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松下股票在哪裡上市
松下是屬於日本的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並沒有在中國上市。不過松下收購了合肥三洋,合肥三洋已經在A股上市了,如果要看松下股票情況的話,需要關注美股的情況。
一、松下的企業發展
日本企業生產的產品已經用在我們身邊,松下就是這其中之一。這個企業的名字,可以說是隨處可見,知名度十分高。松下作為日本的老牌企業,為日本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不僅如此,松下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日本企業之一。但是這樣的一個知名企業也沒有逃過衰退的事實,松下的市值相比於另一個知名的日本企業索尼,竟然相差了4倍。而松下在美股的價格也並不是很高,所以松下的股票行情也不會投資人所看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松下的改革步伐緩慢,對於事務所的業務結構並沒有大范圍的調整。值得注意的是松下與特斯拉的共同合作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收益目標,而且松下已經開始減持特斯拉的股票。所以松下到底能不能改革成功,從而擺脫困境也要看之後的業務結構調整。
二、日本企業的發展
很多人都會覺得日本有一些企業都是很有名的,而且是屬於家族企業,有幾百年的歷史,所以說大多數人對日本公司的態度都是很好的,覺得日本企業既要求質量又注重細節,但是日本公司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的,有很多老牌的日本公司都倒下了,比如說是東芝。其實松下也不能倖免,相比於索尼而言,松下的改革實在是太難了,而且業務的延伸過於廣泛,導致自己的整個利潤增速變得很緩慢。而且由於改革的不徹底,也並沒有達到很好的市值。所以說日本企業也並不是人們傳統概念都那麼好,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企業雖然發展的時間長,但是如果不能夠跟上時代腳步的話,也會被淘汰的。
B. 當年松下為什麼退出中國市場
2005年3月底,由日本東芝公司、南京普天通信和香港王氏國際三方合資建立的南京普天王芝公司,在扭虧無望的前提下,日本東芝日前在南京對外公布,撤離中國市場,東芝方面已將相關生產設備折價賣給中方,並退出在南京普天王芝的全部股份。
當初,東芝宣布退出國內手機市場這一事件,引起了業內對過去幾年來一直處於國內手機市場二、三陣營的日系手機企業生存狀態的關注。當時曾有業內人士斷言,此事將引發日系手機企業「前赴後繼」地淡出中國。當初的斷言如今成為現實。事隔8個月後,同為日系手機代表的松下也黯然退場:
12月9日,松下公司宣布關閉其位於菲律賓和捷克的兩家手機製造工廠,以及美國和英國的手機研發中心,並將裁員1400人。此舉意味著松下手機退出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2.5G移動通訊市場。
繼東芝後,又一日系手機巨頭倒下!同為日系手機代表的三菱,雖然並未正式退出國內手機市場,但兩年來推出的新品寥寥,在市場上也少見其身影,與「退出」幾乎無異。加上早在2003年便退出中國市場轉而選擇與愛立信合資成立索愛返攻國內市場的索尼;以及在國內CDMA市場上苟延喘息京瓷三洋,至此,日系手機在國內市場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NEC仍在孤軍混戰。
當我們回望過去幾年日系手機在國內手機市場的表現時,作為日系手機的代表,松下手機的名字,一直跳躍在我們的記憶中。
曾經輝煌
在早期的中國手機市場2000年,松下手機以GD90、GD92、GD93讓國內消費者認識了松下手機,其修長輕盈的外觀設計另習慣了摩托羅拉西門子等品牌手記笨重厚實的國內消費者眼前一亮。隨後在2002年底,攜紅透亞洲的周傑倫代言松下手機的旋風,松下推出了GD88,並作為首批支持中國移動彩信業務的手機之一,在國內手機市場中創下了不俗的銷售業績。同期的GD55與GD68也均有不俗的市場表現。其中GD55憑借小巧可愛的的外觀設計在女性手機市場中頗有斬獲;而GD68以時尚設計合適價格在青年一族中風靡一時。
在一貫挑剔的日本市場,松下手機以16.4%的市場份額,僅次於NEC的19.8%而高居市場佔有率亞軍。而在國際手機市場,松下手機也已經聲名遠揚。
然而在國產手機如日中天的2003年和洋品牌大舉反撲的2004年,松下手機卻未能再在國內手機市場創造任何輝煌。雖然在2005年,松下相繼推出了X800,VS系列等手機,卻並未拯救其市場份額。在賽諾公布的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最新排名顯示,松下手機在GSM市場份額暴跌了40%,成為GSM市場份額下滑最快的外國品牌。直至今日松下手機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手機市場,松下手機,又一個倒下的來自太陽旗國家的通信巨頭。
是什麼讓在日本本土手機市場風光無限的松下手機退出海外市場?松下手機退出海外市場是否意味著這個電子消費類巨頭揮別通信行業?
