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漢航集團領導

漢航集團領導

發布時間:2022-01-08 02:11:54

『壹』 中航工業是什麼政治級別

是中國國家出資設立,由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公司 ,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於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立。

「航空工業」設有航空武器裝備、軍用運輸類飛機、直升機、機載系統與汽車零部件、通用航空、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航空供應鏈與軍貿、資產管理、金融、工程建設、汽車等產業,下轄100餘家成員單位、近27家上市公司,員工逾45萬人 。

(1)漢航集團領導擴展閱讀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系列發展殲擊機、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偵察機、直升機、強擊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等飛行器,全面研發空空、空面、地空導彈,強力塑造運-20「鯤鵬」大型運輸機、「鶻鷹」戰斗機、「飛鯊」艦載戰斗機、殲10系列飛機、殲11系列飛機;

「獵鷹」和「山鷹」高級教練機、「霹靂」系列和「閃電」系列導彈等品牌,為中國軍隊提供先進航空武器裝備 ,使中國躋身於研製多種先進航空裝備少數國家行列。

『貳』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分管航空工業的領導是誰

請問下現在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331)12個領導排位,最好能把每個人的...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宗順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

『叄』 原來的漢中地區技工學校現在合並到哪了

摘要 您好,根據您的問題,為您整理如下資料:中航資產領導宣讀了《關於0—二基地技工學校與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整合的決定》及《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領導班子任命》等文件。中航資產領導、漢航集團領導發表重要講話,學院黨委書記致辭,學院院長代表新任職領導人員作任職承諾,招生就業工作部部長張永強,機電工程學院教師吳潔分別代表學院中層幹部、全體教師做表態發言。

