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重工是造航母的嗎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船舶研發製造為主的國有企業,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北京,於2009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其旗下業務主要涵蓋航母、核潛艇、水中兵器等海軍武器裝備的科研、設計、生產、試驗、保障等。 2020年11月3日,《財富》發布2020年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全明星榜,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排名第18。
中文名稱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公司性質
特大型國有企業
外文名稱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公司口號
興船報國、創新超越
國家
中國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由中央管理。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北京,於2009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發展歷史
2017年4月5日,中國重工發布公告,公司與中船重工集團、中國動力三方共同簽署了《出資協議》,共同出資設立「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柴油機有限公司」。[2]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中國重工發布公告,擬作價166億收購大船重工42.99%股權,作價53.7億元收購武船重工36.15%股權。[3]
2017年12月15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了工商變更手續。
2018年2月27日,中船重工在官網和官微發布「新時代中船重工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全文,提及要「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新型核潛艇、安靜型潛艇」等攻關突破,為海軍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
Ⅱ 中國核航母突破在即,核動力航母有哪些優勢
2月27日,中船重工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文章《新征程,新謀劃!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中船重工應該怎麼干?綱要明晰前進方向》的文章,發布了新時代中船重工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其中首次公布了以構建中國特色海上現代化作戰體系為牽引,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新型核潛艇、安靜型潛艇、水下無人智能對抗系統、水下立體攻防體系和海戰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攻關突破。
那麼中國核動力航母會是什麼樣子的呢?雖然目前國產核動力航母還沒有任何細節透露,但卻給了我們充分的想像空間。
Ⅲ 國產核動力航母最新動向如何
官方通訊曝光國產核動力航母最新動向
2月27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官網上的一篇綱要,一經發布便迅速引發了許多軍迷的關注,引爆軍迷關注的原因無它,正是文中所披露的國產「核動力航母」的最新動向。
最新披露的俄軍特種部隊,在著裝上已經與西方國家的特種部隊十分相近。
Ⅳ 船舶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船舶龍頭股: 中國造船600150:領先船舶行業。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中國造船工業集團公司。在軍艦方面,中船公司研發的產品幾乎涵蓋了中國海軍所有的主戰艦艇和軍事輔助艦船裝備。 中國重工601989:領先股票。公司充分發揮設計優勢,大力開發高端船舶動力系統關鍵配套產品,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市場競爭力。公司簡介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船舶重工」) 中國船務」,「公司」),前身為滬東重型機械 有限公司。1998年5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專注於船用低速柴油機 業務。2007年,公司專注於船舶工業的大發展和投資 通過定向增長增加了該市場「雙牛市」的歷史機遇 以發行和收購境外資產的方式進行資產重組 高橋造船、中船承熙等核心民品資產,是本公司的核心資產 更名為「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曾是造船、機械製造、船舶修理、船舶工程、機電設備等行業全產業鏈的上市公司 它們在兩個市場都是高價股票。
1.2017年至2020年,公司實施市場化債轉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籌集了江南造船、廣州造船等配套資金和重大資產重組項目 國際及其他集團的核心軍民產品資產注入上市公司, 成功融資207568億元,有效減輕企業財務負擔和融資壓力。公司股本總額(注冊資本) 總股數為4472428758(元)。公司主要業務板塊包括造船業務、修船業務、電力業務 船舶工程、機電設備等。
2.作為世界航運業的合作夥伴,公司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推進一體化 集團公司四大產業布局為「海洋防禦裝備產業、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海洋科技創新與應用產業、海洋工程服務產業」。 工業、海洋科技創新與應用產業和海洋工程服務業。憑借雄厚的科研創新實力、先進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製造工藝,不斷推出一系列大型綠色環保船型和船舶機械新產品,不斷引領船舶行業先進技術的發展。 放好 公司主營行業是特種設備製造(造船) 船用大功率柴油機製造行業)。公司是國內生產規模最大、技術開發能力最強的船用中低速柴油機生產基地。主要為國內著名造船企業提供世界先進的船用柴油機產品。
Ⅳ 中國有建更大航母能力嗎
繼2017年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後,首艘國產航母工程現場總指揮劉征在2018年全國兩會前夕表示,目前中國已「完全具備建造更大航母的能力」。
劉征還透露,中船重工大船集團在承擔航母建造任務之外,還同時有052D大型驅逐艦在工廠同時並行建造,「2018年都在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會不斷有閃光點出現。」
2018年伊始,中船重工發布了《新時代中船重工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綱要指出,要以構建中國特色海上現代作戰體系為牽引,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增強基於網路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為海軍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
