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SAB雪花股份

SAB雪花股份

發布時間:2022-01-06 00:36:14

⑴ 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有多少個公司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飲料的外商獨資企業。總部設於中國北京。其股東是華潤創業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團SABMiller。 華潤雪花啤酒從一個區域性的單一工廠,發展成為行業中的知名企業,僅用了十年的時間。目前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大陸經營48家啤酒廠,佔有中國啤酒市場的15%份額。旗下擁有30多個區域品牌,在中國眾多的市場中處於區域優勢。2006年華潤雪花啤酒銷量超過500萬千升,不但突破了雪花啤酒單品銷量第一,並且公司總銷量一舉超越國內其他啤酒企業,成為中國銷量最大的啤酒企業。 華潤創業有限公司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並為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及恆生倫敦參考指數成份股之一。股份亦以美國預托證券買賣,並可於英國交易所自動報價系統交易。集團專注於消費品業務,遍及香港及中國大陸,並主要從事零售、飲品、食品加工及經銷、紡織及物業投資業務。其最終控股公司為中國華潤總公司,截至2004年12月底,該公司擁有華潤創業54.91%股權。公司目前在香港及中國內地僱用超過80,000名員工,當中有97%在中國內地僱用。 SABMiller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公司之一,在倫敦和約翰內斯堡股票市場分別上市,總部設在英國倫敦。SABMiller從事著大規模的啤酒和其他飲料的生產和銷售,業務遍及世界五大洲,在40多個國家裡擁有一百多個啤酒廠,一百五十多個啤酒品牌,年啤酒銷量達1890萬噸。SABMiller的生產管理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並被認為是非常善於在新興市場運作的公司。在許多進入的國家中,SABMiller的品牌組合和市場份額都處於領導地位。SABMiller於2002年5月收購了美國Miller公司,從此進入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場和利潤中心。 2002年,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全力將雪花啤酒塑造成為全國品牌,雪花啤酒一直以清新、淡爽的口感,積極、進取、挑戰的品牌個性深受到全國消費者廣大啤酒愛好者的普遍喜愛,成為當代年輕人最喜愛的啤酒品牌。 2002年以來,雪花啤酒多次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正式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並在2006年底獲得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的產品質量免檢證書。 2005年,雪花啤酒以158萬千升的單品銷量成為全國銷量第一的啤酒品牌。2006年雪花啤酒成為中國成長最快、最具價值的啤酒品牌,其品牌價值達到111.85億元。繼2005年雪花單品銷量全國第一之後,2006年再創歷史新高,以303.7萬千升的銷量,再次蟬聯中國啤酒行業單品銷量第一的桂冠。

⑵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責任公司是國有企業嗎屬於什麼性質的企業,它的各個分公司是不是國企

華潤是央企,雪花啤酒是合資企業。

⑶ 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

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目前不是上市公司。
簡介: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的全國性的專業啤酒公司。總部設於中國北京。其股東是華潤創業有限公司和SABMiller。

⑷ 雪花啤酒是什麼公司的啊,有上市嗎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飲料的外商獨資企業,總部設於中國北京。其股東是華潤創業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團SABMiller。 華潤雪花啤酒從一個區域性的單一工廠,發展成為行業中的知名企業,僅用了十年的時間。 目前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大陸19個省市經營超過60家啤酒廠,佔有中國啤酒市場的18%份額。旗下擁有30多個區域品牌,在中國眾多的市場中處於區域優勢。2007年華潤雪花啤酒產銷量超過690萬千升,公司總產銷量再度超越國內其他啤酒企業,成為中國銷量最大的啤酒企業。
公司名稱: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
總部地點: 北京
成立時間: 1994年
經營范圍: 啤酒生產企業
公司性質: 外商獨資

⑸ 華潤雪花背後的老闆是誰

從2003年開始,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加入WTO之後,進一步開放的中國市場逐漸融入到了世界經濟的均衡游戲中,外資對於中國市場化的走向進一步確定。

進入2005年,外資進入中國啤酒業的步伐更為快速:

合資公司華潤雪花啤酒4月11日以1.25億人民幣收購阜陽市雪地啤酒;

