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合景泰富在人才培養方面怎麼樣
合景泰富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才培養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以全面系統的培養機制不斷為員工提供廣闊發展空間,讓每位員工融入企業,與企業共成長。
2019年,合景泰富繼續推進集團管培生人才計劃升級,著力打造「合新力」管理培訓生2.0項目,聚焦有1-5年工作經驗的海內外優秀名校畢業生,為集團培養高素質、高學歷、有才能、有沖勁的年輕力量。截至目前,碩士及以上學歷管培生佔比已達80%以上。
同時,通過儲備人才培養項目「合鼎計劃」,針對城市公司儲備總經理、儲備職能副總等人群,扎實拓展房地產全鏈條知識,升級優化儲備人才管理思維與能力,力求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實現集團全層級人才供應鏈的完善。
B. 運盛實業的管理團隊
錢仁高:上海溫州商會副會長,曾任上海浦慶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九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本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兼總經理;現任上海九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知足:上海浦慶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本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副總經理。
陳偉軍:曾任上海浦東合慶工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上海東方久樂安全氣囊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浙江萬豐奧特集團公司總裁助理,總經理,副總裁;浙江金甬晴綸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黨委委員,工會主席;上海市開發區協會第二屆理事。
宋乙格:曾任浙江平陽電視台記者,上海浦慶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九川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本公司投資發展中心總經理。
顧敏:工程師,曾任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新黃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中信泰富所屬大昌行(中國)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本公司助理總裁兼行政管理中心總經理、人力資源總監。
許衛德:曾任安徽省安慶市糖業煙酒公司財務經理,協和石油化工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總財務部經理,本公司財務總監。
姜慧:會計師,曾任太平協和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管理中心財務處總經理秘書,本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秘書。
華恩敏:會計師,曾任上海浦慶投資有限公司財務總監,上海九川投資有限公司財務副總監,本公司財務副總監。
C. 中信泰富和中信集團什麼關系
中信泰富是中信集團的下屬子公司。中信集團是我國中資混業第一例
D.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發展階段
創業時期
(1979年—1984年)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通過吸引和利用外資,服務於國內經濟建設,發揮對國民經濟「拾遺補缺」的作用;同時在管理體制、經營方式和業務領域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創新,率先對外發行債券,開辟了多種融資方式,最早開展了融資租賃、海外投資、國際經濟咨詢等業務,積極開展中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在許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快速發展
(1985年—1988年)
這一時期,公司繼續開拓創新,利用外資發展投資業務,取得快速發展。為適應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公司進行了機構改革,將主要業務部門分別獨立出來,先後成立了若干個專業子公司、地區子公司和海外子公司,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從事生產、技術、金融、貿易、服務等綜合性業務的企業集團。榮毅仁董事長制訂的「中信風格」,成為中信人的行為准則。
調整時期
(1989年—1992年)
根據國家對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公司圍繞加強管理、壓縮投資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調整措施,公司業務在調整中繼續取得發展。1992年7月,公司制訂了十年規劃和
八五計劃,確定了「加強管理,提高效益,抓住機遇,積極發展」的基本方針和發展目標。
穩步發展
(1993年至今)
1993年3月,榮毅仁同志當選國家副主席,國務院調整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領導班子,魏鳴一同志任董事長,王軍同志任總經理。從1993年起,公司圍繞發展戰略、業務重點和經營管理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研討,注重克服重開拓、輕管理的傾向,加強經營管理,強化宏觀控制。 1979年1月17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約見胡厥文、鬍子昂、榮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五人提出吸引外資解決經濟建設資金問題。
