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藍田股份和華倫

藍田股份和華倫

發布時間:2022-01-16 17:04:40

① 求有關 藍田造假案 的詳細信息

藍田造假案主要就是由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劉姝威的一篇文章引起的。
---------
劉姝威:藍田財務分析(摘要)
第一部分 靜態分析

一、藍田股份的償債能力分析

流動比率

藍田股份2000年流動比率計算如下:

433,106,703.98(流動資產合計)
——————————————— = 0.77(流動比率)
560,713,384.09(流動負債合計)

藍田股份的流動比率小於1,意味著其短期可轉換成現金的流動資產不足以償還到期流動負債,償還短期債務能力弱。

速動比率

藍田股份2000年速動比率計算如下: 433,106,703.98(流動資產合計) -236,384,086.72(存貨凈額) ——————————————————————————— = 0.35 (速動比率)
560,713,384.09(流動負債合計)

藍田股份的速動比率只有0.35,這意味著,扣除存貨後,藍田股份的流動資產只能償還35%的到期流動負債。

凈營運資金

藍田股份2000年凈營運資金計算如下:

433,106,703.98(流動資產合計) - 560,713,384.09(流動負債合計)= -127,606,680.11(凈營運資金)

藍田股份2000年凈營運資金是負數,有1.3億元的凈營運資金缺口。這意味著藍田股份將不能按時償還12.7億元的到期流動負債。

二、結構分析

圖1-1 藍田股份2000年流動資產結構

圖1-1清晰地顯示,藍田股份2000年流動資產主要由存貨和貨幣資金構成。

圖1-2 藍田股份2000年12月31日資產結構

圖1-2清晰地顯示,藍田股份2000年資產主要由固定資產構成。

第二部分 趨勢分析

一、流動資產結構趨勢分析

圖2-1 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流動資產結構趨勢圖。

二、資產結構趨勢分析

圖中顯示,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資產逐年上升主要由於固定資產逐年上升,流動資產逐年下降,到2000年資產主要由固定資產構成。

三、短期債務償還能力趨勢分析

藍田股份1997至2000年固定資產周轉率和流動比率趨勢圖顯示,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固定資產周轉率和流動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二者均小於1。這說明藍田股份經營活動創造的現金流量補充固定資產投資佔用資金的能力越來越弱,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越來越弱。

四、組合趨勢分析

圖2-4顯示,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主營業務收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和固定資產逐年同步上升,其中,固定資產增長超過主營業務收入;應收帳款逐年下降。

根據以上趨勢分析,我們尋找到判斷藍田股份會計報表反映其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真實程度的重要線索如下:

第一、 藍田股份1998年至2000年流動資產逐年下降,其中,應收帳款和「其他流動資產」項目逐年下降,到2000年流動資產主要由存貨和貨幣資金構成。

第二、 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資產逐年上升主要由於固定資產逐年上升,流動資產逐年下降,到2000年資產主要由固定資產構成。

第三、 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固定資產周轉率和流動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二者均小於1。這說明藍田股份經營活動創造的現金流量補充固定資產投資佔用資金的能力越來越弱,償還短期債務能力越來越弱。

第四、 藍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主營業務收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和固定資產逐年同步上升,其中,固定資產增長超過主營業務收入;應收帳款逐年下降。這說明藍田股份的「錢貨兩清」的交易越來越多,賒銷越來越少。

第五、 固定資產增長速度幾乎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增長速度同步。這說明藍田股份將絕大部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轉變為固定資產。

第六、 藍田股份流動資產持續下降,應收帳款大幅度下降,而存貨1997和1998年大幅度上升後,保持穩定增長趨勢。存貨占流動資產比例逐年直線上升,存貨占資產比例1998年以後保持在10~15%之間。

根據趨勢分析發現的線索,我們可以勾畫出藍田股份財務結構的大致輪廓,見圖2-5。

圖2-5顯示,藍田股份的主營業務收入中可以證實銷售收入的應收帳款越來越少,無法查詢交易憑證的現金收入越來越多。藍田股份的主營業務收入越來越多地通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轉化為如「漁塘升級改造」等固定資產。第三部分 同業比較

藍田股份兩項主營業務——農副水產品業務和飲料業務的行業分類分別是「A07漁業」或「A0705淡水漁業」和「C0食品、飲料」或「C05飲料製造業」或「C0510軟飲料製造業」。「A07漁業」同業企業比較對象為武昌魚、洞庭水殖、華龍集團、中水漁業。