『肆』 劉積斌的人物成就

劉積斌同志是我國著名的航空專家,長期在航空工業和國防工業戰線工作,將畢生精力傾注到了我國航空和國防事業發展上,是航空人學習的榜樣。在青少年時期,他就立志為祖國強盛和人民幸福而追求一生。1962年,他從北京航空學院工藝系畢業,到沈飛公司工作,歷任計劃員、室主任、副科長、科長,生產辦公室副主任,1982年8月任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1985年1月到1988年6月,他先後擔任航空工業部副總工程師、副部長、黨組成員,分管生產、民品和物資供銷工作。1988年6月至1998年3月,他先後擔任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分管預算、文教、衛生、行政、外事、國債和機關黨建等方面工作。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他擔任國防科工委黨組書記、主任,領導推進了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完成了十大軍工集團組建,組織實施了「高新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和「國防科技工業改革調整脫困」兩大攻堅戰,軍工行業總體上實現了扭虧脫困,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高,開創了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嶄新局面。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他擔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劉積斌同志在航空工業工作期間,為航空工業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智慧和熱情,為有關航空武器裝備研製和民用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離開航空工業後,他仍然情系航空,多次到航空工業企事業單位檢查指導,直到生命彌留之際,還惦記著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航空人聞之無不唏噓落淚。
一、劉積斌同志長期在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工作,為航空武器裝備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沈飛公司(原國營松陵機械廠)工作期間,劉積斌同志從一線計劃員逐步成長為公司副總經理,為航空武器裝備發展,特別是殲8飛機的研製生產,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突出成績。從擔任生產調度作業計劃室科長起,他就成為了公司領導抓軍機生產的得力助手。他首次採用「成套計劃件」下達新機研製任務,應用先進的系統工程管理方法,積極有效地協調各項工作,精心組織飛機生產;為保證飛機生產進度,他主動深入生產現場,經常到基層生產單位了解生產情況,掌握生產進度,組織協調生產,為飛機研製疏通生產渠道;年底飛機交付攻堅時,他與技術人員和工人一起吃住在生產現場,共同研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和措施;文革中他信念堅定,千方百計組織生產,盡最大努力維護生產秩序,有力地保障了殲8、殲8Ⅱ型飛機的生產和試制工作。1984年6月,殲8Ⅱ型飛機成功首飛,比計劃提前110天,成為沈飛新機研製史上質量最好、周期最短的一個型號。
劉積斌同志在航空工業部工作期間,正值航空工業最困難的時期,他迎難而上,果斷決策,統籌安排,重點突破,保質保量地完成航空武器裝備生產工作。他連續三年主持航空工業部計劃協調會,面向行業安排部署年度軍、民品生產計劃,明確發展方向;高度重視產品質量管理,始終保持高標准、嚴要求,從技術、管理和過程式控制制入手狠抓質量控制,對推動航空產品質量科學管理做出了重要貢獻;積極協調國務院有關部委以及航空工業與其他軍工行業的關系,爭取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有力促進了航空武器裝備順利發展。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推進國防工業改革,組建國防科工委,劉積斌同志擔任黨組書記、主任。他正確分析國家安全形勢,明確把「高新武器裝備研製生產」作為兩大攻堅戰之一。他多次強調「加快武器裝備建設步伐,千方百計滿足國防現代化需要,是國防科技工業的首要任務」,並在任職第一年就提出把「重點武器裝備研製和軍工關鍵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使我軍武器裝備水平得到較大提高」作為今後幾年國防科技工業的第一奮斗目標。他非常關心航空武器裝備發展,對航空工業科研生產條件建設給予了極大支持,使航空工業設施條件陳舊落後的狀況迅速改觀,為新產品研製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多次到研製單位考察,了解具體情況,指導工作,要求我們一定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加強領導,統一認識,落實責任制,確保研製生產任務全面完成。他多次就具體問題致信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反映實際問題,提出意見建議,為中央領導正確決策、加快推進航空重點型號研製創造了良好條件。在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的關心支持下,航空科研生產能力和航空裝備供給保障能力顯著改善,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提高,整體水平邁上了新台階。航空工業始終堅持軍品為先,集中力量,落實責任,把「確保軍品,充分體現航空產業的特殊價值」作為「十五」規劃的首要原則,把航空武器裝備研製生產作為重中之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出色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航空工業的光榮任務,實現了我軍航空武器裝備的歷史性跨越。
