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飛躍和回力是屬於一家公司的嗎
回力和飛躍是一家公司,飛躍現在屬於上海回力鞋業。
飛躍品牌創始於1931年;1980年「飛躍」對商標進行了重新注冊(「飛躍」牌 注冊證號為101303,該商標沿用至今)。2017年,該「飛躍」商標由雙錢集團轉讓給上海回力鞋業有限公司。
兩個品牌以前同屬上海膠鞋公司,可以說回力鞋算是飛躍鞋的前身。回力的前身義昌橡皮製物廠創立於1927年。1935年正式注冊了「回力」鞋類圖案商標。解放後,歷經1956年公私合營和上海橡膠行業歷次的裁並、改組、更名。
回力和飛躍的款式設計,在其中藏著過去的情懷,尤其是回力鞋,從女排穿回力一舉奪冠,它之後的設計在經典款型上沒有做太大改動。
品牌介紹
上海回力鞋業有限公司是由上海華誼(集團)公司全額投資的獨立法人企業,專業從事回力牌運動鞋及各類鞋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產品暢銷全國,並出口東南亞、中東、歐美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回力鞋業立足「以人為本、崇尚運動、促進健康」的產品開發理念,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在積極開發普及型、大眾化運動休閑鞋系列產品的同時,還著力研發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冷粘專業體育用鞋、戶外健身運動鞋。
努力為提高我國競技體育及全民健身運動作貢獻;還以品牌運作、技術管理的方式拓展了各種輕便注塑休閑鞋、雨鞋、涼鞋等系列產品。
近幾年來,回力鞋業積極創新思路,在堅持回力體育品牌總定位的基礎上,圍繞「經典、時尚、專業」的品牌內涵主題,確立了「時尚運動、健康運動、專業運動」(分別針對青年、中老年和專業消費群體)的產品結構定位方向。
不斷開發出廣受時尚青年和各類消費群體歡迎的中、高端回力產品。回力鞋業緊緊抓住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百年難得的歷史機遇。
大力弘揚民族品牌新的時尚風采;以轉型求突破,以創新謀發展,在政府大力推進品牌戰略的大背景下,回力鞋業的發展廣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回力品牌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達到了歷史上最好水平。
2010年公司銷售額、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50%、30%;2011年銷售額、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49%、66%,2012年銷售額、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70%、44%,連續三年取得歷史性、突破性發展,實現「十二五」開門紅。
2. 飛躍集團什麼時候能上市
飛躍集團潛力不錯,專業化,橫機做到180萬一台很不錯,很注重創新科研成果
3. 飛躍集團的科技創新
自創立以來,飛躍始終秉承「以科技促發展」的理念,在北京、日本、寧波和總部設立了具有世界水準的研發中心,不僅充分利用國內外的科技資源,更聘請世界一流的技術人才,把重點放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和培育上,並注重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開發,獲得了300多項國家專利,成功地使多款產品占據國際市場的潮頭,成為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典範,從而大大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由飛躍率先自主研發的數控伺服系統、電腦控制系統,在國際上打響了「中國創造」。在中國縫制設備行業,飛躍是一個對於現狀永不滿足的企業,它不斷地創造著行業里無人敢做、無人敢想的神話。飛躍人把不斷的創新當成企業的活力之源,並一直走在縫制設備領域的最前沿。
4. 飛躍集團的產業規模
在中國台州,一個瀕臨東海的新興城市,佔地兩平方公里的飛躍工業園區雄姿盡顯。這里是中國飛躍集團的總部,也是世界最大的縫制設備生產基地。自1986年創建以來,飛躍已形成了從產品研發到整機、模具和零部件製造、質量控制、售後服務的一整套完備體系。在縫制領域,飛躍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產品類型。現擁有50大系列500多個品種,形成年產各類縫制設備500萬台的能力,超高速包縫機、綳縫機佔世界總產量的50%。
如今的飛躍集團已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國際貿易為一體的跨國經營的大型綜合現代化企業集團,正闊步向世界級最優秀的成套縫制設備製造商邁進。
