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南紡股份如何財務造假

南紡股份如何財務造假

發布時間:2022-01-24 19:06:08

股票財務造假什麼處罰

投資者期待的對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嚴厲處罰並沒有到來。繼南紡股份5年財務造假3.4億元僅被罰款50萬元之後,新中基也於7月8日晚間發布被處罰公告,因在2006年至2011年間累計虛增凈利潤達2.2億元被處以40萬元罰款。
嚴厲處罰再一次爽約,強制退市則更是無從談起。由近百件涵蓋民事、行政和刑事司法各個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及司法政策所構建的資本市場誠信司法秩序,正面臨信任危機。
「法律規定如此,類似處罰盡管看似重罪輕處,可已經是頂格處罰了」,或許,管理層在強大的社會輿論面前也有苦難言,總不能突破既有法律規定吧?可有權制定、執行和適用法律規則的管理者,不僅要對遵循適用於其操作的規則負責,還要對法律的實際執行做到連貫一致,並且與法律的「法益」相符合,達到或接近立法目的。對於A股市場的監管者來說,如何在既有法律體系存在先天立法不足、罰責不力的情況下,讓其執法行為最大限度接近立法本意——以執法震懾違法,是其對每一則違法案例結案前應該重點考慮的。
以嚴重財務造假等重大證券違法為例,現行《證券法》等法律規定的確對其罰責規定比較粗疏,且規定的違法成本輕微,這也是迄今為止幾個案子引起巨大社會爭議的原因。但這並不代表管理層就不能在既有法律框架下最大限度靈活執法,以便最大限度震懾選擇性違法行為。
比如,對於上述財務造假或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由證監會在處罰時認定為重大違法行為,由交易所根據《股票上市規則》「公司股票可能存在因重大違法行為導致暫停上市的風險」決定相關違法公司暫停上市,進而加大企業違法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嚴懲違法、預防違法和維護法律嚴肅性的執法目的。
當然,基於法律的正義實現終極訴求,管理層挽回公眾對法律或其執法的信任的著力點,除了「靈活執法」外,還必須放在「緊急立法」上。根據現有《證券法》修法計劃,《證券法》修訂涉及事項眾多,短時間內難以出台,既然《證券法》的修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相關動搖市場根本的違法行為又屢禁不止,招惹眾怒,那就不能坐等《證券法》的修訂而對既有嚴重違法行為姑息養奸,而應積極尋求相關有權部門修法或釋法。
具體來說,可以尋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結合證監會正在進行的退市制度改革,專門針對投資者反映強烈而又動搖資本市場根本的嚴重財務造假、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等行為,出台加大處罰力度的「暫行規定」或「立法解釋」,規定嚴重財務造假等重大證券違法行為予以強制退市。對嚴重證券違法負有主要責任或專業責任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為其提供服務的專業機構從業人員,除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外,還應一概終身市場禁入、追究刑事責任,最短刑期三年以上,並規定在《證券法》修訂完成前執行。