青島啤酒當天也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批准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在青島啤酒的股權比例將由原來的9.9%增加至27%,成為青島啤酒最大的非政府股東;

4月18日,全球啤酒著名品牌「喜力」在上海簽約收購了「蘇啤老大」——大富豪公司40%的股份;

同期,燕京啤酒也拋出全國發展新策略:公司正瞄準華東及華南啤酒市場,今年起擬斥資3億至5億元人民幣用作收購,預期今年落實一至兩個項目。

比利時英特布魯、英國紐卡索、荷蘭喜力、丹麥嘉士伯、日本朝日等跨國啤酒巨子也通過各種形式介入了中國啤酒產業。

「隨著外資收購速度的加快,中國啤酒市場的競爭正在發生變化:最初啤酒行業有1000多家企業,經過收購兼並,目前還剩下400多家,今後啤酒企業的數量還將減少。而這種競爭最終將帶來更高層面的較量。」對於外資的強勢進入,燕京啤酒集團副總經理畢貴索認為,「中國啤酒市場現在全球最大,而歐美多數市場已經飽和甚至萎縮,中國顯然是國際資本的一個理想目標,國內啤酒企業不但要抗衡外來資本,還要應對國內市場的競爭和整合,我們任重而道遠!」

資本整合:規模≠效益

整合大潮一浪勝似一浪,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兼並整合後的兩家人如何實現「1+1≥2」,處在第一、第二啤酒集團之外的300多家啤酒廠如何在國際化的市場大潮中定位自己,無疑成為眾多企業面臨的新課題。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外資就已看好中國的啤酒市場,50多家洋啤酒潮湧而至,當時國內的多數大中啤酒集團被外資控股或收購,經過幾年時間的磨合最終還是因為不適應中國特殊的國情和市場環境而紛紛兵敗。

經過十幾年的拼殺,以青啤、燕京、雪花為代表的中國啤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但目前我國整體上仍有1/3的啤酒廠不具備盈利能力,靠低成本收購完成其擴張的青島啤酒總經理金志國感觸頗深:「與國際啤酒大公司相比,青啤在資產、贏利能力、創新能力、國際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著很大差距!」

啤酒行業是一個靠規模實現效益的行業,但「規模≠效益」。稍微回顧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青島啤酒在早期的收購過程中,過於強調擴張的低成本概念,結果背負了一大堆「小舢板式」啤酒企業,當期成本低而運營成本高,較重的歷史包袱使青啤到現在為止仍沒有形成真正的戰斗能力。青啤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積極探索國際化合作,引入成熟的管理理念,以彌補前期的不足。

反觀燕京,則採用了「強強聯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當期成本高,但後面的工作相對比較好開展。「強強聯合」模式的難處在於雙方都比較強大,個性十足,都是稱雄一方的諸侯,誰都不服誰,這是問題的一面。但也正是由於都有這樣的個性,他們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像燕京收購的漓泉啤酒,其總資產貢獻率現在達46.7%,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單產產量、利稅晉升到行業5強,雙方的市場、人才、機制優勢和資本、技術、品牌優勢均得到了較好發揮,規模效應得到充分展現。

「規模對啤酒行業來講是有意義的,但現在很多大廠的規模效應沒有發揮出來,這跟他的整合能力或者思路有關系。好多大公司表面上是一個公司,是一個大老闆,實際上還是自己管自己那一塊、各自為政,規模效應沒有發揮出來。啤酒作為一種快速消費品,規模、布局確實是比較重要的因素,它是幫助我們實現市場佔領和品牌提升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或過程,但它僅僅是一個過程,而非最終目的。」對於如何解決「1+1≥2」的問題,快速成長為行業三巨頭之一的華潤雪花啤酒的老總王群也深有感觸。

狂歡序幕拉開

經過產業整合後的啤酒企業,已經認識到了產業整合中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建立全國性品牌的價值和意義。其中南北市場資源整合成為各家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戰略的工作重點。去年和今年,青島、燕京、華潤三巨頭都已到或將到廣東投資建廠,繼華潤啤酒6.8億元在東莞建立年產30萬噸啤酒的生產基地後,燕京啤酒又在佛山設下10萬噸生產線,而青島啤酒已在粵形成深圳、佛山、珠海三個生產基地。