劉積斌同志高度重視軍貿工作。他指出,加快軍貿發展對於保持國防科技工業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該以政治家的眼光,從講政治和國家全局的高度,來考慮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軍貿工作,在研究制定「十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的時候,始終把擴大軍貿出口作為發展重點。他和國防科工委加強對航空軍貿工作的宏觀管理,幫助疏通渠道、提供信息,加強服務和指導,使航空軍貿工作結束了多年徘徊的局面,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K8、殲7系列等飛機大批量出口。近年來,集團公司軍貿實現了技術、服務和產品出口協調發展,改變了以前單純出口產品的狀況,市場不斷拓展;「梟龍」飛機大批量出口,實現了我國軍機出口由二代向三代的跨越;「獵鷹」飛機引起了國際市場的廣泛關注;2009年軍貿出口創歷史新高,這些都與劉積斌同志曾經給予的關心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二、劉積斌同志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為我國航空工業改革脫困、結構調整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積斌同志長期在管理崗位上工作,懂政策、懂管理、懂技術,有著很強的創新意識和管理能力,為航空工業的改革脫困、結構調整和管理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無論身處基層單位,還是在航空工業總部機關,劉積斌同志優異的管理能力和創新實踐都得到了上下一致的高度認可。他擔任國防科工委領導的5年時間,是整個國防科技工業十分困難的時期,一些企業甚至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對國有經濟實行戰略性調整和企業重組,給國防科技工業的改革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劉積斌同志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防科技工業改革脫困的決策部署,緊緊把握大局,把「國防科技工業改革調整脫困」作為兩大攻堅戰之一,帶領國防科技工業幹部職工,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的新路子,進行了大刀闊斧、轟轟烈烈的改革調整工作。
在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領導下,1999年7月,按照「政企分開,鼓勵競爭,加強科研,促進調整,平穩過渡」的原則,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改組為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航空工業向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經營機制邁出了堅實步伐。此後,兩大集團公司在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的關心支持下,積極探索解決歷史原因造成的企業結構性矛盾,抓好以結構調整為核心的改革工作,按照「精化分立,重組整合,發展壯大」的思路,進行了一系列結構調整、產業整合、能力整合、公司組建等工作,數十家企事業單位完成重大結構調整,資源配置、科研生產結合以及文化融合取得實效,組織框架進一步明確,專業化發展關系逐步理順,企業改革調整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劉積斌同志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建立「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工業新體制以及建立競爭機制、評價機制、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四個機制」的精神,要求航空工業兩大集團公司要真正轉變觀念,徹底擺脫行政色彩,按照母子公司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運作,推動航空工業的機制轉變;加強內部管理,樹立現代管理思想,向管理要效益。航空工業全線認真貫徹落實,切實抓好軍民分線、主輔分離,民品產業引入市場機制,迅速發展壯大;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快速推進,數十家企業由工廠制向公司制轉制;企業上市步伐加快,一批企業成功實現A股、H股上市,拓展了融資渠道,增強了企業發展活力;流程再造、質量認證、管控中心建設、精益製造、六西格瑪等先進管理理念和工具的應用穩步推進,財務管理五大體系建設和管理信息化取得顯著成果;經營者年薪制、項目責任制、聘任制、崗位績效工資等考核體系建設逐漸完善。
「十五」之初,軍工行業扭虧脫困工作到了關鍵時期。航空工業兩大集團公司成立伊始,內部多個單位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虧損面巨大,甚至出現部分企業職工靠為當地農民打工維持生計的狀況,扭虧脫困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和沉重的壓力。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把扭虧脫困與改革調整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對軍工企業按業務和經營狀況進行分類,通過實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投資主體多元化、轉換經營機制、依法破產剝離等多種措施,推動航空工業加快扭虧脫困步伐,指導航空工業完成了數十個脫困破產項目,減少數萬名職工,完成數百個主輔分離項目,減少數十億債務,使航空工業逐漸摘掉了窮帽子,甩掉了沉重的包袱,為今後的跨越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到2003年,航空工業整體扭轉了虧損局面,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新時期。
三、劉積斌同志高度重視航空科技進步,為我國航空工業自主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
航空裝備是航空科學技術的高技術結晶,航空科學技術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航空工業的立業之本。航空科學技術是無法通過轉讓或引進得到的,只能依靠航空工業自力更生發展。劉積斌同志非常清楚地知道航空科學技術進步的重要意義,並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