「A0705淡水漁業」同業企業比較對象為武昌魚和洞庭水殖。

「C0食品、飲料」同業企業比較對象為承德露露、維維股份、伊利股份。
--------------------------------
2001年10月26日,北京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劉姝威在一份內部刊物上發表文章,呼籲「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引起銀行高層的關注。不久,相關銀行即停止對藍田發放新的貸款。

下面地址的文章對你寫論文有幫助。

② 上市公司審計報告如何解讀

那麼,審計報告能夠說明什麼問題?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該如何解讀上市公司的審計報告,才能避免投資損失呢? 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 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具體准則第7號-審計報告》中規定:審計報告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據獨立審計准則的要求,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年度會計報表發表意見的書面文件。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審計報告中清楚地表達對會計報表整體的意見,並對出具的審計報告負責。審計報告的意見段應當說明會計報表是否符合國家頌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審計結論,出具下列類型之一的審計報告: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原拒絕表示意見類型)。 1、如果認為會計報表同時符合下列情形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1)會計報表符合國家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2)注冊會計師已經按照獨立審計准則計劃和實施了審計工作,在審計過程中未受到限制; (3)不存在應當調整或披露而被審計單位未予調整或披露的重要事項。 2、如果認為會計報表就其整體而言是公允的,但還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1)會計政策的選用、會計估計的作出或會計報表的披露不符合國家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雖影響重大,但不至於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2)因審計范圍受到限制,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雖影響重大,但不至於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3、如果認為會計報表不符合國家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未能從整體上公允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4、如果審計范圍受到限制可能產生的影響非常重大和廣泛,不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至無法對會計報表發表意見,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當出具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在意見段之前增加說明段,清楚地說明導致所發表意見或無法發表意見的所有原因,並在可能情況下,指出其對會計報表的影響程度。 當存在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可能對會計報表產生重大影響的不確定事項,且均不影響已發表的意見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審計報告的意見段之後增加強調事項段對此予以強調。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強調事項段中指明,該段內容僅用於提醒會計報表使用人關注,並不影響已發表的意見。除這兩種情形外,注冊會計師不應在審計報告的意見段之後增加強調事項段或任何解釋性段落,以免會計報表使用人產生誤解。 解讀不同意見類型審計報告的內涵 在進行投資之前,投資者必須要查閱被投資企業的會計報表,認真解讀注冊會計師為其出具的審計報告,了解其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並根據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結合其他相關因素做出投資決策,才能降低投資風險,減少投資損失。 閱讀和利用審計報告之前,我們首先必須明確一個事實:由於制度性原因,大多數情況下,我國注冊會計師實質上是由被審計單位自己聘任來對自己的年度財務報告發表鑒證意見的,他們從一開始就在相當程度上失去了作為鑒證性中介機構至關重要的獨立性,所以,目前我們所能夠看到的大多數審計報告,都是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一方面,被審計單位即上市公司對報告能夠接受,以達到其相應目的;另一方面,注冊會計師還要對自己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的風險進行評估,以使自己能夠承擔得起報告風險。另外,根據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的現狀及其對注冊會計師執業獨立性的嚴重影響,可以推論的是———上市公司一般不會允許注冊會計師對其報告出具非標准審計報告的;而一旦一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標准審計報告,那麼報告「說明段」里所透露的信息就非常值得投資者關注了。 1、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說明注冊會計師通過檢查後確認:被審單位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遵循了會計准則及有關規定,會計報表反映的內容符合被審單位的實際情況;會計報表內容完整,表達清楚,無重要遺漏;報表項目的分類和編制方法符合規定要求,因而對被審單位的會計報表無保留地表示滿意。無保留意見意味著會計報表的反映是公允的,能滿足非特定多數的利害關系人的共同需要,被審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均具有較高的可信賴程度,投資風險較小。 但是,有些注冊會計師為了拉攏客戶,獲得審計費,出具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誤導投資者。比如,沈陽華倫會計師事務所為藍田股份公司2000年報就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為了避免這方面的風險,對於注冊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投資者仍然需要運用其他分析的方法,進一步證實公司會計報表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的真實程度。 2、保留意見審計報告,說明注冊會計師對會計報表的反映有所保留。一般是由於某些事項的存在,使無保留意見的條件不完全具備,影響了被審單位會計報表的表達。保留意見意味著會計報表的反映從整體上看是公允的,但被審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在某此方面可信賴程度不高,如果投資者對其投資,要冒一定風險。 保留意見的焦點大多集中在重大事項說明、損益的確定、資產質量的判定、會計核算方法的改變和報告主題的改變、持續經營能力和審計范圍受限等方面。投資者應該分析這些意見是否已經影響、並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上市公司當年損益;是否會影響到過去和未來該上市公司損益的確定,影響的程度有多大;進一步地,如果注冊會計師出具的保留意見所揭示的因素對上市公司影響重大,那麼這種影響是否已經威脅到了該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甚至威脅到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總之,投資者應該結合被出具保留意見上市公司報表內容,深入分析保留意見背後所包含上市公司的實質性內容和深層次趨勢。 3、否定意見審計報告,說明注冊會計師認為被審單位的會計報表不符合國家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未能從整體上公允反映被審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發表否定意見的原因主要是未調整事項或未確定事項等對會計報表的影響程度超出一定范圍,以至會計報表無法被接受,被審單位的會計報表已失去其價值。如果投資者依據會計報表中的信息對其投資,要冒很大的風險。 4、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是由於某些限制而未對某些重要事項取得證據,沒有完成取證工作,使得注冊會計師無法判斷問題的歸屬。此時,被審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可依賴程度不明,如果投資者對其投資,要冒很大的風險。