Ⅱ 財務造假的原因和手段

財務造假也就是會計造假。
一、財務會計造假的原因分析:
隨著我國會計准則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會議信息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存在有其客觀原因,特別是在目前我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時期,大多數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它的存在又潛在地助長了社會風氣的腐敗。
為了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首先應當找到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即會計造假的原因。
(一)造假的內在原因
1、單位負責人指導思想不正
有些單位負責人利用手中權力,為了個人私利或本企業利益,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搞「廠長成本、書記利潤」、「官出數字、數字出官」,設「賬外賬、小金庫」,大搞短期行為,使會計信息失真。一些企業負責人出於種種目的利用自己的權利,指使會計人員造假,他們有的虛增利潤騙取貸款,有的隱瞞利潤逃避交稅,有的甚至虛列數據來掩蓋其貪污受賄的罪行。這些人,把國家、集體的企業當成自己的「小作坊」,膽大妄為,無所顧忌,任意造假,致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這是當前的普遍現象,也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源頭。主要表現在:
(1)為了業績考核而造假 企業的經營業績,其考核辦法一般以財務指標為基礎,而這些財務指標的計算都涉及到會計數據。經營業績的考核,不僅涉及到企業總體經營情況的評價,還涉及到企業廠長經理的經營管理業績的評定,並影響其提升、獎金、福利等。為了在經營業績上多得分,企業就有可能對其會計報表進行包裝、粉飾。
(2)偷稅、漏稅
所得稅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通過納稅調整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適用的所得稅率而得出的。因此,基於偷稅、漏稅、減少或推遲納稅等目的,企業往往對會計報表進行造假。當然,也有少數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基於資金籌措和操縱股價的目的,有時甚至不惜虛構利潤,多交所得稅,以「證明」其盈利能力。
其特點是:多列費用,少計收入,達到少交稅和不交稅的目的。多見於民營企業或效益好的國有企業。
(3)粉飾業績,為達到特定目的而造假
上市公司和效益較差的國有企業以及昔日為省優、部優而今已失去競爭優勢、失去市場的企業。為了獲取信貸資金和商業信用而粉飾造假。在市場經濟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出於風險考慮和自我保護的需要,一般不願意貸款給虧損企業和缺乏資信的企業。因此,為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或其他供應商的商業信用,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健全的企業,難免要對其會計報表修飾打扮一番。為了發行股票而造假。股票發行分為首次發行和後續發行,根據《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且經營業績要比較突出,才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批。
其特點是:少列費用,虛列資產,多計收入,以達到粉飾經營業績的目的。
(4)為獲利而造假
其特點是:調整賬務,虛增虛報利潤,欺詐上市。首先,股份公司上市,能增強本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穩定的資本來源,在更大的范圍內籌措大量資金,因此,促使股票上市便成為公司追逐的目標,對條件不成熟的公司,財務資料做假便成為其首選捷徑。還有的企業在改制上市過程中,雖然打著「為公」的旗號,但實質是為個人(主管領導,管理者等)牟取私利,如「大慶聯誼」弄虛作假,欺詐上市案件。其次,對於那些已經上市但經營虧損的公司,為了滿足增發新股或者配股的條件,提高配股價格,達到從資本市場上撈到更多資金的目的,經常採用虛增利潤,少報虧損的方法,製造虛假的會計信息,欺騙投資者。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投機行為盛行,出現許多上市公司股價與公司實際業績變動不一致,優股不優價,「垃圾股」價不低的現象。使得投資者參與股市投機的心理大於投資,於是他們對「真實可靠」的信息披露並不重視,這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便難以達到降低市場中不確定性,抑制機會主義行為的功效。
除此之外,股市承擔了企業解困的重任,造成了一批質量不高的企業「包裝上市;治理機制不健全,上市公司業績不佳,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股權結構不合理,不利於形成股東對經營者的有效約束;激勵機制不健全。不利於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不利於公司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
由於公司的治理機制不健全,從而使得上市公司的業績不佳,為了能長期保住其上市公司的牌子,獲得配股資格,利潤操縱、粉飾業績便成為他們的首選,披露虛假信息在所難免。
(5)為推卸責任而造假

表現為:更換高級管理人員時進行的離任審計,一般暴露出許多問題。新任總經理就任當年,為明確責任或推卸責任,往往大刀闊斧地對陳年老賬進行清理。會計准則、會計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時,如《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實施,可能誘發上市公司粉飾會計報表,提前消化潛虧,並將責任歸咎於新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發生自然災害,或高級管理人員捲入經濟案件時,企業也很可能粉飾會計報表。
(6)貪污盜竊,轉移國家資產
其特點是:出具假憑證,收入不入賬,辦假手續報廢資產,將賬目搞亂,渾水摸魚,或將國有資產低價出售等。多見於管理比較混亂的中小國有企業。
2、會計管理體制的弊端
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一員,受本單位領導的控制和制約,其經濟待遇、工作安排、職務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領導決定。雖然《會計法》規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任免應當經過主管單位同意,不得任意調動或撤換。」但主管部門並沒有起到保護會計人員行使職權的作用,守法的會計人員遭打擊報復、被撤換,主管部門往往順從單位負責人的意見,出現了會計人員「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會計人員出於自我保護,屈服於單位領導,會計核算缺乏獨立性,內部監督職能沒有發揮出來。

