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鴻海,富士康,鴻富錦的關系
鴻海集團,富士康集團,鴻富錦精密工業有限公司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富士康集團是鴻海集團旗下的公司,鴻富錦公司是富士康集團旗下的公司,鴻富錦公司是鴻海集團的孫公司。
拓展資料
郭台銘,男,1950年10月8日出生於中國台灣,企業家,台灣企業鴻海精密(下屬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
1966年郭台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台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1年,台灣「中國海專」畢業,進入當時台灣前三大船 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當年進入台灣復興航運公司工作。1985年,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 2014年9月3日,第二屆晉商大會召開,台灣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總裁郭台銘衣錦還鄉並出席致辭。2015年6月郭台銘不滿被指捐3億台幣政治獻金 ,郭台銘控告周玉蔻涉嫌妨害名譽,郭台銘出庭親戰對手,提告求償1000萬元,並要求登報道歉,出庭後郭台銘在雙手寫下忍字,台媒算成本郭台銘出庭一趟200萬;8月3日,郭台銘砸600萬登廣告,限台北市長柯文哲48小時內還鴻海清白;11月14日,郭台銘砸280億在鄭州造手機面板。2016年4月2日,郭台銘與夏普公司正式簽訂收購協議,富士康將收購夏普公司66%的股份。2018年2月郭台銘參投全球首個數字貨幣商業銀行。
參考資料 郭台銘2. 鴻海現在股價是多少
20097月16日,因為弄丟一台蘋果iPhone手機樣機,富士康深圳的員工孫丹勇於凌晨跳樓自殺,一經媒體報道即引發震動。關於員工是否受到環安科科長毆打和拘禁,種種傳言和猜測讓富士康再次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與郭台銘有官司糾葛的原《壹周刊》女記者臧家宜也於此時通過博客對外公布——郭台銘因為巨額偷稅事件在美國被舉報,若被美國政府認定為惡意逃稅,將按3倍金額處罰,屆時,總資產約800億元台幣的郭台銘將面臨破產。
跳樓事件的真相撲朔迷離,郭台銘的態度倒讓外界感到有些意外——他指示下屬「人家是個農村出來的孩子」,要求公司從優做好善後事宜。對媒體的態度也罕見地合作,多位記者都見到了當事人——毆打、拘禁孫丹勇的嫌疑人、環安科科長顧欽明,而且還看到了由該公司提供的事件經過錄像帶。
這的確令人意外——個性強硬的郭台銘素與媒體關系惡劣,在台灣,就曾對批評指責他的媒體動輒以誹謗訴訟威脅。2006年,當內地《第一財經日報》刊登一篇揭露富士康員工「遭受血汗工廠待遇」的報道,鴻海集團立刻向當事記者索賠2000萬元,並對記者的上級要求1000萬元賠償,還通過法院迅速凍結了記者的私人財產。雖然最後以和解收尾,也讓大陸媒體界感受到「郭老大」的梟雄做派。
然而,隨後被與之有積怨的女記者臧家宜博客曝出的「巨額逃稅」事件就讓郭台銘十分光火了。鴻海的公關表示不願再對臧家宜的言論回應,繼承了郭氏風范的鴻海內部主管則痛罵,「都已經半隻腳踩在監獄里的人(指臧家宜)了,再告她只是浪費,根本懶得理。」對此,臧家宜聲稱對鴻海已提出民事訴訟,求償100 元台幣,法院已經受理此案。
拔蘿卜帶泥出來的,還有鴻海在美國的33起訴訟官司。這些在美國的訴訟案件,也被舉報人舉報到「台北地檢署」,稱「鴻海科技集團未有達到向股東公布其在美國的數項重大訴訟事宜,涉嫌違反台灣地區的《證券法》」。依據舉報人所舉報的,「鴻海科技涉有背信、詐欺、違反證交法等刑責」。
林林總總的跡象表明,巨額逃稅案的舉報人並沒有掌握到任何關於鴻海和郭台銘的未公開信息,所以,幾乎不太可能是接近郭台銘的核心人士。更多的證據表明,這更像是一起出於私人恩怨的報復行為。
這一次,「萬劫不復做惡人」的郭台銘將如何渡過這場個人危機呢?
