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市公司如何提高業績
回答:
1、受國家宏觀面和政策面影響,產業發展有突破;
2、公司本身技術有新突破,營銷手段見效;
3、通過兼並、重組、整合提高整體業績;
4、通過大股東注資整合。
Ⅱ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利潤高增長
滬深兩市上市公司超過70%的凈利潤增長真實性如何,其中有沒有虛增的成分?不可否認,近年來上市公司利潤的增長,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結果。但也要看到,與成熟市場相比,我國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中有一部分是虛增。 □范桂汕 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企業利潤也跟著水漲船高。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利潤的增長主要是真實的增長,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結果。但是也要看到,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與成熟市場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國上市公司目前的利潤增長中有一部分是虛增,這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股指上揚所帶來的上市公司利潤的大幅度增長,不能代表企業本身持續盈利能力的增強。分析企業財務報表就會發現,不少上市公司為了業績增長,在兼顧主營業務的同時,將資本逐漸傾斜於投資活動,這已經是某些上市公司股價上漲的潛規則。根據兩家交易所披露的數據,前三季度滬市上市公司和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分別獲得投資收益1651億元和159.36億元(相當於凈利潤總額的三成以上)。由此看來,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每股收益大幅提升,季報所反映出的上市公司內在盈利增長的能力不得不打個折扣。 第二、由於中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有待完善,而且中國沒有實施資源開採的付費制度,政府不得不在某些環節上對資源的價格有所控制,導致了目前自然資源的價格存在扭曲,這使得上市公司的利潤有一些虛增。總體來說,中國企業利用自然資源的成本要比國際上的企業資源成本低一些,資源的耗費要大一些。因此,在當前上市公司的高利潤中有一塊是由於資源價格較低產生的。 第三、上市公司環境保護的費用沒有支付或支付了少部分,破壞環境的代價沒有體現出來,這會使上市公司的利潤有一些虛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盡量減少環境污染。除了設立行業進入的環境門檻外,各級政府必須對各類企業徵收足額的污染費,作為治理環境的資金。而我國的現實情況是,企業在環保方面應該付的很多費用都沒有付。 第四、上市公司沒有支付足額的社會保障費用。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還很低,這是中國發展階段較低的表現。但是勞動力成本再低,在制度上也要保證有社會保障的支出,而中國的很多企業沒有支付這筆成本或者沒有付足這一成本。上市公司中有許多經營礦產開采、房地產開發、道路建設等業務,這些行業的大部分工作是由農民工來做的,而大部分農民工只拿相應的工資,相關企業並沒有支付社會保障費用。 第五、國企不分紅,虛增了一部分利潤。由於中國處於轉型期,為了減輕國企的負擔,中國政府不從國企分紅。在特殊的歷史階段,這種做法可以存在。但在目前的條件下,上市國企利潤大增,它們沒有理由不向國家分紅。不分紅,則相當於國家給了上市國企很多的補貼。現在,國企不分紅的局面有望被打破,最近出台的相關政策要求國企向國家分紅,上市國企也不例外。 第六、中國的金融企業還享受著國家「保護」的貸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額,這也使上市金融公司的利潤有虛增的成分。 目前,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上市公司利潤不斷增加,但隱藏在火紅景象背後的問題值得關注。如果在制度上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中國企業就很難真正具有國際水平的競爭力 。可喜的是,我國政府開始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並在資源、環保、社會保障及國企分紅等一系列方面積極推動改革。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企業成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才能使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Ⅲ 上市公司分紅的變化如何影響股票收益的變化
股票價格和分紅是沒有什麼關系的,股價低的股有利潤也會分紅,關鍵看上市公司,有的很吝嗇,分紅時分很少給股東,大部分都留下來,美其名公司發展需要錢!
