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倫納德凱文拜厄斯的餘波
1986年7月25日,大陪審團以持有可卡因和持有並故意散布可卡因起訴布萊恩·特裡布爾,以持有可卡因和妨礙司法起訴拜厄斯的馬里蘭大學隊友特里-朗和戴維·格雷格(David Gregg),朗和格雷格都在7月31日被校隊禁賽。8月,三名被告都提出無罪答辯。
1986年10月20日,檢察官和朗及格雷格達成辯檢交易,檢察官撤消了對朗和格雷格的指控,換取他們對特裡布爾的證詞。10月30日,大陪審團對特裡布爾追加了三項指控,一項是企圖妨礙司法,兩項是妨礙司法。
同在10月30日,特裡布爾的室友肯尼思·馬克·福布斯(Kenneth Mark Fobbs)被指控偽證,據稱他在最後見到特裡布爾的時間問題上對大陪審團說謊。1987年3月24日,對福布斯偽證的指控被撤消,1987年6月3日,陪審團裁決特裡布爾在所有與拜厄斯案有關的指控上無罪。
1990年10月,特裡布爾就大量販毒認罪,特裡布爾選擇和政府合作,因而直到1993年10月15日才被宣判,特裡布爾因販毒被判處十年零一個月監禁。
特裡布爾是一個包括26名成員的販毒團伙成員之一。1990年,經聯邦特工歷時兩年的秘密調查後,這一團伙被以多種涉毒罪名起訴,調查稱這一團伙在80年代後期每周都把大約11磅可卡因帶進華盛頓地區。1990年8月特裡布爾被捕,1990年10月,特裡布爾就販毒認罪,供認他和同夥曾在18個月內賣出超過110磅毒品。特裡布爾選擇和政府合作協助對其它嫌犯的調查,因而檢方推遲對他的審判以充分利用他的合作,特裡布爾直到1993年10月15日才被宣判,在特裡布爾被宣判前,這一團伙26名成員中21人被裁定有罪或認罪,被判處13個月到終生監禁不得假釋不等的刑罰。
檢察官稱特裡布爾一個月賣出高達22磅毒品,被認為是華盛頓地區販毒集團的主要參與者、團伙中主要販毒成員,特裡布爾因協助對其它嫌疑犯的調查而免受了更嚴厲的刑罰。特裡布爾因販毒被判處十年零一個月監禁,自1990年8月被捕起特裡布爾即被監禁。
198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被稱為「倫·拜厄斯法」的嚴厲反毒品法。這部比以往反毒品法更嚴厲的法案得到兩黨支持。 拜厄斯之死讓馬里蘭大學陷入動盪。一項調查顯示,即使加上運動員資格,拜厄斯離畢業標准也還差21學分。1986年8月26日,州檢察官小阿瑟·A·馬歇爾(Arthur A. Marshall Jr.)陳述說,拜厄斯死後數小時,馬里蘭大學教練萊夫蒂-德里塞爾告訴球員拿走拜厄斯宿舍的毒品。兩天之後,拜厄斯的父親詹姆斯譴責馬里蘭大學尤其是萊夫蒂-德里塞爾教練忽視運動員的學業。NCAA秋天啟動了調查。
1986年10月7日,馬里蘭大學體育主管迪克·杜爾(Dick Dull)辭職。隨後,10月29日,執教馬里蘭大學水電隊17年的萊夫蒂·德里塞爾教練辭職。1987年2月26日,負責拜厄斯案的大陪審團給出了最終報告,報告指責馬里蘭大學體育部、招生辦公室和校園警方失職。
NCAA在調查後,針對學業以及萊夫蒂·德里塞爾教練和其繼任教練鮑勃·韋德(Bob Wade)的招生違規行為,對馬里蘭大學男子籃球隊處以三年察看,馬里蘭大學水龜隊被禁止電視轉播一年,並自1988-89賽季取消獎學金,自此,該校對運動員和普通學生採用同樣嚴格的入學標准。 2008年Sundance電影節上,柯克·弗雷澤(Kirk Fraser)執導的關於拜厄斯生活的影片推出,該片2009年6月19日發行。
2009年6月,《華盛頓人》(The Washingtonian)的德魯·布拉切(Drew Bratch)就倫-拜厄斯的影片采訪該片導演柯克-弗雷澤,對於「倫·拜厄斯是犧牲品或是過著雙重生活的人?」的提問,柯克-弗雷澤回答:
「兩種回答都有。他的父母相信他們的孩子是犧牲品,人們在利用他的孩子。他父親對倫·拜厄斯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不要接受任何人給的任何東西。
電影中調查過的驗屍報告顯示,倫·拜厄斯體內有大量可卡因,不但血液循環系統里有,並且胃裡也有。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是什麼人在那天晚上拜厄斯返回宿舍前把可卡因弄到了他的飲料里。而為什麼,當天所有和他一起的人里,只有倫一個人死了?