劉征對此表示,上述綱要的頒布和制定在今年年初就已完成,「我們有這個條件也有這個決心實現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
在劉征看來,「條件」具體指的是,通過兩艘航母的建造,目前中船重工已經鍛煉成型一支比較成熟的管理隊伍、工程技術隊伍和技能工人隊伍,也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管理制度,從計劃、人力安排、資源策劃、建造工藝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標准,並且掌握了許多關鍵核心技術,為今後進一步提升航母的建造水平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劉征表示,「這個『基礎』具體可以說是,從設計技術,到建造工藝,到能力,到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已經形成了航母建造的完整體系,因此中船重工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未來承擔更繁重的更重要的國防建設任務。」
Ⅵ 為什麼st船舶股票不
9月3日晚間,中船集團旗下上市公司*ST船舶(600150)發布公告稱,因工作調動原因,董事吳永傑和公司董事、總經理孫雲飛近日分別向董事會遞交了書面辭呈,辭呈自送達本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ST船舶稱,該二位的辭職不會影響公司董事會依法規范運作,也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經營發展。公司將按照有關規定,盡快補選新任董事。
公開資料顯示,該兩位高管的同時離崗並非事發突然。早在8月21日,中船集團「兄弟」公司中船重工便發布消息稱,公司在當日召開的領導班子擴大會議上正式宣布了中央關於中船重工總經理任職的決定:吳永傑任中船重工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免去其在中船集團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職務。
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分別有著「南船」、「北船」之稱。為鼓勵競爭、打破壟斷、提升造船行業國際競爭力,國資委於1999年對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進行了重組,由此分拆出了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兩大集團。
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造船產業國家政策扶優扶強,目前該兩大集團已成為國內排名第一、第二的造船集團,實力雄厚,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近年來,關於南北船合並的消息也一直盛傳,兩大集團頻繁的人事交流也一直讓人浮想聯翩。
資料顯示,在吳永傑調任「北船」之前,南北船之間已進行過兩次矚目的高層對調:2015年3月,時任中船集團董事長胡問鳴平調任「北船」董事長,中船重工副總經理董強升任「南船」董事長;2018年6月,在國資委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工作座談會後,時任中船重工副總經理的楊金成又調任「南船」總經理,同時晉升副部級。
目前,關於孫雲飛的任職暫未有相關的公告。據悉,孫雲飛目前已赴另一央企工作。此次上市公司兩位高管的工作調動均屬正常調動。而針對備受關注的南北船高管對調問題,中船集團方面表示,兩大集團目前已進行了親切友好的座談,今後將進一步加強交流溝通,不斷擴大合作范圍、拓展合作深度,攜手推動中國船舶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努力為海洋強國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Ⅶ 市場點評:以時間換空間,積蓄新力量,重點關注績優藍籌股的低吸機會
【本期摘要】
重點推薦
2月物價數據點評:通脹小幅回落,關注豬價走勢
國防軍工行業:兩船集團領導會面,關注船舶領域改革
市場點評
市場點評:以時間換空間,積蓄新力量,重點關注績優藍籌股的低吸機會
宏觀視點:工信部部長苗圩:建設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智能基礎設施
工程機械:行業復甦拐點明顯,國產份額快速上升,行業龍頭估值催化回升
期貨情報
金屬能源:黃金285.55,跌0.28%;銅49330,漲0.02%;螺紋鋼3654,跌0.95%;橡膠12035,跌1.43%;PVC指數6415,跌1.23%;鄭醇2533,跌2.69%;滬鋁13700,平;滬鎳100540,跌1.00%;鐵礦611.0,漲1.24%;焦炭1984.0,跌0.25%;焦煤1259.5,漲0.16%;布倫特油66.57,跌0.34%。
農產品:豆油5594,跌1.41%;玉米1862,漲0.54%;棕櫚油4524,跌0.92%;棉花15420,跌0.71%;鄭麥2410,跌0.21%;白糖5098,跌0.31%;蘋果9942,跌1.08%。
匯率:歐元/美元1.13,漲0.14%;美元/人民幣6.71,跌0.12%;美元/港元7.85,平。
重點推薦
1、2月物價數據點評:通脹小幅回落,關注豬價走勢
事件:國家統計局3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CPI同比上漲1.5%,預期1.4%,前值1.7%;PPI同比上漲0.1%,預期0.2%,前值0.1%。
點評:2月CPI略高於市場預期。由於基數效應影響,2月CPI同比增速較1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但環比表現(1.0%)略超季節性規律(0.82%)。從環比看,食品與非食品價格齊漲,均超季節性規律。考慮到2018年3-7月基數有所走弱、終端需求溫和等因素,預計2019年3月CPI同比增速回升至2.1%,2季度或是全年高點,年內CPI依然溫和。但未來非洲豬瘟是否能得到全面有效控制以及其對豬肉產能加速出清的作用,仍然需要密切關注。
(投資顧問 鍾燕玲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3020024)
2、國防軍工行業:兩船集團領導會面,關注船舶領域改革
事件:根據中船工業集團報道,3月14日,中船工業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楊金成在中船工業集團總部會見了來訪的中船重工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胡問鳴,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吳永傑一行。
點評:雙方圍繞共同服務國家戰略,就進一步加強交流溝通、擴大合作范圍、促進優勢互補,攜手推動我國船舶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並達成廣泛共識。國資委主任肖亞慶3月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裝備製造、造船、化工等領域的戰略性重組。造船領域的戰略性重組符合國企改革方向和產業發展需求,有利於提升國內造船企業的綜合實力,提升國際競爭力。關注兩船集團相關造船資產的戰略性重組進展。
(投資顧問 鍾燕玲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13020024)