上市公司財務問題是公司的最重要的事情,財務要做好離不開智能化財務軟體。
給大家推薦一款簡單好用的財務報銷軟體https://www.yuebaoxiao.com/proct
Ⅳ 淺析如何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
辛勤(遼寧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遼寧 阜新 123000)
摘要:會計信息作為信息使用者進行投資時賴以決策與分析的基礎,其真實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會計信息失真,它不但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破壞了上市公司的社會形象,而且挫傷了廣大投資者的積極性,使信息使用者產生一種不信任的感覺。因此,如何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對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維持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現狀,剖析質量薄弱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現狀;對策
1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現狀
1.1 信息披露不真實。信息披露不真實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潤造假。上市公司為了自身利益,常常採用多提多攤的手法,把本不該列入本期的成本費用列入本期;一些上市公司甚至還利用非經常性損益實現賬面上的扭虧為盈,誘導投資者。二是盈利預測弄虛作假。很多公司為了盡可能在上市時募集資金,常在盈利預測方面做虛假陳述,甚至故意操縱盈利預測,發布誤導性信息。三是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會計信息時,常採用手段發布虛假的會計信息披露。
1.2 會計信息披露不夠及時。若不及時公布,信息的相關性就會降低。在證券市場上,若信息披露及時,投資者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准確的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相反,如果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僅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而且還可能有一些內幕人員利用時間差進行內幕交易、牟取暴利。目前上市公司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上市公司將有利的會計信息提前披露,而將不利的會計信息延遲披露。
1.3 信息披露不充分。會計信息充分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當事人依法充分完整的公開所有法定項目的信息,不得有遺漏和短缺。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通報有利的消息而隱瞞不利和消息,常常隱瞞部分事實,誤導投資者。主要表現有償債能力、或有事項、關聯交易等信息披露不充分。
2 造成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薄弱的原因分析
2.1 會計法規不完善。在我國,雖然已相繼修訂了《會計法》、《公司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但由於經營者法制觀念淡薄,有關規定不配套,執法環境欠佳及執法者本身素質低下,對違規違紀者懲罰不力等因素,會計法律規范的執行仍不理想。就現有會計管理法規、會計管理體系而言,還存在理念滯後,規定內容空泛,監管手段不明確等局限。
2.2 社會監督力度不夠。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社會監管,主要是由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獨立審計來完成的。其他社會機構或組織,雖然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監管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並沒有相關的法律將其納入監管主體的范圍,賦予其監管責任。以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獨立審計為主的會計信息社會監管,能夠促使上市公司強化會計核算基礎工作,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從而有利於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但是,從目前的監管效果來看,並不令人滿意,這種社會監管機制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2.3 上市公司內部有意進行違規操作。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處於利益驅動,失實披露會計信息。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由於在現代股份公司中,股東和受託管理公司的經濟利益傾向於提高利潤,並往往藉助於會計上的技術處理達到自己的目的。此外,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證券市場也成為展現企業形象的一個重要舞台,公司的盈利以及其它有利好消息,有利於吸引投資者。因此提高公司的股票價格,有利於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使公司在競爭中立於有利地位。而且由於我國證券市場建立的時間不長,一些成熟的觀念和意識還沒有建立起來,許多上市公司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做法也不很成熟,這樣製作出來的信息常常不能完全符合規范的要求。
2.4 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有缺陷。具體表現在,一是從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來看,存在著嚴重失衡。股東大會大多是擺擺樣子,難以有效監督公司管理人員,大股東干預上市公司日常決策的不規范現象時有所見。二是從公司董事會的結構和功能來看,許多由國有或集體企業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公司的董事長多數仍由原來的廠長或者經理擔任,習慣於既管決策,又管經營。三是從監事會的監督來看,其監督功能弱化、缺乏權威,部分監事因缺乏法律、財務等專業知識無法行使職權。許多公司的監事。是由現任董事長或總經理上市前的副職或助手來擔任,由原來的上下級關系轉變為現在的相互制衡關系,其監督難度可想而知。
