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002946新乳業我前天買覺得短期應該可以漲,為什麼跌下去了,誰能幫忙分析一次
您好,跌了,可能只是短期的一個回調,分析是要進行全面的一個分析的哦,包括股票基本面的分析和技術分析,倆倆結合哦,萬一的全佣
② 為什麼光明乳業股東人那麼多光明乳業2021半年業績光明乳業股票吧同花順圈子
現如今,我國常溫奶行業已經跨越了通過銷量帶動規模增長的時期,未來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將依靠產品結構的不斷升級。而如今以及將來的增長主要是以低溫奶作為增長點,從歐睿國際統計的數據中可以懂得,從2015年起,低溫奶行業增速從6.1%提升到了11.6%,行業呈不斷上升趨勢。今天學姐就給大家詳細分析分析低溫奶龍頭企業--光明乳業。
正式講解光明乳業之前,乳液龍頭股名單我已經整理出來了,放到這里與大家共享,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乳液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光明乳業主要從事各類乳製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奶牛的飼養、培育,物流配送等業務,產業鏈為生產銷售新鮮牛奶、新鮮酸奶、常溫酸奶、奶粉等產品。光明乳業,它設置了乳業生物科技國家重點實驗室,具有超強的研發實力,是中國乳業高端品牌的指路人,從產量規模和單產效率的角度出發,光明乳業均位居全球前列。
瀏覽完公司簡介,我有一份公司獨特的投資價值的資料想帶給大家。
亮點一:擁有供應穩定、質量優良的原料奶基地,產品遠銷海外
擁有悠久的奶牛飼養歷史的光明牧業,是光明乳業的下屬公司,屬於國內最大的牧業綜合性服務公司之一。經由數年的成長,生鮮乳的理化指標、微生物菌落總數等關鍵質量指標高於國家標准;生鮮乳體細胞含量呈降低趨勢並逐漸穩定,比歐美標准更出色。與此同時,光明乳業還在紐西蘭有著自己的生產基地,基地十分優質穩定,安全可靠,公司產品由於質量優異,世界上的各個地方都有賣。
亮點二:明確"領鮮"戰略,低溫奶龍頭企業
2017年光明乳業第一個優化工藝從85度邁入75度殺菌時代,有助於乳蛋白等活性物質能夠更好的保留,但是在2018年競爭對手才開始進行升級的,光明乳業先發優勢極其明顯。另外,光明乳業2003年開始前瞻性布局冷鏈物流,發展至今,有相當豐富的運作經驗,已在全國5大區域設立65座綜合物流中心,倉庫總面積比17.2萬平米還要多,日配送終端網點達到了50000餘家,幫助光明乳業成功的在全國進行低溫版圖的擴張。
目前,光明乳業在華東華中低溫鮮奶的市場佔有率居於第一位,成為低溫奶行業領先者。不止於此,光明乳業繼續聚焦低溫戰略,目前也在大力拓展送奶入戶的業務,並且持續更新產品,推進空白市場的建設,主要致力於創造全國沒人能比的低溫奶翹楚企業。
由於沒辦法在這一次性說完,假若各位想深入掌握更多關於光明乳業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這篇研報會告訴大家,只需點擊就能領取:【深度研報】光明乳業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如今國內低溫奶的滲透率很低,海外的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佔比差不多大於80%,可我國只能夠達到10%左右,發展趨勢不錯。隨著冷鏈和低溫奶技術大幅上升,再加上國內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水平一直在提升,低溫奶作為營養和口感都更豐富的乳製品品類,將迎來史無前例的增長階段,行業未來可期。
結合以上內容來看,光明乳業作為低溫奶行業中的風向標企業,未來將充分利用好行業發展帶來的巨大機會,光明乳業未來發展值得期待。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要知道關於光明乳業更准確具體的行業信息,直接點擊鏈接,會有資深投資顧問幫你對這只股票進行分析,看下光明乳業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光明乳業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③ 新希望乳業
新希望集團是希望集團老總的女兒劉暢開的規模還不錯
④ 蒙牛股東
蒙牛乳業共有六大股東,中糧集團、法國Danone(達能)、丹麥Arla Foods(阿拉福茲)分別是蒙牛的第一、二、三大戰略股東,另外還有銀牛公司(44.8%)、金牛公司(21.1%)、牛根生(6.1%)等。