退出的無奈
市場定位。一直以來,日本電子消費類廠商憑借其精緻的外觀設計、上乘的製造工藝在中國都以高端形式示人,一提到索尼、松下、東芝等日系品牌,大部分消費者腦中涌現的是高質量與高價格的印象。同樣,松下手機在國內手機市場一直主打中高端市場,如果定位中高端在早幾年的國內手機市場還行的通,那隨著近年來國內手機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一味堅持中高端就顯得有點「偏執」了。松下手機所堅持的中高端市場定位,與國內消費者的價格預期形成巨大落差。據統計,95%的中國消費者選購手機的心理接受價格600~2000元之間,根據業界公認規則給中高端手機的定義是指價格在2500元以上的手機,松下手機大部分機型為中高端,這與95%的消費者的經濟能力不匹配。在價格競爭激烈的國內手機市場,松下手機遲緩的價格反饋速度,讓松下手機一直無法實現「一步到位」式的市場價格預期。而這也是松下手機屢屢調價但仍然失去市場先機的原因,松下手機的中高端定位使其深受此害。
產品策略。隨著移動通訊市場的飛速發展,手機已經由之前的耐用通訊工具逐漸演變為時尚電子消費類產品。這對手機廠商提出了產品外觀設計、產品更新速度提出更高要求。調查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外形美觀是消費者選擇的手機一個重要因素,甚至是決定購買行為的關鍵因素,而產品的多樣化同樣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在這二點上,松下手機都欠缺。中國消費者偏向於喜歡小巧型的手機,而手機延續了日系外手機觀寬大、略顯笨重的特點,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矛盾。即使是松下今年夏天推出的7款新品,也存在著外形雷同、單一,缺乏獨特性的劣勢。在產品款式多樣化方面,到目前為止,松下在今年僅僅推出了11種機型。而同為日系松下的NEC在今年就推出了33款機型。但即使是新品,松下手機各個款式的區分度也不大。松下今年發布的7款機型VS2、VS3、VS7、SA6、SA7、MX6、MX7從外型上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它們都具有筆直的線條,寬闊的折疊機身,並採用了松下特有的一鍵開啟設計。外觀設計沉悶、產品線缺乏是松下手機給業人人士最大的印象,忽視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策略,讓松下手機遠離了消費者的目光。
運作模式。面對人口龐大、市場層次繁雜的中國市場,許多跨國公司選擇了本地化,在產品開發、渠道操作、人才運用上都盡量實現本地化。松下手機卻並非如此,其照搬海外其他市場的的市場戰略定位和操作方式嚴重背離了中國手機市場的實際情況,盡管這種定位和操作方式在日本和歐美市場都很成功。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人才的本地化。在同為日系廠商的老對手NEC請來曾在摩托羅拉浸淫長達9年的盧雷操盤中國業務之時,松下手機仍然由一批來自日本的並不熟悉中國手機市場的高層掌控著。人才的本地化,直接影響著是否能准確把握國內手機市場動態。當NEC手機在深諳中國手機市場的盧雷的帶領下,以全新面貌在市場上拼殺時,松下手機卻因為不熟悉國內手機渠道、對市場判斷錯誤等原因造成了庫存大量積壓,由此造成了對渠道和終端的損傷,直接影響了手機代理商對是松下手機運作模式的擔心。運作模式不當帶來的渠道與終端的不信任,是松下手機在國內經營中難以逾越的硬傷。
同時,另外一個因民族感情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同業不可小視。近年來,日本政府「軍國主義」外交策略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中日之間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出現了諸多摩擦。政治層面有小泉參拜戰國神社,經濟層面有雙方爭奪東海石油開發權,社會層面有珠海買春事件。中日之間眾多不確定的政治經濟因素,使民族情緒加速蔓延,「抵制日貨」成為近年民間反日的主旋律。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作為日本工業經濟象徵的松下,自然難逃其咎。
難道,松下就真的放棄極具增長潛力、並擁有多年行業經驗的通信市場?當我們仔細觀察松下的種種布局之時,也許能找出一些答案。
退出背後的預謀
據悉,世界上第一部3G手機就是松下生產出來的。在世界3G應用最先進的日本,松下也幾乎包攬了3G業務中從基站設備到終端的所有環節。同時,松下與全球知名的3G運營商NTT DoCoMo保持著長期深度的合作,無論終端、設備、還是解決方案,松下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02年,松下與NEC、華為聯合開發3G移動終端技術;2003年,松下與UT斯達康合作開發3G基礎設備;同年,松下又通過與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積極加速3G等尖端移動科技在中國的落地。熟悉通信市場的人都知道,小靈通與電信、網通的關系非常微妙。電信和網通在未來至少會獲得一張3G牌照。
