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股份內含價值

股份內含價值

發布時間:2022-01-23 02:43:43

A.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公司價值評估案例

你是不是要寫論文啊?這不是在這里可以回答的,長篇大論啊。
問題一:如何理解公司的內在價值與賬面價值、評估價值的異同
三者相同點:均是對中國人壽價值的評估方法和認識方法;
簡單說,賬面價值是最簡單最直接表現公司價值的方法,即當前財務賬面上顯示其總資產、總負債、凈資產是多少就是多少;評估價值是在賬面價值的基礎上結合企業在行業地位、市場競爭能力、未來發展預期等各方面考察之後給予的一種綜合評估;而內含價值則在兩者之上,還增加了對企業內資產的分類、企業管理能力、運營能力、經營風險控制能力等的評估,是綜合的綜合。

問題二:如何把握相對估值法和絕對估值法的採用前提與利弊
這個專業,答不好。

問題三:你對中國人壽披露的《內涵價值報告》和中金公司提供的《中國人壽估值報告》的差異如何認識
簡單。一個是自己對自己的評估(強化優勢、弱化劣勢);一個是第三者的評估(不掌握企業運營真實情況,僅憑數據和市場去猜)。
兩者如果完全一致只有一個可能:倆穿一條褲子。
兩者有差異是正常的。部分差異來自於對行業發展前景判斷不同;部分來自於信息和數據來源不同;部分就來自於編寫報告的人的不同了。

B. 601628與601601的兩只股票的異同點

601628是中國人壽,601601是中國太保,加上601318中國平安,請看下面的分析:

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側面比較

報告關鍵點:

我們期待太保復制國壽境外上市後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第三大壽險公司和第二大財險公司。

報告摘要:

我們認為四家主要的中資上市保險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處的狀態有較大差別,我們製作了一張效率提升曲線以此來形象化的描述。太保是剛剛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為平坦;國壽已經過一輪效率改善,目前所處的斜率較小;平安是又迎來一輪新的效率改善。

2006年,國壽、平安和太保個人代理人的市場份額分別是48%、16%和13%。

而國壽、平安和太保的個險新單保費收入市場份額分別是53%、23%和9%。太保代理人和新單保費收入的市場份額是很不匹配的。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國壽的58%,而只相當於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華更多。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已經完成全國性布局並且在很多地區的網點覆蓋層次堪與國壽媲美的公司長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應該與同業存在這么大的差異的,效率提高將是今後業績提升的主動力。我們對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復制國壽境外上市後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從銷售渠道看,太保的個險渠道佔比與國壽和平安相比最低,但逐年上升。從險種結構看,太保的傳統險比例要明顯比國壽和平安高。從區域上看,其相對優勢在縣域,據統計太保有70%的保費收入來自於縣域,而國壽這一比例也只是50%。

公司一直以來均是中國第二大財險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來的數據,公司的市場份額基本保持了穩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1%。我們認為由於監管層加強了價格管制、償付能力及准備金提取的管理,承保業務利潤率會有所上升,綜合成本率將會略有下降。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資資產1,917億元,在保險行業中排名第三。從投資資產構成來看,太保最大的區別在於定期存款比例要明顯更高,而債券投資比例要明顯更低。與國壽和平安相比,太保股票投資比例最低,而封閉式基金比例最高。

我們採用內含價值法對太保的壽險部分進行估值,採用市盈率法對財險分部進行估值。內含價值的基本假設是投資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貼現率10%,新業務價值倍數40倍,我們得出太保2008年壽險業務每股評估價值為49.14元,加上財險分部的6.34元,對公司6個月目標價為55.49元。詢價區間確定根據2007年預計EPS0.91元,結合按內含價值發計算的2007年目標價,再考慮一級和二級市場的差價,得到詢價區間為23-27元。搖錢樹下看搖錢術

1.效率提升還有很大空間

1.1.效率提升曲線

我們認為四家主要的中資上市保險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處的狀態有較大差別。

平安上一輪的效率改善是在2004年之前,在經過2004年上市之後的內部架構完善和產品結構調整之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明顯的進入又一輪的發展高峰。國壽的效率改善是從2003年底在境外上市開始的,到去年底基本結束了這一過程,今年以來開始進入調整期。人保是從年初開始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綜合成本率以及投資收益方面都開始有明顯起色的。而太保的效率提升主要也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的,由於和同業比較起來人均保費等指標有較大差距,因此我們判斷未來提升的空間可能比人保要大一些。根據上面的定性判斷,我們製作了一張效率提升曲線以此來形象化的描述我們認為各公司所處的效率提升狀態。太保是剛剛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為平坦;國壽已經過一輪效率改善,目前所處的斜率較小;平安是又迎來一輪新的效率改善。從目前來看,平安是唯一一傢具備長期效率改善能力的公司,其它的公司往往是上市後的一次性改善,能否持續改善還有待證明。