5. 飛躍聯合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飛躍聯合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浙江飛躍儀器儀表有限公司,於1996創辦以來,公司依靠其先進的製造工藝和經營理念,已發展成為一家儀器儀表、高低壓電器、輸配電設備、電力自動化系統、汽車配件、金融投資業、房地產、開發等為一體的全國無區域企業集團,並成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儀器錶行業的領頭羊,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市明星企業。
法定代表人:陳樂芬
成立時間:1996-08-13
注冊資本:10001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38200008305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樂清市柳市鎮捷達路
6. 飛躍和回力哪個好
飛躍和回力都差不多。
1、性價比對比
兩個品牌走線包括鞋墊的走線均比較規整均勻,鞋帶和透氣孔的的工藝也是非常平整無任何毛刺。就做工而言不分伯仲,也絕對值這個價。
2、穿著感受對比
兩個品牌整體來說都還是很不錯的,包裹性柔軟性舒適性均很滿意,但是如果你買了回力的正碼的話等待你的將是擠腳,同樣40碼,回力板鞋要比飛越明顯小一個碼。
3、外觀對比
飛越變身法國品牌外包裝、樣式均有較大的提升,同時也避免了回力為了生存把標志模仿畸形後的某品牌。兩個品牌的鞋子在舒適性 走線、鞋帶孔的做工上都不差,只是除了經典款以外也沒有什麼好的選擇了。但是要求一個品牌選擇多也是在銷量的前提下說的,所以剩下的真的只有經典款的情懷了。
(6)飛躍集團競爭對手擴展閱讀:
買鞋注意事項
1、首先買鞋子看著要喜歡,如果不是打心眼裡喜歡的東西,不僅會浪費錢,而且還會讓自己生氣,實在是劃不來。
2、買的鞋子一定要適合自己的年齡,如果一個年輕人穿著老婆婆鞋,或是老爺爺鞋走在路上是不是會引來異樣的目光,不僅這樣,而且如果穿著不合自己的年齡,必然會讓自己落伍。
7. 台州飛躍集團倒閉了嗎
沒有,我只聽說星星集團要到,沒有聽飛躍要倒閉哦!大公司銀行的貸款都是比較多的哦
8. 台州飛躍集團真倒閉了嗎
不會...政府要出面的....飛躍在我們這小老闆的名聲可不怎麼好..因為老的欠款.....聽說現在要資產重組...資產重組的意思就是本來是一個人的公司..現在分成好幾份股份...分別分配給大的債主..讓債主變次股東..這樣債主雖然暫時沒有拿回自己的錢.但怎麼說錢以後還有幾乎賺回來..不虧...而欠債人也可以緩解目前的資金緊張....一舉兩得
9. 求您所知道的台州經濟和金華經濟的異同點。
州是中國股份合作經濟的發祥地,是浙江製造業的重要基地。1978年台州工業總產值僅為6.5億元,到2004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943億元。台州工業經濟通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擁有8萬多家工業企業,涌現了錢江、吉利、飛躍、星星、海正、蘇泊爾、東港、偉星等一批骨幹企業和知名品牌,其中有206家企業銷售產值超過億元,更有9家企業銷售產值超過10億元,有48個工業製成品市場佔有率居國內外第一,形成了汽摩及配件、醫葯化工、模具塑料等九大製造業行業。
一、汽摩及配件。現有汽車、摩托車及配件生產企業2775家,2004年產值為310.89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0.56%,出口額超3億多美元。台州是全國摩托車生產四大板塊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摩托車及配件生產出口基地,其中19家整車企業列入國家公告管理,年產量160萬台,佔全國的10%以上。台州是國內踏板式摩托車的發源地,產量占國內市場的50%以上,全國各大摩托車生產企業的配件50%來自台州。「錢江」品牌先後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吉利集團是全國第一家生產轎車的民營企業,2004年銷量達到10萬輛,出口4583輛。我市生產的轎車變速器、橡膠密封件、減震器、電動刮水器、機油冷卻器等在國內市場佔有較大份額。
二、醫葯化工。台州是中國最大的醫葯化學原料葯生產出口基地,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化學原料葯出口基地。現有3030家企業,2004年產值217.04億元,佔全部工業的7.37%;其中近一半出口,有8大類40多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高佔有率,已形成抗生素抗腫瘤葯物、激素類和計生葯物、頭孢類葯物等一批全國性生產基地和海正、東港、華海、九洲、仙葯、永寧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醫葯企業。
三、模具塑料。台州素有「模具之鄉」、「塑料製品王國」的美譽,有塑料及模具生產企業8748家,注塑設備3萬多台,2004年產值308.56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0.48%,消耗塑料樹脂原料200多萬噸,佔全國總消耗量的1/8。全國各種家電、汽車塑料配件90%以上在台州加工完成;模具行業在全國居領先地位,擁有200多台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加工中心設備,產品95%為塑料模具,僅電視機外殼塑料模具就覆蓋了全國50%的電視機生產家。
