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雲的股票何時在紐約上市
阿里爸爸早就在紐約上市了,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卷交易所正式上市,開盤股價為68美元,當日收盤價格是98美元,整體市值達到2314億美元
⑵ 阿里巴巴 紐約 上市
阿里巴巴剛在香港上市沒多久,估計在短期內不會有紐約上市計劃。
⑶ 阿里巴巴為什麼要在紐約上市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因為阿里巴巴上市融資是一個非常大的資金流動,國內或者一些小的交易市場沒有那麼做過那麼大的單子,怕他們沒經驗搞砸了,所以選擇一個大的交易市場,不容易出岔子
⑷ 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了。是中國公司還是美國公司 誰給解釋一下, 具體解釋一下阿里巴巴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崛起」在美國第一次受到熱情擁抱而不是高度戒備,應該是在9月19日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阿里巴巴在美上市的首個交易日,以股價飆升38%、總市值達到2310億美元的驚艷成績單,完勝美國本土明星互聯網企業「臉譜」,一舉殺進全球上市公司前20強,成為華爾街的年度新寵。當天,美國股民用激烈的競價表達對中國民企發展模式的肯定,對中國經濟運行環境的信心,從中國巨大市場中分一杯羹的期待,以及對中國崛起的真誠歡迎。這兩天在中國,雖然也聽到阿里上市「只是讓孫正義成了日本首富」的抱怨,但因阿里巴巴是中國人運營的公司而引發的民族自豪感明顯佔了上風。這兩天在西方,大大小小的媒體都在津津樂道於馬雲的第一份職業、第一次創業的公寓、甚至他最喜愛的電影,那種狂熱的追星式的寫法,讓習慣了西方媒體冷嘲熱諷的中國讀者還真有點兒不適應。
《日本經濟新聞》評論稱,中國企業在政府的推動下先是國營企業實施國際化,阿里巴巴的上市標志著民營企業也進入在國際市場發揮「存在感」的時代。韓國《東亞日報》稱,繼「G2」之後,世界迎來中美兩強的「網路2」時代。阿里巴巴在紐約成功上市,表明全球IT產業正形成中美兩強相爭態勢,美國的谷歌、臉譜、亞馬遜等企業正在與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網路等正式拉開競爭序幕。「到明年,阿里巴巴很有可能取代美國沃爾瑪,成為世界最大的銷售平台」。韓國《每日經濟》21日報道稱,現在全世界IT業也都在為阿里巴巴的「空襲」而緊張。中國IT巨頭同樣也將目光瞄準韓國,此前中國的騰訊就曾投資5300億韓元給希傑游戲公司,這震驚了韓國網路游戲業。阿里巴巴成功上市,必將刺激胸懷「阿里巴巴第二」夢想的中國年輕人創業。美國《時代》周刊稱,阿里巴巴上市凸顯全球四大經濟趨勢:越來越多重要公司將來自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創造藍籌股,發展中國家消費者主導世界,以及,你的下一份工作沒准就在中國。
美國《新聞日報》報道稱,在中國電商巨頭的紐交所首秀中,阿里高管們沒有一個登台敲鍾,而是把這一榮譽讓給了廣大阿里店鋪的經營者們,其中居然還有一位美國人。這實在是一招好棋,它能吸引更多的普通人加盟阿里行列。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全世界的企業都會考慮與阿里巴巴合作,互利共贏。
英國《衛報》21日報道說,阿里巴巴上市的過程像在「飛」,從發行價68美元一路升到近100美元的高點。日本《讀賣新聞》稱,阿里巴巴一開盤股價就超出發行價36%,表明股市對該公司成長性的高度期待。法國《回聲報》報道稱,阿里巴巴首個交易日表現「是個奇跡」,因為發行價已經不低,發行的股數也相當可觀,類似情況下,股票上市後一般會經過較長時間低迷和調整。日本NHK電視台稱,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第一天的市值就超過豐田公司規模。法國《費加羅報》稱,此前人們形容阿里巴巴的業務范圍相當於亞馬遜和億貝的總和,而上市僅一天阿里巴巴的市值也變成了這兩家美國電商的市值總和,這表明從中國14億人口的大市場獲得回報是可能的。
⑸ 阿里巴巴在納斯達克上市時間
首先糾正題主,阿里巴巴並不是在納斯達克上市,而是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上市時間是2014年9月19日晚。(阿里巴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價格確定為每股68美元,其股票當天開盤價為92.7美元,較發行價大漲36.32%。由於阿里巴巴集團的承銷商行使了超額配售選擇權,從而將籌資規模擴大了15%,從而使阿里在交易中總共籌集到了250億美元資金,創下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樁IPO交易。)
美國股票交易所:美國一共有三大股票交易所,分別是A.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簡稱紐交所(成立於1817年,美國第一大交易所)、B.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正式成立於1921年,曾經美國第二大交易所,如今美國第三大交易所)和C.納斯達克(全稱為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表(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NASDAQ,創立於1971年,現今美國第二大交易所)。
紐交所相當於中國的上交所,主板,盤子最大,市值最高,上市條件最嚴格。中國新三板的定位是模仿納斯達克,新三板是照搬的納斯達克的混合交易的報價驅動的交易模式,不過新三板跟納斯達克差得很遠很遠,在中國新三板掛牌公司最多,有10600多家,納斯達克目前有5400多家掛牌公司。
⑹ 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交易
A說法錯誤,「阿里巴巴去年正式在美國紐約交易所掛牌交易」,由此可以推斷阿里巴巴公司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並且一定是上市公司;
B說法錯誤,「阿里巴巴去年正式在美國紐約交易所掛牌交易」,由此可以推斷阿里巴巴公司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而不是有限責任公司;
C說法正確,「阿里巴巴去年正式在美國紐約交易所掛牌交易」,由此可以推斷阿里巴巴公司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所以該公司資本必須劃分為等額的股份,其股票可以流通;
D說法錯誤,「內部管理科學規范,股票價格將會持續上漲」的說法過於絕對.