1.2.人均保費提升潛力很大

我們認為太保壽險業務人均保費提升潛力很大,正如我們在效率提升曲線中所說的那樣。

2006年,國壽個人代理人65萬人,平安21萬人、太保18萬人、新華14萬人、泰康13萬人、太平2.4萬人,六大公司合計132萬人。國壽、平安和太保個人代理人的市場份額分別是48%、16%和13%(圖2)。而2006年個險渠道新單保費收入(FYP)

六大公司合計為512億元,其中國壽、平安和太保的市場份額分別是53%、23%和9%(圖3)。太保代理人和新單保費收入的市場份額是很不匹配的,13%的人只貢獻了9%的保費收入,人均月度新單保費收入(個險新單保費收入/(代理人數量*12))同業界有較大差距(圖4)。2006年,平安的人均月度FYP是4,718元,國壽是3,542元,而太保是2,069元。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國壽的58%,而只相當於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華更多。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已經完成全國性布局並且在很多地區的網點覆蓋層次堪與國壽媲美的公司(圖5)長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應該與同業存在這么大的差異的,效率提高將是今後業績提升的主動力。如果太保將人均月度FYP提升至行業平均水平,那也至少會有超越行業平均水平50%的增長。

1.3.國壽上市後效率大為改善

我們對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其是否能夠復制國壽境外上市後效率改善的故事。我們來回顧一下國壽上市之後的效率改善情況。

1.3.1.市場份額保持穩定

上市之後,國壽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市場份額保持了基本穩定,甚至在2006年的時候,市場份額還略有上升。

1.3.2.人均月度FYP大幅提升

上市之後,國壽推出了頗受市場歡迎的"鴻鑫"等產品,同時加強了內部管理,使得人均月度FYP出現了明顯的提升。

1.3.3.產品利潤率大幅提升

由於個險渠道在新單保費收入佔比得到了有效提升,公司自上市之後產品利潤率逐年提升。APE margin(標準保費利潤率)從2004年的17.1%提升至2006年的24.23%。

2.各項業務分析

2.1.壽險業務

2.1.1.增長情況

自從1996年以來,公司就一直是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來的數據,公司的市場份額基本保持了穩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0%。

2006年,公司壽險保費收入378億元,保費收入的8年復合增長率為24%。

2.1.2.渠道結構

靜態的比較2006年各公司數據,平安的個險渠道保費收入是最高的,達到了80%,其次是國壽的51%,太保的個險渠道佔比最低,是35%。個險渠道佔比比較高的主要原因是銀保渠道業務量相對較大。

動態的比較太保的時間序列數據,可以看出公司的個險渠道保費收入佔比從2004年的38%提高到了2007年中期的48%,銀保渠道佔比基本未變,個險侵佔的主要是團險的佔比。

2.1.3.產品結構

從總保費收入來看,國壽最大的險種是分紅險,佔比67%,其次是傳統險,佔比25%;平安最大的險種也是分紅險,但佔比僅為34%,意外和健康險的佔比是23%,傳統險佔比15%;太保的傳統險比例要明顯的高,佔比達到了42%,和分紅險幾乎平分秋色,這是各大公司中絕無僅有的。

從新單保費收入來看,國壽85%的保費來自於分紅險,而平安來自萬能險的保費收入與分紅險相當,太保新單保費收入中傳統險的比例也是最高的,達到了21%。

2.1.4.區域結構

太保擁有僅次於國壽的分支機構,比平安更多。其相對優勢在縣域,據統計太保有70%的保費收入來自於縣域,而國壽這一比例也只是50%。在縣域保險市場,幾乎只有國壽和太保兩家機構,國壽的市場份額大致是70%,而太保則享有剩餘的市場。

從分省數據來看,江蘇、山東、上海、河南和山西是公司保費收入排名前5名的省份,占公司總保費收入的42%。其中山西在當地市場的份額居於太保系統內的首位,達到接近20%,其次是寧波、江蘇、貴州和河南。而國壽市場份額最高的公司分別是江西、內蒙、廣西、甘肅和河北,平安的是大連、寧夏、廈門、青島、深圳。