四、家用電器。台州是中國重要的家電及製冷配件生產基地,2004年完成工業產值335.92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1.41%,冷櫃、壓力鍋、空調器、衛生潔具等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居領先地位,其中壓力鍋、不粘鍋國內市場佔有率約70%和50%,製冷配件在10%以上,冷櫃年銷量連續五年居全國同行前列,市場佔有率達25%左右。「星星」、「蘇泊爾」和「愛仕達」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星星」冷櫃、「蘇泊爾」壓力鍋和不粘鍋、「愛仕達」不粘鍋系中國名牌產品,「星星」牌冷藏冷凍箱、「雙鹿」牌空調、「蘇泊爾」不粘鍋、「愛仕達」不粘鍋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
五、服裝機械。台州是我國重要的服裝機械生產出口基地,有生產企業2094多家,各類工業縫紉機、家用多功能縫紉機、電動裁剪機等,品種多達200多種,年產量300多萬台套,2004年產值103億元,出口3億美元,佔全國的40%,產量和出口量都居全國第一,其中,曲折縫工業縫紉機和電動裁剪機在國際上佔有70%的市場份額。飛躍集團成為國內縫紉機行業的「龍頭老大」,「飛躍」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飛躍、中捷、寶石被評為中國名牌。
六、閥門水泵。台州是中國最大的閥門和水泵生產基地,擁有企業1.2萬多家,2004年產值371.92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2.64%,潛水泵、螺桿泵、家用泵等國內市場佔四分之三,並大量出口東南亞。台州還是全國最大的低壓銅球閥門生產出口基地,近30個品種600多個規格,國內市場佔有率50%以上,出口佔全國的60%以上。
七、工藝禮品。台州是中國最大的聖誕禮品和節日燈生產出口基地,有各類企業1.1萬多家,2004年產值357.84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2.%。已形成節日用品、旅遊用品、裝飾用品、玩具產品、美術雕刻等五大類,品種上萬個,產品遍布六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水晶產量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木製工藝品、節日燈、太陽傘、車內裝飾件等產量和出口量都居國內第一。同時,「中國工藝品之都」、「中國工藝禮品之都」、「中國休閑用品禮品生產基地」等稱號均落在台州。
八、食品飲料。台州的食品飲料行業主要是罐頭食品、啤酒飲料、水產品等,企業3465家,2004年產值117.17億元,佔全部工業的3.98%,黃罐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罐頭食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桔罐產量佔世界的1/3,出口佔全國的近一半。台州的水產品年產量140萬噸左右,居全省第一,其中的凍蝦仁產品主要出口日本,出口量居全國第一。
九、鞋帽服裝。台州鞋帽服裝行業是企業家數最多、分布最廣、最具有塊狀集群優勢的行業,企業近1.8萬家,2004年產值超374.24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2.72%。年產模擬皮鞋約6億雙,產品基本上出口為主,遠銷歐美、中東、非洲等地區,產量和出口量居全國第一。
目前,我市正在實施「工業服務年」活動和「513」工程戰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的工業經濟將保持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勢頭。
金華:
一、近年來,在工業投資、招商引資、外貿出口等多方拉動下,金華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4年,金華區域的國內生產總值逼近千億大關,達到978.38億元,5年來年均增長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620美元,與2000年相比翻了近一番;財政總收入跨上百億大關,達到106.35億元,是2000年的近三倍;進出口總額增幅連年在全省名列前茅……。透過這些不斷跳躍的數字,是金華所處的浙中地區形成了以民營經濟、集聚市場和集聚產業為特色的內在的經濟增長機制和投資增長模式,造就了名揚海內外的全國性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和永康五金市場,涌現出小商品產業、小五金產業等的縣域經濟、塊狀經濟為特色的八大產業集群,憑借低成本優勢的「小商品」、「小五金」等開始在國內外市場上所向披靡。金華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的歷史時期。