重出江湖
對郭台銘來說,這個7月並不是唯一難熬的時日。
8年前鴻海正如日中天,郭台銘曾對外放出2008年就退休的豪言,兩年前風光正好,他也再度強調——如果鴻海營收達到2兆台幣,他「就要走了」。但遭逢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多年來一直高速奔跑的鴻海業績增速放緩,股價一蹶不振,本屬意「含飴弄女」的郭台銘不得不半年後重新出山,再次坐鎮「第一線」,指揮降薪、裁員和鴻海帝國的布局大調整。
已有一子兩女的郭台銘視鴻海為自己「最看重的兒子」,他透露現在自己每天工作大概16個小時,「沒有禮拜六、禮拜天,最多是禮拜天打場球,可是還是一面打球、一面開會。」自2005年起,身為董事長的郭台銘只拿象徵性的一元台幣年薪。如今公司面臨危機,鴻海的高層幹部們也只得跟隨大老闆不拿薪水,年薪在80萬以上的則自動減薪。
為提振股東們的信心,鴻海在4月16日提前召開了股東會。一向個性倨傲的郭老大一改往日的姿態,一上台就對股東又是鞠躬又道歉,並信誓旦旦地開出3 張「支票」:股價不回來,他就不退休;今年營收要比去年增長3成;跨入軟體、生技、節能產業。郭台銘向股東們保證:鴻海,還有黃金10年!
郭台銘也坦承,今年增長3成是很難實現的目標,相當於「每年要生一個25歲的孩子一樣」,不過既然口號已經喊出去了,收不回來了。他和部下們只有拚命趕,「現在每天都在開會」。
慘淡年代,最稀缺的就是信心。郭台銘這幕在股東會上演出的強硬又謙卑的「獨角戲」最終取得了他預想的效果——8家外資券商中有5家將鴻海評為「買進」,兩家「中立」,只有一家「看衰」。
多年來,以IT硬體代工稱霸世界的郭台銘一直對所謂的「研發和技術」嗤之以鼻。畢竟,鴻海帝國正是以過硬的成本控制和規模效應將代工做到極致,獲得了每年30%的成長速度和驚人利潤。然而,金融危機下的西方大客戶需求的疲軟,海外訂單的減少,迫使這位專注於產業鏈下游的「代工之王」在生產線遷徙的傳統方案外,不得不重新考慮鴻海的轉型。
郭台銘已宣稱公司將邁入「科技的鴻海」時代。公司在內地和台灣建設多個研發中心,在集團大裁員的背景下,仍然以3%-5%的速度招募研發人員。公司將瞄準中國的內地市場,生產直接供應大陸消費者的筆記本等IT產品。
「未來鴻海有一部分很大的收入,就來自專利收入。這是鴻海要轉型至『科技的鴻海』重要的部分。」
「代工之王」間的戰爭
吞噬走鴻海訂單的,除了全球經濟衰退外,還有一隻可怕的老虎。
近幾年來,同處一城的另一個靠自我奮鬥起家的窮小子——比亞迪的董事長王傳福正以平均低20%的價格優勢搶走郭台銘一個又一個全球大客戶,其中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松下……
早在2002年的時候,比郭台銘小18歲的王傳福曾到台灣拜訪過郭台銘,並恭恭敬敬地提出去他廠子參觀學習。令郭台銘做夢也沒想到的是,僅僅幾年內,這位大陸小弟迅速「克隆」出與富士康近乎相同的手機代工產業鏈,成為富士康最難對付的勁敵。
到2006年,富士康覺察到某種不對勁:自己賺錢的產品,比亞迪在短時間內就能跟進;而同時,比亞迪在訂單報價上總是如影隨形,每次報價都比對方低一點,使得富士康吃盡苦頭,大訂單不斷流失;富士康的內部系統也檢測到,一些系統文件被傳送到比亞迪那裡。郭台銘曾公開指責,比亞迪挖走富士康400多名幹部,使得富士康蒙受數百億美元的損失。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怒之下,郭台銘以竊取商業機密為由將比亞迪告上法庭。雙方交鋒至今3年,官司看似勝負瞭然,也曾成功阻撓比亞迪香港上市,但最後除比亞迪幾位員工入獄,最終定論無果。而且,每到重要關頭,比亞迪總能化險為夷,從容脫身,並於去年底對富士康展開了反擊。
讓郭台銘更為火冒三丈的是,正當鴻海與比亞迪大打出手的時候,遠在大洋彼岸的巴菲特去年9月宣布以2.3億美元買入比亞迪10%的股權。受此消息刺激,短短的4個交易日內,比亞迪股價上漲60%,旗下子公司比亞迪電子更是上漲超過100%。今年5月2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甚至讓還沒有出口到美國的比亞迪汽車上展廳大秀一把。一夜之間,王傳福的名字在華爾街流傳開了。
怒火中燒的郭台銘隔著太平洋向「股神」發出咄咄逼人的控訴:「巴菲特一直標榜只投資有誠信、長期經營的公司,為何要投資竊取商業機密的比亞迪?巴菲特敢不敢駕駛比亞迪汽車上下班?巴菲特是用何種專業知識判斷比亞迪的潛力的?」繼而,他乾脆宣稱:這個世上根本沒有什麼股神,大家不要上當!