3 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
3.1 完善會計法規體系。我國在借鑒國際會計准則制定我國會計准則上邁出了較大步伐,但在具體執行時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個制定得再好的會計准則,如果得不到有效執行,那就是形同虛設。所以,要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會計准則執行機制。同時,不斷完善會計法律法規建設,從制度層面預防會計違規行為。會計法律法規的作用在於強約束性,通過對具體會計核算業務進行規范性約束,來達到規范會計行為的結果,最終達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
3.2 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健全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一是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者責、權、利,建立股東對經營管理者的強力約束,建立董事會與經理層之間基於合約的委託代理關系;二是理順委託方和代理方的利益關系,解決國有股產權主體虛位問題;三是通過權利分配、權利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機制,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上減少會計造假的風險;四是完善業績評價機制,應考慮增加一些涉及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等的非財務會計指標,使經營者所得的利益與企業目標約束掛鉤;五是改變激勵措施,防止經營者的短期行為,就經營管理者的激勵措施將長期績效補償與短期工薪支付分開。
3.3 逐步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會計人員如果缺乏必要的業務水平,很可能會出現會計信息差錯。而當會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時,那麼就算他的業務水平再高,也會出現會計信息舞弊。所以需要以技能培訓與強化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即要經常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高水平的專業素質是規范會計職業的前提條件,職業道德意識的提高是規范會計職業的重要因素,有助於會計人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其能夠抵制和化解來自外部的威逼利誘,依法辦事,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之間的關系,杜絕會計違法現象的發生。
3.4 完善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建立審計委員會。完善的獨立董事制度可加強對上市公司的外部監督,並使董事會這一內部機構適當的外部化,從而形成一定的監督制約力量,加強了對公司經營活動的監督。同時,在獨立董事制度下設置審計委員會有助於對受制於經理層的會計信息進行再監督。鑒於會計信息由管理層負責編制和提供,而管理層的聘任顯然受大股東意志的支配或影響,為了防止內部人控制,制衡管理層和大股東在會計信息方面的權利,在公司的治理實務上,設立審計委員會,對受制於經理層的會計信息進行再監督。審計委員會最主要的功能是通過指導和協調公司內部審計工作與外部注冊會計師審計,確保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的質量。審計委員會制度的建立,可有效擺脫經理層的控制,實現對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的再監督,從而為資本市場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3.5 加強執法力度。要明確會計信息失真的責任承擔主體,應該將會計信息失真歸入企業領導者的約束體制中,而不應讓會計人員充當不該充當的角色,否則會適得其反。應該明確會計信息失真的衡量標准,使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成本遠遠高於其所得的利益,革除目前造假利益大於造假成本的現象,從經濟利益上隔斷對會計信息造假的偏好。
[2]李翔,馮崢.會計信息披露需求.來自證券研究機構的分析[J].會計研究,2006(3).[3]降琪琦.會計信息的優勢分析[J].財會通訊,2006(5).
Ⅳ 關於價值投資的問題:本傑明格雷厄姆提高了幾種方式來計算上市公司的價值具體怎麼算
計算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方法:
美股研究社推薦通過分紅額計算:
大概模型為(我用漢語寫)E(ri)=rf+(E(m)(也成風險溢價)-rf)*β
E(RI)是折現率也叫未來收益率(是平均的)。這裡面RF無風險利率是指國債利率或者銀行利率。E(m)風險利率是指滬深300的收益率。
β只指風險系數這樣就可以算出未來收益率分紅額×(1+無風險率)/(折現率-無風險率)=內在價值
例如,某公司分紅額為1.5元/股(平均)當年國債利率為6%E(r)參考滬深300指數16%,風險系數為2.5。
那麼該公司未來收益率=6%+(16%-6%)×2.5=0.06+(0.16-0.06)×2.5=0.31=31%。
1.5×(1+0.06)/(0.31-0.06)=6.36元。
這是現在的內在價值。
Ⅵ 收益質量的影響因素
現金流量分析是指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分別與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凈利潤進行比較分析,以判斷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凈利潤的質量。盡管會計收益和經營現金流量是不同的概念,二者也不大可能相等,但從長期來看,只有帶來持續穩定現金流入的會計收益才是高質量的。可以說,收益與現金流量匹配的程度決定了公司的收益質量。由於現金流量的計算不涉及權責發生制,公司很難對此進行操縱。比如虛假的合同能簽出利潤,但簽不出現金流量。所以,在評價公司收益質量時,現金流量分析是非常有力的工具。現金流量與利潤之間的差異往往可以暴露出公司收益質量的低下。
