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郵政未來發展的方向究竟在哪裡
和諧郵政郵政企業是一個完整的工作系統,具有全程全網、聯合作業的特點, 郵政網路是國家重要的通信基礎設施。現行郵政企業靠市場營銷、全員營銷,走市場化經營靠自負盈虧是非常難以生存的。據參加全國重點地市郵政局長會議的某位領導給筆者親筆簽名的來信中,集團公司劉安東總經理指出:要進一步認清郵政業務當前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主要任務,進一步增強郵政改革和發展的緊迫感,認清發展中的問題和不足。同時,也要清楚地看到各項業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困難和問題面前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不爭論、不猶豫、不彷徨、充滿信心,用積極的實踐去迎接挑戰。一方面總結已有的成績和經驗,一方面借鑒同行業的先進做法,不斷加快郵政業務在新的歷史階段的發展步伐,繼續努力開創新的發展局面。筆者認為:深入基層調研,貼近基層、傾聽基層呼聲,應是當務之急。網友哥本哈根曾在郵政工作多年,現辭職到其他地方工作。但心系郵政,發貼郵政發展下去、困難重重現轉載如下,望決策者慎重考慮,組建一個大網談何容易。千萬別等毀棄他時,才知可惜!附原文:郵政發展下去,困難重重 第一,未來的消費主體:年輕人沒有這樣的依戀和忠誠; 第二,品牌依戀的形成有一個條件是品牌信任,而這個信任機制在逐漸被郵政自己所摧毀; 第三,營銷實證證明:可選品牌的增多,會提高品牌轉換的可能性,競爭的加劇使消費者品牌依戀和忠誠越來越難; 第四,網上交易的不斷發展,對快遞業是絕對的利好,但這絕對並不是對中國郵政的利好而是相反; 郵政現在中青年群體中,已經失去了地位,因為服務不好,對員工苛刻,這個事實已經開始被人所了解。 國家如果開明,把承擔國家基本服務的業務獨立出來,比如平信、機密文家寄遞等,保護好, 否則 ,郵政的明天就是灰暗的。
Ⅱ 現在的郵政局的發展趨勢怎樣
年入170億保盈虧平衡 郵政不願吐出郵儲肥肉? http://view.QQ.com 2006年10月11日19:05 南方日報 【郵政專營是常識,別動輒「反壟斷」】【郵政霸王條款讓郵件當做廢品賣】 【300萬民營快遞員或成非法從業人】【民營快遞「命」系新郵政法】 【郵老大變身序幕已拉開 60萬職工怎麼想】【郵政不欲剝離儲蓄業務】 郵政不願吐出郵儲肥肉? · 現在投資明年就賺百萬 · 韓流品牌拖出第一桶金 · 精明小女人聚集天下財 · 做別人沒想到的好生意 · 折扣店 月賺十萬 · 女性創業的獨門好生意 年入170億保全系統盈虧平衡,變身銀行如何確保各方利益成關鍵 利益分割難以平衡 國家郵政局有關人士對是否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傳言緘口不言。 29日下午,記者未能從國家郵政局獲得權威信息;之後致電湖北郵政系統一位知情人士,他也表示,目前他們並未接到國家郵政局的任何文件,系統內也沒有明確聽到關於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消息。 不過,這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單獨成立郵政儲蓄銀行,整個郵政系統都不希望看到。」 據他介紹,之所以風行上述說法,原因之一就是郵政儲蓄收入已經成為郵政系統全部業務收入的重頭戲。以武漢市為例,武漢郵政局下轄儲匯、函件等6個專業局,去年儲匯局的收入已佔到整個郵政局業務收入的30%左右,名列第一。 放眼全國,郵政儲蓄已成為郵政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每年將近170億元的利潤保證了整個郵政業務的基本盈虧平衡。 「事實上,由於郵政承擔著全國普通服務的重任,靠郵儲收入補貼整個郵政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但是,「近年來,郵政只享受存款利差而不承擔貸款風險的營業模式開始受到非議」。 正在撰寫「郵儲改革」論文的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吳洪表示,「每年能給郵政系統帶來上百億元轉存利潤收入的郵政儲蓄,牽動著郵政、央行、財政部、農村信用社等多方的利益糾葛。正是利益分割的難以平衡,導致了郵儲改革方案至今不能落定。」 湖北郵政儲匯局試水 2月9日,為共同開發個人零售金融市場,武漢的兩家金融機構——湖北省郵政儲匯局與中信實業銀行武漢分行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 據了解,湖北省郵政儲匯局與中信實業銀行武漢分行合作協議的框架,涵蓋各種個人金融業務。主要包括:具有郵政儲蓄存單和憑證式國債的客戶,可以向中信實業銀行通過質押獲得貸款;中信實業銀行則可充分利用郵政儲匯局遍及城鄉的網路優勢,為更多的客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湖北省郵政儲匯局主要從事個人零售金融業務,其儲蓄存款近年穩步增長,存款余額達到81億元,成為該省內一家資金實力雄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中信實業銀行截至去年底存款余額達109億元,在本地同業中居於領先水平。 基於此,湖北省銀監局的一位負責人認為,兩家金融機構實現全面合作,這在湖北省還是首次。