郭台銘的指責聲剛落,比亞迪股份隨後連續3天股價一路狂飆。其中,5月4日漲13.7%,次日漲9.9%,5月6日再漲13%。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鴻海一路的跌勢。
讓郭台銘胸悶的,還有對深圳政府地方保護主義的不滿。富士康固然是深圳經濟的重要力量,比亞迪更是土生土長的深圳企業,王傳福本人則是深圳的人大代表。個中微妙,使得富士康後來選擇在香港打官司。
自2007年起,富士康陸續從深圳龍崗遷往內地崑山、武漢和山西。2008年年底,郭台銘親自坐鎮深圳,指揮遷徙大軍。有人士指出,這固然是出於降低勞動力成本的考慮,同時也部分出於對深圳方面沒有公平對待的不滿,並且,他們從內地地方政府獲得了較有利的優惠條件。
「阿里山的神木不是一天長成的」,這是郭台銘對自己成就鴻海帝國最美妙的註解。阿里山的神木,當然不會在一天內被超越。
誰是明日的贏家,誰將是明日的代工之王。或許,就在這個2009年埋下關鍵的伏筆
3. 知道鴻海集團和富士康的人請進
富士康占鴻海多少股我不知道,但是富士康肯定不屬於鴻海公司的。
4. 富士康的第二大股東是誰聽說是個日本人
郭台銘,祖籍晉城市南嶺鄉葛萬村,1950年10月8日出生於台北縣板橋市,畢業於台北市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台灣第一大企業鴻海精密(下屬最大科技集團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
1971年進入台灣復興航運公司,1974年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
1985年創立富士康品牌。1988年,在深圳開辦只有百來人的工廠,之後發展成為富士康龍華基地,至2007年底,富士康在全國相對成熟的基地已超過13個。
2010美國《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36名。2002年入選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亞洲之星」。
至1999年底,富士康集團分別在深圳和崑山建成兩大資訊科技工業園。郭台銘是台灣著名的企業界人士,根據《福布斯》最新公布的信息,郭台銘以55億美元的身價,在台灣富豪排行榜中位居第一。
(4)郭台銘持鴻海多少股份擴展閱讀:
獲獎記錄
2002年:郭台銘入選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亞洲之星
2012年:福布斯2012全球最具權勢人物第55位
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名第257位,財富值63億美元。
富士康是全球3C代工領域最大又成長最快的國際科技集團,主要上市成員已於亞洲及歐洲的證交所、香港證券交易所及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集團全球總市值超過700億美元,布局橫跨歐、美、亞三大洲,員工總數超過120萬人,並全球共取得超過15,300件專利。
富士康多年快速增長的專利申請及核准成果斐然,已成為華人企業馳騁全球科技業的智權先鋒。
2010年,集團全球專利申請量15500件,核准量7050件。
截至2010年底,集團全球專利申請已累計882000件,核准量達到39870件。
2005-2010年連續6年名列大陸地區專利申請總量及發明專利申請量前三強;
2003-2010年連續8年獲台灣地區專利申請及獲准數量雙料冠軍;
2010年美國專利獲准排名第13名(排在前15名的唯一華人企業);美國專利2006-2010年連續5年為國際領先的技術分析機構ipIQ評定為Electronics & Instruments領域第一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富士康
5. 鴻海 鴻富錦 富士康 這三個之間的關繫到底是什麼樣的
鴻富錦精密是富士康下面的一個法人,鴻海是富士康在台灣的母公司名 ...