③ 道德風險的機理分析

審計道德風險外溢效應的機理分析
在近年來的中國證券市場下,銀廣廈、東方電子、麥科特、藍田股份等一批上市公司的舞弊性財務報告案被接連曝光,相關的湖北立華、深圳中天勤、華鵬、華倫等會計師事務所參與或幫助上市公司舞弊財務報告行為的披露,使會計師事務所的行業公信力面臨巨大的挑戰,可以說,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信任危機。要解決注冊會計師道德風險問題,就必須首先了解注冊會計師道德風險產生的客觀現實基因,據此尋找會計師事務所道德風險的約束措施。下面主要是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來分析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道德風險產生的原因。
從組織行為學中的一個基本公式:
B=F(P,E)
式中B代表人的行為,P代表個人的素質(內在需求),E代表環境。人的行為是由個人的素質(內在需求)和環境共同決定的。當人的需求未得到滿足時,會產生內 部力場的張力,而周圍環境起著導火線的作用。就注冊會計師道德風險產生的內外兩個方面來看,道德風險源於人的自利性,其條件有三;一是利益主體的不一致; 二是信息的不對稱;三是不確定性的存在。人的自利性,即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注冊會計師是具有理性的「經濟人」,或者說他尋求的也是效用最大化或收益最大 化。注冊會計師向社會提供審計服務,要付出成本——時間、知識、精力,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等,他必然要索取相應的收益——審計報酬,這是其賴以生存的物質 基礎,並在成本和收益對比下決定行為的方式。具體原因如下:
1、扭曲的委託——代理關系誘發道德風險
在現代審計關系模式中,審計服務的「實際委託人」缺位,產生道德風險。此時審計的「實際委託人」是社會公眾,但由於審計結果具有外部性和公共品的特點以及實際委託 人之間協商一致存在較高的交易成本,實際選擇並支付審計費用的人變成了被審計單位的管理當局。我國審計市場總體上並不需要,甚至排斥高質量的審計(劉峰、 張立民、雷科羅2002),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只是為了「取悅」政府管制機構,沒有選擇高質量審計的要求,並有可能通過對審計師的選擇權和支付審計費用 對審計師施加影響。審計關系模式實質變成了由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選擇審計師來對自己的工作業績進行審計,這個服務市場明顯是買方市場。管理當局可以選擇自 己滿意或基本滿意的審計師,而審計師卻沒有或很少有選擇委託人的實力,尤其在會計市場不規范,會計師事務所之間存在惡性競爭的情況下,即使被審計單位需要 高質量的審計市場也缺少一種有效的機制來區分不同質量的事務所。當然,此時的股東、其他利害相關者、行業組織等都可以對注冊會計師施加一定的影響,但是,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高昂的交易成本,其他各方的監督是有限的,公眾的索賠風險是潛在的,不可預見的,它的影響作用遠沒有選擇權直接。加之,我國審計市場上 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法律風險,特別是民事賠償責任風險近乎於零(劉峰、許菲2002)。所以,在各方的影響中,最直接的是管理當局的選擇,他直接影響 到審計師是否有業務可做,是否有經濟利益可得。從合同獲取的角度觀察,取悅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成為獲取審計合同的必然行為取向,會計中介組織的道德風險就 會產生於這種扭曲了的委託——代理關系。
2、不正當競爭壓價下交易風險均衡
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的委託人將審計授權後,就喪失了對審計過程的實際控制或監督的權力。審計師因受託而擁有這些權力。審計受託人按事先合同的約定執行審計並向委託人提供工作報告,而審計師在執行和報 告審計合同所規定的責任後,從委託人手中收取約定的合同審計費用。如果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對會計師事務所的選擇權對審計師的生存產生威脅時,根據馬斯洛的 需求層次理論,人的第一層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即要吃飯,要穿衣等,只有在第一層次的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之後,才會考慮或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注冊會計師 如果追求高質量的審計,其直接後果一是增加審計成本,在審計收費日漸降低的趨勢下,增加成本只會降低事務所的收益;二是失去市場份額-「劣幣驅逐良幣」。 作為「經濟人」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必然會放棄對更高層次的審計獨立性以及職業道德的追求,而且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由於不當競爭性壓價的原因被迫接受與履行 審計合約之責任不相稱的取費條件後,理性選擇就是通過簡化審計程序這種偷懶的方式以達成這項審計交易的均衡。這種低取費價格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為注冊 會計師和事務所道德風險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