在國防科工委工作期間,他十分關心航空工業的科技創新,在赴基層檢查考核工作時總要強調這項工作,國防科工委每年的工作部署中都強調航空工業要立足於國家重點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研製生產任務,建立由骨幹人員組成的攻關團隊,大力開展技術攻關,掌握制約發展的關鍵技術;要求我們加強基礎科研,提高研究設計、工藝製造、試驗驗證的基礎保障能力,突破共性、基礎性關鍵技術;注重「軍民結合,寓軍於民」,利用軍工技術優勢,推進軍民兩用技術創新,將新技術、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形成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工程,盡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及運行機制,大企業要建立技術中心;推進產學研聯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開展國際合作,取長補短,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些要求為航空工業科技進步指明了發展方向。國防科工委結合航空重點型號研製和長遠發展需要,對航空工業基礎研究、預先研究、能力調整、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給予了極大的關心支持。
按照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的部署,航空工業加快推進航空科技進步,科研生產能力和航空裝備供給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整體能力和水平邁上了一個新台階;結合型號研製攻克了無數技術難關,在空氣動力技術、飛機結構與強度、飛行試驗技術、發動機技術、航空材料與製造技術、航空電子信息技術、雷達技術、飛行控制技術、火控技術、航空救生技術等領域都取得了具有較高水平的眾多成果;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和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建成並投入運行;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推廣應用,大大增強了自主創新能力,確保了型號研製成功。在21世紀前十年,我國一大批先進航空武器裝備研製成功並投產、服役,主戰飛機實現了由二代向三代的跨越,航空發動機實現了由渦噴向渦扇、由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新一代航空武器裝備進入工程研製階段,大型民機關鍵技術預研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了我國航空科技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大大縮短了與世界航空工業強國的差距。
四、劉積斌同志高度重視軍民結合發展,為航空工業民品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劉積斌同志擔任沈飛公司副總經理期間,他大膽決策,帶領公司發展高級旅遊車、洗衣機、吉普車等支柱民品,推進了企業快速發展。他到航空工業部工作後,加強對民品發展的計劃、管理和協調,加大對民品開發、立項、改造、生產、銷售等重大問題的決策研究,使航空民品業務連續幾年實現較快發展,部分企業逐步走上軍民結合的發展道路。
到國防科工委工作後,他一如既往支持軍工民品產業發展。1999年國防科工委工作報告堅定不移地貫徹「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十六字方針,把軍轉民工作和民品發展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來,在確保完成軍品任務的基礎上,積極開發軍民兩用技術,大力發展軍工民品產業,增強平戰轉換能力,把軍民結合推向新階段。劉積斌同志十分重視航空工業的民品產業發展,他反復強調航空企業在抓好航空產品研製的同時,要主動面向市場,圍繞主業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新的產業體系。他在國防科工委任職期間,我國與國外合作的重大民機項目一一受挫,我國民機產業發展一度陷入低迷,各種爭論頗多,他親自部署民機產業發展思路研究,多次向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匯報發展思路,呼籲國家要大力支持民機產業發展,從而為開創我國民機產業發展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礎。他認為,一方面,要加大民用航空產品研發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航空產品形成的研發條件和製造能力,開發與航空產品技術相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航空民品,實現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同時,他多次要求要主動走出國門,與國外先進航空企業建立聯系,通過國際間的經濟技術合作,提升自身的技術、製造、管理水平,謀求更大發展。
在劉積斌同志的領導和推動下,航空工業產業能力不斷邁上新台階,軍民結合、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民機產業加快發展,由劉積斌同志親自推動立項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新支線飛機研製取得里程碑式進展,首架飛機成功下線;MA60、運8、運12等航空產品投入使用,並批量走出國門;民用直升機快速發展,直8、直9、直11、HC120等形成系列化發展格局;民機國際合作、轉包生產取得明顯進展。非航空民品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燃機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汽車及其零部件產品實現規模化發展;摩托車、製冷壓縮機、洗滌設備、風電葉片、紡織機械、精密機床、玻璃鋼船艇等產品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品牌效應,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業績。民品產業的蓬勃發展,極大增強了航空工業的經濟實力。今天,按照黨中央關於肩負「富國強軍」雙重使命,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的要求,航空工業的民品產業發展邁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劉積斌同志和國防科工委當年抓軍工民品產業發展的思路和做法,對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依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伍』 漢航集團總經理王文鋒是哪裡人