故選:C.
⑺ 阿里巴巴什麼時候在美國上市
上市時間: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
上市首日情況:首日報收於93.89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8.07%,以收盤價計算,其市值破2300億美元。從50萬元人民幣初創到上市市值達到2300億美元左右,阿里巴巴用了15年。
(7)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紐約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美國上市歷程:
1、2013年7月
2013年7月23日下午消息 對於市場有傳聞稱阿里巴巴集團已經聘請高盛作為上市保薦人,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阿里巴巴發言人今日回應指,集團還沒有作出聘請投資銀行的決定,上市時間和上市地點也均未確定。
2、2013年9月
(1)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3年9月2日晚間報道,香港證監會已召開董事局會議,商討阿里巴巴上市的問題。
(2)2013年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以內部郵件形式正式公布了阿里巴巴集團的合夥人制度。根據《香港經濟日報》的報道,合夥人制度就是阿里集團隨後向港交所提出的上市建議。該制度將允許包括馬雲在內的合夥人在上市後提名半數以上的董事,以保證對公司的控制權。
3、2013年10月
因馬雲的「合夥人制度」而備受關注的阿里巴巴赴港上市一事畫上了句號。2013年10月10日,阿里CEO陸兆禧對外表示,「我們決定不選擇在香港上市。」這是阿里巴巴集團首次就IPO相關事宜作出公開表態。
4、2014年3月
2014年3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已經啟動該公司的美國上市事宜。
5、2014年5月
北京時間2014年5月7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融資規模預計150億美元以上。
6、2014年6月
(1)2014年6月16日阿里巴巴向SEC更新了招股說明書,首次公開「阿里巴巴合夥人」名單,以及2014財年整體業績。合夥人團隊由馬雲、蔡崇信、陸兆禧、彭蕾等27人組成。
(2)北京時間27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增補文件。文件顯示,阿里巴巴決定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
7、2014年9月
(1)2014年09月06日,阿里巴巴集團終於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更新後的招股文件稱,集團將以每股美國存托憑證60美元到66美元的價格掛牌上市,這將創下美國市場上有史以來按市值計算的最大IPO交易。
招股書文件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將通過IPO交易籌集243億美元資金。按定價區間的中值計算,其市值將為1550億美元左右。據數據提供商Dealogic統計的數據顯示,這將令其成為按估值計算的最大規模IPO交易,令維薩、通用汽車、Facebook以及多家大型中國上市公司相形見絀。
(2)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周四將其IPO(首次公開招股)價格確定為每股68美元,也就是此前定價區間的上限,這項交易將創下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IPO交易之一。阿里巴巴集團今晚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BABA。
阿里上市--網路
阿里巴巴正式登陸紐交所--人民網
⑻ 阿里巴巴公司進駐美國屬於什麼企業制度形式
現在上市的阿里巴巴並不是設立在中國的阿里本體公司,而是一家在開曼群島注冊的殼公司,此公司屬於目前中國政府多數管理人和普通經濟學界根本不懂的一種詭異的"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VIEs)。 外資(日本軟銀、雅虎和高盛代表蔡系)控股的跨國公司阿里巴巴是披有很多詭異外衣的。近日在紐約上市的阿里巴巴注冊在離岸港(開曼群島),通過VlE模式控制阿里巴巴的中國國內公司。該公司日本軟銀等國際之股權十數倍於馬雲,並且股權永久持有,實際當然是財務及利益主體為日本的跨國公司。只是在國內被VIE控制的阿里巴巴本體是中國公司,由馬雲控制,但這二者不是一個公司並非一個概念,有人就是在利用中國人對於國際金融游戲的整體無知故意混淆。 所謂"可變利益實體″,簡單地說,就是一家大陸公司在美國上市時,美國投資者買的其實不是這家大陸實體公司的股票,而是設在開曼群島上的空殼公司的股票。 