有業內人士認為,類似的動作在全國來說也不多見,「事實上,它似乎在逐步印證此前外界關於郵政儲蓄改革方案的說法。」 折衷方案日漸成形 在這個方案中,除了繼續委託國家開發銀行對部分資金進行運用以外,郵政儲蓄將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參與貨幣市場操作,購買貨幣市場的短期投資產品。除了購買國債以及政策性金融債以外,該方案還將允許郵政儲蓄購買國有大型企業發行的企業債券。 「郵政儲蓄接下來將具備證券投資功能,允許郵政儲蓄資金參與證券市場投資,可以購買證券投資基金等風險相對較低的證券投資產品,最終實現資金運用的多元化。」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的易憲容教授分析。 郵政儲蓄銀行利用郵政系統的網點將必須支付郵政系統一定的費用;同時,為了配合郵政儲蓄改革,發改委方案提出對於一些偏遠地區的政策性郵政業務進行補貼。顯然,這個方案既解決了國家郵政總局擔心這塊肥肉將被吃掉而不願意郵政儲蓄銀行獨立的難題,又解決了郵政儲蓄離開郵政網點支持將難以生存的困難。 根據上述方案,改制後的郵政儲匯局業務范圍將僅限於銀行間市場債券交易、向其它商業貸款機構提供協定貸款以及一些低風險投資項目。 這只是郵政儲蓄改革的第一步。根據該方案,在實現了資金運用多元化後,郵政儲蓄下一步將發展成獨立的郵政儲蓄銀行。 采訪過程中,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此前發改委的相關方案至今看似無聲無息,實質上蘊藏著很強的爆發力。方案意在使得郵政儲蓄進一步拓寬資金運用渠道,但如何實施卻一直缺乏可行性方案。 去年9月,央行將郵儲資金推向了市場,迫使郵儲邁出了市場化的第一步——為自己的新增存款尋找新出路。然而,這樣的改革方案還是受到了多方詬病,在實際的操作中也並不盡如人意。 據郵政系統內部人員透露,「這項改革讓郵儲業務損失了至少40%—45%。」因為盡管央行為郵儲的資金出路提供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國債市場運作和商業銀行大額協議存款」三個主要方向,但由於受到郵政儲匯局程序煩瑣、時間過長的運作程序限制,至今鮮見成功案例。
滿意請採納
Ⅲ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郵政儲蓄銀行發展前景通過對郵政儲蓄銀行的成長脈絡及其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作為一個有成長潛力,但自身優勢又存在一定製約因素的企業。郵政儲蓄銀行要想獲得穩健發展,應在充分借鑒同業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郵政儲蓄銀行發展歷史及自身特點,循序漸進,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
改革的必要性郵政儲蓄銀行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有足以與其他商業銀行抗衡的能量,歷史上,是一個只吸收存款,不能放貸的「資金保管銀行」,而且還是不收保管費只付息的那種,當然,這筆資金對於我國郵政建設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抹殺的作用,但現在已不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求。
現在,我們郵政儲蓄銀行已可以經營貸款業務,但是,由於以前從未涉足過信貸經營,不管是與工、農、中、建等等以前的專業銀行相比,還是與交行、中信、廣發、招商、浦發等商業銀行相比,甚至以與農村信用合作社相比,不管是領導層、還是業務管理層、還是經營基層,都嚴重缺乏信貸經營、管理的經驗,除理念、管理經驗、經營能力外,在理論、產品、技術上也與商業銀行有較大的差距。 當然,郵政儲蓄銀行也並非沒有自己的優勢,網點的分布密度和廣度是任何銀行所不可比擬的,雖然這會帶來單個網點平均利潤率比較低的劣勢,但對於郵政儲蓄銀行開拓市場卻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我們要正確認識郵政儲蓄銀行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那就是處於市場開拓初期。
Ⅳ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改名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有什麼變化嗎
全稱應該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它目前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然後與集團公司之間就是母子公司的區別。
Ⅳ 郵政行業的發展前景
郵政業務規模穩步增長
2018年,我國郵政全行業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圓滿完成了2018年初制定的任務目標。全行業業務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業務收入達7904.7億元,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郵政行業業務總量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我國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完成12345.2億元,同比增長26.4%。