對企業現金流量的分析也可以伴隨對企業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可以通過簡單的財務指標反映。由於企業的償債能力來自於企業盈利而獲得的現金。因此,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其償債能力也應該強。如果企業盈利能力強而償債能力弱,有可能是企業在盈利轉化為現金的過程中出了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 公司會計政策的選擇對收益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收益質量高的企業,其會計政策應該是持續、穩健的,該政策對公司財務狀況和凈收益的計量是謹慎的。投資者在分析過程中應特別重視會計政策的變更。《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企業只有在下列兩種情況下才可以變更會計政策:(1)法律或會計准則等行政法規、規章要求變更;(2)變更會計政策以後,能使所提供的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信息更為可靠,更為相關。實際情況中,上市公司為了調節利潤,往往以各種理由變更會計政策。投資者要依靠自己的分析,判斷公司會計政策的變更是否滿足上述兩項條件,是否會對收益質量造成影響。
Ⅶ 股票上漲,該上市公司會受益嗎,對上市公司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提升公司的形象、商譽;
第二,為公司再次融資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在董事會中有影響力的股東會受益巨大,從而加大投資;
第四,如果一個公司股價很高就不會讓別人有收購的機會。
Ⅷ 外國對上市公司收益質量問題及其對策研究的現狀
傳說中的
Ⅸ 如何提高我國資本市場效率提出的幾點建議
摘 要:我們採用相關系數和Granger因果關系對我國 股票 市場和債券市場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國債指數和股票指數存在弱負相關關系,股票指數對債券指數存在單向格蘭傑因果關系;國債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存在微弱相關關系,不存在格蘭傑因果關系。據此,我們就如何提高我國資本市場效率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債券市場 股票市場 相關性分析 相關系數 因果關系
Abstract: We analysize China's stock market and bond market correlation using correlation coefficientand Granger causality. The result shows that: state bond index and stock index exist correlation, stock index exists unidirectional Granger causality relationship on bond index; state bond yields and stock yields exist weak correlation, but Granger causality relationship does not exist. Accordingly, we putforward some proposals 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Key words: bond market; stock market; correlation analysi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ausality relationship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是證券市場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是籌資者和投資者進行交易的最重要場所。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規模 決定 籌資量的大小。在整個社會資金供給量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如果股市行情看漲,股票市場收益率提高,資金在利潤的引導下必定從債券市場轉向股票市場。反之亦然。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之間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就是所謂的“翹翹板效應”。當前,我國正處在股權分置改革的變革時期,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是否存在“翹翹板效應”以及該效應的大小也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命題。我們選取2003年2月4日至2006年2月17日的上證綜合指數(SZ)和上證國債指數(GZ)作為樣本數據,主要採用相關系數和 Granger因果關系進行研究。
1 上證綜指和國債指數相關性分析
1.1 上證綜指和國債指數相關系數分析
SZ和GZ的相關系數分析表 表1域
相關系數
結 論
2003.02.04--2003.12.31
0.802891
強正相關
2004.01.02--2004.12.31
0.512713
強正相關
2005.01.02--2005.12.31
-0.390831
弱負相關
2003.02.04--2004.12.31
0.596895
強正相關
2004.01.02--2006.02.17
-0.571394
強負相關
2003.02.24--2006.02.17
-0.403458
弱負相關
根據表1的上證綜指和國債指數的相關系數分析,可以看出,2003年、2004年為正相關關系,2005年為負相關關系,2003至2005年總體程度上呈負相關關系。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居民投資對象也不僅僅局限於銀行存款、國債等風險較小的金融工具,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股票市場尋求資本保值增值,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翹翹板效應”逐步表現出來。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種效應會在將來更加強烈和明顯。
1.2 上證綜指和國債指數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