Ⅲ 渾水公司如何發現財務造假

轉貼,請參考

美國做空機構渾水公司,狙擊了不少中概股,在揭露中國概念股財務造假方面十分精準。
渾水沽空的股票,總體來看,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類似安然的龐氏騙局公司,如嘉漢林業;第二類是有一定經營實體但惡意造假的垃圾公司,如東方紙業、綠諾環保及中國高速頻道;第三類是投資行為和財務報表存在一定疑問和疏漏,或者盈利模式、財稅制度存在被誤讀的正常經營的公司。
中國概念股所表現出的一些表性特徵與財務造假有極強的正向相關性。這些特徵主要包括:遠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報給工商和稅務部門的文件與報給SEC的不一致;有隱瞞關聯交易的情形或收入嚴重依賴關聯交易;可疑的主要股東和管理層股票交易;審計事務所名不見經傳且信譽不佳;管理層的誠信值得懷疑;更換過審計事務所或CFO;過度外包、銷售依賴代理或收入通過中間商;復雜難懂的超過商業實際需要的公司結構;超低價發行股票。

渾水的作業流程
渾水公司由於是律師創立的,較多地採用了暗訪、走訪客戶及經銷商等實地調查手段。
首先通過一些外部信息,如朋友、做空機構提供的線索,或者憑借一些公司作假的共同特點如:遠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 披露信息不一致、有隱瞞關聯交易的情形或收入嚴重依賴關聯交易、可疑的主要股東和管理層股票交易、審計事務所名不見經傳且信譽不佳、管理層的誠信值得懷疑、過度外包、銷售依賴代理或收入通過中間商、復雜難懂的超過商業實際需要的公司結構、超低價發行股票、頻繁更換審計機構、只融資不分紅、經營數據有悖常識等尋找做空標的。
在確定可疑標的後,便從商業模式、經營情況、資產規模等方面尋找公司的問題,然後對各個問題進行取證,手段有查賬(多數以公司提供給美國證監局的報表與工商局報表對比)、現場調研以及調查產業上下游情況。

Ⅳ 當年藍田股份財務造假

劉殊威,先後任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當她在《上市公司虛假從虛假會計報表識別技術》一書的寫作過程中,於2001年10月9日開始對上市公司藍田股份的財務報告進行分析。劉姝威認為:藍田股份的短期償債能力很弱,已經成為一個空殼,完全依靠銀行的貸款在維持生存,這是非常危險的。於是,劉姝威寫了一篇短文《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2001年10月26日,只供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銀行總行領導和有關司局級領導參閱的《金融內參》刊登了這篇600字的短文。此後不久,國家有關銀行相繼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新的貸款。此後引發了轟動全國的"藍田事件"。她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戳穿藍田的騙局,並在收到恐嚇信且被告上法庭的情況下毫不退縮,防止了大量資金繼續陷入那個「黑洞」,其行為不能不說是挽救了銀行,挽救了股民。

Ⅳ 請問南紡股份財務造假案件中,對提供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有什麼處罰嗎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中國證監會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給予公司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對相關責任人給予3萬~30萬不等的處罰金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Ⅵ 南紡股份財務造假案件中,對提供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沒有處罰嗎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中國證監會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給予公司警告,並處以50萬元罰款;對相關責任人給予3萬~30萬不等的處罰金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Ⅶ 如何謹防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對投資者造成了誤導,極大地損害了其合法權益。對投資者來說,了解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發生的原因、造假企業的套路,學會利用財報分析規避造假標的,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當前,A股上市公司進入年報密集披露期。作為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指南針,財務報表集中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現金流、償債能力等指標,是投資者選擇購買A股標的的重要參考。然而,近年來A股市場不斷上演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給價值投資蒙上了陰影。這些財務造假行為對投資者造成了誤導,極大地損害了其合法權益,值得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