1.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OFCO,中文簡稱中糧集團或中糧、中糧集團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 ,中央企業。2009年,中糧投資以61億港元收購了蒙牛20%的股權,通過這項股權投資,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為蒙牛的第一大股東。
2.達能(Danone)是一家法國跨國食品公司,總部位於巴黎第九區。該公司擁有四個業務線:新鮮乳製品,水,生命早期營養品和醫療營養品。法國達能通過和蒙牛乳業現任大股東中糧集團共同設立合資公司的方式投資蒙牛,該合資公司將持有8.3%的蒙牛乳業股份,達能擁有49%。同時,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將與蒙牛酸奶業務合並。以上兩項合作,達能的總投資額約為26億元人民幣。
3.Arla Foods是一家瑞典與丹麥的兩國合資企業,目前總部位於丹麥奧胡斯,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最大的乳製品生產企業。北歐乳製品巨頭丹麥愛氏晨曦(ArlaFoods)與蒙牛乳業及中糧集團在丹麥簽署協議,愛氏晨曦將以22億港元收購私募股權機構厚朴基金所持蒙牛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戰略股東,
4.金牛公司和銀牛公司則分別是由蒙牛的高管人員和「與蒙牛業務關聯公司的高管人員」於2002年9月23日在BVI注冊的境外公司。金牛公司由蒙牛高管組成,共有15位股東,牛根生持股28%。
拓展資料:
蒙牛是1999年成立的一家總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的乳製品生產企業供應商,目前旗下比較有名的品牌有特侖蘇,純甄等。蒙牛是中國大陸生產牛奶、酸奶和乳製品的領頭企業之一,至2005年時已成為中國奶製品營業額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態奶和冰淇淋的產量都居全中國第一。
⑤ 誰有光明乳業最新十大流通股東的數據!!!!!!!!!!
截至日期:2006-09-30 十大流通股東情況
股東名稱
申銀萬國證券 873.84
景福證券投資基 723.23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62.13
全國社保基金一一零組合 347.65
上海大辰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291.20
中行-大成藍籌穩健證券投 235.20
工商銀行-匯添富優勢精選 224.00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96.99
典配置證券投資基金 291.
通乾證券投資基金 179.26
上海星河數碼投資有限公司 152.77|
合計持有3686.27萬流通A股,分別占總股本3.53%,流通A股15.36
⑥ 新希望乳業的歷史沿革
新希望乳業自成立伊始,便開始投入巨資積極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在全國擁有11個奶源基地,10個直屬牛場,年收奶量近40萬噸,通過自有牧場,形成了「公司+牛場+農戶」的經營模式,解決了「分散養殖,集中收購」這種傳統模式所引發的乳企與分散奶農之間的鬆散關系,強化了奶產品在收集過程中的控制與監管力度。通過對奶牛育種、飼養、牧場、產品加工、冷鏈儲運等優勢資源,實現了從牧場到餐桌全程乳品質量監管及可追溯模式的質量反向追蹤,通過五重健康安全保障,有效地確保產品質量。實現乳業從單純的數量擴張向整體結構優化轉變,全面提高產業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同時,新希望乳業建立起完善的質量管控體系,長期堅持在企業內部開展全員質量管理工作,讓「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就是信譽」的理念深入人心,嚴格執行質量考核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人人關心質量。新希望乳業承諾一以貫之地堅持以產品質量和安全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安全、健康、營養」的新鮮放心產品。