2005年,各家企業在積極落實區域布局的同時,更是積極實施自己的差異化產品戰略,紛紛爭搶高端產品市場。雖然其市場較小,但利潤很高。2004年燕京啤酒用占總產量20%的高端啤酒實現了50%的利潤,高端啤酒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目前已有多家在2004年有重大舉動的外資啤酒企業宣稱,今明兩年將向市場全面推出自己的高檔品牌,除去塑造其品牌形象的意圖而外,更是期望在高檔啤酒市場中能夠分得一杯羹。

另外,今年南(廣州)北(北京)兩個市場的動態也非常值得關注。去年和今年,青島、燕京、華潤三巨頭紛紛到北京、廣東投資建廠,構築戰略要塞;而青島啤酒今年更是大舉進軍北京市場,高、中、低端全面進入,南北對決之勢業已形成。

品牌打造上各方亦是不遺餘力,華潤2004年請來世界級營銷大師科特勒,為其「雪花」品牌出謀劃策,顯示出本土啤酒品牌意識的不斷深入。

燕京在2005年新年剛過,便傾力參與「世界十佳運動員」的評選活動,借勢掀起了新一輪的體育營銷高潮……

理性看待國際化

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經過一番並購和發展後,現在的青啤、燕京、華潤三大啤酒集團暫居第一梯隊,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緊隨其後。

但AB、SAB、英特布魯、喜力這些世界啤酒行業的巨頭,在經過了原始積累階段後,還會久居人下、藏身其後嗎?中國的啤酒企業如何與這些世界級選手同場競技?結果會怎樣?一二軍團中僅有的兩個未被外資操縱的本土啤酒企業——燕京和金星未來的命運又會如何?

「我們必須明確:國際化只是一個過程,並不是最終的結果!」在關於國際化的問題上,燕京啤酒集團的副總經理畢貴索明確表示:「燕京啤酒國際化的最終目的必然是為了發展中國的民族啤酒工業、打造世界級的中國啤酒品牌。」

如今世界幾大啤酒巨頭均已在中國安家落戶,面對新一輪來勢洶洶的國際資本浪潮,擺在中國啤酒業面前的是鮮花還是荊棘?是坦途還是陷阱?是國際化還是被國際化?在未來的幾年時間里,中國啤酒業將走向何處?國際啤酒巨頭與中國啤酒的角力誰能勝出?中國的啤酒品牌能否成功突圍?

⑹ 華潤雪花啤酒是國資的還是外資

華潤雪花啤酒是中外合資。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甲戌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飲料的央企控股企業。總部設於中國北京。其股東是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華潤雪花啤酒從一個區域性的單一工廠,發展成為行業中的知名企業,僅用了十年的時間。

華潤雪花啤酒旗下擁有30多個區域品牌,在中國眾多的市場中處於區域優勢。2006年華潤雪花啤酒銷量超過500萬千升,不但突破了雪花啤酒單品銷量第一,並且公司總銷量一舉超越國內其他啤酒企業,成為中國銷量最大的啤酒企業。

(6)SAB雪花股份擴展閱讀:

華潤雪花啤酒股份亦以美國預托證券買賣,並可於英國交易所自動報價系統交易。集團專注於消費品業務,遍及香港及中國大陸,並主要從事零售、飲品、食品加工及經銷、紡織及物業投資業務。

繼2005年雪花單品銷量全國第一之後,2006年再創歷史新高,以303.7萬千升的銷量,再次蟬聯中國啤酒行業單品銷量第一的桂冠。2007年以690萬千升的銷量再次中國啤酒行業銷量第一的桂冠,雪花單品銷量達510萬千升。

⑺ 中國占雪花啤酒多少股份

是國企。

⑻ 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股票代碼是什麼

華潤雪花不是股份公司,所以沒有上市。股東華潤創業在港交所上市,代碼00291。

華潤創業有限公司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並為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及恆生倫敦參考指數成份股之一。股份亦以美國預托證券買賣,並可於英國交易所自動報價系統交易。集團專注於消費品業務,遍及香港及中國大陸,並主要從事零售、飲品、食品加工及經銷、紡織及物業投資業務。其最終控股公司為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截至2004年12月底,該公司擁有華潤創業54.91%股權。公司目前在香港及中國內地僱用超過80,000名員工,當中有97%在中國內地僱用。

