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說房地產行業本質上就是金融業
「利潤率降低、土地成本翻倍、競爭慘烈……」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房地產「已進入下半場」。如何在此背景下保持速度,已成諸多房企面臨的首要問題。「不到5%的資本投入,分享項目40%以上的收益」,美國鐵獅門的地產運營+地產基金的發展模式,頗讓國內房地產企業艷羨。
謀劃「聯姻」金融的房企不在小數,但是建立成功模式的案例卻甚為少見,其難點何在?
地產基金的誘惑
「輕資產」成為今年房地產行業最流行的一個熱門詞語。最早叫出這一口號的,正是萬科所謂的「小股操盤」。萬科總裁郁亮表示:「這是學習鐵獅門模式。」
但是按鐵獅門總裁徐睿柏的說法,鐵獅門通過不到5%的資本投入,提取地產開發鏈的各個環節的相關管理運營費和旗下地產基金超額收益的分配,「分享地產項目開發40%以上的收益」。可是萬科的「小股操盤」模式往往只能獲得股份比例以內的收益及部分營運費用,遠達不到5%投入分享40%收益的紅利。
「房地產到最後本質是金融問題,但是金融方面對房地產並沒有開口。」萬科董事長王石在今年4月北京的一場論壇上表示。在他看來國外產融結合模式在國內很難復制。
其中一個原因是國內房企很難獲得金融牌照,這讓王石不得不「曲線救國」,去年10月萬科成為徽商銀行的單一最大股東。而其他開發商如恆大、綠地也都紛紛搶灘金融牌照。但是什麼時候可以反哺房地產,在業內人士看來「為時尚遠」。
事實上,同一時間國內金融行業推動的房地產基金也在野蠻生長,2013年人民幣房地產基金募集規模超1381億元,同比增長了一倍。如果與2009年相比,募集規模更增長了16倍,當中大比例都是金融行業推行的地產基金或者資管產品,最近這類地產基金也屢屢曝出兌付困難的風險。與鐵獅門相類似,由房企主導的基金卻甚為少見。
2013年,越秀地產(0123.HK)與基金的合作,讓人看到「類鐵獅門」模式的出現。一年間,該公司撬動了200多億的土地項目,其中有超過140億資金源於地產基金。四個與基金合作的項目中,越秀地產占股都在20%以下,但是都有著絕對控制權,且有機會獲得項目的大部分收益。
比如2013年9月,越秀地產子公司與廣州越秀仁達四號基金斥資90億元拍下武漢精武路項目,其中越秀地產出資7.2億元,占該地塊8%的股權,剩餘的均由基金出資。按越秀地產的說法,所有與基金合作的項目,將於一至兩年內回購股權,精武路項目給予基金的「回報不會超12%」。越秀地產財務總監歐俊明在中報業績會上透露,去年與基金合作的其他三個項目,給予基金回報的上限在11%至12%之間。
地產基金與房企從來都是各有訴求。「房地產基金關注的是回報率、周轉期,以及承受的風險。」亞銀國際首席分析師李大偉表示,「房企關注的則是資金成本以及對項目的控制力。」
國內的基金管理者希望有一個明確的回報時間,用以說服投資者;而地產商則希望獲得更多的收益。兩種不同方向的妥協下,房企與國內基金的合作普遍帶有額外條款,如,約定股權贖回的時間,回購的金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