家。瀏陽市委書記李億龍這樣評價此次大會的意義:「將進一步打造瀏陽花炮的國際品牌及其世界領袖地位,將是瀏陽成為永久性煙花之都的重要一步!」
6、證明商標:
瀏陽市煙花爆竹總會於2003年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注冊「瀏陽花炮」證明商標。2004年2月21日被批准正式使用。隨後,總會民立了瀏陽花炮證明商標管理與發展中心,制訂了《瀏陽花炮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則》等一整套管理措施,制定了《瀏陽花炮產品質量與安全》企業標准,建立了「瀏陽花炮」證明商標信息網站,開辟信息源,擴大信息量。
7、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03年,瀏陽花炮被國家質量監督總局實行「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對瀏陽作為花炮的原產地身份進行了確認。
8、世界最大專用燃放場:瀏陽市花炮觀禮台,建成於2003年,是世界最大的專用焰火燃放場,可容納一萬餘人同時觀看焰火燃放。
三、花炮的未來和發展趨勢:
1、花炮屬於一次性消費品,具有濃厚的民俗文化色彩和不可替代性。
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花炮成為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產品,且逐步向環保、安全方面發展。1)產品開發是未來花炮產業發展的必然。2)生產工藝的更新換代是未來花炮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3)運用相關技術是未來花炮產業發展的必然手段。
3、通過原材料的改進和機械化的實施,工廠化的改造,花炮安全生產逐步成為現實。花炮企業向集團化、規模化運作發展。
四、21世紀花炮產業將進入擴張階段。
12月7日部分在湘全國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來到瀏陽聽取了瀏陽市領導關於瀏陽煙花出口面臨困境的匯報。
今年11月1日,廣州三水港因為安全原因決定從當天起停止煙花爆竹裝卸業務,全國60%以上的出口煙花爆竹貨櫃因此受阻。以煙花爆竹為支柱產業的瀏陽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大量的煙花因為無法運出不得不積壓在庫,截至目前已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4億。人大代表們察看了瀏陽飛鷹煙花廠的倉庫。煙花廠負責人說:「1萬個平方的倉庫因為這個三水的關閉全部裝滿了這些出口的貨,已經達到了不能正常運轉的這么一種狀況。工廠要停產,工人不能按時上班。」
據瀏陽花炮局局長劉東輝介紹,瀏陽130萬人口有一半圍著花炮轉,瀏陽財政收入的53.3%來自煙花爆竹。三水港停運煙花爆竹使得很多廠家面臨停產,大量工人停業在家,煙花企業的停產還造成造紙、運輸、印刷等行業的生產滑坡;大量積壓在生產企業的煙花爆竹成為新的安全隱患;另外也使得生產廠家成本增加。
對於這樣的情況瀏陽市政府雖然多次與廣東方面以及交通部、質監總局等部門進行協商但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瀏陽市政府希望通過全國人大代表能夠向有關方面反映情況,爭取支持。對於三水港禁運煙花爆竹一事,人大代表們也非常著急。全國人大代表、通程集團董事長周兆達說:「作為人大代表,我們要把這個事情要盡快地反映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爭取讓他們推動現在的碼頭盡快的開放使積壓的產品盡快裝卸,進入正常的運輸。最重要的是要一勞永逸的解決我們瀏陽這個傳統傳統產品未來的出口通道問題,形成一個順暢的運輸通道。」
要知道更多:
http://www.infofireworks.com/News/Cdly.asp?cdI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