國內上市的啤酒公司有青島啤酒600600,燕京啤酒000729,珠江啤酒002461,重慶啤酒600132,蘭州黃河000929,惠泉啤酒600573。

拓展資料: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甲戌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飲料的央企控股企業。總部設於中國北京。其股東是華潤創業有限公司。

華潤雪花啤酒從一個區域性的單一工廠,發展成為行業中的知名企業,僅用了十年的時間。目前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大陸經營48家啤酒廠,佔有中國啤酒市場的15%份額。旗下擁有30多個區域品牌,在中國眾多的市場中處於區域優勢。2006年華潤雪花啤酒銷量超過500萬千升,不但突破了雪花啤酒單品銷量第一,並且公司總銷量一舉超越國內其他啤酒企業,成為中國銷量最大的啤酒企業。

SABMiller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公司之一,在倫敦和約翰內斯堡股票市場分別上市,總部設在英國倫敦。SABMiller從事著大規模的啤酒和其他飲料的生產和銷售,業務遍及世界五大洲,在40多個國家裡擁有一百多個啤酒廠,一百五十多個啤酒品牌,年啤酒銷量達1890萬噸。SABMiller的生產管理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並被認為是非常善於在新興市場運作的公司。在許多進入的國家中,SABMiller的品牌組合和市場份額都處於領導地位。SABMiller於2002年5月收購了美國Miller公司,從此進入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場和利潤中心。

參考鏈接:網路 華潤雪花啤酒

⑼ 百威收購sabmiller對雪花啤酒有影響

此次收購已近尾聲,但百威英博能否順利獲取SABMiller持有的華潤雪花49%的股權尚有不確定性,極可能會觸及中國反壟斷法,因此我們認為百威英博接管SABMiller持有的華潤雪花49%的股權的可能性不大。中國商務部2008年對百威英博反壟斷審查附加的第三條限制性條件明確提到,「不得增加英博公司在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現有28.56%的持股比例」,但今年7月百威英博參與珠江啤酒定增使其所持股權比例升至29.99%,商務部對此至今無回應。參考珠江啤酒的案例,我們認為此次收購成功後SABMiller所持華潤雪花的股權將被迫降至30%以下,百威英博仍將面臨華潤雪花的競爭壓力。基於我們的判斷,我們具體從在華股權投資、市場份額、產能、品牌四個方面對百威英博成功收購SABMiller對我國啤酒市場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百威英博收購SABMiller將使其在全球多數地區占據遙遙領先的地位,進而會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中國市場,尤其是在中國進行品牌打造和擴大產能。從目前行業格局來看,華潤雪花、青島、百威英博位居第一梯隊,燕京、嘉士伯、珠江為第二梯隊;收購SABMiller後實力劇增的百威英博更加具有挑戰華潤雪花的資本,在中國勢必發力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引發行業競爭加劇。我們認為未來我國啤酒行業仍維持兩個梯隊的格局,但百威英博或將在中國啤酒行業第三的位置上更進一步。

閱讀全文

與SAB雪花股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企賣股份 瀏覽:785
融資租賃宣傳語 瀏覽:157
2009房地產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 瀏覽:931
2017深圳瓶裝煤氣價格 瀏覽:646
招商證券調整傭金 瀏覽:115
期貨沽空是什麼意思 瀏覽:616
中國銀行理財收益率有保證嗎 瀏覽:490
理財產品對客戶好處 瀏覽:244
外幣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 瀏覽:141
安邦理財產品收益率 瀏覽:657
什麼叫金融資產與金銀資產 瀏覽:50
藍光地產信託 瀏覽:403
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回購 瀏覽:477
金融機構抽貸壓貸如何解決 瀏覽:564
華鑫證券龍頭 瀏覽:32
世界上第一家以銀行命名的金融機構是 瀏覽:191
新疆金鑰匙集團合規嗎 瀏覽:31
蘇州抵押貸款 瀏覽:309
7萬多傭金一次性拿交多少稅 瀏覽:449
交易性金融資產應交稅率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