從以上數據也可以看出,太保與國壽具有相對優勢的區域有較高的共同點,而平安作為一個城市公司的特點也是非常明顯。

2.1.5.關於利差損

太保與平安一樣,均沒有將高利率保單進行剝離。由於平安在利差損形成時期,業務發展速度較快,因此其利差損保單規模要更大。從准備金余額佔比上來看,2006年平安的佔比是37%,太保是24%。從有效業務價值來看,2007年中期,利差損保單的有效業務價值為-164億元,而太保這一數據為-28.73億元。與平安一樣的是,在近年利潤比較好的時候,公司均花費了一些力量來消化利差損,具體方式是調低利差損保單的評估利率。經過幾次調整,目前太保利差損保單的負債成本已下調至了6.53%,與平安相當。預計兩家公司在今年底都會繼續下調評估利率。總體來講,兩家公司均具備消化利差損的能力。

2.2.財險業務

2.2.1.增長情況

公司一直以來均是中國第二大財險險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來的數據,公司的市場份額基本保持了穩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1%。2006年,公司壽險保費收入181億元,保費收入的8年復合增長率為16%。

2.2.2.險種結構

由於車險發展速度快於其它險種發展速度,太保的車險比重與市場一樣逐年提高,從2004年的56%提升至68%。

與人保和平安相比,太保的車險比例在歷史上較低,但由於近年的比例提高,使得和人保、平安的車險佔比較為接近,甚至還略為高了一些。

2.2.3.綜合成本率保持穩定且有望下降

雖然車險比例逐年提高,但公司的綜合成本率還保持了穩定。其中賠付率呈下降趨勢,而費用率的提升抵銷了賠付率的下降,使得綜合成本率保持穩定。正像我們在《中國財險:承保業務處於上行周期》一文中所說的那樣,我們認為由於監管層加強了價格管制、償付能力及准備金提取的管理,承保業務利潤率會有所上升(圖23),綜合成本率將會略有下降。

2.3.投資業務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資資產1,917億元。同期中國人壽的投資資產是7,663億元,中國平安的投資資產是3,318億元,中國財險是770億元,太保的投資資產在行業中排名第三。

2.3.1.投資資產構成

從投資資產構成來看,太保最大的區別在於定期存款比例要明顯更高,而債券投資比例要明顯更低。定期存款與債券相比,優勢在於其主要形式協議存款一般含有浮息條款,在加息時段更為有利;劣勢在於其流動性較差,而且期限最長5年。與同期限的債券收益率相比,協議存款收益率並不低,如最新央行公布的3季度61個月協議存款加權利率為5.28%,而同期國債收益率一般為4.7%-4.8%。

2007年中期,太保權益類資產中42%是股票投資,30%是開放式基金,28%是封閉式基金。與國壽和平安相比,其股票投資比例最低,而封閉式基金比例最高。從金融工具分類來看,太保的交易性資產比例最低,只有8%,而國壽、平安和人保分別為18%、28%和40%。

2.3.2.投資收益率

2007年中期,國壽的總投資收益率為10.38%,平安和太保的收益率分別為15.81%和15.2%。投資收益率出現較大差異的原因在於一方面中國人壽收益率是包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另一方面公司的會計政策對投資收益率也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可供出售類資產浮盈兌現比例以及交易性資產的佔比等。因此,收益率指標只能作為一項參考而已,並不一定代表實際的投資業績。我們認為10大重倉股是一個很好的跟蹤標的,因為其表現不受管理層態度的影響,能公允地反映其權益類資產的表現。遺憾的是太保尚未公布其10大重倉股。

中國人壽中期債券收益率相對較低是因為在債券市場不斷下跌的情況下,公司提取了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所致。

3.估值

我們採用內含價值法對太保的壽險部分進行估值,採用市盈率法對財險分部進行估值。

內含價值的基本假設是投資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貼現率10%,新業務價值倍數40倍。公司公布了2006年新業務價值21.76億元(12%的貼現率),截至2007年中期的一年新業務價值29.18億元,同時在內含價值變動表中還列出了2007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18.42億元,由此推出去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11億元。今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67%。我們預計公司今年壽險業務新業務價值至少會有50%的增長,同時我們認為未來幾年公司由於效率的提高,新業務價值仍將會有快速的發展,未來兩年同比增長分別會有30%和20%。同時考慮明年H股發行9億股。