王文鋒是安徽安慶懷寧人,家就在我們隔壁,經以前經常會回來。

『陸』 王文鋒的個人簡介

王文鋒,漢中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文鋒同志曾於1993年任陝西飛機工業製造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自1996年起擔任漢航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他憑借自己扎實的技術功底和多年從事基層管理工作積累的豐富經驗,根據集團實際和所屬企業現狀,制定「做強一批、扶持一批、破產一批」的結構調整方針,指導各企業改組改制,實現一批優勢企業的改組上市和股份制改造工作;完成一批困難企業的破產重組工作;完成182廠等的債轉股工作和軍民分線工作。他親自主持並領導漢航集團下屬企業各項工作,把一個嚴重虧損的企業集團發展為經濟效益增長突出的企業。2004年銷售收入達29.9億元,比基期1996年增長2.5倍,利潤總額由基期虧損3075萬元增加為4169萬元,總資產和所有者權益都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2003年實現盈利222萬元,2004年實現盈利7648萬元,2005年預計實現利潤6000萬元以上。在其任職期間,漢航集團總資產增長了1.29倍,利潤總額增長了3.49倍。經濟總量從1996年不足10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40億元,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柒』 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天吧,好不

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主管部門為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辦學經費為中央財政全額撥款,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按貴州省生均經費標準保障投入。學校為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以全日制普通高職教育為主,同時舉辦中等職業教育,學科門類以機械設計與製造等為主,專業設置按有關規定報批,在校生規模暫定為8000人。

『捌』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何時掛牌

據可靠消息透露,日前備受媒體關注的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及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合並掛牌一事,掛牌時間可能還將延遲,目前確定的時間是在今年十一以後。
本來定於7月初向外公布合並掛牌一事的兩大航空工業集團,卻因為種種原因一拖再拖。消息人士指出,北京奧運會的召開是影響這次合並的原因之一。而向國家遞交方案需要走政策層面審批程序,其中涉及國務院、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等諸多部門的審批,這也需要一定時間。此外,由於兩大集團公司資產龐大,人員數量也很多,重組也確有一定的難度。

合並後,新組建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集中了中國航空製造業的核心力量,擁有2200億元總資產、近200家下屬單位和數十萬名員工。兩大航空集團共擁有21家A股及H股上市公司;同時,一航和二航還分別持有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中國航空工業供銷總公司50%股份。掛牌與否,應該並不影響兩大集團企業的重組,因為按照國有企業重組的傳統,掛牌與內部實際人事和資產的調整一般並不同步進行。

另據中國一航內部人士透露,兩航合並對下屬企業在業務層面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該人士稱,下屬企業所從事的軍工業務相對獨立,而且是先有下屬企業後有集團公司,大規模的資產整合在短期內很難看到。

據有關報道,從6月中旬開始,中國一航和中國二航的工作人員已開始合並辦公。兩大航空工業集團領導層早已成立重組整合籌備工作組。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現任中國一航總經理林左鳴任籌備組組長,中航二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譚瑞松任籌備組副組長。目前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已在京召開動員大會,向各部門和直屬企業負責人通報了新公司籌備情況。