正是基於完善的產業鏈建設和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2008年9月份爆發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新希望乳業體系產品全部檢驗合格,成為行業、經銷商和消費者心中的紅榜產品。2008年以來,新希望乳業在致力基礎建設的同時,大力推進品牌升級,確立「打造中國鮮奶第一品牌」的品牌戰略,市場戰略布局走向全國,力推鮮奶產品,著力鮮奶教育,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健康鮮奶消費權益。在三聚氰胺爆發後的乳業低迷之際,為困境中的中國乳品行業注入強心劑,以優質產品和優異業績證明了國產品質,為恢復行業信心作出積極的努力。
新希望乳業旗下的四川華西、陽坪乳業、昆明雪蘭乳業、雲南蝶泉乳業、青島琴牌乳業、杭州雙峰乳業、安徽白帝乳業、河北天香乳業等品牌已是當地消費者的首選品牌,成為區域市場的領導者。
⑦ 新乳業和原生態牧業有什麼關系
它們的生產廠家不一樣。
其次就是奶源的品質方面也是有一定區別的。
⑧ 新希望乳業控股有限公司的法人成就
劉永好先後榮獲中國十佳民營企業家、中國改革風雲人物、中國十大扶貧狀元、中國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中國房地產十大風雲人物、 2002中國十大金融人物 以及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2000年亞洲之星」、「2004亞太最具創造力華商領袖」、「2004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等稱號。2005年,劉永好先生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榮獲「五一」勞動獎章。2006年被評為CCTV年度經濟人物、三農人物。2007年劉永好先生被美國著名的安永會計事務所評為「安永企業家獎」、榮獲2007年中國管理100「持續創價值」獎、2007年度「光彩人物榜」、「推動四川飼料工業發展突出貢獻獎 」等獎項。
26年前,他是商海弄潮兒;14年前,他用光彩點亮人們的致富夢想;現在,他讓企業、鄉村手拉手, 讓新希望紮根新農村。劉永好倡導發起旨在扶貧的 「光彩事業」 ,其在 「老、少、邊、窮」 地區投資近2.4億元,興建20家扶貧工廠,為這些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貢獻。
目前 ,新希望集團已擁有6個中國名牌,3個中國馳名商標和1個奧運品牌。新希望的「美好」牌火腿腸被評為中國名牌和國家免檢產品;「六和」牌禽、豬飼料分別被評為中國名牌、國家馳 名商標;「國雄」牌豬、水產飼料均是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千喜鶴」牌冷鮮豬肉為中國名牌、2008北京奧運會獨家供應商;「蝶泉」乳業、「天友」乳業均為國家 馳名商標。
⑨ 新希望乳業市場份額
劉永好振興新希望乳業 欲擠進行業前五
第一財經日報 日期:2008年07月15日
邊長勇
多年無法走上巔峰的新希望乳業,開始進行再次沖鋒的努力。
「我希望三年後新希望乳業銷售額能在現有基礎上翻2到3倍。」近日,新希望乳業控股新任執行總裁李成雲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如此表示。不久前,李成雲創立的內蒙古非常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51%股份被新希望收購,李成雲同時被委以重任。
獲得李成雲及其100多人的龐大管理團隊,是此次新希望收購最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劉永好重振新希望乳業又一次努力的開始。
整合難題
與當初新希望對乳業的期冀相比,新希望乳業發展並不能讓人滿意。
2002年,新希望以「收購旋風」的方式進軍乳業。在不長時間內,其先後收購四川陽平乳業、重慶天友乳業、長春苗苗豆乳、安徽合肥白帝乳業、河北保定天香乳業、杭州雙峰乳業和美麗健、青島琴牌乳業、雲南蝶泉乳業等10多家企業,形成西南、華東、華北和東北等地的龐大市場布局。
這種收購速度引起行業驚呼,新希望自己也對乳業有較大抱負,並將2002年規劃為收購年,2003年定位為調整年,2004年則成為收獲年,期冀使乳業年銷售額達到50億~60億元。
但新希望乳業一直沒有精彩表現。相比其對山東六和等的精彩整合,其乳業整合並沒有取得較大進展。