倫-拜厄斯最好的朋友稱他從未聽說過倫吸毒。而也有在大學里見過他的人,說他們和他一起吸過幾次毒。這讓我們疑惑媒體告訴我們的是否是真實發生的事,或者那隻是為了減輕人們的傷痛。」
『貳』 2002年7月1日,德國上空發生一起離奇空難——兩架飛機在萬米高空相撞,導致機毀人亡
拍成的電影名為《空難餘波》。
《空難餘波》是由 ,哈維爾·古隆擔任編劇,阿諾德·施瓦辛格,斯科特·麥克奈利和瑪姬·格蕾斯等主演的美國驚悚電影,該片於2017年04月07日在美國上映,施瓦辛格曾在《瑪姬》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偉大的父親,因此觀眾也期待著他這次能有更大的突破。
《空難餘波》內容特點介紹:
由編劇哈維爾·古隆執筆,阿諾德·施瓦辛格擔任主角的復仇主題電影《空難餘波》今日發布首支預告片。預告中,施瓦辛格所飾演的角色在機場滿心歡喜等待妻女歸來,卻最終等來飛機失事的不幸消息。雖然一名航空管制人員承認了自己的工作失職並被警局保護性監禁,但這些仍不能阻止施瓦辛格的復仇行為。電影劇情中的空難事件的原型為發生在2002年的烏柏林根空難。
之前有報道指出,這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復仇電影,影片將著重刻畫細膩精妙的人物情緒。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空難餘波
『叄』 大眾集團高層人事地震餘波不斷
大眾集團的許多人事任免都離不開強大的工會力量,由奧斯特羅(BerndOsterloh)領導的大眾工會曾是多位提倡削減成本的高管離職背後的推手。前大眾品牌負責人沃爾夫岡·伯恩哈德(WolfgangBernhard)和大眾集團前負責人畢睿德博士(BerndPischetsrieder)都是在與工會領袖發生沖突後辭職。
奧斯特羅近期一直在進行路演,他告訴分析師和投資者汽車製造商已經沒有必要在德國進一步削減成本。奧斯特羅表示,2016年啟動的FuturePact計劃仍在推動成本下降,足以幫助公司克服疫情危機,大眾已經在歐洲同行中處於領先地位,目前不需要增量成本的削減。
大眾發言人隨後表示,奧斯特羅的言論指的是大規模裁員等更深層次的結構性成本項目,而不是指通過持續的效率提升來節約成本的方式。奧斯特羅對分析師表示,如果需求進一步下降,大眾可以通過減少員工的工作時間來降低成本。
奧斯特羅還表示,工會全力支持CEO迪斯,大眾汽車ID.3電動車是一款強大的產品,並已完全走上了正軌。對於全面收購卡車製造商納威司達的計劃,奧斯特羅表示,從戰略上來說,這仍然是一步正確的棋,只是增加大眾在該業務中的股份不是目前應該優先考慮的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