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怎樣才能讓大股東分割資產

怎樣才能讓大股東分割資產

發布時間:2022-01-21 01:03:14

Ⅰ 丈夫是公司大股東,老婆是公司小股東,離婚財產怎麼分配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中的規定,離婚股權分割應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1)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出資額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該股東的配偶,過半數股東同意、其他股東明確表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2)夫妻雙方就出資額轉讓份額和轉讓價格等事項協商一致後,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但願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人民法院可以對轉讓出資所得財產進行分割。過半數股東不同意轉讓,也不願意以同等價格購買該出資額的,視為其同意轉讓,該股東的配偶可以成為該公司股東。 用於證明前款規定的過半數股東同意的證據,可以是股東會決議,也可以是當事人通過其他合法途徑取得的股東的書面聲明材料。

Ⅱ 如何才能並購資產而不攤薄大股東持股比例

並購資產而不攤薄大股東持股比例,可以讓大股東同比例增資。
並購資產而不攤薄大股東持股比例,如果是出於大股東的控制權來考慮的,可以通過修改公司章程,重新制定表決權的配置,按照同股不同權的方式處理;如果是考慮分紅比例,也可以在公司章程裡面約定分紅比例不與處理比例一致。

Ⅲ 公司股東退出,資產如何分配

主要應按公司法的規定,進行資產清算。根據公司法186條規定,公司財產在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後的剩餘財產,有限責任公司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Ⅳ 關於股東資產的問題

不完全正確。
1.在不增資的情況下,僅以利潤做為增加的資本,不管以後怎麼樣,甲都擁有20%股份。
2.沒有實際資產一說,公司總資產=股東權益+負債。如果公司沒有負債,你所理解的實際資產就是股東權益。第一年第二年沒有問題,關鍵是第三年,增資所帶來股份問題。第二年末,股東權益是50W,甲乙丙各佔20%,50%,30%。第三年初,乙增資10W,這時候關於股份分配是這樣的:甲擁有60W中的10W,擁有10/60的股份,乙擁有35W,佔35/60,丙擁有15W,佔15/60股份。最後,第二年末,甲擁有10W元,第三年初甲還擁有10W,由於總股本增加,股份變少了。
3.注意,是按股東權益來算的,不是按注冊資本來算。還有,因為乙是大股東(50%,先假設大於50%),在股東會上,假設公司原來股份為10W股,每股一元,乙可在股東會上提案:以每股1元增發10W股並由乙認購,股東表決,乙是大股東(大於50%),提案通過,乙通過這種方式
變相的侵佔了甲丙資產,所以一個公司,盡量不要讓一個人佔50%以上股份,以免出現這樣的問題。同時,甲丙除可在股東會上投反對票外,還可以通過法律解決這樣的糾紛。這種方法正是現在中國股票市場大股東欺負小股東的伎倆。

Ⅳ 公司准備解散,資產怎麼分配

公司被宣告破產或解散後,公司清算組通過清理公司財產、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之後,確認公司現有的財產和債權大於所欠債務,並且足以償還公司全部債務的,應當按照法定的順序向債權人清償債務。首先,應當支付公司清算費用,包括公司財產的評估、保管、變賣和分配等所需的費用,公告費用,清算組成員的報酬,委託注冊會計師、律師的費用,以及訴訟費用等;其次,支付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再次,繳納所欠稅款;最後是償還其他公司債務。在清償公司債務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償還公司債務,一向沒有嚴格先後、順序之分,但是,公司財產必須能夠清償公司債務; 第二、在催告債權人申報的期限屆滿前,公司一般不得先行清償債務; 第三、在公司清償全部公司債務前,不得向公司股東分配公司財產。 分配公司剩餘財產 公司清償了全部公司債務之後,如果公司財產還有剩餘的,清算組才能夠將公司剩餘財產分配給股東。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五條有限責任公司按照各股東的出資比例進行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各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進行分配。取得公司剩餘財產的分配權,是公司股東自益權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公司股東的基本權利。

Ⅵ 公司資產作為財產怎麼分割

如果離婚,分割的是公司股權,而不能直接分割公司財產。

Ⅶ 公司虧損怎麼才能讓股東的財產損失最低

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0]25號)(以下簡稱「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准則——投資》(以下簡稱「投資」)與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84號)(以下簡稱「稅前扣除」)《關於企業股權投資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以下簡稱「通知」)以及有關稅收法規,從不同的角度(前者從會計角度,後者從稅務角度)對企業所得稅的操作作了明文規定。由於兩者存在許多差異,所以操作難度較大。本文試從以下方面將兩種不同處理差異作一解析。

