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聽說東風日產最大的股東是雷諾,雷諾是哪國的日產車如何驪威,怎麼樣
1 首先,東風日產是東風汽車公司和日產公司的合資企業,東風公司是中國國企,日產是日本公司。 雷諾是持有日產股票,而不是持有東風日產股票。
2 日產90年代和雷諾交換控股,日產有雷諾的股份,雷諾有日產的股份, 兩家公司共用平台,設計,零件供應等減少成本。
是交換控股,而不是雷諾收購了日產, 和mazda,福特關系不同,福特是收購了mazda的一部分股票,mazda收到福特的控制,甚至mazda賣出一部車福特都有分成。
3 東風日產車國內就是強調空間和省油, 驪威空間不錯,就是成本控制比較厲害,用料一般,相對來說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⑵ 「東風日產」各股東股份組成情況
1首先,東風日產是東風汽車公司和日產公司的合資企業,東風公司是中國國企,日產是日本公司。雷諾是持有日產股票,而不是持有東風日產股票。 2日產90年代和雷諾交換控股,日產有雷諾的股份,雷諾有日產的股份,兩...
⑶ 我有個無聊的問題想問問大家 日產公司被雷諾公司收購了嗎 如果是被收購了那是法國的公司還依然是日本
1999年,法國雷諾汽車集團投下7000億日元,收購日產汽車股權,成為日產汽車的最大股東,日產汽車被法國雷諾收購。
是法國的公司了。
現在國內的東風日產其實是歐洲車系,象天籟、騏達、逍客等等都是雷諾的設計師的經典之作!如今日產的董事長也是法國人——戈恩,雷諾——日產聯盟,其實是雷諾為了照顧日本人工作情緒,讓日本人好好為雷諾賣命工作,所以日本大地震,豐田、本田等日本本土汽車品牌損失慘重,在中國也走下坡路,而日產汽車卻沒什麼影響,因為他大部分工廠在歐洲,其在中國勢頭強勁!
⑷ 十年來首次虧損——雷諾危機源於日產,還是自身
近日,雷諾集團發布了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雷諾汽車營收為555.37億歐元,相比2018年下滑3.3%,營業利潤為21.05億歐元,同比下跌29.5;其中凈收入為1900萬歐元,相比於2018年的34.51億歐元,跌幅更是高達99.45%;
同時,雷諾集團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41億歐元,這是該公司10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不過雷諾高層的動盪有望在今年7月份結束,其新聘請CEO盧卡?德?梅奧(LucadeMeo),原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西雅特品牌全球總裁品牌,將於2020年7月上任。
德爾博斯表示:「高層管理團隊的強化、(日產)聯盟的復興以及新車型的成功,讓我對集團扭虧為盈充滿信心。」
▼
2020年依然艱難
聯盟重新步入正軌、新CEO年中上任……2020年被視為雷諾的轉折之年。
然而,這卻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就全球市場來看,雷諾集團預計今年新車銷量會下滑,在歐洲市場至少下滑3%,在俄羅斯市場下滑約3%,在巴西市場上升約5%。
在中國市場,疫情為今年的產量和銷量蒙上來了一層陰影。雷諾和日產在本次疫情的重災區武漢都設有工廠,受相關政策影響需要延遲開工;同時,銷量也將因隔離措施受到影響。
此外,盡管德爾博斯表示雷諾集團和日產汽車將在今年5月份達成「更有意義的共同的目標」,但是投資者依然對聯盟的關系持懷疑態度。
在種種不確定因素影響下,雷諾集團2020年的表現仍是未知數。
——END——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東風日產應該更名為東風雷諾日產,因為雷諾是日產的最大股東而且握有經營權。
說騏達基於雷諾的車型研發 其實說雷諾的某車型是基於騏達的平台研發的也是一樣的
共同汽車企業聯盟下的汽車平台和發動機技術 都是通用的
而且 單看股份和經營權 來說明雷諾日產間技術就是一體的這個說法很牽強
像奧迪 雖然99%的股份歸大眾持有 但是1%的股份 指代奧迪獨門的quattro
這個技術奧迪並沒有交給大眾