3、法律約束軟化,放大道德風險的底線
目前中國國審計環境中法律約束機制軟化,民事賠償機制不到位,監管力度弱等問題,導致了注冊會計師及事務所違規被查出的概率很低,被起訴的概率更低。即使被發現、 被起訴,處罰也主要是以行政處罰為主的,民事賠償的種種限制使賠償的概率非常之低,賠償金額合理性嚴重不足。基本上起不到對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阻嚇作 用,反而放大了其道德風險的底線。
4、有限責任公司制的缺陷,導致道德風險溢出效應
在1999年的會計師事務所改制的過程中, 由於我國現行法律框架很難突破,不得不在組織設計上加入資合的成份,結果是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基本上套用的是《公司法》 ,而公司制 源於兩權分離,然而會計師事務所是兩權高度合一,這樣勢必造成了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上的兩難境地。一方面完全按合夥制運行,除了法規不配套外,由於轉軌 時期市場風險的高度不確定性,很難為注冊會計師所接受;另一方面從採用公司制的現實看,又沒能抓住公司治理結構的要點。具體表現為,要麼股權過於向個人或 少數集團集中,大股東權重比例過高,通過對公司的整體控制而架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甚至於侵害其他股東利益;要麼股權過於分散,影響決策效率,造成 不穩定因素等。即使在有限責任制下完全按《公司法》來規范,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也容易違規。因為在這種制度下,事務所的所有者只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 審計失敗的賠償責任。其結果一是如果違規所得大於其違規成本,注冊會計師就有積極性違規,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二是注冊資本越低,注冊會計師出現審計失敗 時賠償限度就越低,就越有可能採取有損於獨立審計公信的敗德行為,導致道德風險外溢效益異常明顯。例如,銀廣夏案發後,為其審計的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只留下200萬元的注冊資本金來承擔其虛假會計信息導致的銀廣夏市值從70億元跌至4億元損失的履約責任,客觀危害性極為嚴重。
5、審計客體「收買會計原則」釋放道德風險
審計客體通過「收買會計原則」進一步強化了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道德風險。審計客體按照法定程序在特定時點披露自已的財務信息,這些財務信息與市場各利 益主體客體存在著利益上的沖突(如股利分配、增發新股、吸引新的投資等等),正因為如此審計客體往往採取「有預定偏向的做賬方式」來粉飾報表信息,在 面對作為審計主體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批判性驗證」有兩種選擇:一是拒絕,二是收買。顯然拒絕審計是不符合游戲規則(RuleofGame)的,剩下 的只有收買了。而審計主體方面,在一個缺乏行業自律的審計服務供給競爭環境下,也有兩種選擇:既拒絕收買或被收買。在「殘酷的市場競爭壓力下」,為了生 存而被收買可能是一種利益獲得的惟一選擇。
綜上所述,審計的道德風險既有外部的誘因,又是一種內生變數。如果在研究和分析審計風險時把道德風險作為基本參數,那麼這種研究與分析將更有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④ 造假事件曝光前對藍田股份進行審計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是哪家或哪幾家

沈陽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後改制的沈陽華倫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⑤ 會計造假案

藍田造假案判賠540多萬,華倫會計師事務所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報記者 岳敬飛 牟敦國

上市公司造假,會計師事務所難逃法律制裁。

7月31日,曾引起證券市場軒然大波的湖北藍田股份有限公司(後改名為「生態農業」)造假案,由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83名原告向11名被告索賠617萬余元,法院判決被告生態農業公司賠償原告540多萬元。包括華倫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其他8名被告,被法院判決對原告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另有2名被告,法院判決不承擔責任。