此外,隨著3G時代的到來,運營商將占據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松下在2005年進一步加大了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的力度,中國運營商保持密切關系。其中有力的佐證是已經上市的X700、X800和新近上市的VS6、MX6和MX7等多款手機都獲得了中國移動的認證,成為了運營商的定製手機。
至此,相信很多讀者已經對之前筆者所提的答案已經略知一二。松下對國內3G市場的布局中所蘊含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在競爭激烈、利潤率日趨降低的2G、2.5G市場,松下選擇了全身而退。3G已經在中國市場已呼之欲出,在這個令各通信巨頭垂涎不已的大蛋糕中,松下已早早布下棋子。
以退為進,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兵法策略。在當今的移動通信行業,松下將這個古老的兵法為其所用。(
C. 松下電器股票
這是日本公司,沒有在中國上市.600983合肥三洋算松下的相關公司,三洋被松下收購了
D. 松下概念股(與松下有業務往來的上市公司有哪些,具有
據媒體報道,松下電器計劃以不超過10億美元,收購歐洲汽車照明系統開發商ZKW集團,加快進軍汽車電子市場,目前收購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除了松下,三星電子也於上月宣布以80億美元收購美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哈曼國際,後者主營高端音響製造商;高通去年以470億美元收購汽車半導體公司恩智浦。
諸多跡象顯示,車載終端正在成為繼手機之後,兵家力爭的下一個移動互聯網入口。機構預計在汽車智能化的推動下,2020年汽車電子滲透率將從現階段的30%左右增至50%以上,汽車物聯網、輔助駕駛系統、感測器等產業將步入快速發展期。
公司方面:
星宇股份(53.66 -1.11%,買入):正在積極推進智能車燈業務;
均勝電子(28.92 -1.63%,買入):通過收購德國普瑞、美國KSS,布局全球汽車電子業務;
萬安科技(11.25 -1.83%,買入):已布局ADAS產業。
E. 詳細介紹下日本松下公司
松下電器創立於1918年
1918年
創業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創辦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並開始生產燈泡插座以雙燈泡用的旋轉式插座
1922年
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興建第一個總部工廠
1923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彈頭型燈具,採用代理店制度,面向全國擴大銷路
1927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方型燈具,由這一產品開始使用"National"的商標
1929年
將公司名稱改為"松下電器製作所",並制定了綱領和信條
1931年
開始生產收音機和干電池
1932年
規定了創業紀念日,宣布了本公司真正的使命
設立了貿易部(於1935年成為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33年
採用事業部制度
將本部工廠遷至在門真市新建的工廠
作為松下電器應該奉獻給社會的5種精神(1937年將其改為7中精神)
1934年
開辦"店員(員工)培育學校"
1935年
成立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將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制,成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採取分公司制度(成立松下無線株式會社等9個公司)
1938年
通過松下電器貿易公司開始了進口業務
1940年
舉辦了第一屆經營方針發表會
1946年
成立勞動工會組織
1952年
與中川機械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冷機)進行合作
與荷蘭的飛利浦公司進行技術合作,並成立了松下電子株式會社
1953年
開設了中央研究所
開設了紐約辦事處
1954年
與日本勝利公司(JVC)進行合作
1955年
成立九州松下電器株式會社
1956年
成立大阪電氣精器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精工)
1957年
全國性的開始設立銷售店
1958年 成立松下通信工業株式會社
1959年
成立美國松下電器公司
1960年
開始推銷彩色電視機
1961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會長;松下正治就任社長
在泰國成立了"二戰後"第一家國外生產工廠
1962年