按照以上假設,我們得出太保2008年壽險業務每股評估價值為49.14元,加上財險分部的6.34元,對公司總的目標價為55.49元。

4.公司背景

4.1.歷史沿革

1988年,交行成立了保險業務部。經過3年的運作,1991年交行發起成立了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經過兩輪增資,太保的注冊資本達到了20億元。由於太保的業務最初主要來自交行信貸相關的財產保險業務,所以太保最初更重視財險業務,財險業務的相關經驗積累也較為豐富。直到後來隨著平安憑借個人營銷在全國范圍內快速發展,太保才開始跟隨性的發展壽險業務。

1999年,由於監管的要求,交行將其股份轉讓給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政府隨後逐步轉讓給其下屬企業,太保的控制人隨即也從交行轉到了上海市政府。太保獨立之後,管理層也意識到了壽險業務的"利差損"問題,而同時財險業務盈利能力卻要好很多,這也在公司內部引發了究竟要不要發展壽險業務的爭論,市場份額也因此有所下滑,與此同時平安借"投聯險"繼續攻城拔寨。

2001年,同樣也是由於監管的要求,太保發起成立了壽險和產險公司。由於壽險公司獨立經營,有了自己獨立的財務資源,因此壽險開始快速發展,個人代理人數量由2001年底的14萬人上升至2002年底的21萬人。由於大規模發展初期投入很大,形成了一些累計虧損,而同時業務快速發展客觀上需要更多的資本金,兩方面因素導致公司壽險業務在2004年存在115億元的償付能力缺口,限制了分支機構的開設和業務的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太保集團與凱雷在2005年底共同出資66億元(其中凱雷出資4.1億美元)對壽險進行注資。在這一階段的2002年,公司還進行了一次增資,引進了寶鋼集團和大連實德作為股東,管理層對公司的話語權加大。

2007年4月份,為了實現集團整體上市同時加強對子公司的控制,經與凱雷磋商,將凱雷對太平洋人壽的股權轉為對太保集團的股權,為上市鋪平了道路。

4.2.組織架構

公司發行前的最大股東為華寶投資有限公司,佔比20%,是由寶鋼集團及下屬企業合並股份轉讓給華寶投資有限公司。申能集團是其第二大股東,佔比19%。凱雷通過兩個基金控制了公司19.9%的股權。

太保同平安一樣也是集團整體上市,同時對子公司均是高比例控股,其占壽險、財險和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比例分別是97.83%、98.14%和90%。同時還持有太平洋安泰50%的股權和太平洋香港公司的100%股權。估值基本相同下買保險還是買平安 。

C. 泛海控股股票基本面分析

<a target="_blank" href="http://shang.qq.com/wpa/qunwpa?idkey="><img border="0" src="http://pub.idqqimg.com/wpa/images/group.png" alt="散戶炒股交流群" title="散戶炒股交流群"></a>

D. 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股東

最大的是國家。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是國家大型金融保險企業,總部設在北京。公司的前身成立於1949年,1996年分設為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中國人壽保險公司。2003年,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原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進行重組改制,變更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
集團公司下設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保險職業學院等多家公司和機構,業務范圍全面涵蓋壽險、財產險、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資產管理、實業投資等多個領域,並通過資本運作參股了多家銀行、證券公司等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機構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及其子公司構成了我國最大的商業保險集團。2008年,總保費收入達到3221億元;總資產達到1.28萬億元,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資產過萬億的保險集團;可運用資金超過11000億元,是我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已連續7年入選《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位居第133位;連續2年入選世界品牌500強,位居第280位,是我國保險業唯一一家全球企業、全球品牌「雙500強」企業。
目前,中國人壽正致力於實施「資源配置合理、綜合優勢明顯,主業特強、適度多元,備受社會與業界尊重的內含價值高、核心競爭力強、可持續發展後勁足」的集團化戰略,奮力打造「實力雄厚、管治先進、制度健全、內控嚴密、技術領先、隊伍一流、服務優良、品牌傑出、發展和諧」的國際頂級金融保險集團。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E. 為什麼中國的很多企業都是國家控股呢

