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個人股東減持有什麼樣的含義,為何會有稅收優惠政策呢
個人股東減持股沒有什麼含義,國家稅收優惠是鼓勵股民參與投資的一種措施,因為減持股一般獲利,按政策規定應該繳納的稅率稅種很復雜,而且很高,所以給予一定的優惠。本質並不是國家鼓勵個人股東的減持行為,相反是鼓勵個人參加投資。
⑵ 限售股減持避稅
針對限售股股東和大小非客戶,我司現推出全國最優惠的返稅政策,絕對最優惠!目前行業能提供的返個人所得稅,最高為30.2%,而我司在此基礎上,另外再下撥7.3%的獎金,總共返個人所得稅37.5%,為全國最高!
稅後所得: 37.5%*(1-20%)=30%
詳細情況可聯系我地用戶名
相關知識學習:
根據財稅[2009]167號第三條規定:個人轉讓限售股,以每次限售股轉讓收入,減除股票原值和合理稅費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即:
應納稅所得額=限售股轉讓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20%
限售股轉讓收入:指轉讓限售股股票實際取得的收入
限售股原值:指限售股買入時的買入價及按照規定繳納的有關費用
合理稅費: 指轉讓限售股過程中發生的印花稅、傭金、過戶費等與交易相關的稅費
例:李先生個人持有人貴州茅台限售股20萬股,解禁當天以每股100元拋售,那個應納個人所得稅(全額)計算如下:
限售股轉讓收入 =100*20萬=2000萬
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2000萬*15%=300萬
應納稅所得額=限售股轉讓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
= 2000萬-300萬=1700萬
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20% =1700萬*20%=340萬
計算限售股原值時,如果納稅人未能提供完整、真實的限售股原值憑證的,不能准確計算限售股原值的,主管稅務機關一律按限售股轉讓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稅費
而如果納稅人能(或有能力)提供完整、真實的限售股原值憑證的;
(1)如果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稅費大於限售股轉讓收入15%,我們應該建議客戶盡量提供其限售股原值憑證,這樣利於減少客戶應納稅額
(2)如果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稅費小於限售股轉讓收入15%,我們應該建議客戶不提供其限售股原值憑證,並由主管稅務機關按限售股轉讓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從而利於減少客戶應納稅額
⑶ 減持股票是什麼如何合理避稅
減持股票就是把手上的股票賣掉;有大小非限售股,這類股票不能在市場上流通,處理方式就是減持。減持股票要合理避稅,就是把企業注冊地遷移到稅收優惠地區,這是國內目前唯一的通用做法,稅收優惠地與企業當地的稅務差別有些好大,他們利用國家優惠政策,在減持股票避稅上很有優勢,詳情網路大昔大渝,減持股票避稅方面口碑好、信用度高。
⑷ 大股東減持如何收稅
由賣出的證券營業部代扣。.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限售股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以限售股持有者為納稅義務人,以個人股東開戶的證券機構為扣繳義務人。限售股個人所得稅由證券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負責徵收管理。證券公司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在規定時間上繳當地稅務部門納稅保證金賬戶後,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稅務部門必須將其60%上繳國庫,40%地方財政留存。
上市公司自然人股東限售股減持獎勵於繳納稅收全部入庫(一般為交易次月15日之前進行納稅申報及清算)後7個工作日內兌現。應納稅所得額=限售股轉讓收入-(限售原始值+合理稅費)。如果納稅人未能及時提供完整真實的限售股原值憑證的,一律按照限售股轉讓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和稅費。
拓展資料: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得減持股份: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刑事判決作出之後未滿六個月的。大股東因違反證券交易所自律規則,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未滿三個月的。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董監高不得減持股份:董監高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以及在行政處罰決定、刑事判決作出之後未滿六個月的。董監高因違反證券交易所自律規則,被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未滿三個月的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綜上所述,公司大股東經常會減持手中股份,這樣就從資本市場套現。股東減持所得的收入按照20%的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另外,根據目前實行的稅收優惠措施,股東減持還可以拿到獎勵,抵扣個稅應納稅額。這里要注意,股東減持的比例不得超過持股的10%。