但伴隨著這種經濟高速增長的喜悅,也帶來了成長的煩惱。金華經濟也受到了來自國內宏觀經濟環境惡化和地方經濟國際化帶來的雙重沖擊,各種危機也悄然而至。一方面是經濟高速增長、高投入帶來了高消耗、高排放,資源要素、能源供給、生態環境以及基礎設施開始難以支撐,到處出現電荒、地荒、水荒、民工荒以及環保、原材料、政府服務等成本的驟增;另一方面是經濟不斷國際化所帶來的歐美國家強硬的反傾銷措施、特保措施以及不斷森嚴的技術、綠色、安全等強制認證手段,使我市主打的出口產品如紡織品、電動車、玩具等開始難以招架。在國內經濟環境惡化和地方經濟不斷國際化的背景下,金華的民營企業開始面對需要消化不斷上升的成本和越來越多的國際化麻煩。金華以民營經濟的機制優勢和以塊狀經濟、專業市場低成本取勝的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受到全面挑戰。
二、金華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受到國內宏觀經濟環境惡化和地方經濟國際化的挑戰,本質上是民營經濟的制度優勢VS國際慣例,集聚市場和產業的低成本優勢VS品牌、科研、質量、知識產權、國際競爭等已經存在問題。這說明在不斷國際化,不斷走向成熟、復雜的完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推動形成這種內在增長機制的經濟增長方式到了該變革的時候了。這些年來,金華經濟快速增長的內在動因得益於粗放的投資增長模式:一方面是政府控制要素價格,製造土地、資金等的低成本鼓動投資,大規模招商引資;另一方面是企業不太注重知識產權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不斷被仿冒、拷貝。由此產生的巨大投資沖動使一個保溫杯、一個拖把、一輛滑板車,一隻產品能迅速膨脹出幾千家生產企業。一陣陣的保溫杯熱、拖把熱、滑板車熱等創造了一陣一陣的浙中經濟奇跡,但面對著不斷國際化,不斷走向成熟、復雜的完全市場經濟,需要金華造就的是經久不衰的產品和產業。
金華經濟需要轉型成一種高效又可持續的現代化經濟增長模型,這就需要對固有的經濟增長內在機制和增長方式進行轉變。經濟增長的內在機制要從單純追求集聚產業的低成本優勢觀念向創造獨到性優勢轉變,要轉向到製造出市場歡迎,但競爭對手製造不出來的產品;經濟增長方式要從原來投資增長,單純依靠提高投資率的增長方式轉變到依靠知識增長,價值增長和效率增長方式上來。對政府來講,就是要從僅依靠控制要素價格的低成本粗放式吸引投資轉變到挖掘地方的知識價值、樹立地方的個性和品牌,創造地方不斷升值的潛力進行專業化招商引資;而對企業來講,要創建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的環境,鼓勵企業進行管理和技術不斷升級來構築競爭優勢。在不斷國際化、不斷走向成熟、復雜的完全市場經濟的新環境下,金華只有挖掘最具知識價值的產業優勢點,迅速從一個廉價的地區轉變成一個依靠知識不斷升值的品牌地區,才能不斷吸引優秀的企業來金華扎堆。
三、金華目前已形成「五大」最具知識價值的產業基礎,並在國內外的新興產業中已取得一定的地位。一是由「小五金」成長出來的汽車產業,目前已有青年集團、正宇集團、鐵牛集團、康迪集團等整車企業和一批知名的汽車零配件企業,其中青年集團的「尼奧普蘭」豪華大巴和曼卡等在國內外領先。二是由影視拍攝基地提升而來的影視產業。目前橫店已建立亞洲最大的高科技攝影棚和中國第一個影視產業實驗區。三是由「小商品」派生出來的網路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業、博覽業。中國服裝網、中國包裝網、今*五金網、中國食品網、5173網等大多已成國內知名網路電子商務平台,義博會已成為中國著名的國際性展會。四是從傳統建材實現到新材料產業的轉變。橫店的電子基礎材料,特別是磁性材料已在國內外占據絕對優勢。五是由傳統中葯演變而來的生物制葯、現代中葯和現代植物葯產業。蘭溪已成為中國50強的現代植物葯產業基地,有康恩貝集團等3家中國中葯50強企業,橫店康裕集團也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麻黃素生產基地。
金華經濟工作的重心不應見招拆招糾纏於解決宏觀經濟環境惡化和地方經濟不斷國際化帶來的各種紛繁復雜的具體問題,更不能等待和寄希望於宏觀調控結束和國際環境變好再進行一輪大規模的粗放式增長,而是要迅速集中優勢力量,緊緊扣住金華這些最具知識價值的產業優勢點,快速「做大」汽車、影視、電子商務、新材料和現代植物葯等新興產業的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使金華迅速成為這些新興產業在國內外的領先地區和強勢地區,由此通過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的快速「跨躍」來實現金華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的突圍,創造金華能直面不斷國際化,不斷成熟和復雜的完全市場經濟新環境下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內在機制和增長方式。在此,一是要迅速集中要素資源,大力扶持汽車、影視、電子商務、新材料、現代植物葯等新興產業,力爭使這些產業的企業不外遷,並使金華繼續保持這種優勢;二是要創造國內競爭優勢的專業化新環境,吸引周邊乃至全國性的這些新興產業的要素資源和企業快速來金華集聚,形成全國性的領先地區;三是創造全球競爭優勢的新環境,吸引全球性的這些產業的要素資源和企業快速來金華集聚,形成國際領先地區。