是國家控股的.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是國家大型金融保險企業,總部設在北京。公司的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1996年分設的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及1999年成立的中國人壽保險公司。2003年,經
國務院同意,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原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進行重組改制,變更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集團公司下設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海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保險職業學院、成都保險學校等多家公司和機構。其任務,除了通過所屬公司經營發展、不斷強化壽險和資產管理等主營業務外,還著力進行資本運作,不斷拓展新的業務,致力於建設成為一家資源配置合理、綜合優勢明顯,主業特強、適度多元,備受社會與業界尊重的內含價值高、核心競爭力強、可持續發展後勁足的國際金融保險集團
來自動感居答~

F. 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G. 中國人壽是不是國家控股

是國家控股的.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是國家大型金融保險企業,總部設在北京。公司的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1996年分設的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及1999年成立的中國人壽保險公司。2003年,經
國務院同意,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原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進行重組改制,變更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集團公司下設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海外)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籌)、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保險職業學院、成都保險學校等多家公司和機構。其任務,除了通過所屬公司經營發展、不斷強化壽險和資產管理等主營業務外,還著力進行資本運作,不斷拓展新的業務,致力於建設成為一家資源配置合理、綜合優勢明顯,主業特強、適度多元,備受社會與業界尊重的內含價值高、核心競爭力強、可持續發展後勁足的國際金融保險集團

H.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旗下

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
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洋壽險」)成立於2001年11月,是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平洋保險」)旗下專業壽險子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保險集團公司,總部設在上海,2007年12月25日在上海證交所成功上市,2009年12月23日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
太平洋壽險遵循壽險規律,大力發展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產品,重點拓展個人傳統型保險、分紅型產品的期繳業務和短期意外險業務;實施差異化的區域發展策略,在鞏固優勢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展快速增長的潛力市場;圍繞提升價值增長的能力,公司加大基礎管理和改革創新力度,強化銷售渠道建設,加強基礎管理和培訓支持,推廣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組合銷售模式,實現營銷隊伍的持續增長和產能提升;完善後援支持和集中運營平台,進一步提升集約化經營水平。公司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新業務價值的增長快於規模增長。截止2010年底,公司在全國擁有4069萬個個人客戶和47萬個機構客戶,當年實現凈利潤46.11億元,公司內含價值706億元,保費收入879億元,資產總額3786億元。2010年9月公司注冊資本增資為76億元。
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
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洋產險」)是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平洋保險」)旗下的一家專業子公司,為客戶提供全面的財產保險產品和服務。公司總部設在上海。注冊資本為人民幣 73億元。
太平洋產險承保人民幣和外幣的各種財產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業務。公司承保業務涉及航空航天、電力能源、石油化工、基礎建設以及金融貿易、船舶汽車、機械設備、電子通訊、倉儲物流、紡織煙草、科技創新等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公司在 1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350 多個主要港口城市聘請了保險檢驗、理賠和追償代理人,並與國內外多家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及有關機構建立了代理關系和業務往來關系。公司在全國擁有 40 家分公司,2200餘家中心支公司、支公司、營業部和營銷服務部,以及包括萬余名銷售代表在內的直銷團隊。
太平洋產險秉承「誠信天下、穩健一生、追求卓越」的核心價值觀,實施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戰略轉型,堅持推動和實現可持續的價值增長,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積極為客戶提供風險保障服務。2010年,公司總資產和凈資產分別為 647.47 億元和140.14億元,實現財產保險業務收入516.22億元(不含中國太平洋保險 < 香港 > 有限公司),同比增長 50.5% ,市場份額 12.8% ,實現凈利潤35.11億元,主要經營指標在國內產險市場上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
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於 2006 年 6 月 9 日 正式成立,由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注冊資本為 5 億元。中國太平洋保險1991年5月13日誕生於上海,具有雄厚的實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2011年分別入選美國《財富》、《福布斯》和英國《金融時報》世界500強企業。
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誠信天下,穩健一生,追求卓越」為核心價值觀,以「專業、穩健、服務、卓越」為經營理念,經營范圍為:管理運用自有資金及保險資金;委託資金管理業務;與資金管理業務相關的咨詢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其它資產管理業務。截至 2010年12月 31 日,公司總資產 7.48 億元,凈資產 5.88 億元,投資資產規模為4,333.85億元。
太平洋保險香港公司
中國太平洋保險(香港)有限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並獲得香港政府同意,由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香港投資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於1994年4月成立,注冊資本為2.5億港元。
公司經營一般保險業務,主要為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意外及健康保險、汽車保險、航空航天保險、船舶保險、貨運保險、財產損壞保險、一般法律責任保險和金錢損 失保險等產品和服務。2011年,公司總資產 8.76億港元,凈資產 4.11億港元,實現保費收入3.99億港元,凈利潤 0.47億港元。
中國太保投資管理公司
中國太保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於2010年2月12日正式成立。由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51%,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9%,注冊資本為5000萬港元。公司設在香港。
公司於2011年2月7日獲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牌,進行第九類受監管活動,提供資產管理。
依託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大陸和香港的投資經驗、投資管理體系,公司在香港建立了完整的投研團隊,完整的投研體系,為客戶提供包括專戶理財和集合投資產品在內的資產管理服務。截至2011年3月31日,管理資金規模為42億港元。
長江養老保險公司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市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領導和支持下,於2007年5月19日,由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國有大中型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一家養老保險公司。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國性、專業化的養老金管理機構。
作為專營養老金管理的金融機構,長江養老通過四年多的專業化運營,截至2011年10月31日,受託管理的企業年金資產規模達265億元,企業數達5800家,賬戶數達76萬戶,管理規模在國內行業中名列前茅。在管理好年金資產的同時,長江養老積極探索在綜合養老金產品領域的研究和開發。2009年,長江養老開始向全國發展業務,並作為集合型企業年金計劃的試點單位,與戰略合作夥伴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開創性地推出了三款「金色」系列集合型企業年金計劃;2010年,長江養老創新性地發起設立 「盛世華章」養老保障委託管理產品,為廣大企業提供了參與多層次養老保障計劃的解決方案。2011年,長江養老與戰略合作夥伴中國農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合作新增開發了兩款「金色」系列企業年金計劃,為全國廣大企業提供了參與企業年金計劃的良好平台。面向未來,長江養老不斷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積極進行養老金產品的開發與創新,以更好地服務於廣大客戶。