截至到2019年10月底,全行業累計業務總量完成12721.9億元,同比增長31.3%,已超過去年全年業務總量。
—— 更多數據及分析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快遞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設計策略分析報告》。
Ⅵ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發展前景如何
郵政儲蓄銀行是由原來的郵政儲蓄變身而來,期間經歷了一段很長的發展歷程。郵政儲蓄是面向居民個人、依託郵政網點資源辦理的零售金融業務。我國郵政儲蓄業務自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對聚集社會閑散資金、支持國民經濟建設發揮起了積極作用。二十年來,郵政儲蓄業務迅猛發展,已成為我國金融業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2007年3月2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儀式在北京舉行。成立後的郵政儲蓄銀行,面臨的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同質性的特性要求其必須樹立自己的競爭優勢。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和調整,社會主義金融體制的不斷轉軌和創新,各個國有獨資金融機構的股份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境外金融資本的登陸,對經歷了20多年風雨磨礪的中國郵政儲蓄來說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以較高的戰略調整、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斷優化的資源配臵、完善的機構管理和業務機制來應對當前金融市場競爭成為郵政儲蓄銀行需要深思的重要課題。
Ⅶ 中國郵政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估計是打開網路物品交易市場,從快運和第三方擔保交易安全著手.
Ⅷ 對當前中國郵政的分析和對未來的展望
郵政業收入保持快速增長
2019年,我國郵政業制度供給加強,政策環境進一步優化,中央決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2019年我國郵政業全面實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中央部署的55.6萬個建制村直通郵任務提前一年完成,內蒙古、重慶、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等地克服了發展困難,為全國目標的實現做出了突出貢獻。農村地區快遞網點超過3萬個、公共去送點達6.3萬各,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到96.6%。
2010-2019年,我國郵政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整體上保持上升的趨勢。2019年,我國郵政業務收入為9642.5億元,同比增長21.98%,保持這快速增長趨勢。
從月度收入來看,2017-2019年,我國郵政業各月度收入均較上一年同比增長,且月度收入走勢基本一致,每年11月、12月受電商購物節的影響,都會使得郵政業收入在這期間迎來一個小高峰。
現代農業助郵政業業務量增長
2019年,國家郵政局在全國打造快遞服務現代農業「一地一品」年業務量超百萬件項目163個,新增昆明鮮花、煙台蘋果、南寧沃柑、成都柑桔和五常大米等20個年業務量超千萬件「快遞+」金牌項目,農村地區年收投快件超過150億件,支撐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超過8700億元。
2010-2019年,除2011年外,我國郵政業務總量整體保持上升趨勢。2019年,我國郵政業務總量16230億件,同比增長31.5%,仍然保持較快增速。
從月度業務量來看,2017-2019年,我國郵政業各月度業務總量均較上一年同比增長,且月度業務量走勢基本一致,但每年的2月份和11月份會出現明顯的波動,其原因是2月份為春節快遞需求減少,11月份為購物節所以需求增大。
快遞業占郵政業比重不斷增加
2010-2019年,快遞行業占郵政業收入比重總體保持上升趨勢。其中,2019年比例為77.8%,表明近年來快遞行業在郵政業的市場地位逐步提升。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快遞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Ⅸ 中國郵政的發展現狀
這個題目有些大。畢竟是國家的。我看好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