這個空殼公司通過一系列運作,在香港設立公司,再由香港的公司在大陸設立全資子公司,並由這個全資子公司與大陸的實體公司簽訂一個或多個協議,達到享有大陸實體公司利益的目的,同時可以規避多種經濟責任。 註: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VIEs),即「VIE結構」,是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U.S.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使用的術語,也稱為「協議控制」。可變利益實體,是指投資者對某一實體有絕對控股權,決策方面不需要依據大多數投票權,同特別目的機構(Special Purpose Vehicle)概念密切相關。 可變利益實體為企業所擁有的實際或潛在的經濟來源,但是企業本身對此利益實體並無完全的控制權,此利益實體系指合法經營的公司、企業或投資。 VIE結構實質是國際共濟會金融家近年為規避主權國家公司管制而發明的一種詭異跨國公司形式。VIE結構在中國是根據所謂「法不禁止即合法」這樣的模糊合法性支持的,而同樣也有國際私法原則就是規避一國強制性法律規范的行為無效。 〔註:所謂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y)是美國標准會計准則FIN46(FASB Interpretion No. 46,關於企業合並)中關於(被投資)實體的一個術語,是指投資企業持有具有控制性的利益,但該利益並非來自於多數表決權。可變利益實體的概念與特殊目的實體(Special Purpose Entity)的概念相近。之所以要確認可變利益實體是由於投資企業需要將這類利益實體納入其並表報表的范圍。建立這樣的公司的目的就是完成某些具體的短期任務,比如規避金融風險、避稅或其他監管風險。 VIE是2001年安然丑聞之後產生的新概念。安然事件之前,一家公司對另一家公司擁有多數投票權才會要求合並報表。安然事件之後,只要這個實體符合VIE的標准,就需要合並報表。安然事件之後,美國財務會計標准委員會緊急出台了FIN46。由於時間緊迫,甚至沒有來得及制定相關會計准則,而是做為一條解釋性條款列在ARB 51(關於合並報表的規定)之下。〕 阿里巴巴公司股權以日本公司為主,而且上市前是管理團隊提名的董事並不絕對控制,依國際私法日本有司法管轄權!而在美國上市,美國也有管轄權! 而這個公司適用中國法律的依據是沒有理由的。如果是依據中國法律,阿里巴巴公司的同股不同權本身就是違反中國《公司法》的事情,可以依法無效。 司法權是一個國家對這個企業的關鍵權利,有了司法權可要求注冊地國家配合,公司注冊地可要求查你所有密秘後給對方,還有司法執行,其它與日本有法律相關協議的國家也會執行,也就是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均認其是日本公司。就如中國規定中國人注冊的特殊目的公司是中國公司一樣!
⑼ 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了嗎
上市時間為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
阿里巴巴美國上市歷程:
2013年7月23日下午消息對於市場有傳聞稱阿里巴巴集團已經聘請高盛作為上市保薦人,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阿里巴巴發言人今日回應指,集團還沒有作出聘請投資銀行的決定,上市時間和上市地點也均未確定。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3年9月2日晚間報道,香港證監會已召開董事局會議,商討阿里巴巴上市的問題。
2013年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以內部郵件形式正式公布了阿里巴巴集團的合夥人制度。根據《香港經濟日報》的報道,合夥人制度就是阿里集團隨後向港交所提出的上市建議。該制度將允許包括馬雲在內的合夥人在上市後提名半數以上的董事,以保證對公司的控制權。2013年10月,因馬雲的「合夥人制度」而備受關注的阿里巴巴赴港上市一事畫上了句號。2013年10月10日,阿里CEO陸兆禧對外表示,「我們決定不選擇在香港上市。」這是阿里巴巴集團首次就IPO相關事宜作出公開表態。
2014年3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已經啟動該公司的美國上市事宜。北京時間2014年5月7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融資規模預計150億美元以上。2014年6月16日阿里巴巴向SEC更新了招股說明書,首次公開「阿里巴巴合夥人」名單,以及2014財年整體業績。合夥人團隊由馬雲、蔡崇信、陸兆禧、彭蕾等27人組成。?北京時間27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增補文件。文件顯示,阿里巴巴決定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