I. 中國人壽簡介

關於中國人壽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於2003年6月30日在北京注冊成立,並於2003年12月17日、18日及2007年1月9日分別在美國紐約、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人壽保險公司,在中國保險市場居領先地位。
公司遍布全國的分銷網路由個人代理人、直銷人員以及專業和兼業代理機構組成,向廣大客戶提供個人人壽保險、團體人壽保險、意外險和健康險等產品與服務。
本公司a股於2007年1月23日進入上證180、上證50、滬深300、中證100、中證800和小康指數,h股於2007年3月12日晉身恆生指數成分股,成為中國第一支進入恆生指數成分股的保險藍籌股。
中國壽險市場的領跑者
作為中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始終保持在中國內地壽險市場的領先地位。按照中國會計准則,本公司2006年底的市場份額為45.27%,繼續保持在中國壽險市場的領先地位。
公司是領先的個人和團體人壽保險與年金、意外險和健康險等保險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公司通過控股的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保險資產管理者,並成為中國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
最知名的人壽保險品牌
最為悠久的人壽保險業務歷史、領先的市場份額以及最大的全國性客戶群使中國人壽在中國壽險行業獲得了最高的知名度。「中國50城市保險市場調研」*顯示,中國人壽擁有高達92.3%品牌認知度,是中國消費者中認知度最高的人壽保險品牌。
由世界品牌實驗室和世界經濟論壇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評選中,中國人壽品牌價值*從2004年的人民幣427.67億元上升至2007年人民幣588.67億元,是我國保險行業的第一品牌,並名列我國最具價值品牌前十位。

閱讀全文

與股份內含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融資產延期 瀏覽:923
英國韋德外外匯 瀏覽:523
中國股市有幾個股票 瀏覽:251
今天股票回漲嗎 瀏覽:92
中信證券與中信集團 瀏覽:491
項目融資評估目的 瀏覽:350
理財產品出事怎麼報案 瀏覽:164
上海建設用地價格 瀏覽:110
九問投資理財 瀏覽:225
理財產品銷售招聘 瀏覽:780
銀行理財樂享天天 瀏覽:842
普惠家理財收益高嗎 瀏覽:257
包鋼北方股份央視 瀏覽:952
莊家布局建倉指標 瀏覽:431
公司章程沒有規定銀行融資 瀏覽:422
實物貴金屬賬戶貴金屬 瀏覽:906
上海國際信託總經理 瀏覽:582
近年出版期貨預測書 瀏覽:299
躍嶺股份雲南信託 瀏覽:718
活期黃金購買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