『玖』 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 有哪些業績

從藍天俯瞰,貴航集團像橫卧在貴州高原上的雄師,頭在省城貴陽,身卧黔中大地,數十家企業沿百餘公里滇黔公路星羅棋布。 四十多年的創業奮斗,貴航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而今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集團擁有企事業單位40多家,職工5.1萬人,是以殲擊教練機、航空發動機、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為支柱產品,以資本和產品經營為紐帶,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發展,已成為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軍民結合型大型企業集團。 然而,4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被稱作「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的貴州高原,不要說飛機,就連汽車也看不到幾輛。早期的貴航集團三線建設者們就是在這塊貧瘠的大山之中,為了祖國的航空事業,開山築路,日夜奮戰,創造出今天的繁榮。 貴航集團誕生於三線建設那個特殊年代。40多年前,根據國際局勢的需要,黨中央、毛澤東主席作出了「抓緊三線建設」的戰略決策。1964年11月23日,國務院批准成立貴州地區建設籌備處。隨即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三線創業的人民戰爭。一萬多名經過嚴格抽選的優秀幹部工人集合在「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旗幟下,離開大城市,星夜兼程匯集在雲貴高原人跡罕至的深山峻嶺之中,開始了貴州航空工業亘古未有的創業。他們風餐露宿,挑燈大幹,沒有住處就搭席棚,沒有水喝就喝稻田水,嘹亮的號子聲、隆隆的開山炮聲打破了高原千百年的寂靜,用汗水、熱血乃至生命奠基了貴州航空工業。上世紀70年代初期,貴州航空工業已初具規模,建成企事業單位45個,貴州航空工業的企業群猶如一串珍珠,鑲嵌在高原崇山峻嶺之中,跨越貴州3地州11個市縣,綿延400多公里。 1970年9月18日,一架銀色的殲擊機騰飛在雲貴高原上空,貴航人自行研製生產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為年輕的中國航空工業增添了新的風采,實現了周恩來總理「貴州航空工業基地一定要在1970年建成」的願望。從此,貴州航空工業基地猶如雛鷹展翅,為年輕的共和國增添了一處穩固的後方航空工業基地。貴州航空工業基地的建成,對調整國防工業戰略布局,加快我國軍事工業發展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至今仍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時光荏苒,8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沸騰的群山,三線軍工企業欣喜之中,開始了用自己的目光注視外邊的世界。 面對貴航集團如何在改革開放中加快發展的決擇,貴航集團審時度勢,舉起了第二次創業的大旗。用第一次創業中創造出的不怕吃苦、特別能戰斗的「0一一精神」,凝聚激勵廣大幹部職工,為創建具有新時期高科技特色的飛機汽車科研生產基地開始了新的征程。在第二次創業中,貴航人堅持航空為本,軍品第一,以民養軍。1985年,自行設計製造的殲七高級教練機飛上了藍天,解決了空海軍的急需,結束了我國沒有高級教練機的歷史。1987年,殲教七型飛機攜同另外兩種國產飛機亮相第37屆巴黎國際航空博覽會,被法國新聞媒體譽為「亞洲明星」。實現了我國國產實物飛機參加國際航展的零的突破。殲教七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0年11月9日,貴航研製的殲教七P型飛機首飛一舉成功,其性能、質量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P型機的研製,僅在19個月內完成了方案論證、設計出圖、零部件製造、總裝調試,首飛成功,創下了「0一一速度」,「P型機精神」與航天工業的「長二捆精神」成為中國航空航天工業發展中的精神動力。經過改革開放大潮的洗禮,貴航集團邁出了「軍轉民」、「內轉外」的發展戰略的新步伐。集團本著「工藝相近、技術相通、結構相似」的基本原則,大力開發了汽車、汽車零部件等民用產品,並迅速做大做強,使其成為龍頭產品。貴航汽車零部件企業歷經「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的技術改造,形成了完備的汽車零部件的科研生產的規模能力,產品幾乎覆蓋了我國所有車型,占據著市場的主導地位。成為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小巨人」。為我國汽車工業的興起立下汗馬功勞,為地方經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短短的幾年內,貴航集團開拓出了一條「軍轉民」的成功之路。 然而,創業之路不會一帆風順,任何企業也不會有永久的輝煌。進入二十世紀末期和二十一世紀初期,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加快,我國市場經濟大潮驚濤拍岸,貴航集團面臨著如何加快進入國際市場競爭的戰略發展——貴航集團公司董事長周萬成和決策領導層,敏銳的提出了貴航集團如何加快發展這一命題。周萬成指出,面對入世的大趨勢,貴航集團必須丟掉幻想,轉變觀念,輕裝上陣。消除傳統的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思維定勢和心理定勢,以嶄新的面貌、嶄新的觀念和嶄新的思維方式,迎接這場挑戰;必須主動加快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的步伐,在集團內進行大變革、大調整、大重組,使貴航集團以全新的風貌從容地邁向國內外市場。由此,貴航人再次舉起創業的大旗。向著更高的領域探索前行。幾年來,集團決策領導層帶領廣大幹部職工,策劃和實施了走向世界的集團戰略,將這支六萬多人、40多家企事業和近百億資產的龐大集團軍,迅速加以調整整合,精幹強化,沖出這被喻為「喀斯特」高原相對封閉的環境,在國內市場中發展壯大,並走向了國際大市場。 貴航集團主動進行戰略調整,突出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零部件等核心競爭力,逐步形成發展戰略:航空為本,軍民結合,突出主業,精幹主體,發展三產,資產組合,板塊管理,陣地前移,軍民結合點上移。貴航集團各項發展戰略的實施,重新整合和打造了這支龐大的「艦隊」,使他能夠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風浪襲來時,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和強悍的肌體,蓄勢待發,揚帆遠航。 貴航人輝煌的過去沒有束縛手腳,艱苦的環境沒有遮住視線,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潮,他們的回答是:做強做大企業。航空、民品、三產三根支柱同時打造,加快企業改革改制,使貴航集團不斷發展壯大,立於不敗之地。 2003年,貴航集團自主研製的「山鷹」新型高級教練機和無人飛機,在貴州高原上一舉研製成功,再次創造航空工業歷史上的奇跡,為國人所矚目。 黃果樹大瀑布,奔騰不息,百折不回;貴航集團也如同大瀑布一樣,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貴航集團以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工程液壓件、醫療機械、農業機械等為支柱產品,以資本和產品經營為聯結紐帶,是具有較強經濟技術實力的軍民結合型的大型企業集團,是我國重要的國防科研生產基地。
貴航集團核心企業為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擁有全資及控股子公司49家,控股「力源液壓」和「貴航股份」兩家上市公司和其他6家控股公司。職工5.47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68萬餘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1497人。總資產118億元。
貴航集團擁有飛機、航空發動機、機載電器附件、鍛、鑄、橡膠、緊固件、工具、標准化件、地面設備等專業化工廠。設有進出口公司、財務公司、投資管理公司和國家認定的技術中心,是國家批準的「863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並擁有國家批準的「博士後流動站」,國防和區域性計量檢測中心18個,研發人員5000多人,與國內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幾十家著名大學和多家國家級研究院所建立了長期協作關系。
貴航集團公司具有國家授予的國有資產經營權、自營進出口權、簡化外事審批權。是集製造、貿易、科研、金融於一體的綜合性航空工業集團。