市場點評
1、市場點評:以時間換空間,積蓄新力量,重點關注績優藍籌股的低吸機會
大盤經過短期調整後,上周五重新企穩反彈,股指走勢相對較強,但成交量有所萎縮,預計股指難以立即展開有力上攻,預期股指短期將維持箱體震盪,以時間換空間,積蓄力量,為未來大盤再起行情奠定基礎。作上,對於漲幅過大的個股要及時獲利了結,控制好倉位,重點關注有業績有成長性白馬藍籌股的低吸機會,把握結構性機會,建議關注大消費、軍工、工程機械、新基建、科創主題等板塊。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投資顧問 古志雄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611020066)
2、宏觀視點:工信部部長苗圩:建設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智能基礎設施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求是》雜志上發表文章,題為《大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文章提到,要統籌新型基礎設施、新型通用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型監管方式,加快建設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智能基礎設施,強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型通用技術的引領帶動作用,培育發展網路化協同研發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雲製造等智能製造新業態新模式,構建友好監管環境,提高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水平。
(投資顧問 古志雄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611020066)
3、工程機械:行業復甦拐點明顯,國產份額快速上升,行業龍頭估值催化回升
事件:工程機械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1月挖掘機總銷量1.18萬台,同比增長10%,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展現較強韌性。估值有望進一步修復回升。
點評:我國基建項目投資增速預期有望觸底回暖,對相關工程機械設備需求周期延長,利好整個產業鏈。從中長期角度看,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格局逐步加速向龍頭集中的趨勢不會改變,以及高端液壓泵閥等核心零部件已加速國產替代。繼續推薦關注工程機械行業優質龍頭。
(投資顧問 古志雄 注冊投資顧問證書編號:S02606611020066)
Ⅷ 中國真的要造核動力航母了嗎
是的,很明確。
2月27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在官網公開「新時代中船重工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發布」。文章在闡述「海洋裝備發展」時提及,「以構建中國特色海上現代作戰體系為牽引,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新型核潛艇、安靜型潛艇、水下無人智能對抗體系、水下立體攻防體系和海戰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攻關突破,增強基於網路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為海軍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
Ⅸ 國家首次官宣「新基建」范圍
導讀:此前媒體提到的5G、特高壓等「新基建」七大領域僅是列舉,並非全部,官方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范圍。
4月20日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官方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范圍,這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
其中信息基礎設施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融合基礎設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創新基礎設施則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內容。
發改委指出,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並非一成不變,未來將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台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同時加快5G網路等建設,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
工信部賽迪智庫近日發布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指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容廣泛,投資空間巨大, 不過「新基建」建設需著注意以社會資本投資為主,避免政府大規模投資,要以需求為導向,不搞大水漫灌;在實施上要根據戰略規劃和市場應用需求,統籌規劃好新基建長期發展路線圖和年度投資計劃,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復建設,避免短期投資泡沫。
涵蓋三大領域,投資空間巨大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高層對新基建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明確強調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此後,央視列出了「新基建」主要包括的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
在4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介紹,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他指出,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將持續跟蹤研究。」伍浩說。
他表示,近年來,中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正在加快釋放。
從信息基礎設施看,高速光纖已覆蓋全國所有城市、鄉鎮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網路用戶超過12億,這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和進步。
從融合基礎設施看,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更加清晰,信息技術積極賦能城市精細化管理,助推轉型升級的作用日益凸顯。