四、金華需要突破現有縣域經濟的割據,集「大金華」的要素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專業化園區,構築能承接全國性、世界性的汽車、影視、電子商務、新材料和現代植物葯等新興產業快速轉移和集聚的專業化招商平台。在此,需要在原來市區「一中心兩翼兩三角」拉開框架和全市十二個開發區、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的基礎上,建設浙中五大全國性或國際性的新興產業園區。一是汽車產業園區。建設浙中汽車工業城,吸引國內外汽車整車、零部件及相關企業集聚,建設中國重要的商用車基地。二是影視產業園區。建設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為亞洲的影視產業基地。三是新材料產業園區。在橫店電子工業園基礎上,吸引各門各類的新材料企業,建設國際性的新材料基地。四是現代植物葯產業園區。在金華、蘭溪開發區基礎上,建設國際性的生物制葯、現代中葯和現代植物葯產業基地。五是中科院金華科技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服務業、電子商務、網路游戲、電子出版物等虛擬經濟,建成真正高科技產業的IT「樓宇」開發區。
金華要摒棄「小商品」、「小五金」的區域形象,營銷金華汽車製造、影視、網路電子商務、新材料、現代植物葯以及現代物流業、博覽業等新興產業在國內外領先的形象,樹立金華依靠知識不斷升值的聲譽。「小商品」、「小五金」等低端廉價的產業形象所吸引的多是諸如二三流世界的一些采購商等低端客商,而西方的先進製造業投資反而會望而卻步。事實上在金華也是一些新興產業吸引了國際巨頭的關注,如美國時代華納、國際數據集團、華登國際基金、德國曼和尼奧普蘭等等。同時,營銷金華在上海南翼新興產業帶中的地位。通過加快浙中地區汽車、影視、網路電子商務、新材料和現代植物葯等新興產業在長三角南翼地區的一體化發展,把這些新興產業納入上海南翼新興產業發展格局之中,通過差異化發展,形成從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到杭州高新園區,再到浙中地區以汽車、信息通訊、軟體、集成電路、數字電視、動漫、網路游戲、新型醫葯和環保、新材料為重點的亞洲的國際性新興產業帶的延伸,使金華的新興產業成為上海至杭州新興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形成金華上海南翼的新興產業基地和重要的新興產業明星城市的形象。
五、傳統經濟增長依靠的是民營經濟的興起和周邊民營企業的快速集聚,形成低成本擴張的優勢,而又一輪以知識型新經濟為內涵的金華經濟的增長關鍵是成功吸引全國性、全球性的汽車、影視、網路電子商務、新材料和現代植物葯等新興產業的快速集聚,完成金華從民營經濟區向全球經濟區的轉型,形成金華全球性的唯我獨有的知識價值優勢,構築金華新經濟發展的內在經濟增長機制和增長方式。要實現這種轉型,關鍵是要創建金華形成一種國際化的機制與環境:一是建立在全球化和完全市場經濟環境下服務企業的新方式。通過重視對外關系,建立全球資源配置的平台,幫助企業形成迅速獲得全球任何一個地方資源和要素的能力;二是形成適應全球化和完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生存發展的新環境,轉讓投資者滿意的服務為按國際慣例和制度辦事。三是創建在全球化和完全市場經濟環境下營銷地方的新模式。通過推動從推銷地方向營銷地方的轉變,盡快使金華在全球工商業中形成新興產業的定位和吸引力。
金華通過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跨越,並通過加快國際化進程來實現這種跨越,以此轉變金華的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成功的關鍵在於政府職能轉變,推動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設,建立金華面向國際、面向未來、面向完全市場經濟的新經濟增長的制度環境。一是從行政管理向戰略管理轉變。金華產業的競爭地域將越來越廣,而領域會越來越專,競爭對手的層次會越來越高。金華只有進行戰略目標管理,長期集中專注於最具知識價值的產業優勢點,才能在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中確立優勢地位。二是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金華經濟將不斷國際化,政府部門應改變原來「救世主」式的服務民企方式,改過份依賴於具體的「扶持」政策為創建更多的宏觀服務環境,能讓企業專注於市場與技術,而不是花費許多成本和精力與政府處理公共關系。三是從傳統管理向更多地應用IT技術轉變。傳統經濟發展依靠的是大規模「硬體」基礎設施投資,而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基於現代IT網路技術制定金華經濟增長更高效的「軟體」解決方案,比如建立全球性的gotojinhua網上平台和全球性的「投資金華」網上平台等系統,使整個金華經濟結構而不是局部的產品快速融入全球化、國際化、網路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