這是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內地「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中承擔連帶責任的首例判決。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宋一欣律師稱,目前已有20家上市公司因涉嫌虛假陳述,被投資者告上法庭。已經判決和調解的此類案件有14家,其中,由法院判決會計師事務所承擔連帶責任的,藍田案是第一個。

昨日,83名原告的代理律師陳榮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我們之所以將華倫會計師事務所列為被告,一是為了判決能執行,二是為了以儆效尤。」

對於武漢市中院的判決將給以後類似案件審理所帶來的影響,作為「科龍德勤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全國律師維權團」召集人的宋一欣說,「武漢中院的判決,意味著在科龍德勤案中,即使沒有對德勤的相關行政處罰決定,因科龍的虛假陳述導致合法權益受損的投資者,照樣可以起訴德勤,要求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德勤若想免責,須將按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證明自己的清白。」

⑥ 什麼是金融市場的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一詞是源於研究保險合同時提出的一個概念。簡單地說,由於機會主義行為而帶來更大風險的情形稱為道德風險。
理論上講道德風險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它一般存在於下列情況:由於不確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合同使負有責 任的經濟行為者不能承擔全部損失(或利益),因而他們不承受他們的行動的全部後果;同樣地,也不享有行動的所有好處。顯而易見,這個定義包括許多不同的外部因素,可能導致不存在均衡狀態的結果,或者,均衡狀態即使存在,也是沒有效率的(Y科托威茨Y.kotouitz)。如果從委託——代理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出發,「道德風險(MoralHazard)是指契約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擁有的信息優勢採取契約的乙方(通常是委託人)所無法觀測和監督的隱藏性行動或不行動,從而導致的(委託人)損失或(代理人)獲利的可能性」。

⑦ 南方古猿的特徵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發現於1924年,地點是在南非金利伯以北,那是一個幼年古猿的頭骨。後來,在南非馬卡潘山洞、唐恩等地和東非奧莫、奧杜威等地也有發現。這些化石主要是頭骨、下額骨、髖骨、牙齒、四肢骨等。粗壯型體平均在40公斤以上,腦量大於500毫升,身材較高。纖細型身材高約1.20到1.30米左右。

南方古猿是一個屬名,它包括許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有阿法種(距今約400萬~300萬年前)、非洲種(距今約 300萬年~200萬年前),衣索比亞種(距今約280萬~220萬年前)、鮑氏種(距今約220萬年~140萬年前)、粗壯種(距今約180~150萬年前)等。

原先人們認為南方古猿阿法種是最早的,後來,考古學家在衣索比亞的阿法地區發現了一批化石,年代為距今440萬年前,這批化石被定名為「南方古猿始祖種」,這是現今所知最早的人類直接祖先。

從化石材料看,南方古猿的頭骨要比人類的短,其腦容量也要比人類的小,但腦結構卻與人類相近。南方古猿已經能夠直立行走,並使用天然工具,但還不能製造工具。

古猿.人類和人猿的共同祖先,開始向不同方向進化

南猿階段。南猿獲得直立態,有了原始的工具製造和簡單的語言、手勢的交流。由於古猿的喉部構造不適宜吐字發音,所以只能用叫聲樣的語言加上手勢進行交流,這也是人和古猿之間最大的區別。

能人階段。這一階段的猿人的腦容量擴大一倍,達到800立方厘米以上。

直立人.吃的熟肉比能人吃的生肉提供的能量更高。

閱讀全文

與藍田股份和華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理財代銷產品能投資嗎 瀏覽:214
浙江登峰集團破產 瀏覽:870
證券公司設立的條件包括 瀏覽:121
平安的保險傭金是屬於工資么 瀏覽:206
18年人保車險傭金 瀏覽:147
江蘇舜天集團創業有限公司 瀏覽:309
信託資管稅 瀏覽:968
信託銀行的日語 瀏覽:223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宣傳活動 瀏覽:555
理財中屬於基金公司的 瀏覽:830
適合新手的基金理財 瀏覽:770
paypal付美元匯率 瀏覽:548
平安鑫誠理財有限公司 瀏覽:274
期貨計算題視頻百度雲 瀏覽:881
大陸去香港做外匯 瀏覽:756
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融資困境 瀏覽:64
河南環境能源交易所 瀏覽:246
哥爾股份股票 瀏覽:336
反收購和融資手段 瀏覽:240
天津交易所現貨鉑金手續費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