1979年2月,榮毅仁提出成立「中國國際投資信託公司」。
1979年7月1日,全國人大五屆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7月8日正式公布。同日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Trust & Investment Corporation)宣布成立,簡稱「中信公司」,注冊資金2億人民幣。
1979年10月4日,中信董事會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正式成立。董事會成員共44人,榮毅仁、雷任民、吳志超、陳樹梓、王兼士為常務董事,榮毅仁為董事長,雷任民為副董事長。公司總經理為榮毅仁,雷任民、吳志超、陳樹梓任副總經理。其他董事包括馬萬祺、王少岩、王光英、王紀元、王寬誠、葉林、古耕虞、劉希文、劉靖基、孫孚凌、孫曉村、華煜卿、芮沐、肖桐、何賢、何郝炬、李文傑、李嘉誠、杜新波、邱純甫、陳希仲、湯元炳、周志俊、周寶芬、張敬禮、張遺、段雲、茅以升、鬍子嬰、經叔平、郭棣活、錢昌照、資耀華、曾定石、常彥卿、童少生、裴先白、繆雲台、霍英東等。
1980年6月2日,中信與日本東方租賃合資成立中國東方租賃公司。融資租賃成為中國唯一向外資開放的金融領域。
1982年1月18日,中信與野村證券達成協議,以年利率8.7%發行12年期武士債,總額100億日元,其中80%投入儀征化纖。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發行海外債券。
1984年,中信旗下中國國際經濟咨詢公司與英國[朗文]合作出版了《中國投資指南》,這是中國第一部完整介紹中國對外開放有關政策法規的書籍。
1986年,中信利用杠桿租賃收購澳大利亞波特蘭鋁廠10%股權,被評為「1986年世界十大融資案例」之一。
1986年3月22日,中信以3.5億港元收購因擠兌風波遭到嚴重打擊的嘉華銀行92%的新股。
1987年1月27日,中信香港以19.36億港元收購國泰航空12.5%股份,成為第三大股東。
1988年2月24日,中信、大東電報局、和記黃埔三方合資成立亞洲衛星有限公司。1990年4月7日,亞洲一號由中國長城工業公司的長征火箭送入太空。中國正式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1988年8月15至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北戴河會議,通過《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物價指數突飛猛進,五大「官倒」——光大實業公司、中國農村信託投資公司、中國康華發展總公司、中國工商經濟開發總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遭到國家審計署審計。
1990年1月,中信收購泰富發展,更名中信泰富。中信香港將資產和業務注入中信泰富,中信泰富由小型地產公司一躍成為超過40億港元的大型上市公司。
1990年2月14日,中信香港以每股4.55港元,斥資103億收購香港電訊20%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1992年2月13日,中信泰富收購香港最著名老牌洋行——恆昌企業。
1995年2月,中信證券成立。2002年,中信證券上市。中信證券是中國最大的券商。
1995年3月26日,中信與伊朗德黑蘭城鄉鐵路公司簽署協議,承包修建德黑蘭地鐵一、二號線。德黑蘭地鐵工程被稱為「總統一號工程」,是中東、北非第一個地鐵系統。
2001年,中信集團成立。
2002年12月5日,中信控股成立。中信控股是中國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2003年,中信集團參與的聯合體中標「鳥巢」。
2005年11月25日,中信實業銀行改名「中信銀行」。2007年4月27日,中信銀行A+H股同步上市。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因外匯期權合約巨虧,面臨破產危機,引發港股震動。中信集團緊急注資拯救,損失不詳。
2008年1月,中信集團、中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中信汽車公司等共同發起設立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信網路有限公司獲得衛星轉發器出租出售和VSAT業務經營許可證。
2008年3月,中信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
2008年4月,中信國安集團無償受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資委持有的51%新天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股權。
2008年5月,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發生特大地震。中信集團組織力量全力投入抗震救災,累計向地震災區捐款人民幣7,322億元。中信海洋直升機公司選調12架主力直升機和骨幹人員組成抗震救災飛行隊,出色完成救援飛行任務。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0.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11.61%股權,完成收購後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成為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2008年6月,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員會有條件通過安信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向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發行股份購買暨重大資產出售事宜申請。