「其乳業最高層人事更迭頻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子弟兵』以及『空降兵』都進行過嘗試,但仍沒有起色。」例如三元副總張列兵此前曾空降新希望乳業,但不久後黯然離開;甚至在去年其總經理尚振法也辭職而去,接替尚振法的是原綿陽雪寶乳業總經理李發抒。而且,其分布於全國的十幾家工廠也基本處於各自為戰狀態,並沒有形成全國品牌和市場合力。
「新希望乳業與蒙牛、伊利相比發展速度是慢了。」李成雲如此表示,目前其銷售額屬於20億元級,與伊利、蒙牛等一線集團軍的200億元規模相比,差距與2002年新希望剛進入乳業行業時相比正在急劇拉大。
當然,發展落後也並非完全歸罪於整合不力。
「除與伊利、蒙牛戰略不同外,其前期對乳業的熟悉程度和盈利模式的設定,也與伊利、蒙牛有差距。」李成雲對記者表示,從2000年開始,中國乳業處於高增長時期,此時的伊利、蒙牛已完成了前期鋪墊,因此能迅速發力並很快取得大幅度發展,而新希望此時剛進入乳業市場,對於乳業的品牌操作、運營體系、市場網路等經驗局限,因此沒有趕上第二次乳業的大調整,「競爭對手處於打渠道、打品牌等動作上面,而新希望仍在熟悉市場和工廠。」
整合新路
不過,在李成雲看來,新希望乳業未來發展仍有較大空間,特別是其強大的資本能對農牧產業資金鏈有很大調劑作用,並且具有較強的基礎。據新希望網站資料,目前其年加工能力近100萬噸,在全國擁有11個奶源基地,10個直屬牛場、15萬頭奶牛,年收奶量40萬噸。在國內乳業格局中仍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經過幾年調整,新希望很多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各工廠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再突出,設備也得到大量更新,已經具備整合機會。
「這次最大的整合就是管理結構從平行到垂直。」李成雲對記者表示,垂直管理結構的好處顯而易見,分工細、更專業,執行力也更強。在新希望乳業此前平行的管理結構中,各工廠之間無法形成合力,基本處於各自為戰狀態。目前管理結構的調整已經開始,首先進行的是機構調整,在總部層面設立營銷中心、研發中心以及財務中心等5個中心應對下面的十幾家工廠;產銷分離的改革也正在進行中。
「這項工作徹底完成是今年年底,最遲在明年3月完成。」李成雲表示。
同時,新希望乳業還將進行品牌整合,將旗下品牌收縮至5個區域品牌,其中包括蝶泉、非常牛、天香等,「新希望乳業還推出一個全國性品牌——『新希望』。」李成雲表示,這是為數不多獲准使用新希望母品牌的業務,劉永好對新希望乳業復興的期冀可見一斑。
看好新鮮奶市場
「一年小變化,三年大變化。」這是李成雲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其中大變化包括:具備強勢的品牌基礎,銷售額應該在現有基礎上翻2到3倍,能在中國乳業排到前5名。
行業認為,如果新希望能夠成功復興,有可能會改變行業排名,迎頭趕上發展較慢的三鹿、三元和光明乳業,而成為行業第三。新希望將自己成為行業老三的希望押在能夠抓住鮮奶市場大發展的機會。
「現在是乳業第三次拐點,第一階段是奶粉,第二階段是液態奶,第三階段將是鮮奶的興起。」李成雲如此判斷說,在國際市場上鮮奶占重要份額,歐洲、北美等乳業發達國家鮮奶和酸奶的比例份額較大。「我們准備利用新的拐點機會,以鮮奶為主做自己的產品,在鮮奶渠道里既有新巴氏奶、酸牛奶,還有高附加值的果粒奶等。」
在目前新希望乳業旗下的工廠中,大部分都是鮮奶企業,而且擁有較強奶源基礎。在新希望保留的5個區域品牌中,全部為鮮奶品牌。不過,「新希望乳業未來將以鮮奶生產為主,常溫奶跟進。」李成雲稱之為「老市場寸土不讓,新市場寸土必爭」。
「進攻鮮奶的方向是對的。」乳業評論人士陳瑜對記者說,但中國乳業何時進入巴氏奶時代尚不能確定。李成雲認為這一時間是5年到10年。這種說法有些樂觀。
目前,新希望乳業工廠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李成雲表示有北方投資的可能,但並未確定進一步計劃。其目前主要投資方向為全國的品牌和渠道建設以及研發技術投入。
新希望8億搶築乳業鐵三角
吳建
傳統的中國乳業運營方式已退出歷史舞台,代之以資本推動型的乳業發展新思路。光明乳業、三元乳業、伊利股份均通過資本運作,大力拓展其乳業市場。後來者新希望憑借資本市場豐富的運作經驗和民營企業的體制優勢,自2001年下半年涉足乳業後,一路高歌猛進,大興並購。
「我們認為中國乳業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新希望此時大規模介入乳業正當其時,」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876,股票簡稱:新希望)董事會秘書曾勇9月2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侃侃而談,「但我們不希望乳業市場出現無序競爭,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新希望就未建生產廠。」