一、計提「四項減值准備金」的差異

(一)「會計制度」第54條規定,企業應當在期末對存貨進行全面清查,如由於存貨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於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高於可變現凈值的,應按可變現凈值低於存貨成本部分,計提存貨跌價准備。

「會計制度」第56條規定,企業應當在期末對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逐項進行檢查,如果由於市價持續下跌、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惡化,或技術陳舊、損壞、長期閑置等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計提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二)「稅前扣除」第6條規定,企業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金、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金、長期投資減值准備金、風險准備基金(包括投資風險准備基金),以及國家稅收法規規定可提取的准備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備金,不得在稅前扣除,均應調整應納稅所得額。

二、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計提的范圍、口徑、比例、確認標準的差異

(一)壞賬損失核算方法的差異

1.「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對於壞賬損失的核算一律採用備抵法,及估計可能產生的壞賬,並計提壞賬准備,實際發生壞賬時沖減已計提的壞賬准備和相關的應收款項的方法。

2.「稅前扣除」第45條規定,納稅人發生的壞賬損失,原則上應按實際發生額據實扣除。經稅務機關批准,也可提取壞賬准備金。原則上要求採用直接轉銷法,即待應收賬款實際發生壞賬時直接計入發生壞賬當期的損益,並沖銷應收款項的方法。

(二)計提壞賬准備范圍、口徑上的差異

1.「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收款項可能發生的損失應當計提壞賬准備,具體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值得注意的是,應收票據因本身不得計提壞賬准備,當應收票據的可收回性存在不確定因素時,應當轉入應收賬款後計提壞賬准備)、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

2.「稅前扣除」第46條規定,計提壞賬准備的年末應收賬款是納稅人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等原因,應向購貨客戶或接受勞務的客戶收取的款項。年末應收賬款包括應收票據的金額。但會計和稅法在對應收票據計提壞賬准備的時間上不一致,稅法規定是直接計提,而會計規定要待轉入應收賬款後再計提。「稅前扣除」還規定,納稅人發生的非購銷活動的應收債權以及關聯方之間的任何往來賬款,不得計提壞賬准備金,從而否定了其他應收款可以計提壞賬准備。

(三)計提壞賬准備比例的差異

1.「會計制度」因為在方法上不再局限於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因此,不同的企業,應收賬款發生壞賬損失的可能性是不同的,相應採用的計提比例也不盡相同。
2.「稅前扣除」第46條規定,壞賬准備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過年末應收賬款余額的5‰。顯得十分嚴格。

(四)壞賬損失確認處理標准上的差異

1.「會計制度」對壞賬准備的確認並無明確規定,只是列舉了諸如債務單位撤銷、破產、資不抵債、現金流量不足等情形。

會計處理上要求企業對已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應當查明原因,追究責任,根據企業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辦公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後作為壞賬損失,沖銷提取的壞賬准備,在管理上只要由內部權力機構批准即可。

2.「稅前扣除」第47條規定,對壞賬損失的認定有明確標准,納稅人符合下列的條件之一的應收賬款,應作為壞賬處理:①債務人被依法宣告破產、撤銷,其剩餘財產確實不足清償的應收賬款;②債務人死亡或依法被宣告死亡、失蹤,其財產或遺產確實不足清償的應收賬款;③債務人遭受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巨大,以其財產(包括保險賠款等)確實無法清償的應收賬款;④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經法院裁定,確定無法清償的應收賬款;⑤逾期3年以上仍未收回的應收賬款;⑥經國家稅務總局批准核銷的應收賬款。

在稅務管理上對壞賬損失都要作為財產損失履行相應的報批手續,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後方可在稅前扣除。

三、股權投資收益處理的差異

(一)「投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取得收益和處置收益都確認為投資收益,而短期投資收益確認僅限於處置收益,持有期間取得收益沖減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方法,根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是否擁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分為成本法和權益法。這兩種不同會計核算方法對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確認標准分別是:①採用成本法時,投資企業根據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於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計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該數額的部分,沖減投資成本。②採用權益法時,投資企業應在取得股權投資後,按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額認定為當期投資損益,並調整長期投資賬面價值。投資企業按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沖減投資賬面價值。

(二)「通知」規定,企業持有股權投資期間取得收益放在股權投資所得中核算,將處置收益放在企業股權投資轉讓所得或損失中處理。股權投資所得即股息性所得,它是指企業通過股權投資以被投資企業所得稅後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金中分配取得股息性質的投資收益,包括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股權轉讓所得即資本利得,它是指企業因收回、轉讓或清算處置股權投資的收入減除股權投資成本後的余額。這兩種所得由於所得稅稅率不同,因此,稅法要求將它們分開核算。