中信集團、中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7月,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配發股票7.89億股,募集資金約25億港幣。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首次獲准進入全國銀行間同行業拆借市場。
中信資源澳大利亞公司斥資9,973萬澳元增持澳洲上市公司麥克阿瑟煤炭公司股權至20.39%,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中信國安通信有限公司及江蘇省廣播電視信息網路投資有限公司等17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江蘇省廣播電視信息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8月,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中信集團承包建設的國家體育場(鳥巢)作為主體育場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做出了貢獻。中信國安第一城在奧運會期間成功接待哈薩克、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總統等奧運貴賓。
2008年10月,中信集團、中信國安集團共同出資32.6億元投資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占股49%,成為其最大股東。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就投資外匯期貨合約形成潛在虧損發布公告,預計投資外匯期貨合約虧損金額超過150億港幣。
2008年11月,中信集團和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成功私有化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完成私有化後中信集團持有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約70.32%股權。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增持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至10.07%。
2008年12月,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召開特別股東大會,高票通過中信泰富向中信集團發行可轉換債及由中信集團承接部分外匯期貨合約的方案。中信集團按每股8港幣價格認購中信泰富約14.5億股股票,完成認購後中信集團對其持股比例增至57.56%。中信集團按澳元兌美元匯率0.7水平承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約53億澳元期貨合約,中信泰富支付中信集團對價約91.6億港幣。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中信產業基金發起設立金額約60億元的綿陽科技城產業投資基金。
2010年5月,中信集團啟動整體上市。
2011年9月01日由山西太原鋼鐵集團與寶鋼集團、中信金屬公司、 鞍鋼和首鋼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中國鈮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功以19.5億美元收購世界最大鈮公司巴西礦冶(CBMM)15%的股權CBMM由巴西Moreira Salles家族控制,五大企業完成入股權後,該家族仍持有七成控股權。
2013年1月,中信集團控股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成為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最大股東。
2013年4月,中信集團控股昆明貴重金屬交易所,成為昆明貴重金屬交易所最大股東。
E. 2009年中信泰富事件為什麼虧損
2009年4月8日,67歲的榮智健宣布辭去中信泰富董事長一職,標志著中信泰富「榮智健時代」的終結,接任者是53歲的母公司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常振明
榮智健辭職後,甚至於有外電猜測,此事可能令榮智健面臨10年的牢獄之災。此外,傳出被視為榮氏產業主要繼承人的榮智健的長子榮明傑(目前擔任公司董事)可能辭職的消息
作為企業家群體中最特殊的一位,紅色資本家榮智健及其所代表的榮氏家族的命運,成為大眾最關注的問題(關注度遠遠高於中信泰富公司的命運)。現在下結論說榮智健將退出商業舞台,顯然為時過早;說榮智健的辭職意味著「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再次被驗證,榮氏家族將從此走向沒落更是無稽之談;唯一可以確認的是,作為紅色資本家的榮智健已經成為歷史。而這,也許正是榮智健在辭職信上簽名時最為傷感的地方
致命的「止賺不止蝕」合約
2006年3月,中信泰富動用4.15億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資源開采權的公司的全部股權。這個項目使得中信泰富對澳元有著巨大的需求,到2010年,資本開支中澳元需求為16億,外加每年的營運開支約10億澳元,項目為期25年。
為了防範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前幾年澳元兌美元一直在大幅升值),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中信泰富與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簽訂了數十份外匯合約,其中澳元合約占最大比重,中信泰富實際上最終持有90億澳元,炒匯金額比實際礦業投資額高出4倍多。
每份澳元合約都有最高利潤上限,當澳元兌美元匯率高於0.87時,中信泰富可以賺取差價,合約自動中止。但如果該匯率低於0.87,卻不能自動中止協議,中信泰富必須不斷以兩倍或多倍接貨。這一合約的特點是「止賺不止蝕」,澳元繼續升值,中信泰富最多可賺5350萬美元;如果澳元大幅貶值,則虧損是個無底洞。中信泰富把寶完全壓在了多頭上,做多澳元