無序競爭不提,但新希望與傳統乳業三強光明、三元、伊利的市場競爭態勢卻無可迴避。幾乎在初步確立自己乳業西南王地位的同時,新希望已經北突吉林、河北、山東,東進江蘇、浙江,其戰略布局已形成三角之勢,對北京和上海兩大乳業消費市場也已形成合圍之勢。
瞄準乳業
新希望介入乳業有其歷史背景,「公司的定位是農業產業化,但新希望1998年上市時恰逢東南亞金融危機,公司原定的發展思路受到影響。其後公司選擇了化工、金融等投資領域,取得了很大成功,」曾勇介紹說,「但我們始終關注三農問題,在生物肥料、種植上均作過努力,最終將目光聚集到乳業。」
事實上,新希望的看家產業是眾所周知的飼料業。「飼料業已是一個很成熟的產業,已基本達到飽和,成為一個微利行業,新希望要獲得快速發展,顯然不能依靠飼料以及相關的肉食品等行業的發展。」新希望集團一內部人士坦言。
該人士分析說,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乳品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國目前人均消耗乳品量與西方發達國家人均消耗乳品量相比,尚不足其1/12。巨大的市場潛力,使中國的乳業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發展,並涌現出一大批乳品加工企業。不僅如此,學生奶制度的推出,更是給乳業的發展注入了興奮劑。
新希望顯然受到了此種趨勢的啟發,況且乳業的確屬於大農業的范疇。從2001年開始,新希望小心翼翼的開始介入乳業,第一個目標瞄準了四川的知名品牌———陽平乳業。
實際上,選擇陽平乳業並非僅僅因為其在四川的知名度,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陽平擁有國家級養殖場,其綠色環保水平在全國獨樹一幟。目前,國內市場的乳業之爭,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奶源之爭。陽平所在的洪雅縣在草源和奶牛數量方面優勢明顯,而管轄洪雅的眉山市則制訂了「打造中國第一奶市」的目標,這對新希望而言,絕對是一個強力支持。
新希望與陽平的合作獲得成功,其進軍乳業的計劃也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當然,在公司內部對進軍乳業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上市公司操作這一塊業務風險不小,其理由是傳統的乳業三強尤其是光明,無論在影響、市場佔有、技術成熟、資金實力等方面目前都更具實力,而且外資進入這一領域的速度也在加快,法國達能等更是強力介入,今後的市場競爭會更趨激烈,平均利潤率也會大幅下降,公司的發展計劃必須充分考慮到上述變化。
坐穩西南
公司內部部分人的擔憂並不能阻礙新希望進軍乳業的步伐,相反通過對不同意見的充分討論,公司強力介入乳業市場的決心終於變成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收購行動,首先是在公司大本營所在的中國西南地區展開兼並。
9月10日,新希望在中國西部最大城市重慶取得重大進展,以4940萬元完成了對重慶天友有限公司的收購和認購新增股份,天友有限公司改組為重慶天友乳業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長江農工商控股集團公司是第一大股東,持有51%的股份。新希望持有49%的股份,是第二大股東。
據悉,重慶天友乳業擁有「天友」、「山城」兩個重慶市著名商標,在重慶市場佔有率連續多年保持在80%左右。新希望此次雖然沒有實現控股,但其先介入後做大產業的決心很大。在天友重組簽字儀式上心情愉快的劉永好,對此次的收購行為十分滿意。據參加此次重組的人士透露,此次新希望只持有49%股份是一種戰略上的考慮。
9月11日,劉永好回師大本營成都,收購在成都的傳統品牌華西乳業。新希望投入4400萬元,佔47.09%的股份,居控股地位。其後
公司進一步收購華西乳業股權,目前公司實際所受讓的股權數為4759.104萬股,共計擁有華西乳業84.42%的股權。
在收購華西乳業股權的同時,公司擬對華西乳業10萬噸新型乳製品項目出資11818.8萬元,進一步強化華西乳業在成都的市場地位。「我們不會改變華西、天友這些知名品牌的名稱,因為我們不帶有任何框框。」曾勇解釋說,經新希望改造的乳業公司能很快進入良性循環,與公司的投入和不帶偏見的改造緊密相關。