與東方電機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電送系統株式會社)進行合作
1968年
松下電器歷史館正式開館
1969年
成立松下壽電子工業株式會社
松下電器技術館正式開館
1970年
在大阪萬國博覽會設立"松下館",展示"時代資料存放器"等產品
1971年
在分布於全國的展廳上開設了消費者咨詢中心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顧問;高橋荒太郎就任會長
年銷售額突破1兆日元
1976年
成立松下電子部品株式會社
1977年
松下正治就任會長;山下俊彥就任社長
成立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和松下產業機器株式會社
1979年
成立松下電池工業株式會社
1986年
谷井昭雄就任社長;山下俊彥就任會長
開始在日本國內使用"Panasonic"的商標
1987年
將松下集團所屬各公司的財務年度決算統一定為3月底
1988年
合並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89年
創始人松下幸之助顧問逝世(享年94歲)
1990年
收購美國MCA公司
1991年
制定環境管理基本方針(松下環境憲章)
1993年
森下洋一就任社長;谷井昭雄就任會長
獲得松下電子工業株式會社100%的股權
1995年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合並
轉讓出美國MCA公司的80%的控股股份
1996年
開始銷售DVD播放器
1997年
引進公司內分公司制度
1998年
創業80年
1999年
引進CCM(資本成本重視經營管理)
2000年
松下正治就任名譽會長;森下洋一就任會長;松下正幸就任副會長;中村邦夫就任社長
2001年
推出"創生21計劃"
在歷經了89個年頭之後,已經成為電器產品的世界級巨頭
2007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59位,銷售額778億7千1百萬美元
F. 松下的發展歷程
1918年,創業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創辦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並開始生產燈泡插座以及雙燈泡用的旋轉式插座
1922年,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興建第一個總部工廠
1923年,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彈頭型燈具,採用代理店制度,面向全國擴大銷路
1927年,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方型燈具,由這一產品開始使用National的商標
1929年,將公司名稱改為松下電器製作所,並制定了綱領和信條
Pana:全,都,Sonic:音樂。Panasonic:完美音樂。
1931年,開始生產收音機和干電池
1932年,規定了創業紀念日,宣布了該公司真正的使命
設立了貿易部(於1935年成為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33年,採用事業部制度 將本部工廠遷至在門真市新建的工廠,作為松下電器應該奉獻給社會的5種精神(1937年將其改為7種精神)
1934年,開辦店員(員工)培育學校
1936年至1945年,開始為日本軍主生產大量戰斗機,航空炸彈、通信設備、山炮。為日本二戰侵略中國和亞洲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也是侵略的幫凶。
1946年,戰後成立勞動工會組織 1952年,與中川機械株式會社(即松下冷機)進行合作,與荷蘭的飛利浦公司進行技術合作,並成立了松下電子株式會社
1953年,開設了中央研究所,開設了紐約辦事處
1954年與日本勝利公司(JVC)進行合作
1955年成立九州松下電器株式會社
1956年成立大阪電氣精器株式會社(即松下精工)
1957年全國性的開始設立銷售店
1958年成立松下通信工業株式會社
1959年成立美國松下電器公司
1960年開始推銷彩色電視機
1961年松下幸之助就任會長;松下正治就任社長,在泰國成立了二戰後第一家國外生產工廠
1962年與東方電機株式會社(即松下電送系統株式會社)進行合作
1968年松下電器歷史館正式開館
1969年成立松下壽電子工業株式會社,松下電器技術館正式開館
1970年在大阪萬國博覽會設立松下館,展示時代資料存放器等產品
1971年在分布於全國的展廳上開設了消費者咨詢中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松下幸之助就任顧問;高橋荒太郎就任會長年銷售額突破1兆日元
1976年成立松下電子部品株式會社
1977年松下正治就任會長;山下俊彥就任社長
成立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和松下產業機器株式會社
1979年成立松下電池工業株式會社 1986年穀井昭雄就任社長;山下俊彥就任會長開始在日該國內使用Panasonic的商標