「通知」還規定,被投資企業對投資方的分配支付額,如果超過被投資企業的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而低於投資方的投資成本的,視為投資回收,應沖減投資成本;超過投資成本部分,視為投資企業的股權轉讓所得。被投資企業的經營虧損,由被投資企業按規定結轉彌補;投資方企業不得調整減低其投資成本,也不得確認投資損失。

四、固定資產折舊處理的差異

(一)「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以採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還規定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可計提折舊。

(二)「稅前扣除」規定,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①房屋、建築物為20年;②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③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對促進科技進步、環境保護和國家鼓勵投資的關鍵設備,以及長年處於震動、超強度使用或受酸、鹼等強烈腐蝕狀態的機器設備,確需縮短折舊年限或採用加速折舊方法的,由納稅人提出申請,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後,逐級報國家稅務總局批准。

「稅前扣除」還規定,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不得計提折舊。

企業按會計制度計提的折舊額與按稅法規定計提的折舊額的差額部分,應進行納稅調整。

五、業務招待費的處理差異

(一)「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業務招待費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二)「稅前扣除」規定,納稅人發生的與其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在下列規定比例范圍內,可據實扣除:全年銷售(營業)收入凈額在1500萬元及以下的,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凈額的5‰;全年銷售(營業)收入凈額超過1500萬元的,不超過該部分的3‰。

六、廣告費、業務宣傳費的處理差異

(一)「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廣告費、業務宣傳費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二)「稅前扣除」規定,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廣告費支出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2%的,可據實扣除;自2001年1月1日起,制葯、食品(包括保健品、飲料)、日化、家電、通訊、軟體開發、集成電路、房地產開發、體育文化和傢具建材商城等行業的企業,每一納稅年度可在銷售(營業)收入8%的比例內據實扣除。糧食白酒廣告費不得在稅前扣除。

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業務宣傳費,在不超過銷售營業收入5‰范圍內可據實扣除。

七、工資薪金支出處理差異

(一)「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為組織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工資薪金支出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二)「稅前扣除」規定,除另有規定外,工資薪金支出實行計稅工資扣除辦法,計稅工資扣除標准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月人均800元執行。

八、其他支出的處理差異

(一)納稅人從關聯方取得的借款金額超過其注冊資本5%的,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

(二)納稅人為其投資者或雇員向商業保險機構投保的人壽保險或財產保險,以及在基本保險以外為雇員投保的補充保險;

(三)納稅人支付給本企業雇員的,為沒有合法真實憑證的、超過服務金額的5‰以上的銷售傭金

(四)已出售給職工個人的住房和出租給職工個人且租金收入未計入收入總額而納入住房周轉金的住房所計提的折舊;

(五)納稅人出售職工住房發生的財產損失;

(六)無形資產的折舊和攤銷;

(七)自創或外購商譽的攤銷;

(八)納稅人向關聯企業支付的管理費;

(九)賄賂等非法支出;

(十)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而支付的罰款、罰金、滯納金。
企業實際發生上述費用支出超過或高於稅法規定范圍和標准,應按稅法進行納稅調整。

總之,會計制度與稅法在收益、費用或損失的確認和計量原則方面的不同,而導致按照會計制度核算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根據會計制度規定,在會計核算時按照會計制度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在納稅時按照有關稅收規定計算納稅。這一原則也是與國際慣例相一致的。

閱讀全文

與怎樣才能讓大股東分割資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南環境能源交易所 瀏覽:246
哥爾股份股票 瀏覽:336
反收購和融資手段 瀏覽:240
天津交易所現貨鉑金手續費 瀏覽:500
2014年全國融資擔保行業 瀏覽:58
葡幣對港幣幣匯率計算 瀏覽:678
通常股票講的杠桿是什麼 瀏覽:116
同花順我的持倉在哪裡 瀏覽:103
下列關於交易性金融資產說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218
初學者適合買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745
東融資產延期 瀏覽:923
英國韋德外外匯 瀏覽:523
中國股市有幾個股票 瀏覽:251
今天股票回漲嗎 瀏覽:92
中信證券與中信集團 瀏覽:491
項目融資評估目的 瀏覽:350
理財產品出事怎麼報案 瀏覽:164
上海建設用地價格 瀏覽:110
九問投資理財 瀏覽:225
理財產品銷售招聘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