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表 表2
原假設
lags
Obs
F統計量
Prob
結論
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Z
2
720
8.88837
0.00015
拒絕
G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SZ
0.73052
0.48202
接受
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Z
3
719
5.19388
0.00149
拒絕
G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SZ
0.59588
0.61784
接受
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Z
4
718
3.95030
0.00353
拒絕
G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SZ
0.31018
0.87124
接受
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GZ
5
717
3.57455
0.00336
拒絕
G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SZ
0.35763
0.87741
接受
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Z
6
716
2.86613
0.00914
拒絕
G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SZ
0.42290
0.86396
接受
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Z
7
715
2.46729
0.01663
拒絕
G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SZ
0.46449
0.86040
接受
根據表2的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從滯後2期至7期,上證綜合指數和國債指數存在單向格蘭傑因果關系。上證綜合指數的變化會引起國債指數的變化,即滬市股票行情的變化會引起國債市場行情的變化,但是反向關系並不成立。原因很簡單:被稱作金邊債券的國債的信用等級在所有的債券中是最高的,大部分居民將國債投資作為儲蓄的一種變相形式;中國幾千年的 文化 習俗都強調儲蓄的重要性,因此當股市風險增大時,會有大量資金湧入國債市場;但是當國債市場收益不景氣的時候,表明無論什麼金融工具都很難在保證資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好的收益,大部分居民會選擇持幣觀望或者消費,而不會投入股票市場。
2 上證綜指收益率和國債收益率相關性分析
筆者根據國債綜合指數和國債指數計算出上證綜指日收益率和國債指數日收益率,計算公式如下:
上證綜指日收益率:RLNSZt = log(SZt) – log(SZt-1)
國債指數日收益率:RLNGZt = log(GZt) – log(GZt-1)
下面,我們採用同樣的相關分析方法分析二者之間的相關關系。
2.1 上證綜指收益率和國債收益率相關系數分析
RLNSZ和RLNGZ的相關系數分析表 表3
時間區域
相關系數
結論
2003.02.04--2003.12.31
0.058048
微弱正相關
2004.01.02--2004.12.31
0.081284
微弱正相關
2005.01.02--2005.12.31
-0.089323
微弱負相關
2003.02.04--2004.12.31
0.075472
微弱正相關
2005.01.02--2006.02.17
-0.067251
微弱負相關
2003.02.24--2006.02.17
0.033789
微弱正相關
根據表3的相關系數分析結果,可以看出,2003年、2004年國債收益率和股票綜合收益率呈微弱的正相關關系,2005年呈微弱的負相關關系。2003年至今,兩種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呈微弱的正相關關系。總體而言,二者收益率沒有必然相關關系。原因在於:一方面,股票市場和國債市場之間的資金流動並不順暢,限制較多,大多數機構投資者尤其以 保險 資金和社保基金等對風險要求較為嚴格的資金大部分都投資於國債和金融債市場,政策規定不允許其將過多資金投資於股市,在國債市場收益率較低的情況下也無法將資金轉移到股票市場;另一方面,過去股票市場的退出機制並不完善,很多居民投資者在套牢的情況下很難退出,資金流通不通暢,收益率作為投資風向標的作用並不明顯。
2.2 上證綜指收益率和國債收益率的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
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表 表4
原假設
lags
Obs
F統計量
Prob
結論
RLN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GZ
2
720
1.65436
0.19195
接受
RLNG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SZ
0.28903
0.74908
接受
RLN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GZ
3
719
1.41075
0.23840
接受
RLNG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SZ
0.15344
0.92748
接受
RLN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GZ
4
718
3.95030
1.26772
接受
RLNG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SZ
0.31018
0.17457
接受
RLN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GZ
5
717
1.14624
0.33441
接受
RLNG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SZ
0.26549
0.93192
接受
RLN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GZ
6
716
0.95575
0.45440
接受
RLNG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SZ
0.26746
0.95204
接受
RLNSZ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GZ
