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辭職後,原財務總監勒索公司3000萬,他是如何進行作案的
作為公司的一名財務,其實所從事的遠遠不止是財務的工作,優秀的財務還應該參與到公司的管理上,對公司的各個項目進行監督管理。一個公司的財務管理人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是很多大高司願意花高薪聘請財務管理人員的主要原因。西藏某個旅遊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對前財務總監魏某進行報警舉報,舉報稱魏某從公司離職後,多次以其手中掌握該旅遊公司關於稅務、資產方面違法行為的材料為籌碼,對公司的董事長進行敲詐。最終的調查結果是這家上市公司並沒有這類問題,而魏某也因為敲詐罪被處以刑罰。
然而魏某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再次要求二千多萬的費用。於是董事長選擇了報警,當然調查之下,上市公司並沒有違規行為。而魏某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不但要歸還之前要到的二百多萬,還面臨十幾年的有期徒刑。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魏某這種人,從公司離職時,拿到了自己應得的薪酬反而不滿足,最終是害人害己。
2. 上市公司在什麼情況下股票為被惡意收購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目的只為一個配合炒作.以前的600601就發生過多次舉牌,多次之後都沒有實質重組.
3. 男子冒充記者發200封敲詐信給上市公司高管,他構成什麼犯罪行為
根據成都雙流法院宣布刑事判決。本院發現,2020年3月底至4月中旬期間,被告人傅某某以敲詐勒索為目的,冒充記者,收集上市公司高管信息(包括姓名、地址、人員照片等)。)並製作了200封勒索信,聲稱掌握了被勒索對象的隱私,並以勒索相威脅。最後法院裁定,他犯敲詐勒索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並處罰金15萬元,他勒索的錢也被責令退回。
這構成敲詐,被判處十年零六個月
法院認為,被告人傅某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冒充記者揭露他人隱私,勒索多人財物。數額特別大,其行為已構成敲詐勒索罪,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檢察院起訴事實和指控,均得到法院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被告人傅的辯護人提出了被告人李企圖敲詐成都先導葯物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辯護意見,法院認為被告人傅敲詐被告人李35.2萬元,系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構成犯罪未遂,法院接受了該辯護意見。
法院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裁定被告人傅某某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並處罰金15萬元;凍結的平安銀行賬戶存款余額和我院賬戶暫存的2.85萬元,分別返還被害人、葉某、徐33.5萬元,不足部分追回,然後返還4名被害人;案件中查獲的手機1部、筆記本電腦1台、u盤1張、平安銀行卡1張、中國銀行卡1張,依法予以沒收、銷毀;3 .其他銀行卡被查封的案件,由原查封機關依法處理。
4. 匪夷所思!男子發200封敲詐信給上市公司高管,四位高管為何會中招
200封敲詐信,成功騙取134萬元,如何操作的?聽說過放長線釣大魚,今天我們叫來聊一聊,一位學歷只有高中畢業的犯罪分子是如何進行撒網式詐騙的,並且成功騙取四名上市公司高管共計134萬元!
1、准備工作:搜集資料!
和其他詐騙的前期准備工作是一樣的,這個只有高中學歷的男子,花了很長的時間進行信息搜集,搜集各大上市公司的高管,搜集他們的照片,性命,家庭住址以及其他相關信息。
好在,在這200封信件中,有一位上市高管收到信件之後,直接選擇了報警。事情發展到這里,該男子最終肯定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這點毋庸置疑。可是,事情的背後,我們是不是也該考慮一下,詐騙分子學歷僅是高中,而被敲詐的上市公司高管,怎麼樣也應該學歷在高中之上吧,究竟為何會中招呢?一封千篇一律的信件,竟然引起了這些高管的重視,難道這些高管真的有什麼秘密么?
一位是久經商場,叱吒風雲的高管,一位是游手好閑的低學歷詐騙分子,如何高管竟敗給了詐騙分子呢?俗話說的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假若心中沒有鬼,又為何會怕鬼敲門呢?這四位上市公司高管既然選擇了以轉賬的方式結束這個事情,現在曝光後,明面上你是被詐騙了,但是暗地裡,你是真的被暴露了。
5. 中國有哪些公司中了勒索病毒
現在勒索病毒來勢洶洶,在國內已經有不少企業中招、其中包括政府、醫院、學校,甚至是一些網紅工作室,比如知名up主——黨妹。
誰都不想被勒索病毒攻擊,有備無患,雲寶貝說說當雲盒子伺服器遭受到勒索病毒時要如何自救!