轉回來論國內日產所用的 大部分還是日產自身的技術 用到雷諾的技術實際上很少
像天籟 是日產D平台的產物 而雷諾進口到國內的緯度
並非正宗的雷諾車 而是在韓國三星生產的掛雷諾標的日產D平台車
所以 單純的用雷諾控股或擁有日產的經營權 就簡單得出日產的技術都是雷諾而來的
太主觀了 像福特馬自達 難道說馬自達的zoomzoom 都是福特來的嗎
⑹ 日產被雷諾控股嗎
都不是。
1、雷諾只是持有日產44%左右的股權,還談不上收購,只能算作大股東。收購一般是指百分百買過來,這種情況下顯然不是。如果非要拗這點的朋友可參閱雷諾汽車的外國官網,人家清晰寫著:雷諾集團總部位於巴黎附近的Boulogne-Billancourt,由同名的雷諾品牌和子公司Alpine,羅馬尼亞的汽車Dacia,韓國的雷諾三星汽車和俄羅斯的AvtoVAZ組成。注意,裡面並沒有包括日產的英菲,他們之間的正式說法,一直是「聯盟」,所以說,雷諾從來就沒收購日產。
2、雷諾和日產是作為聯盟的形式合作,日產也持有雷諾15%的股份,但是整個聯盟里,雷諾顯然是佔主導的,因為聯盟的大老闆就是雷諾的。
3、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其一雷諾是法國國企,你沒看錯。其二日產是日本第二大車企,對日本經濟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日本政府是不會允許外國企業完全並購日產,因此,雷諾收購了日產主要的股份,退而其次當上了大股東,並和日產成為所謂的聯盟關系。
4、那麼日產是不是已經被雷諾完全說了算呢?不完全是,跨國企業運作的復雜性,背後又涉及到日法兩國政府,都各有各的就業,技術,政治等方方面面的考慮,目前的情況是取得最好的平衡,一旦雷諾如果想進一步控制日產,可能會並不如願,因為日產已經公開說明,除非法國政府減持雷諾,否則日產不願意被雷諾進一步收購股份。
⑺ 現在日產汽車公司的股權是怎樣的,現在還由法國雷諾汽車公司控股還是由日本人控股呢卡洛斯·戈森 趙楠 譯
在1999年,雷諾公司收購了日產汽車44.4%的股份,日產則持有雷諾15%的股份,2002年3月又在交叉持股基礎上,設立了雷諾-日產有限公司,現已躋身於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集團。 現在,雷諾持有日產股份的比例達44.3%,而日產持有雷諾15%股份。雷諾-日產聯盟首席執行官為卡洛斯戈恩,雷諾-日產第一大股東為法國政府,法國政府控制雷諾-日產15%股份,是其控股股東。
最新情況
1,雷諾日產與戴姆勒結盟
2010年4月7日,戴姆勒公司 與雷諾-日產聯盟宣布建立戰略聯盟。戴姆勒與雷諾-日產的合作協議顯示, 戴姆勒將獲得雷諾3.1%的股份和日產3.1%的股份[3],雷諾將獲得戴姆勒3.1%的股份。之後雷諾會將所持1.55%的股份交換日產2%的股份。因此,雷諾和日產最終將分別獲得戴姆勒1.55%的股份。 合並後形成的戴姆勒雷諾-日產聯盟有望節約數十億歐元的成本,車型平台的共同開發、研發、包括在動力系統技術上的共享,都將實現成本的下降。
2,雷諾-日產2012年4月將絕對控股伏爾加
雷諾-日產聯盟將增持俄最大車企伏爾加汽車(AvtoVAZ)股份至50%比例,不過由於俄羅斯大選,原定3月進行的協議簽訂事宜將延遲到4月。
雷諾汽車俄羅斯執行董事兼歐亞地區負責人布魯諾·安瑟蘭(Bruno Ancelin)向《論壇報》透露:「由於俄羅斯正在進行總統大選,因此協議被延遲。不過這只是幾個星期的事情而已。雷諾-日產聯盟將聯合持有伏爾加50%股權。」《論壇報》另根據匿名消息來源報道稱,在今年4月之前雙方不會達成交易。
2008年初,雷諾曾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伏爾加25%的股份。到2011年中期,俄羅斯政府批准雷諾-日產收購50%的伏爾加汽車股份,為後者增持大開方便之門。6月雷諾-日產CEO卡洛斯·戈恩首次披露雷諾與日產分別持有35%和15%股份的構思,雷諾計劃額外收購伏爾加的10%的股權,日產計劃收購伏爾加15%的股權。
布魯諾·安瑟蘭還表示:「我們預計2016年俄羅斯市場的汽車銷量將達到400萬輛,而CEO戈恩制定的汽車銷量目標為其中的160萬輛,占據當地40%市場。