金融海嘯的爆發,讓澳元急遽貶值。2008年10月20日發布巨虧公告日,澳元兌美元僅為0.7,依據相關匯率計算,公告日預計的總虧損為155億港元,如果不是主要控股股東中信集團提供15億美元的備用信貸,中信泰富將陷入破產境地。最終在2008年12月,中信泰富以虧損91億港元的代價結束了這場詭異的投機。
至於中信泰富為何要賭徒式地簽署這樣明顯不公平的協議做多澳元,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謎。吊詭的是,中信泰富早於2008年9月7日,已獲悉該公司巨額虧損,但直到一個半月後,公司市值損失過半才作公布。而就在這段時間,資本市場上中信泰富的沽空規模忽然急劇上漲,甚至是出事前的十幾倍。巨虧事件公布後,股價最低跌至3.66元,沽空者獲利眾多,而中小股民損失慘重。
事後榮智健稱,對於這項投資他事先並不知情,是財務部門繞過他所做的決定,而財務部門的兩位負責人(前財務董事張立憲及財務總監周志賢辭職)也最早被「問責」。不過,榮智健的女兒、前財務主管榮明方則只被降職,並沒有離開公司。榮智健還否認張立憲為「替罪羊」之說。
警方介入調查 榮智健遜位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證監會開始正式介入調查。香港證券交易所22日也表示,會跟進有關投訴。
為了應對困局,中信泰富在2008年10月21日深夜緊急宣布擬出售子公司大昌行的全部或部分股權,以獲取部分資金。在自救的同時,榮智健沒有忘記向母公司中信集團求救。關鍵時刻,中信集團再次伸手,決定向中信泰富注資15億美元用於重組外匯合同的部分債務義務。中信泰富也隨即終止出售大昌行。
在中信泰富積極解困的同時,證監部門對中信泰富的調查也在不斷深入。2009年1月2日公布公告稱,17位董事正接受證監部門調查,包括主席榮智健、其長子榮明傑及集團董事總經理范鴻齡,以及七位執行董事和七位非執行董事。不過,被認為是事件中的三位關鍵人物的榮智健愛女、前財務主管榮明方,因事件遭解僱的前財務董事張立憲及前財務總監周志賢,均不在調查名單內。
3月25日,中信泰富公布2008年業績。年報顯示,2008年,中信泰富稅後股東應占凈虧損為126億港元,其中,外匯合同所導致的變現及市場公允值的稅後虧損為146億港元。如果剔除該項虧損,則去年可以取得稅後溢利19億港元。「這是中信泰富成立19年來第一次虧損。」當滿頭銀發的榮智健道出這個事實時,據說當時整個發布會現場頓時陷入了沉寂。榮智健表示,仍有信心在2009年扭虧為盈,但盈利幅度難以預測。
憑借榮智健「紅頂商人」的背景,加上中信集團的鼎力支持,業界普遍認為,中信泰富「澳元門」事件,到此應該會畫上個句號。然而,4月3日,香港警方對中信大廈進行突擊調查,調查公司是否有董事作出虛假陳述,以及串謀欺詐的違規行為,使得事件陡然升級。4月8日,67歲的榮智健宣布辭去中信泰富董事長一職。
F. 深圳40周年表彰100人名單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名單:
萬捷: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
馬化騰: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馬明哲: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馬蔚華:招商銀行原行長
王衛: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傳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葉青(女):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馮冠平: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原院長
劉曉春:深圳國際仲裁院黨組書記、院長
劉磊: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
孫喜琢: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院長
孫磊:飛亞達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設計師
李西廷: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屹: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澤湘: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建全:深圳市穩健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飛飛:富泰華工業(深圳)有限公司技術經理
吳峰華:深圳市同泰富珠寶首飾股份有限公司TTF高級珠寶品牌創始人、創意總監
沈慶芳:鵬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陸建新: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總工程師
陳寧:深圳雲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陳志列: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金旴植: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周創彬: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專項試驗資深專家
趙心竹(女):深圳市中意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卉洲(女):藝之卉時尚集團(深圳)有限公司EACHWAY(藝之卉)品牌創始人、首席設計師
胡應湘: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
禹國剛:深圳證券交易所原副總經理(法定代表人)
袁庚:招商局集團原常務副董事長、原蛇口工業區管委會主任
徐揚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高雲峰: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郭麗英(女):深圳市鳳凰涅槃藝術團團長
