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縣級以上醫院一定會取消編制嗎 有些地方會不會不取消
縣級醫院現在都在逐漸取消編制中,很多地方只是給高等級的人才會有編制,其他的低層的就永遠沒有編制。
② 我們醫院進行股份制改革,現在對醫院內部人員出售原始股
一般來講,醫院是個稀缺資源,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但是效益好壞,能否支付足夠多的紅利不好說,我不是很建議買賣此類股份,如果想投資,還不如直接入股市,買上幾萬元放著不動。
原始股是公司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醫院上市難了!
③ 股份制,公立醫院的股份制改革該怎麼走
預計未來一部分公立醫院將實行股份制改革。今後中國的醫療單位可能要分為基層醫療機構和公立醫院兩大類。雖然國家政策目前還沒有提出會對公立醫院進行股份制改革,但公立醫院的管理未來必須走向更加市場化的機制,不會是完全由衛生行政機構來領導。未來公立醫院也將充分享有其法人資格,能自主經營並充分享有醫院經營權利。
④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的上下聯動
積極探索以多種方式建立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城市三級醫院長期穩定的分工協作機制。縣級醫院要發揮縣域醫療中心和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龍頭作用,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幫扶指導和人員培訓,探索建立縣級醫院向鄉鎮衛生院輪換派駐院長和骨幹醫師制度,通過開展縱向技術合作、人才流動、管理支持等多種形式,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體效率,形成優質醫療資源流動的長效機制,使一般常見病、慢性病、康復等患者下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醫療服務模式。支持縣級醫院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醫務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和定期輪訓。縣級醫院要與城市三級醫院開展危重病例遠程會診、重大疑難病例轉診等工作。
⑤ 什麼是醫療衛生縣鄉一體化改革
一體化改革是在堅持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堅持改革創新、三醫聯動,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的基礎上,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資源,組建醫療集團;
建立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衛生機構職責清晰、分工協作、有序競爭的一體化管理新格局和分級診療新秩序,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5)縣級醫院股份改革擴展閱讀
從24個示範縣改革情況看,一體化改革取得了五個方面初步的成效:
一、是實現了醫療與公衛、衛生與計生、醫療與養老「三融合」。集團設立公共衛生管理中心,把過去分離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有機融合。村計生專干60%以上參與簽約服務團隊,計生專干工作內容有效充實,衛計以簽約服務為紐帶,實現高度融合。
二、是實現了簽約服務、分級診療、健康扶貧「三促進」。促進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效落地,城鄉居民簽約率達50%左右,重點人群達66 %。鄉村醫生技術有了上級支撐、待遇有了集團保證,服務更有積極性。
三、是實現了基層服務量、服務能力、群眾滿意度「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量提升,縣域內就診率平均80%以上,按照國家要求,到2020年縣域內就診率平均90%以上,這個目標會如期實現。年門急診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別增長8%和6%。
四、是實現了次均費用、自付比例、看病成本「三下降」。縣級醫院門急診患者次均費用同比下降5%,自付比例同比下降6%,家門口就醫,群眾看病的間接成本明顯下降。
五、是實現了「五轉變」。縣委書記、縣長由宏觀領導向醫改「施工隊長」轉變,醫療行為由粗放式醫療服務向節約型健康管理轉變,健康管理由醫衛分散式服務向整體式、全生命周期管理轉變,衛生人才流動由向上「虹吸」向人才下沉、服務基層的方向轉變,群眾看病習慣由直接往上跑找專家向先找家庭醫生問個明白轉變。
⑥ 重點項目公立醫院可以股份制嗎
股份制的一個基本特徵是按股分紅,因此股份制醫院必然是營利性醫院。公立醫院改造成政府控股或參股的股份制醫院,實質就是政府舉辦營利性醫院,或「百姓生病、政府賺錢」。這是違背我國衛生政策,違背政府公共倫理,違背政府憲政責任,與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要求、與人類文明發展方向背道而馳的做法。
⑦ 民營醫院可否改股份制
你已經談到了一個前提,就是民營醫院,通常所說的民營也就是指的私營,那就意味著並沒有國有資產在這個醫院當中.如果想要改為股份制公司,只要原有股東(如果以前的組織形式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話)同意,並達到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要件就可以了啊.