⑸ 股票減持是什麼怎麼樣合理避稅
股票減持就是大小非等非流通股到斯後分階段地拋售股票變現,就是股票減持。合理避稅要把把有稅收優惠的地區,他們的稅點低,最低的有江西,有限合夥企業達到8.77%,是目前國內最有優勢的一個地區,而且辦理避稅效率高,稅收清算合理合法,當地政府也大力支持,股票減持要合理避稅請網路大昔大渝,業界口碑好。
⑹ 大股東減持目的是什麼後期股價會漲或者下跌
大股東減持有目的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避稅說:「少股東」半價接棒
海特高新今日公告稱,9 月10日接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再春通知,其與子李飈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5594.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6.6016%)轉讓給李飈,每股轉讓價格為10.05 元,為公司最新股價的49%。
股權轉讓完成後,李飈將持有公司18.99%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再春為第二大股東。公司表示,本次股權轉讓有利於公司確立長期的戰略發展規劃,穩定公司股權結構。
就在前一日,仁和葯業公告,其控股股東仁和集團於9月9日與境內關聯自然人楊瀟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以協議方式轉讓持有的1.5億股公司股票。轉讓價款為每股2.86元,為公司最新收盤價的50%。
楊瀟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仁和集團董事長楊文龍之子。本次權益變動前,楊文龍持有仁和集團73.11%股權,仁和集團持有公司44.54%股權,楊瀟未直接或間接持有仁和葯業股權。本次權益變動後,仁和集團持有公司29.40%股權,仍為公司控股股東,楊瀟持有公司15.14%股權。就此次轉讓原因,公司同樣簡單表示,系基於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
幾乎如出一轍的是,之前潛能恆信「少東家」亦是半價受讓股權成為公司二股東。潛能恆信控股股東周錦明將其所持的32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股份轉讓給其子周子龍,轉讓每股轉讓價格僅為11.93元,為最新收盤價的49%。
集中在9月份,多家民企的「少東家」紛紛出場,子承父業,均是半價受讓,且口徑又是驚人的一致,其背後出於什麼目的?
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半價」轉讓股權或存在為避稅考慮的因素。而為了堵上這種避稅的漏洞,國稅總局不久前頒布了《關於加強股權轉讓企業所得稅征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構建股權轉讓所得稅管理的長效機制。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份文件如落到實處,將增大股權轉讓避稅的難度。」
二、套現說:利好之前蹊蹺轉讓
與上述較「單一」的轉股動機相比,萬昌科技家族內部的股權轉讓或能看清另一番端倪。
8月21日,萬昌科技披露重組預案,公司擬以29億元的交易總價買入北大之路100%股份。本次交易後,萬昌科技將轉型生物醫葯,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未名集團,實際控制人也易主他人。方案一出,公司股價連續8個漲停,最新收盤價達到40.92元。
然而,就在預案公布前一天,萬昌科技控股股東高寶林與其母親王素英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王素英將其持有的公司2142.6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15.22%)全部轉讓給高寶林,價格為每股8.33元,理由是家族內部持股調整。
復牌前蹊蹺的股權交易不得不令人生疑。據悉,股權轉讓前第一大股東高寶林可流通股825.94萬股,限售股2477.82萬股;第二大股東王素英所持2142.60萬股為流通股。轉讓後,高寶林所持流通股為2968.5萬股。
「今年萬昌科技業績遞增背後是,公司大股東解禁即將期滿,控股股東『易主』更方便套現,又可以享受股價上漲機會。」某投資管理公司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除萬昌科技外,報喜鳥的股權轉讓則頗顯幾分資本運作的味道。公司控股股東報喜鳥集團以協議方式轉讓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879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5%,轉讓價為4.48元每股。受讓方吳婷婷、吳真生、陳一帆均為報喜鳥集團的關聯人,其中吳婷婷系公司董事長、報喜鳥集團董事長吳志澤之女,吳真生系報喜鳥集團監事、上市公司原董事,陳一帆系報喜鳥集團總經理、上市公司原董事陳章銀之子。
有投行人士認為,就此次協議轉讓,從報喜鳥集團的股東層面來說,存在著明顯的不公平,需要後續用其他的交易來對部分股東進行補償;另外,目前整個服裝行業普遍不景氣,在轉型的同時完成交班也是慣常操作。原標題:民企家族內部低價轉股 或為避稅或為套現。
⑺ 減持避稅有什麼方式如何操作如何合理地減持避稅
新三板、大小非、限售股的股權減持避稅,內地各地區政府都有優惠,他們方式為綜合稅負,包含國稅、地稅、個人所得稅,企業到內地減持避稅,要找經營性質不發生變化的地區,並且要當地稅務支持匯算、清繳、清算,這樣企業才無後顧之憂,經常辦理減持避稅的大昔大渝所在地江西一個地級市的減持綜合稅務小於10%,具體網路大昔大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