黃三文: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黃源浩:深圳奧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曹艷(女):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黨委書記、校長
龔國祥:深圳外國語學校原校長
蔣開儒:深圳市羅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創作員
魯先平: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樊建平: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霍大偉: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012實驗室導師部高級顧問
G. 合景泰富地產領導層
合景泰富執行董事
孔健岷,48歲,為合景泰富集團之創辦人、合景泰富公司執行董事兼主席、薪酬委員會成員及提名委員會主席。孔先生主要負責為合景泰富集團制定發展策略以及監督項目規劃、業務營運及銷售和市場營銷。孔先生於一九八九年畢業於暨南大學,主修計算機專業。孔先生擁有逾21年的豐富物業開發及投資經驗。孔先生為孔健濤及孔健楠的兄弟。除上述披露者外,孔先生亦為所有於英屬處女群島(「英屬處女群島」)注冊成立之附屬公司、若干於中國注冊成立之附屬公司及兩家於香港注冊成立的附屬公司的董事。
孔健濤,45歲,為合景泰富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孔先生負責合景泰富集團的整體項目營運,擁有逾21年物業開發經驗,自一九九五年起擔任合景泰富集團董事。孔先生為孔健岷及孔健楠的胞弟。除上述披露者外,孔先生亦為所有於英屬處女群島注冊成立之附屬公司、若干於中國注冊成立之附屬公司及兩家於香港注冊成立的附屬公司的董事。
孔健楠,50歲,為合景泰富公司執行董事兼執行副總裁。孔先生負責協調及管理本集團的人力資源、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及法務監察職務。彼畢業於中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於一九九九年加入本集團。孔先生為孔健岷及孔健濤的胞兄。除上述披露者外,孔先生亦為所有於英屬處女群島注冊成立之附屬公司、若干於中國注冊成立之附屬公司及三家於香港注冊成立的附屬公司的董事。
李建明,48歲,為合景泰富公司執行董事、合景泰富集團運營管理部副總裁兼華南片區總經理。李先生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主修工業與民用建築。李先生於一九九五年加盟本集團,曾擔任工程管理部副總裁,並於二零零七年六月獲委任為本公司的執行董事。目前,李先生負責本集團內部以及區域的工程管理、招投標、集團采購及產品標准化工作。除上述披露者外,李先生亦為其中一間於中國注冊成立之附屬公司的董事。
徐錦添,47歲,為本公司之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兼公司秘書。徐先生主要負責財務管理及監督財務申報、企業融資、庫務、稅項、風險管理包括內部監控及其他財務相關事宜。徐先生畢業於澳洲國立大學,持有商務學士學位,為香港會計師公會之專業會員。加盟本集團前,徐先生曾任職一間國際執業會計師事務所之高級經理。徐先生於二零零七年一月加盟本集團,擔任首席財務官一職,並於二零零七年十一月獲委任為本公司的執行董事。除上述披露者外,徐先生亦為若干於香港注冊成立之附屬公司的董事。
何偉志,48歲,為合景泰富公司執行董事、合景泰富集團副總裁兼西南片區總經理。何先生於廣州大學畢業,主修酒店管理。何先生於一九九五年加盟本集團,曾擔任銷售部門經理及副總經理等職務。自加盟本集團後,彼一直負責本集團之項目規劃、設計及銷售規劃工作,亦曾負責西南片區的全面運營及管理工作,在房地產市場擁有豐富經驗。何先生於二零零九年二月獲委任為本公司的執行董事,目前主要負責本集團之銷售規劃、產品研發、設計規劃、物業管理、客戶服務、戰略品牌及土地儲備的管理工作。除上述披露者外,何先生亦為若干於中國注冊成立之附屬公司的董事。
合景泰富獨立非執行董事
李嘉士太平紳士,55歲,為合景泰富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核委員會成員。李先生於二零零七年六月加盟本公司。彼獲香港大學法律學士學位及法學專業證書,為香港、英格蘭及威爾斯、新加坡及澳洲首都區的合資格律師,並於一九八九年起擔任胡關李羅律師行的合夥人。李先生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思捷環球控股有限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及為渝太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石葯集團有限公司、合和實業有限公司、安全貨倉有限公司、添利工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及渝港國際有限公司的非執行董事,該等公司均於聯交所上市。彼於二零零四年九月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擔任港通控股有限公司的非執行董事。於二零零零年至二零零三年及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二年,李先生分別擔任聯交所上市委員會的成員及副主席,其後,彼自二零一二年起擔任聯交所上市委員會的主席。彼亦為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的證監會雙重存檔事宜顧問小組成員、證監會(香港交易所上市)委員會成員及香港會計師公會紀律小組成員。
譚振輝,53歲,為合景泰富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主席、薪酬委員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成員。譚先生於二零零七年六月加盟本公司。彼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持有會計學士學位,為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及特許金融分析師成員。譚先生於核數、公司顧問服務以及財務管理及合規方面累積逾30年經驗。譚先生現為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之執行董事、財務總監兼公司秘書及高陽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兩家公司均於聯交所主板上市。