並不存在什麼非法集資的問題.
如還有不明之處,可發消息進一步詢問.
⑧ 公立醫院能否成立公司股份制醫院呢
能下設公司,只要是投資設立「公司」,只要是公司就是營利性質的。
股份制醫院,是有限公司,是營利性醫院。
依據 城鎮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
⑨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的補償機制
改革「以葯補醫」機制,鼓勵探索醫葯分開的多種形式。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將試點縣級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醫院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通過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予以補償。提高診療費、手術費、護理費收費標准,體現醫療技術服務合理成本和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醫療技術服務收費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政策范圍,並同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加的政府投入由中央財政給予一定補助,地方財政要按實際情況調整支出結構,切實加大投入。
(一)發揮醫療保險補償和控費作用。縣級醫院要提供與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相適應的適宜技術服務,控制基本醫療保障范圍外的醫葯服務。醫保基金通過購買服務對醫院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予以及時補償。縮小醫保基金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與實際報銷比例的差距。改革醫保支付制度。充分發揮醫保合理控制費用和醫療服務質量的作用。落實醫保基金收支預算管理,建立醫保對統籌區域內醫療費用增長的控制機制,制定醫保基金支出總體控制目標並分解到定點醫療機構,將醫療機構次均(病種)醫療費用增長控制和個人負擔定額控制情況列入分級評價體系。推行總額預付、按病種、按人頭、按服務單元等付費方式,加強總額控制。科學合理測算和確定付費標准,建立完善醫保經辦機構和醫療機構的談判協商機制與風險分擔機制,逐步由醫保經辦機構與公立醫院通過談判方式確定服務范圍、支付方式、支付標准和服務質量要求。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向基層傾斜,鼓勵使用中醫葯服務,引導群眾合理就醫,促進分級診療制度形成。
(二)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原則,降低葯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政府出資購置的大型醫用設備按不含設備折舊的合理成本制訂檢查治療價格,已貸款或集資購買的大型設備原則上由政府回購,回購有困難的限期降低價格。嚴禁醫院貸款或集資購買大型醫用設備。合理提高中醫和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診療、護理、手術等項目價格,使醫療機構通過提供優質服務獲得合理補償。價格調整要與醫保支付政策銜接。改革醫療服務以項目為主的定價方式,積極開展按病種收費試點,病種數量不少於50個。
(三)規范葯品采購供應。堅持質量優先、價格合理的原則,建立葯品(含高值醫用耗材)量價掛鉤、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標采購機制。調動企業生產供應葯品的積極性,大力發展現代醫葯物流,減少和規范流通環節,降低配送成本。各地可在探索省級集中采購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能夠有效保障葯品及耗材供應及時、質量可靠、價格合理的采購供應辦法。堅決治理葯品及耗材方面的商業賄賂。完善鼓勵使用基本葯物的政策措施,縣級醫院應當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葯物,提高基本葯物使用比例。
(四)落實和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全面落實對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及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補貼、承擔公共衛生任務和緊急救治、支邊、支農等公共服務的政府投入政策。縣級政府對所辦醫院履行出資責任,禁止縣級醫院舉債建設。
對位於地廣人稀和邊遠地區的縣級醫院,可探索實行收支兩條線,政府給予必要的保障,醫院平均工資水平與當地事業單位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
⑩ 關於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的功能定位
縣級醫院是縣域內的醫療衛生中心和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的龍頭,並與城市大醫院分工協作。主要為縣域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包括運用適宜醫療技術和葯物,開展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難疾病接治轉診;推廣應用適宜醫療技術,為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提供培訓和技術指導;承擔部分公共衛生服務,以及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