6. 富士康市值最高能到多少
富士康股份順利IPO,母公司鴻海無疑是最大贏家,但被人們理解為被郭台銘掌控的鴻海卻是一家無實際控制人的公司。按照鴻海精密2016年年報,郭台銘直接持有16.218億股,占總股本9.36%。另外,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受託郭台銘信託財信專戶持有5億股,占總股本2.89%,郭台銘合計持有總股本12.25%,為最大股東。
7. 郭台銘:澤州,台灣首富,鴻海集團總裁,富士康企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此人在台灣評價並不正面...。
8. 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
靠著媽媽跟親戚借的七萬人民幣左右
白手起家,
七萬人民幣,現在變成約四千億人民幣年營業額的公司
9. 富士康總市值
隨著富士康火速上市,又帶有新經濟「獨角獸」得光環,很多投資者關心富士康得市值能達多少,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帶著新經濟「獨角獸」光環閃電過會的富士康股份估值能達到多少?有投資者測算按照A股同行業市盈率43倍估值,富士康股份市值或達到6800億元人民幣,但是這種說法可能過於樂觀。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券商分析師,普遍認為在20倍至25倍之間較為合理。
有分析師認為,綜合參考鴻海在台股10倍市盈率以及A股溢價,22至25倍市盈率為安全估值,同時該分析師預測2018年富士康股份業績同比持平概率較大。
有投資者測算按照A股同行業市盈率43倍估值,富士康股份市值或達到6800億元人民幣,但是這種說法可能過於樂觀。東方IC 資料
郭台銘持股約10.39%
富士康股份順利IPO,母公司鴻海無疑是最大贏家,但被人們理解為被郭台銘掌控的鴻海卻是一家無實際控制人的公司。按照鴻海精密2016年年報,郭台銘直接持有16.218億股,占總股本9.36%。另外,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受託郭台銘信託財信專戶持有5億股,占總股本2.89%,郭台銘合計持有總股本12.25%,為最大股東。
據鴻海精密官網刊出的其最早可供查閱2002年財報顯示,在2001年郭台銘個人持有鴻海精密27.11%股份,其配偶林淑如(已故)持股1.11%。可見,近年來郭台銘曾不斷減持鴻海精密股票。
富士康股份在A股上市前,控股股東中堅公司直接間接控制69.1405%的股份;富士康股份股東中堅公司、深圳富泰華、深圳鴻富錦等均為鴻海精密下屬企業,合計持有富士康股份94.2333%股份。郭台銘通過鴻海精密間接持有富士康股份的權益約為11.54%。
此次,富士康股份如果成功A股上市,按照富士康股份公開發行A股17.726億股,即數量為發行後總股本的10%。這樣發行後,富士康股份總股本約194.986億股,郭台銘持股富士康股份的權益,將稀釋到約10.39%。
估值能達到多少?
根據富士康股份招股說明書2018年2月審報稿數據,申請募集資金272.53億元,發行股本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10%,發行前總股本177.26億股,預計將發行19.6953億股,由此計算預計發行價13.84元左右,對應發行市盈率為17.18倍。
根據招股書,富士康股份2017年凈利潤158.68億元。按照目前A股市場電子設備及服務行業加權平均市盈率約43.03倍,那麼富士康股份總市值將達6827億元,將遠超鴻海精密市值。而郭台銘間接持有富士康A股的賬面市值將達到709億元。
但是有券商分析師認為,「對富士康股份的估值不能只看凈利潤,也要考慮到它的利潤率和營收增速,當前富士康凈利率不足5%,2016年相比2015年營收和凈利潤持平,2017年營收和凈利潤增長屬偏低水平,合理市盈率在20至25倍左右,即市值在3200億至4000億之間。」
另外一家券商TMT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吸引眼球不等於獲得高的估值,富士康股份母公司鴻海精密當前市盈率僅10倍,近期股價並沒有受到富士康股份在A股上市的影響,說明海外投資者仍比較謹慎。按照其各業務分布式估值,22倍至25倍較為安全。」同時,該分析師認為,受到蘋果等重要客戶市場表現的影響,預計2018年富士康股份業績同比持平概率較大。
如果按照2017年凈利潤的25倍市盈率估值,富士康股份股價將能達到約4000億元人民幣,那麼鴻海精密持有富士康股份的市值將超過自身市值,郭台銘間接持股富士康股份的市值達到415.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