⑻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斷舍離」:東風雷諾解散、英菲尼迪收縮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周菊?英菲尼迪在中國似乎正陷入國產7年之癢。4月28日,一則裁員、總部搬遷的消息將英菲尼迪推上輿論漩渦中心,在同門兄弟雷諾退出中國乘用車市場之後,同樣處於不賺錢狀態的英菲尼迪是否也收到了來自總部的退出命令?這引起了外界的討論。
但英菲尼迪並沒有退出的打算。「區域辦公室還保留著,我們不會退出。東風英菲尼迪和東風日產在『大東風日產』前提的協同一直在推進,但沒有搬遷總部的計劃。」東風英菲尼迪執行副總經理高政浩向經濟觀察報記者澄清道。而東風日產相關人士則對此解釋為,「戰略調整,這和日產全球戰略變化有關。」
英菲尼迪隨後的公告顯示,為了實現與東風日產在營銷上的協同,有個別部門前往東風日產總部所在地廣州花都進行辦公。一位東風日產內部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東風日產總部大樓旁新建了一座大樓,是給東風英菲尼迪和東風啟辰准備的新辦公場所。」該人士稱,目前已有部分東風日產人員入駐東風英菲尼迪北京辦公室。
但英菲尼迪並沒有對一個關鍵問題進行回應,即英菲尼迪是否會重新回到東風日產旗下,調整成為東風日產的獨立事業部——就像其在國產之前一樣。「英菲尼迪成為東風日產的事業部是趨勢。」一位東風英菲尼迪內部人士認對經濟觀察報記者這樣分析。
英菲尼迪在華發展將走向何方?目前似乎還沒有人能夠給出准確答案。從2018年日產和雷諾雙料CEO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被逮捕之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裂痕,這種高層的分裂正在這個全球第一大車企聯盟中展現出巨大的影響力。在戈恩力推的雷諾在華戰略大幅度調整落地後,作為日產高端品牌的英菲尼迪在中國也將不可避免地迎來同樣的變局。
大聯盟的「斷舍離」
2016年,隨著日產汽車收購三菱汽車34%的股份,全球第一大車企聯盟雷諾-日產-三菱成立,這三者關系中,雷諾是日產的大股東,而日產又是三菱的大股東,戈恩是聯盟的靈魂人物。在戈恩出事之前,2018年上半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銷量達到553.8萬輛,是全球第一大車企。盡管整合時間僅有兩年,但戈恩主導下的新聯盟已經初步形成了在技術共享、生產資源、公司文化、銷量管理等方面都可以互相借鑒和共享的局面,這使得聯盟成為了一個高效的集體。
在戈恩被捕後至今的18個月里,雷諾和日產的銷售額下降,利潤蒸發,聯盟的管理也陷入一片混亂。隨之而來的是日產、雷諾和三菱汽車出現了趨向獨立的趨勢。
其中,日產在2019年財年的前三個季度中凈利潤為393億日元,相比2018年同期3167億日元暴跌87.6%。這是該公司自2009年4月至6月以來首次出現季度凈虧損。而雷諾2019財年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41億歐元,為該公司10年來首次出現虧損。此前,雷諾下調了2020年的部分核心目標,營業利潤率目標從2019年的4.8%下調至3%-4%,而2018年這一數字為6.3%。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在今年3月確定了新的五年發展計劃,大幅調整了戈恩時代的策略。三家公司將共同創建一種領導-夥伴式的合作模式,每個成員公司將精力集中於各自優勢領域。在市場區域方面,三家成員公司確立了在特定區域的標桿公司:聯盟在中國市場的標桿公司為日產,在歐洲市場的標桿公司為雷諾,在東南亞市場的標桿公司為三菱。在技術層面,各個公司也有自己牽頭開發的獨有技術,而這個技術在開發完之後分享給聯盟公司。
這種策略調整影響了聯盟成中在中國的布局。日產和雷諾高管表示,他們計劃終止那些幾乎沒有盈利希望的產品和業務。這意味著日產將關閉在西班牙的工廠,而雷諾將撤出中國乘用車市場。作為日產旗下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已明確表示,將於明年初退出西歐市場,該公司計劃進行全球業務重組,將注意力重點轉向中國和美國兩大全球主要市場。
三菱在華也將調整?