1987年將松下集團所屬各公司的財務年度決算統一定為3月底
1988年合並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89年創始人松下幸之助顧問逝世(享年94歲)
1990年收購美國MCA公司
1991年制定環境管理基本方針(松下環境憲章)
1993年森下洋一就任社長;谷井昭雄就任會長,獲得松下電子工業株式會社100%的股權
1995年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合並,轉讓出美國MCA公司的80%的控股股份
1996年開始銷售DVD播放器
1997年引進公司內分公司制度
1998年創業80年
1999年引進CCM(資本成本重視經營管理) 2000年松下正治就任名譽會長;森下洋一就任會長;松下正幸就任副會長;中村邦夫就任社長
2001年推出創生21計劃
2006年中村邦夫就任會長;大坪文雄就任社長
2008年11月7日,松下宣布與三洋合並
2012年11月23日,美國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把松下電器產業公司的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級
G. 松下電器股票和三洋股份的股票代碼分別是多少
這是日本公司,沒有在中國上市.600983合肥三洋算松下的相關公司,三洋被松下收購了。(轉帖)
H. 日本松下集團創始人背景,公司背景,公司發展歷史階段,還有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請詳細解答。謝謝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日語: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まつしたでんきさんぎょう;英語:Matsushita Electric Instrial Co., Ltd.)是日本的大型電器製造公司,總公司設於大阪。
松下電器社長大坪文雄於2008年1月10日表示,將在2008年10月將公司名稱由松下電器產業更名為「パナソニック」(Panasonic)。同時「ナショナル」(National)商標將在2009年廢止,統一使用「パナソニック」。[1]
松下電器於1918年由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創立,創業時做的是電燈燈座。1927年製作自行車用的車燈。1951年松下幸之助到美國,打開了松下電器在美國的市場,最初的產品是電視機,他與飛利浦簽定了技術合作合約,將西方的技術帶到日本。因此讓松下電器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有突破性的成長。
松下電器的產品線極廣,除了家電以外,還生產數位電子產品,如DVD、DV(數位攝影機)、MP3播放機、數位相機、液晶電視、筆記型電腦等。還擴展到電子零件、電工零件(如插座蓋板)、半導體等,間接與直接轉投資公司有數百家。
旗下品牌
* National:1922年起創立的品牌,寓意「國民的」。台灣中文名稱是「國際牌」。目前僅在日本國內的白色家電產品使用此品牌。National品牌將於2009年停止使用。
* Panasonic(香港譯名:樂聲,中國大陸譯名:松下電器):1955年起創立的品牌。松下電器進軍美國時,原有的National品牌在美國已有公司注冊,因此創立此品牌。現今為松下電器的主要品牌。
* Technics:為松下的電子琴、音響專用品牌(在香港已經並入 Panasonic)。
* Quasar:1974年松下購並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家用電子部門時所繼承的品牌,僅在北美洲的電子視聽產品使用。
* M:為松下出品的電子零件(電容器等)因細小而無法打上品牌全名時所使用的替代標章。
* KDK:為松下出品的空氣流動電器,其產品和National一樣,每有新的KDK產品推出,National都一定有同功能,同樣式的產品推出,這是由於松下電器以兩個品牌,去佔有兩個不同的市場:KDK以電工材料公司為目標,而National以家庭為主。
* Rasonic:(樂信牌)原為香港的信興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信興電工工程有限公司自行開發的一個品牌。而松下電器中港澳的總代理為信興集團。於1994年,松下和信興成立合資公司松下信興機電有限公司,自此Rasonic成了松下的品牌。
* JVC :(香港曾譯為星牌)JVC (Japan Victor Company)成立於1927年,是當時美國的留聲機及黑膠唱片的領導者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的子公司。1930年,JVC生產留聲機及黑膠唱片。1932年,JVC開始生產收音機。1939年,展出日本第一台電視機。二戰期間,日本公司與外國的合作夥伴斷絕關系。1929年,JVC的大部份所有權轉移到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與勝利音產的合資公司RCA-Victor。直到1953年,JVC由松下電器所有,現在松下電器擁有JVC超過36.9%的股權。