有媒體報道,新希望還可能拿下四川乳業的最後一個品牌企業菊樂。雖然菊樂方面對此事加以否認,但新希望可以說已經掌控了西南地區中最重要的成渝地區,而且據透露,他與昆明和貴州的談判也將進行,因此可以說,新希望已基本確立在中國西南地區的王者地位。
北突東進
實際上,新希望在確立其乳業西南王地位的同時,已經開始其北突東進計劃,甚至在合同的正式簽訂上,北突東進的時間更早。雖然新希望未在京滬設立生產廠,但這決不是一種承諾。其北突東進的目標在於合圍京滬,搶奪奶源或許是其爭奪京滬市場的殺手鐧,而優質奶源肯定不在大城市。這樣的推論雖然未獲公司方面的證實,但業內人士表示,只要看看新希望的收購路線就不難得出這一結論。
8月22日,新希望投入貨幣資金2400萬元,與長春苗苗豆乳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組建長春新希望乳業有限公司;8月23日,新希望與杭州四季青乳品廠簽署正式協議,共同投資組建杭州新希望雙峰乳業有限公司,其中新希望投入資金2100萬元;8月26日,新希望與南通天成保健品有限公司簽署正式協議,共同組建江蘇新希望天成保健品有限公司,其中新希望以貨幣投資4080萬元,佔51%的股權。北突東進的計劃在此時已是初露端倪。
9月4日新希望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經和河北天香乳業有限公司簽署正式協議,投入貨幣資金1600萬元與其共同組建河北新天香乳業有限公司,新希望佔80%的股權,同時擬投資12311.25萬元與河北天香乳業合資興建「奶牛養殖產業化及超高溫滅菌乳」項目。新希望再次出兵華北不只是一種試探,結合其擬投資1800萬元用於與青島市奶業總公司合資組建青島琴牌乳業有限公司的行動,已經可以依稀看出由吉林、河北、山東對北京的合圍之勢。盡管據消息人士透露,新希望對未能拿下東北重鎮沈陽的一家本地乳業品牌頗感失落,但這並不防礙其完成對北京的合圍。
接下來,新希望合圍京滬的猜想得到進一步證實。9月21日新希望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浙江田園集團共同出資組建杭州新希望美麗健乳業有限公司,新希望出資60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60%。據了解,美麗健乳業在杭州的銷售份額很高,加上與杭州四季青乳品廠的合作,新希望已基本控制了杭州的乳業市場。而且北有江蘇、南有浙江,對華東乳業市場的搶奪已經成型,對上海的合圍也已初步形成。
希望集團對上海市場並非沒有努力,此前希望集團旗下的希望投資有限公司擁有光明乳業3.45%的法人股,但這只是一種參股投資行為。作為上市公司的新希望近期的華東行動卻是一種控股行為,二者不可同日而語。雖然新希望公司方面未對此次收購行為作更深入的表示,但業內人士直言:「這僅僅是第一步,東部乳業市場巨大,是中國乳業兵家必爭之地,新希望絕不會坐失這一市場。」
加速爭奪
傳統的中國乳業運營方式已退出歷史舞台,代之以資本推動型的乳業發展新思路。光明乳業、三元乳業、伊利股份均通過資本運作,大力拓展其乳業市場。後來者新希望憑借資本市場豐富的運作經驗和民營企業的體制優勢,自2001年下半年涉足乳業後,一路高歌猛進,大興並購。新希望原計劃將在2年內籌集8億元資金,重組8—10家地方性乳業優勢企業,形成30—40億元的乳業產值。
從目前來看,新希望收購的地方性乳業優勢企業已達9家,形成的產值也將在年終得以體現,公司的乳業發展計劃實施順利。新希望的計劃在9月明顯加速,其原因在於中國乳業競爭加劇已是時不我待。中國乳業的傳統大哥光明乳業發行新股募資9億多元,來勢甚猛;西北乳業的老大伊利股份也通過增發新股籌集了8.24億元;三元乳業更是藉助其傳統和外資的優勢,大力拓展;欲在乳業市場大幹一場的新希望顯然必須加快節奏。
為了取得資金方面的強勢,9月20日新希望公告稱,公司擬發行約8億元可轉債。新希望准備將這次募集的8億元資金小部分投向其全新產業———動物保健品,而大部分投向乳業,顯然新希望在乳業市場的爭奪已是箭在弦上。盡管新希望高層稱,中國乳業大戰尚未打響,但業內人士認為乳業諸強分割勢力范圍的斗爭卻是日趨激烈,誰也不會坐等大戰來臨。
新希望當然明白這樣的道理,在低調中不斷上演兼並收購好戲。公司前期收購乳業的所有款項,都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支付了,此次發行可轉債募集的資金主要是用來歸還貸款。據透露,此次可轉債的發行時間約在2003年上半年。但志在必得的新希望顯然不會等到8億元可轉債到手後再行擴張。「我們目前是南方第二大乳業集團」,公司對自己目前的定位很清楚,但從其擴張態勢看,新希望的目標可能更大。
《國際金融報》
⑩ 新乳業何時開盤
上市日期還沒有確定,要留意上市公司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