李彬海,66歲,為合景泰富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及審核委員會成員。彼為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保利地產」,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保利地產集團」)前董事長,執掌保利地產19年,至二零一零年五月三十一日退任。退任前,彼在保利地產集團歷任廣州保利房地產開發公司總經理、保利南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及副總經理及中國保利集團公司總經濟師等職務。
以上為合景泰富地產主要領導層,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H. 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丹在中信泰富里任什麼職位
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丹
中信泰富是中信集團在香港的投資分公司,中信占股份約56%以上
中信泰富現在的董事長是常敬明,常敬明是中國中信集團的總經理兼中信泰富的董事長.孔丹是中信泰富的大老闆
孔丹是中信的1把手,常敬明是2把手..
中信公司是直屬國務院財政部,不同於什麼中國石油 \國家電網 歸國資委管,中信公司是不歸國資委和發改委管的.相當於國務院的小金庫.
總資產1.6億元. 按照資產來排 中國企業排第2或第3, 比中國石油 石化 中國移動 這些都有錢得多, 營業收入相對少點, 但是也是世界500強..
孔丹級別是 正部級 幹部.
I. 深圳湖南商會的商會成員
秘書處
法律服務部
外聯部
人才與就業服務部 名譽會長
余彭年 彭年酒店董事長
會長
廖克勤 湖南省人民政府駐深圳辦事處主任
常務副會長(排名不分先後)
倪福林 深圳市福中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其廣 深圳市廣興隆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副會長(排名不分先後)
陳文祥 湖南省人民政府駐深圳辦事處副主任
羅祖明 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唐清生 深圳市凱利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鳳萍 深圳市深圳市鋥科合金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 巍 深圳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紅林 深圳三葉精密機械公司總經理
謝陽榮 深圳市世雄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躍華 深圳安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 敏 深圳視得安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燕夫 深圳市創飛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齊 益 長沙市人民政府駐深圳辦事處主任
黃媛暉 深圳泰華晶彩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亞民 深圳市琳瑛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
袁志強 深圳市三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柳 楊 美聯訊顯示設備(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滿生 深圳市安水源飲水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石星 深圳廣播電視電影集團台長
馮 祺 華娛衛視廣播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周宏泉 深圳市萬廈居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一帆 深圳市中泰天成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湘華 深圳市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少春 金蝶國際軟體開發有限公司主席
瞿紹發 深圳市桑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 晝 深圳市達晨創業投資總經理
何景成 深圳市泰富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 剛 深圳市特祥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唐 鑫 深圳市森特祥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白蘋 深圳市鵬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謝振洋 深圳市京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全艷艷 深圳市京廣智能科技有限董事長
唐紹程 商智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亞波 深圳市亞勝通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秘書長:毛永紅 湖南省人民政府駐深圳辦事處辦公室主任
J. 合景泰富的發展前景怎樣
合景泰富目前 已進駐廣州、北京、上海、香港等36個城市,開發項目 近1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