7
715
0.88652
0.51656
接受
RLNGZ , does not Granger Cause RLNSZ
0.25247
0.97140
接受
根據表4的格蘭傑因果關系檢驗得出結論,從滯後2期至7期,上證國債收益率和綜合指數收益率都不存在格蘭傑因果關系。這與相關系數分析的結論一致。
3 政策建議
發達資本市場和我國資本市場對比分析表 表5
發達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
1.國債指數和股票指數存在強相關關系,雙向格蘭傑因果關系。
1.國債指數和股票指數弱負相關關系,股票指數對債券指數存在單向格蘭傑因果關系。
2.國債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存在強相關關系,雙向格蘭傑因果關系。
2.國債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存在微弱相關關系,不存在格蘭傑因果關系。
3.強式有效市場,信息和資本自由流動。
3.弱式有效市場,信息和資本流通不暢。
4.資本追隨利潤自由流動,不同市場和地區之間的套利活動頻繁,導致不同市場和地方的收益率趨於平衡。因此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存在強相關關系。
4.資本項目管制較多,無法進行自由流動和套利。不同市場的資金進入和退出機制並不健全, 國際 和國內市場資本流通不暢。因此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收益率不存在強相關關系,僅僅表現在市場行情即指數的相關關繫上。
根據表5的結論,為了更好的發揮證券市場的價格發現和資金配置的功能,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效率,我們建議重點發展以下幾個方面:(1)積極穩妥地推進股權分置改革,盡快解決國家股、法人股上市問題。上市公司設置國家股、法人股,而且國家股和大部分法人股不能流通,這是我國股市在特殊情況下的產物,它既不符合《 公司法 》,也不符合國際慣例。國外股票市場的ARCH類模型參數估計之所以趨於合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證券市場規模的壯大。因為只有規模足夠大,才能避免少數人操縱股市,減少過度投機。我國證券市場還不十分活躍,還存在少數人操縱價格,使股票市場過度波動的現象,這與國家股、部分法人股不能流通這個因素有關。(2)穩定證券市場結構,積極培養一支結構合理的投資者隊伍。中國股市存在著過度投機現象,因此,要注意投資者隊伍的素質培養,培養一批具有專業投資理念的從業人員,必然可以有效地緩解我國股市嚴重的投機現象。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在證券結構方面,要發展大盤股,按照產業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及重點能源、交通、原材料企業,要支持它們上市籌資;二是在需求結構上,要增加機構投資者,組建真正的投資基金,因為真正代表投資者的基金組織都是比較穩定的,一般是以投資為主,而不是以投機為主。(3)政府應避免過多行政干預,讓股票市場盡快市場化、法制化、規范化。在完善的金融市場上,政府主要是利用政策手段,制定各種 政策法規 來影響市場各主體的行為,以達到間接地調控市場的目的。成熟股市的股價由市場自由調節,並且波動時間一般都比較長。每一次大的政策變動,都會引起股票市場短期的劇烈波動,從而助長股票市場的投機行為。政府對股市的管理更應該走上正規化、法制化的軌道,加快建立法治秩序,改善法規體系與司法效率,包括建立能切實保證公司董事和高管人員履行對全體股東的受託責任的 法律 制度,建立有效的股東權利和債權人權利的保障機制。完善的公司法和證券法是證券市場 健康 運行的基本先決條件,迄今為止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過程證明了這一點。(4)規范證券市場的信息機制,使股票價格能准確地反映股票的真實價值。由於我國股票市場在信息分布、信息加工和信息傳遞等方面都存在許多不足,市場交易者的行為非理性和大量的雜訊交易,使證券市場價格產生劇烈波動,市場信息效率低,無法實現證券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優化資源配置功能。要使股票市場穩定發展,必須規范信息運行機制,構建合理的“信息——預期——價格”機制,嚴格執行《證券法》,盡快完善現行信息披露制度,使其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應規范上市公司及 會計 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風險內部約束和法律外部制約機制,確保證券市場的基礎信息具有充分性、完整性、真實性和可靠性。監管機構應在更廣泛的范圍對違規進行查處,同時可考慮修改信息披露制度中的處罰 條例 ,加大處罰力度。(5)加快制度創新和制度發展,彌補制度缺口,建立有利於市場發育成熟的制度。要加快產品創新和 拓展 市場的深度與廣度,建立基於市場的金融創新機制,發展多層次、多品種、多渠道的完整市場,循序漸進地放鬆管制和進行監管改革,促進市場發育,加速經濟與金融自由化進程。監管改革主要涵蓋兩個方面,一是實現監管機構的獨立化和專業化,二是由替代市場作用的監管轉向推動市場發展的監管。也要加快完善市場主體的治理結構和自律機制,包括執業標准、運作質量、生存能力和競爭力的提升,以及交易所等自律組織和證券公司等市場機構的獨立、專業化運作。還要加快推動配套改革支持,包括政商關系再造,推進市場導向的國有資產 管理體制 改革,推進政府改革與政府職能的轉換。(6)加大對外開放力度,促進我國證券市場與國際標准接軌。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與完善,已經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進入國內進行直接投資,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境內公司選擇海外上市,伴隨資本的大量流動及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推進,我國股票市場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當然,要徹底轉軌,需要全社會巨大的、長時期的努力,而不會一蹴而就。
參考文獻:
[1]William H.Greene.Econometric Analysis[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2]特倫斯·C·米爾斯.金融時間序列的經濟計量學模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3]趙毅 a("con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