從創新基礎設施看,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設55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引領作用,有力支撐了科學技術研究。
21世紀經濟報道從工信部賽迪智庫獲得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指出,「新基建」是與傳統的「鐵公基」相對應,結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特徵,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為經濟社會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提供底層支撐的具有乘數效應的戰略性、網路型基礎設施。
白皮書指出,此前央媒列出的七大領域是「新基建」的重要內容之一,並詳細分析了「新基建」在七大領域的建設內容與投資空間。
Ⅹ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研究所那個好
702所科
研單位待遇很好啊,不過要看你在裡面的哪個部門啊,裡面的科技部最好,不過任務也是最艱巨的哦,科研攻關不是誰都可以勝任的。 機械專業裡面也用的到,裡面主要是電氣和液壓專業。
第七二五研究所
七二五所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我國國防工業系統唯一從事艦船材料研製及應用工藝研究的軍工科研事業單位。
七二五所下設10個研究室;擁有7個控股的科技產業公司、3個國家級海洋自然環境試驗站;擁有海洋腐蝕與防護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國防科技工業大型構件焊接技術研究應用中心(技術依託單位)、中國船舶工業船舶材料技術中心、中國船級社船舶材料驗證試驗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檢測與校準中心、海軍裝備艦船材料檢測中心、河南省減振降噪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七二五所現有員工1200多人,全所總資產超過26億元。
重點科研領域是:船體結構材料研究、有色金屬研究、非金屬材料研究、腐蝕與防護研究、特種材料研究、焊接工藝研究、自然環境試驗研究。
主要科技產業有:特鋼產業,主要產品為金屬波紋管膨脹節、特種材料壓力容器、金屬爆炸復合材料等;鈦及鈦合金材料產業,主要產品為鈦合金鑄件及結構件產品、鈦制設備、海綿鈦、特種材料管件等;醫療器械產業,主要產品為心血管介入療法用系列器械;其他產業,主要產品為納米二氧化錫、氧化銦粉末等。
近幾年來,七二五所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第三次創業戰略,精誠團結,求實創新,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經過體制機制改革和發展模式的轉變,形成了科研和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局面,闖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科研院所發展產業的路子,全所的總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實力,市場競爭力快速提升,呈現出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06年,所 「雙瑞」品牌榮獲了國家商務部頒發的「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的稱號、所進入河南省企業70強,2007年,所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省百戶重點企業、全年實現總收入超過20億元。此外,近幾年所先後被國家科技部授予「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授予國家級「守合同重信用單位」、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科研院所發展科技產業先進單位」、被河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被河南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發改委等部門聯合授予「河南省創新型試點企業」、被河南省商務廳、國家外匯管理局河南分局等部門聯合授予「河南省出口重點企業」的稱號。
近幾年來,七二五所在經濟實力快速增長的同時,軟實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所在團隊建設、制度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全所凝聚力大大增強,形成了和諧的發展環境,為所持續健康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7年,所領導班子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授予全國國有企業「四好班子」光榮稱號,今年,所又獲得了國務院國資委授予的「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的關榮稱號。此外,最近兩年,所還先後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模範職工之家」、被共青團中中央授予「青年文明號」和「全國五四紅旗團委」、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的稱號。
七二五所「十一五」發展的總體目標:
建立多層次、全過程的科研體系,構建國際領先的科研平台和知名的科研機構;形成更為合理的產業布局,構建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產業集團;形成科研和科技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新局面;打造高素質、高效率的研發、管理、技能團隊,形成「精誠團結、求實創新、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圍。
經過五年的發展,使七二五所成為在艦船材料及特種材料技術和市場多個領域國內領先、世界知名、集科研和多個科技產業公司為一體、總收入50億元的高科技產業集團,成為員工「成就事業、享受生活」的平台
七○四研究所
(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成立與1956年11月。所部位於衡山路10號。還擁有試制工廠、產業化基地、試驗基地等多個地塊。現有員工近800人,其中科技人員500餘人,含正高級職稱50餘人、副高級職稱150餘人、中級職稱200餘人,170餘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10餘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省部級專家多人。本所主要從事船舶特輔機電設備與系統的應用研究、設計開發和總成。現以形成特種裝置、船舶綜合供電系統、船舶特輔機電設備、特種測試及環境條件與可靠性實驗研究五大船舶專業板塊,涉及到特種機械、甲板機械、輸送機械、特種推進、減搖裝置、艙室機械、電機與電站、環保設備、海水淡化、特種閥門、熱工空調、液壓、減震降噪等30多個專業門類。隨著海路結合,科學技術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本所大力開拓陸用產品市場,已逐步開發了紡織機械、工業生產流水線、特種非標生產設備、液壓工程系統集成、製冷空調工程、環保工程等民用成套系統設備,廣泛應用於紡織、家電、水電、冶金、造紙等行業...