另外,松下電器還有三角形的「三葉松」標章,是松下電器的公司標章,有「堅忍不拔」、「生成發展」、「協力一致」三種含義。
I. 松下空調哪年上市的
松下空調至今已有58年的歷史,倒推回去,首台上市的時間1958年,比我國大多數家電企業建廠時間還要長20年以上
J. 說一下松下的發展史~詳細點最好
松下電器創立於1918年
1918年
創業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創辦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並開始生產燈泡插座以及雙燈泡用的旋轉式插座
1922年
在大阪市福島區大關町興建第一個總部工廠
1923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彈頭型燈具,採用代理店制度,面向全國擴大銷路
1927年
研製推銷了自行車用的方型燈具,由這一產品開始使用"National"的商標
1929年
將公司名稱改為"松下電器製作所",並制定了綱領和信條
1931年
開始生產收音機和干電池
1932年
規定了創業紀念日,宣布了本公司真正的使命
設立了貿易部(於1935年成為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33年
採用事業部制度
將本部工廠遷至在門真市新建的工廠
作為松下電器應該奉獻給社會的5種精神(1937年將其改為7中精神)
1934年
開辦"店員(員工)培育學校"
1935年
成立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將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制,成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採取分公司制度(成立松下無線株式會社等9個公司)
1938年
通過松下電器貿易公司開始了進口業務
1940年
舉辦了第一屆經營方針發表會
1946年
成立勞動工會組織
1952年
與中川機械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冷機)進行合作
與荷蘭的飛利浦公司進行技術合作,並成立了松下電子株式會社
1953年
開設了中央研究所
開設了紐約辦事處
1954年
與日本勝利公司(JVC)進行合作
1955年
成立九州松下電器株式會社
1956年
成立大阪電氣精器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精工)
1957年
全國性的開始設立銷售店
1958年 成立松下通信工業株式會社
1959年
成立美國松下電器公司
1960年
開始推銷彩色電視機
1961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會長;松下正治就任社長
在泰國成立了"二戰後"第一家國外生產工廠
1962年
與東方電機株式會社(即現在的松下電送系統株式會社)進行合作
1968年
松下電器歷史館正式開館
1969年
成立松下壽電子工業株式會社
松下電器技術館正式開館
1970年
在大阪萬國博覽會設立"松下館",展示"時代資料存放器"等產品
1971年
在分布於全國的展廳上開設了消費者咨詢中心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松下幸之助就任顧問;高橋荒太郎就任會長
年銷售額突破1兆日元
1976年
成立松下電子部品株式會社
1977年
松下正治就任會長;山下俊彥就任社長
成立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和松下產業機器株式會社
1979年
成立松下電池工業株式會社
1986年
谷井昭雄就任社長;山下俊彥就任會長
開始在日本國內使用"Panasonic"的商標
1987年
將松下集團所屬各公司的財務年度決算統一定為3月底
1988年
合並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電器貿易株式會社
1989年
創始人松下幸之助顧問逝世(享年94歲)
1990年
收購美國MCA公司
1991年
制定環境管理基本方針(松下環境憲章)
1993年
森下洋一就任社長;谷井昭雄就任會長
獲得松下電子工業株式會社100%的股權
1995年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和松下住設機器株式會社合並
轉讓出美國MCA公司的80%的控股股份
1996年
開始銷售DVD播放器
1997年
引進公司內分公司制度
1998年
創業80年
1999年
引進CCM(資本成本重視經營管理)
2000年
松下正治就任名譽會長;森下洋一就任會長;松下正幸就任副會長;中村邦夫就任社長
2001年
推出"創生21計劃"
在歷經了89個年頭之後,已經成為電器產品的世界級巨頭
2007年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59位,銷售額778億7千1百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