在40年來的建設和發展歷程中,貴航集團廣大職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發展壯大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航空工業基地,成為我國唯一的高級教練機生產基地,集團飛機自配率達到73%以上。研製的殲教-7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第37屆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被譽為「亞洲明星」;2003年成功實現了「山鷹」高級教練機和多用途無人機的首飛,現進入定型階段。發動機、輔機、專業化產品不僅為集團內部配套,而且為全國航空工業配套,有的輔機產品還為航天產品配套。

『拾』 原609研究所所長王復華逝世,他對我國航空事業做了什麼貢獻

一、他為609研究所工作多年

王復華他是語言,609研究所的所長,他從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就一直在609研究所工作。

這樣的人一直都是我們最偉大的人,我們不敢想像他這40年呢,花了多少心血在自己的航天事業上,他很早之前就獲得過突出貢獻的青年專家國家級的獎項,做了領導之後也獲得過航空公益優秀領導幹部的榮譽稱號,這些所有的一切都足以說明他為這個事業付出了多少艱辛。

閱讀全文

與漢航集團領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09房地產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 瀏覽:931
2017深圳瓶裝煤氣價格 瀏覽:646
招商證券調整傭金 瀏覽:115
期貨沽空是什麼意思 瀏覽:616
中國銀行理財收益率有保證嗎 瀏覽:490
理財產品對客戶好處 瀏覽:244
外幣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 瀏覽:141
安邦理財產品收益率 瀏覽:657
什麼叫金融資產與金銀資產 瀏覽:50
藍光地產信託 瀏覽:403
封閉式理財產品的回購 瀏覽:477
金融機構抽貸壓貸如何解決 瀏覽:564
華鑫證券龍頭 瀏覽:32
世界上第一家以銀行命名的金融機構是 瀏覽:191
新疆金鑰匙集團合規嗎 瀏覽:31
蘇州抵押貸款 瀏覽:309
7萬多傭金一次性拿交多少稅 瀏覽:449
交易性金融資產應交稅率 瀏覽:534
融資性擔保公司屬於金融機構 瀏覽:423
不停的加杠桿叫什麼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