第七○一研究所(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是國有科研事業單位,本部位於湖北武漢市的繁華市區,在上海有分部。主要從事艦船及海洋工程研究、國防課題預研、型號工程產品研究設計,在艦船研究設計領域碩果累累。在電子信息系統設計集成、專用電子設備研發、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等領域也都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先後獲得百餘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成果。連續多年獲湖北省文明單位、省最佳文明單位稱號。
第七○一所
第七○一所有80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由多種專業、多種學科的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工程師等組成主體隊伍,其中包括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等專家、學者和科技精英。研究所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點、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艦船電磁兼容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船舶與海洋工程和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主要專業:
熱能與動力工程 熱能與動力工程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製冷低溫工程(或空調工程) 製冷低溫工程(或空調工程)
電氣工程自動化(或自動控制) 電氣工程自動化(或自動控制)
電機與電器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水聲工程
電子工程 計算機應用技術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水聲工程 火炮、自動武器
計算機應用技術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火炮、自動武器
材料腐蝕與防護
七一八研究所成立於1966年,位於河北省邯鄲市,佔地約38萬平方米,是集科研開發,設計生產,技術服務於一體的科研機構。主要從事高能化學、制氫及氫能源的開發、特種氣體、精細化工、石油測井、環境工程、變頻節能、自動控制、核電消氫、分析檢測、空氣凈化、醫用制氧等方面的專業研究設計。全所現有員工1200人,其中科技人員650多人,享受國家政府特貼30人,研究員60人,高級工程師280餘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科技人員120名。建所以來,陸續建立了「中國船舶工業化學物質檢測中心(獲國家計量認可證書和國家實驗室認可證書)」、「中國船舶工業化學計量測試檢定站(獲國防計量認可證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應用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擁有高能化學工程、電解水制(氫)氧、氣體凈化、分析檢測等現代化實驗室,並裝備了色/質譜聯用儀、能譜儀、X射線衍射儀、比表面測定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大型科研試驗設備300多台(套);取得了環境影響評價證書;核承壓設備設計資格許可證;壓力容器設計許可證(一、二級)和壓力容器製造許可證(BR1級);擁有自營進出口權;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以及CCC認證等。經過40年的發展,已為用戶提供了100多種先進可靠的產品,取得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成果200多項,國家專利50多項。制氫設備、特種氣體、精細化工、測井儀器、環境工程、測控工程等已形成規模化產業,廣泛應用電力、電子、能源、冶金、化工、環保、氣象等行業,產品銷售已遍及30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本所以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優良技術和產品為宗旨,以科學管理為基礎,以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為重點,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市場開發為龍頭,以質量和信譽為生命,向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為最終目的。
第七六零研究所
測控技術研究所始建於1975年,隸屬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是從事船舶雜訊振動檢驗測試、海洋工程測試研究、海洋應用物理研究、海洋環境研究及海上試驗技術服務的科研事業單位。下設研究室、軟體開發中心、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檢測中心、海上試驗船隊及所屬民品集團公司。建所以來,圓滿完成多項科研和試驗任務,獲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上百項,部分已達國際先進水平。近幾年,先後與俄、美、德、法、意、韓、日等多個國家進行技術合作和學術交流,並承擔著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及國家重點科研任務,為我國科研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