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是財務造假的多發地,既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也一直是市場監管的重點。上交所相關負責人提醒投資者,隨著近年來並購重組數量增加,有的上市公司承諾業績出現「水漲船高」的情況,但重組標的資產後期很可能達不到承諾的業績。對此,有人就開始「動腦筋」「想辦法」,粉飾業績、虛假披露,對於這些違規行為投資者需要格外警惕。

內容來源:經濟日報

Ⅷ 為何要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應「零容忍」

與欺詐發行一樣,對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也應保持「零容忍」,也應該實施強制退市。

6月25日晚,金亞科技一則關於公司因涉嫌犯罪案被中國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的公告,揭開了其當年IPO時欺詐發行的面紗。目前,深交所已啟動對金亞科技的強制退市程序,其股票存在被暫停上市及終止上市的風險。

同樣是財務造假,同樣是為了獲取不當利益,同樣都對資本市場造成傷害,發行人的財務造假面臨終止上市的處罰,而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一罰了之」,不僅是處罰形式的不對等,實際上也不公平。

事實上,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行為往往屬於惡意造假,而且造假者為了自身利益損害了資本市場與投資者的利益,造成的影響往往極大極壞。因此,對於實施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應認定為「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公司」。根據《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的規定,與欺詐發行一樣,對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也應保持「零容忍」,也應該實施強制退市。

來源:新京報

Ⅸ 企業如何警惕財務報表中十個常見財務造假表現

一、資產負債表相關症狀

1.貨幣資金余額不合理。或者表現為與業務規模不相匹配,或者體現為「高現金與高負債」同時並存。

2.應收賬款周轉率或存貨周轉率持續下降,產品競爭力未見明顯提升,但經營業績卻逐年提升。

二、利潤表相關症狀

3.利潤指標多年表現不錯,但卻多年不進行現金分紅,且多年並無實際再投資。

4.營業利潤和投資收益經常呈現出良好的反向互補性。即當營業利潤不佳的時候,投資收益往往出現較好情況,而當營業利潤改善之後,投資收益又變得稀鬆平常。

5.收入規模持續擴大或出現較大增長,但營業費用或管理費用卻持續下降或出現較大降幅,且無合理解釋。

6.連續多年毛利率或主營業務利潤率畸高,且無合理解釋。

7.低周轉率和高毛利率多年持續並存。

三、現金流量表相關症狀

8.利潤數據缺乏現金流量的支持。如營業利潤3000萬,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卻僅為800萬。

9.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多年持續大額為正,同時投資現金流量進而多年持續大額為負。(很多造假公司的現金流量表都具有這一特徵,如著名的達爾曼。

四、綜合症狀

10.某些科目的數字特別整齊。

閱讀全文

與南紡股份如何財務造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項目融資評估目的 瀏覽:350
理財產品出事怎麼報案 瀏覽:164
上海建設用地價格 瀏覽:110
九問投資理財 瀏覽:225
理財產品銷售招聘 瀏覽:780
銀行理財樂享天天 瀏覽:842
普惠家理財收益高嗎 瀏覽:257
包鋼北方股份央視 瀏覽:952
莊家布局建倉指標 瀏覽:431
公司章程沒有規定銀行融資 瀏覽:422
實物貴金屬賬戶貴金屬 瀏覽:906
上海國際信託總經理 瀏覽:582
近年出版期貨預測書 瀏覽:299
躍嶺股份雲南信託 瀏覽:718
活期黃金購買 瀏覽:268
最近的科創板股票 瀏覽:633
中國建設銀行的理財靠譜么 瀏覽:203
如何查持倉 瀏覽:847
農行貴金屬交易時間 瀏覽:378
甘肅消費金融公司有哪些 瀏覽: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