1. 對伺服器斷網隔離處理,避免擴散;
2. 確定病毒樣本信息,查找殺毒工具是否能匹配到加密密鑰;
3. 溯源分析,確定病毒是通過哪種方式入侵,並封堵安全漏洞,避免再次中招;
4. 伺服器系統及數據恢復。如果有備份數據,全盤格式化並重裝操作系統和雲盒子伺服器,導入備份數據即可恢復正常的雲盤服務;如果數據很重要但沒有備份,請在24小時內找專業的數據恢復公司處理,數據恢復公司無法處理再考慮支付贖金(非常不建議);
雲盒子企業私有雲盤是一款專注企業文檔存儲、安全管理、協同辦公的雲盤,現在支持pc數據雲備份、伺服器數據本地備份、遠程備份等多種備份方式,上面用到的備份方式是伺服器數據遠程備份。
6. A股公司財務總監辭職後,敲詐勒索董事長3000萬!法院是如何判的
目前這起案件做出裁決,認定魏某林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數額特別巨大。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法院也予以支持。判決犯罪嫌疑人魏某林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並處罰金10萬元。退換受害者歐某,退賠違法所得269萬元。因為嫌疑人早先曾經擔任公司財務總監,掌握公司的一些核心資料。覺得自己早先,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敲詐老東家,謀取不當的利益。
魏某林覺得自己以前受到公司不公平待遇,恐嚇威脅手上掌握了公司以前運作上不規范的證據,要求給他3000萬元以上,才能撤回舉報。公司為了長遠發展的話,並且給了他一定錢財,而嫌疑人並沒有收手,一直咬著不放。最終把自己送入監獄,深陷囹圄當中,真的悔之晚矣。
7. 上市公司的領導利用職權敲詐員工能犯什麼
像這樣的事情,你可以去自首,在說出事情的原因,這樣要看警方怎樣處理,這是最好的辦法。
8. 國內上市公司中哪些在近年出過財務丑聞
典型案例有四川長虹(2003年、 2004年)。上市公司濫用會計估計按需操縱利潤的主要手段是對大量運用專業判斷的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和沖銷。(1)那些連續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經常計提不足,即使在行業風險和經營風險「雙高」的情況下,仍以低比率進行壞賬估計和存貨跌價估計。(2)那些業績較好但不穩定的上市公司,則在「盈利上升時,多計提減值准備;盈利下滑時,再將減值准備沖回」,用以平滑各年間利潤。(3)那些虧損、處於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對於資產減值准備平時該提不提或極少計提,「需要」時就一次提個夠,採用「休克療法」和「虧出盈利的空間」,通常是在第一年虧損後,第二年大額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導致第二年巨虧,第三年又以各種理由轉回大量的資產減值准備,從而造成財務報表在第三年扭虧為盈的假像,以避免退市;或者選擇某一年超大額計提,在其後的幾年中再緩緩沖回,以此製造業績小幅穩定攀升的財務報告。值得慶幸的是,新《企業會計准則》對資產減值准備的沖回作了嚴格的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減值准備一經計提,事後即使價值出現回升,已計提的減值准備也不得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利用這些減值准備項目調節利潤的空間已大大縮小。新准則此規定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但對原八項減值准備中的除上述專案外的其他專案未做規定,且對資產損失的確認與計量以「作不間斷的評估,只要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帳面價值」為標准,仍留給了某些上市公司按需確認減值損失的空間,仍需引起密切關注。
資料轉載
9. 上市公司被ST處理是怎麼回事
滬深證券交易所2006年10月9日起一次性調整有關A股股票的證券簡稱。其中,1014家G公司取消「G」標記,恢復股改方案實施前的股票簡稱;其餘276家未進行股改或已進行股改但尚未實施的公司,其簡稱前被冠以「S」標記,以提示投資者。
*ST 是企業虧損滿三年的股票,如果在規定期限不能扭虧,就有退市的風險還有,雖然不滿三年,但財務狀況惡劣的也可以是*ST,總之就是有退市風險的股票。
滬深證券交易所在1998年4月22日宣布,根據1998年實施的股票上市規則,將對財務狀況或其它狀況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由於「特別處理」的英文是Special treatment(縮寫是「ST」),因此這些股票就簡稱為ST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