這種戰略調整的結果在中國已經表現的十分清楚,英菲尼迪的和東風日產的融合,正是其戰略收縮,重新聚焦中美市場的表現。而此前雷諾在華的調整更為劇烈,直接結束了合資企業東風雷諾的壽命,藉此宣布退出中國乘用汽車市場,將重心放在了商用車市場和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此前雷諾在中國與東風、華晨、江鈴等多家中國企業建立了合資關系,共擁有東風雷諾、華晨雷諾、易捷特及江鈴雷諾等4家合資公司。
2019年,東風英菲尼迪年總銷量為35035輛,雖然同比增長21.36%,但規模仍然很小。2013年,東風雷諾成立時規劃年產能30萬輛,然而由於產品難以適應市場需求變化,2019年銷量不足2萬輛。如果英菲尼迪回歸東風日產事業部,被認為是減小支出的方式。「成本收縮,獨立性減弱,對豪華品牌不會有特別大的利好。」一位汽車行業分析人士對此指出。
英菲尼迪和雷諾已經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了調整,那麼在大聯盟中將會聚焦在東南亞市場的三菱汽車,會在中國市場做出怎樣的調整呢?
廣汽集團去年的銷量報告顯示,廣汽三菱2019年累計銷量13.62萬輛,同比增長3.5%。今年一季度銷量為1.2萬輛,同比下降31.6%。在中國市場,三菱的表現還算不錯,這決定了其不可能選擇以退出這樣極端的方式來調整。
三菱汽車預計2019財年會出現260億日元(約合2.412億美元)的凈虧損,而不是此前預計的約50億日元(合4650萬美元)凈利潤。為此,從4月1日開始的當前年度里,三菱汽車將把代表高管、執行高管和公司高管的基本工資削減20%到30%,並取消12個月的績效工資。
但實際上,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三菱就已經出現了虧損。2019年第三財季(2019年10月-12月)三菱汽車營業虧損達到了66億日元(6020萬美元),這是該公司自2016年7月至9月以來最大的季度虧損。戈恩時代,三家企業的整合無疑是有效而成功的,但現在擺在雷諾-日產-三菱面前的,是如何在去戈恩化之後,尋找聯盟新的合作方式,以避免聯盟的硬著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凈利潤暴跌99%,雷諾的煩惱不只在中國
近日,雷諾發布了2019年的最新財報,和聯盟夥伴日產一樣,該集團在剛過去的這一年遭遇了10年來最為糟糕的業績表現。
營業收入為555.37億歐元,相比2018年的574億歐元減少了3.3%;營業利潤為21億歐元,同比減少8.8億歐元,下跌幅度高達30%;營業利潤率為4.8%,低於2018年的6.3%;凈利潤為1900萬歐元,同比暴跌99.5%。
此外,雷諾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41億歐元,10年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由於聯盟夥伴日產的業績也持續惡化,後者對雷諾的利潤貢獻也從2018年的15.1億歐元下滑至2.42億歐元,同比降低84%。
此外,雷諾新一代暢銷車型Clio的推出也遭遇了交付困難,而在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在電氣化市場大舉進攻之時,雷諾還面臨著在「新四化」領域轉型落伍的風險。根據該公司的產品規劃,面向大眾市場的最新純電動量產汽車預計要到2022年才會面市。
而受戈恩事件的持續影響,過去12個月,日產和雷諾的股價均下跌三分之一,處於7年來的最低水平。而牽扯更多的變革,這兩家公司2020年的新征途,亦將經歷更為焦慮的陣痛。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⑽ 戈恩與日產雷諾的愛恨糾葛迎來新篇
1月8日,從日本成功「逃亡」黎巴嫩的雷諾和日產的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召開媒體發布會,引起外界一片嘩然。
2月19日,路透社報道稱,法國已經正式開始對戈恩非法使用雷諾資產一事展開司法調查。並委託具有更大許可權的預審法官指揮搜查,據了解,預審法官可以勒令拘留嫌疑人、發布國際通緝令。
法國正式開啟對戈恩的司法調查
法國調查的戈恩的原因則是戈恩涉嫌濫用公司資金、嚴重違反信任、偽造文件和洗錢。
日產汽車CEO內田誠
目前,為了扭轉頹勢,上任兩個多月的日產CEO內田誠已經向眾股東立下「我承諾,如果情況仍然不確定,你們可以立即解僱我」的軍令狀。承諾將日產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並決定採取裁員、關閉工廠、削減車型供應等措施,今年5月份前內田誠還將拿出一份詳細的「解救措施」。
另一方面,雷諾也宣布將大幅削減2019年股息,採取裁員等措施應對利潤暴跌的現狀。雷諾臨時CEO克洛蒂德·德爾博斯(ClotildeDelbos)還稱,「高級管理團隊的加強,(與日產)聯盟的復興以及新車型的成功,讓我對我們帶領集團扭虧為盈的能力充滿信心。」他認為重啟與日產的聯盟將有助於改善雷諾的命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玉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